深度阅读

神秘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

摘要: 2019年9月25日,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墓葬1座。甘肃省考古人员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四项成果中,此墓葬被列为其中之一。专家认为该墓为武威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后期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 ...


2019年9月25日,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墓葬1座。甘肃省考古人员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四项成果中,此墓葬被列为其中之一。专家认为该墓为武威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后期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处处古墓,一次次发现……经考古发掘出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再现于世,它们都是历史的实证,其相关发现为人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

  

  天祝祁连岔山慕容智墓出土的墓志铭。

  

  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我们把目光投向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岔山村发现的这座墓葬。该墓葬为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封土呈丘状。墓道在墓室南部,内随葬有木构件、墨绘砖块、调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等,近墓门处东西两侧各设一壁龛,壁龛内均随葬有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计70余件(组)。

  在甬道及墓室内随葬有墓志铭、彩绘陶、漆木、石、铜、铁、金、银器及革制、丝麻织品等,计220余件(组)。其中陶器有彩绘陶罐、素面双耳罐、陶盆及数量较多的彩绘人俑、骑马俑及狗、羊、鸡等家畜家禽俑;木器有彩绘天王俑、镇墓兽、武士俑、男女侍俑及带帷帐的床榻、门、胡床、马鞍、朱雀、玄武、羽人、凤鸟等,部分髹漆,见有漆盘、碗等;铜器有铜锁,各构件上的铜饰、铜勺、筷及“开元通宝”铜钱;铁器有甲胄;金银器为腰带饰及革带饰;革制品为箭箙、腰带、方盒等;丝麻制品数量较多,覆盖于棺盖上、铺于棺床上及床榻帷帐上。

  经过发掘整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将棺木整体打包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棺内情况尚不明。但该墓葬出土器物种类多,数量大,成为目前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中出土文物品种及数量最多的墓葬。

  更重要的是,该墓葬出土墓志一合,志盖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志文内容显示,墓主为“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691年)三月二日薨”,终年42岁。慕容智系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其去世后按礼制于“其年九月五日迁葬于大可汗陵”,此“大可汗陵(即弘化公主丈夫慕容诺曷钵陵)”为首次出现,这是否意味着该墓葬附近还存在“大可汗陵”,引起了考古部门的重视。

  该墓葬是迄今国内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下葬最早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在国内亦属罕见。墓葬中再现了当年吐谷浑王室的生活情景,对研究后期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天祝祁连岔山慕容智墓出土的墓志铭。

  

   弘化公主墓葬的发现揭开吐谷浑王族历史之谜

  追溯历史,吐谷浑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原居于东北辽东一带,四世纪初,从辽东迁徙到阴山一带游牧,不久由阴山经陕北,向西南过陇山,定居于今甘肃南部、四川北部及青海一带。至其孙叶延(329年-351年),建立了吐谷浑王国。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其地被吐蕃占据,徙居凉州、灵州,犹袭可汗号,为唐藩屏一百余年,至贞元后,其封嗣始绝。

  吐谷浑虽然历史悠久,但史传记述疏略。历史经过了1000多年之后,鲜有人知这段辉煌的历史,以至于他们死后如何,被安葬在哪里?亦无人知晓。从清同治年间至今,在甘肃武威、榆中,宁夏灵武,陕西西安等地陆续发现了吐谷浑王族的墓葬,并出土一批墓志和文物,考古学及史学界对其进行了整理及深入的研究。这些墓葬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吐谷浑的历史以及补订史籍、碑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清同治年间,在甘肃武威市城南15公里的南营乡喇嘛湾一带,当地民众为避难纷纷上山挖窑洞躲藏。有个梁姓人家,凑巧挖到弘化公主墓葬,见墓中金碧辉煌,壁画满墙,随葬器物众多,除有彩绘的木马、牛、骆驼及木俑等大批木器外,还有不少铜器和金玉珠宝。梁氏遂将金玉珠宝盗去。墓葬被盗的消息逐渐传开之后,人们才知道这里是一座古墓,但是墓主是谁依旧无从得知。

  1915年4月,弘化公主墓葬又被当地民众打开,大量陶俑随葬品及墓志被掘墓者盗取。当时的武威知县康敷容,学识渊博,曾著有《青海志》等,是个比较有见识的官吏,得知消息后,他认为凉州为西陲重镇,必有先朝石刻埋藏地下,遂嘱商务会长贾坛寻访。贾坛酷爱金石,即乘车前往,经多方寻访,终将公主墓志载回放置武威文庙保存。从志文看,弘化公主,又名弘化大长公主,武则天时,李氏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出生于唐王朝宗室家中。年仅18岁,于贞观十四年(640年),在淮阳王李道明及大将军慕容宝的护送下,远离长安,到人烟稀少的荒山秃岭,千里沙漠与诺曷钵成婚,过着“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弘化公主入吐谷浑58年后,在其76岁时,于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因病故于灵州东衙之私第,次年三月十八日安葬于凉州南阳晖谷之山岗,即今武威市南营青嘴湾。之后,又在此地发现墓志一合,运至武威文庙收藏。据志文可知:王讳明,字坦,昌黎鲜卑人也。年5岁以本蕃号代乐王。以唐永隆元年(680年)七月二十七日生于灵州之南衙,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十一月十三死于本衙,春秋五十有九,归葬于凉州先茔,即今武威南营青嘴湾。

  1927年武威发生地震,南营乡喇嘛湾一带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多座被震塌,遭到当地民众的挖掘,又出土了两合墓志,均为青石质。其一,志文记载,王讳忠,阴山人也。其父诺曷钵,驸马都尉,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慕容忠为诺曷钵与弘化公主长子,18岁授左威卫将军,尚大唐金城县主。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慕容忠与其母弘化公主为同年同月同日死,又同年同月同日葬。墓志所记不同的是:弘化公主“寝疾薨于灵州东衙之私第”,“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即今青嘴湾;慕容忠“薨于灵州城南浑牙之私第”,“归葬于凉州城南之山岗”,即为喇嘛湾。两地相隔约5公里。其二,从墓志可知:君讳宣徹,为左领军大将军,辅国王。祖驸马都尉,青海国王诺曷钵,父忠(慕容忠)。宣徹应为慕容忠次子。以景云四年(713年)四月十一日奉于凉州神鸟县界。

  至此,弘化公主墓葬的发现以及上述多合墓志在武威南营喇嘛湾的出土,揭开了唐代吐谷浑王族历史之谜——人们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唐代吐谷浑王族的先茔。

  

  青嘴湾3号墓出土的彩绘木俑。

  

  夏鼐先生对吐谷浑王族墓葬的考古发掘

  1944年4月,由向达、夏鼐、阎文儒等人结伴,组成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西北科学考察团,由兰州至敦煌,开始历时两年的考察活动。在考察至武威文庙时,他们看到收藏的数合吐谷浑王族的墓志铭,便询问陪同的武威段永新,得知“青海国王慕容忠墓志”出土于武威南山的喇嘛湾,这引起了考察团的关注。在西北科学考察即将结束之际,夏鼐与阎文儒于1945年10月再次返回武威,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后,于10月7日前往武威南山喇嘛湾吐谷浑王族墓地。夏鼐一行先后共发掘两座墓葬。通过发掘新获两合墓志:其一,出土于第2号墓中,志文记载,县主讳季英,陇西人也。祖开化郡王李文,父交州大都督会稽郡王李道恩之第三女也,封金城县主,永徽三年(652年)四月出降于吐谷浑国王诺曷钵男成慕容忠青海国王为妻,开元六年(718年)正月七日死于部落,年七十有六,七年八月十七日合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北岗礼也。其二,出土于1号墓中,志文记载,王讳曦光,字晟,昌黎鲜卑人也。为慕容忠长孙,慕容宣超长子,载初元年(690年)七月八日生于灵州之南衙,年三岁以本蕃嫡孙号观乐王,十岁燕王。十四岁入长安,为唐朔方节度副使、兼知部落使、紫金光禄大夫、行光禄卿员外、置同正员五原郡开国公燕王、上柱国。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七月二十三日死于本衙,其年闰八月五日归葬于凉州先茔。这两座墓葬还出土了大量陶俑、马俑、瓷器、陶器、板画、服饰、皮革、金、银器、马鞍、乐器等珍贵文物,均运往南京保存。这是第一次正式对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的科学清理发掘。

  

  武氏夫人墓葬出土的阮咸琵琶。

  

  武威对吐谷浑王族墓葬的普查及清理发掘

  新中国成立后,在武威南营喇嘛湾出土墓志一合,由武威县文管会将其移至文庙保存。从志文可知,君讳煞鬼,字宣昌,阴山人也。祖诺曷钵封河源郡王,尚大长公主(弘化公主);父慕容忠袭青海国王,尚金城县主。宣昌殡于京三辅,春秋二十有六。神龙二年(706年)九月十五日葬于凉州神鸟县天梯山野城里阳晖谷之原礼也。

  1962年,武威县文化馆党寿山、孔方贞到此地普查文物时,访得一合墓志。从志文可知,夫人讳深,陇西成纪人也,祖李正明,任灵、原两州都督,永康郡开国公;父李志贞,朝议大夫、延州司马。二十二岁出适元王慕容若,景云元年(710年)五月五日死,终年四十三岁,开元六年(718年)十二月廿六日迁葬于凉州。该墓志由县文化馆运回武威文庙保存。

  1978年9月,武威文物普查队在南营青嘴湾吐谷浑墓地发现一座塌陷的墓葬,原武威地区博物馆宁笃学、钟长发进行清理,出土石制墓志一合,彩绘木俑、漆器数件。从志文可知,其夫人太原人也,则天大圣皇后之侄孙女。祖武承嗣,为周朝中书令,魏王。父武延寿,皇朝卫尉卿。十九岁(722年)与唐朔方军节度副使、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上柱国、五原公燕王慕容公(曦光)成婚,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十月二日死于京兆长安延福里第,终年33岁。开元二十四年十月三日迁葬于凉城南三十里神鸟县阳晖谷之西原。

  1980年7月至9月,武威县文管会党寿山、黎大祥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南营青嘴湾抢救性清理7座被盗掘后残存的墓葬,其中2座由于损毁严重,只发现陶片和砖砌的痕迹,其他5座墓葬均为单室砖券墓。这5座墓葬中,有明确墓主人身份及纪年的3座,其余2座墓主人身份不明,也无明确纪年。5座墓葬共出土彩绘木俑、木器残件及铜、银、玉、象牙、漆器、丝织品、皮、骨、陶器等各类文物100余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数十件被定国家一级文物,均是研究吐谷浑历史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武氏夫人墓出土的鎏金银碗。

  

  武威以外发现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及出土墓志

  1973年8月在甘肃榆中县朱家湾村发现一座唐墓,文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出土墓志、石棺、金戒指、铜饰件、圆形饰龙纹金牌、小刀等文物。其中有石棺一具,由六块石质板材雕琢而成,棺盖呈龟背形,四壁分别浮雕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雕刻精致,考古学家宿白先生看后,称其为唐代浮雕的典型杰作。

  墓志底残,盖缺失,为“交河郡夫人慕容仪墓志铭”。据志文考证,此墓为交河郡夫人慕容仪墓葬,慕容仪为慕容宣超(慕容忠长子)之女;墓志所记夫人葬地“薄寒山”,即今甘肃兰州东南兴隆山一带,出土文物现藏榆中县博物馆。

  1974年,宁夏博物馆张心智与同心县韦州清理了一座盗掘的唐墓,墓内随葬器物有白瓷小盒、白瓷小碗;墓志一方,无盖。志文载,“君讳威,字神威,其先昌也,即前燕武宣皇帝”。曾祖钵,尚太宗文武圣皇[帝]女弘化公主,拜驸马都尉,封河源郡王,祖忠,特袭封青海国王,拜右武卫大将军,封成王,降金城县主,即陇西郡王之长女也。父宣徹,封辅国王;夫人博陵崔氏,特承恩制,封博陵郡太夫人。至德元年(757年)正月五日婴疾,春秋六十有二,终于长乐州私馆。夫人武承嗣之孙,武延寿之女,晚于慕容神威于“乾元元年(758年)七月一日终于私第”,并以“乾元元年七月庚子朔十日巳酉同窆于州南之原”。出土文物现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近郊出土了一合吐谷浑王族墓志铭。从志文可知,公讳曦皓,字曦皓,京兆长安人,为弘化公主曾孙。祖慕容忠,父慕容宣超,世袭可汗。曦皓为宣超与姑臧县主的次子,为“大同军使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宁朔县开国伯”。以宝应元年(762年)九月十二日终于任,春秋五十五岁。以大历四年(769年)二月十日,自太原启殡,卜于长安县高原阳礼也。墓志现藏西安市小雁塔文物保管所。

  之后,又在陕西省西安市近郊出土“唐朔方副元帅防秋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张掖郡王慕容瑰墓志”,志盖佚失。从志文可知,君讳瑰,字琢璧,昌黎棘城人也。祖宣超,嗣可汗,青海国王;妣姑臧县主。父相(慕容相),字千寻,改就字。赠扬州大都督;妣河南穆氏。君为第四子,年十八为千夫之长,后任“唐朔方副元帅防秋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张掖郡王”,贞元十七年(801年)二月终于池阳墅第,时年四十八,元和十四年(819年)八月二十六日启殡徙于卿之阙里庚穴。该墓志现藏长安区博物馆。

  2018年《中华文史论丛》第3期,著录“大唐兴圣寺尼成月公主氏墓志”一合,现藏陕西夏州丝绸之路博物馆。志文载,成月公主为吐谷浑可汗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二女,总章元年(668年)卒于兴圣寺,春秋二十三岁,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葬于明堂县少陵原。2018年《书法丛刊》第4期刊布王国玉、王河松《唐〈慕容曦轮墓志〉考辨》一文中载:笔者与洛阳坊间购得唐墓志铭拓片一纸,据售者言:“该墓志现藏民间某处,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近郊,志盖遗失。”志文记载:公讳轮,字曦轮,昌黎棘城人也。祖忠右卫大将军,父宣超,为骠骑大将军,兼范阳郡大都督。曦轮为唐故中郎将开国伯,开元十载,解褐左武卫郎将,兼閤门府都督,借紫金鱼袋。天宝八载(749年)八月十七日遘疾暴增,薨于房陵郡之宾馆,春秋四十有三。十载(751年)二月十九日寄瘗于京兆长安县高阳原之礼也。今西安长安区杜城一带。

  综上所述,自清嘉庆以来,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在全国发掘(已公布)10余座,共出土墓志铭16方,随墓葬出土大批珍贵文物。诸多学者对出土文物整理研究,对墓志进行录文和考释,并结合传世文献进行对勘校注,相继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出土的文物墓志不仅对西北民族吐谷浑史、中国中古时期西北民族关系多有研究补证,且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学艺术、民族关系、历史地理,甚至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了珍贵史料。同时,经过梳理,进一步确定了吐谷浑王族墓主人的身份和墓葬的分布状况。

  

  【相关链接】

  ——墓主人的身份

  唐代吐谷浑王的墓志:青海国王慕容忠、喜王慕容智、辅国王慕容宣徹、政乐王慕容宣昌、燕王慕容曦光、代乐王慕容明、左武卫大将军慕容曦皓、左武卫郎将慕容曦轮、左领军卫大将军慕容神威、张掖郡王慕容瑰共10方。

  唐朝宗室或贵戚女嫁与吐谷浑王族的墓志:弘化公主、金城县主、武氏夫人、李氏夫人共4方。

  唐朝贵戚联姻的墓志,交河郡夫人慕容仪墓志铭1方。

  唐代出家为尼的吐谷浑公主,成月公主墓志1方。

  兰州市榆中县慕容仪墓出土的石棺。

  ——墓葬的分布状况

  凉州南山神鸟县天梯山野城里阳晖谷吐谷浑王族先茔(今武威南山青嘴喇嘛湾一带的山丘)。首先,此地出土墓志最多,共发掘墓葬10余座,出土墓志9方,即弘化公主、慕容忠、慕容宣昌、慕容宣徹、慕容曦光、慕容明、金城县主、武氏夫人、李氏夫人。其次,2019年在距武威喇嘛湾东南15公里的武威南山天祝祁连岔山发现的诺曷钵三子喜王慕容智的墓葬。墓志记载天授二年(691年)九月五日“迁葬于大可汗陵”。从这一信息分析,武威南山青嘴、喇嘛湾乃至天祝祁连岔山这一带的山岗均为唐吐谷浑王族的先茔。

  唐吐谷浑长乐州(今宁夏同心韦州一带)墓地,发现吐谷浑王族的墓葬,出土“慕容神威墓志”1方。

  唐金城郡薄寒山(今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墓地,发现吐谷浑王族慕容仪的墓葬,出土“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铭”1方。

  唐京师长安(今西安长安区)墓地,出土成月公主、慕容曦轮、慕容曦皓、慕容瑰4方墓志。

  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亡于吐蕃,至安史之乱前,吐谷浑王族的先茔地,即今武威南山青嘴喇嘛湾、天祝祁连岔山是吐谷浑王族的主要墓葬地,已发现墓葬10余座,今后或许还将有墓葬发现。这一时期,京兆长安卒后的吐谷浑王族如慕容宣昌、武氏夫人也迁葬于先茔地。而安史之乱后,吐谷浑先茔武威南山及安乐等州先后为吐蕃所据有,此时吐谷浑王族的葬地则集中于京师长安,安乐州(宁夏灵武)、金城(甘肃兰州)等地也有发现。

  (作者: 黎大祥)

  (来源:甘肃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黎大祥

    更多信息...

    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唐墓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