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讲座纪要|齐东方《“镜”中的世界》

摘要:   2020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莅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中国考古大讲堂”,带来题为“镜中的世界”的专题讲座。一面小镜子反映内外两重世界,历史时期考古常见的铜镜,究竟能讲述何种故事?齐东方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  进入正题前,齐东方老师以既往研究中的问题为引子,先让同学们思考 ...

  2020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莅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中国考古大讲堂”,带来题为“镜中的世界”的专题讲座。一面小镜子反映内外两重世界,历史时期考古常见的铜镜,究竟能讲述何种故事?齐东方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

  进入正题前,齐东方老师以既往研究中的问题为引子,先让同学们思考铜镜在类型与分期之外还有何社会含义。他首先为大家介绍文献中铜镜的定义,继而历数考古所见早至齐家文化、晚至清代的铜镜,总结其发展特征,引出铜镜所映射的诸多面相。

  铜镜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变化及其展延为以往研究所轻视,而从文献中爬梳出的蛛丝马迹表明,铜镜能够作为抵押物换取金钱,铜镜的原料——铜——在唐律中可以用于赎罪。装铜镜的容器也可以作为铜镜价值的实物佐证,镜箱、镜盒和镜袋采用昂贵的原材和特殊的装饰技艺,反映出时人对铜镜的爱护和珍视。

  除本身价值外,铜镜还拥有多种功能,最直接的用途就是“整饰容颜”与“正尔衣冠”,兼具娱乐与教化功能。汉代与唐代的铜镜在品类、纹饰与铭文上都有很大差别,具体到铭文而言,汉代主要包括吉祥语、冶炼技术与质量、制作地点与人、辟邪和情感,而唐代则充斥大量赞美铜镜和照镜美人的内容。针对目前铜镜研究的现状,齐老师强调,研究铜镜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当时人的生活,从而局部重建社会生活史。一件装有镜盒、油盒、梳子等一套梳妆用具的奁,就可以研究时人如何化妆,乃至结合墓主人身份探讨诸多现实问题。唐代铜镜上的装饰还会表现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体现出浓郁的说教意味。

  从照容梳妆、整饰衣冠的基本作用出发,铜镜又被赋予了各种象征含义和其他用途,产生了种种奇异、悲伤、优美的故事,镜子在其中具有照妖、照人心胆脏腑、反映凶吉等能力。考古中发现的一些铜镜便可能不是照容之用,其或形制特殊,或置于特殊位置,可能具有神异、辟邪的功能,甚至作特殊葬仪用物或祭祀法器之用。

  铜镜还可作为带有一定含义的礼物、信物等。如双鸾镜、双鸟镜等镜背纹饰为左右对称构图,极少搭配其他纹样,主题突出,应当是被时人注入了爱情观念的产物。其消费受众比较单一,多为青年男女作为礼物相赠。“破镜重圆”这一成语实际上揭示了铜镜的信物作用,古代交通通讯皆不便利,人们分别之后难以再相见相识,因此将镜子破为两瓣,各持一件,用作彼此再见的信物。由此,齐东方老师强调,在考古发掘或者分析考古材料的过程中,遇到残破的镜子时要慎重思考,墓葬出土残损铜镜是原本故意随葬了残破的镜子,还是后来由于其他外力的破坏而残断,反映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信物、礼物的铜镜皆承载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情感,与之类似的功用还有作为赐物与贡物。皇帝会将铜镜作为赐物赏赐给臣子,以嘉奖、勉励其为官清廉正直,臣子也会将铜镜作为贡物在重大场合献给皇帝,以表忠心可鉴。

  铜镜在生活中属于贵重物品,需要精心地维护与保养。齐东方老师从文献角度考证,古代有专门以磨镜为生的人,甚至有的磨镜人还为人治病,并且常与道教有所关联。

  铜镜还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中国铜镜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铜镜生产制造产生了较大影响,日本的三角缘神兽镜即是典型例证。其形制纹饰皆与中国铜镜类似,然而墓中往往出土数量甚多,因而功用似有所不同。作为文化交流的一员,铜镜在异国他乡的本土化,反而会容易造成原产国研究者的文化误读。

  镜中的影像使内外世界形成同一空间,看得见,摸不着,带着空虚的意味,这种超越有形的独特视觉体验,容易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由此产生出复杂的观念信仰。在讲座最后,齐东方老师总结道,铜镜是衍生文化思想的文物,镜中的世界就是历史的影像。

  讲座结束之后,齐东方老师就老师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交流,还基于提问提出了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视角的中肯建议,在座师生受益良多。

  讲座由赵俊杰副教授主持,王立新教授、滕铭予教授与东北师范大学傅佳欣教授出席此次讲座。(作者:王思怡 费雪 图片:李杨赟)

(图文转自:“吉大考古”公众号)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齐东方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