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我所亲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发掘过程

摘要: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8号墓中,发现了一块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文字的汉锦护臂。考古人员是如何发现这方小小的汉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又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请到了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让他带我们重回尼雅。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8号墓中,发现了一块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文字的汉锦护臂。考古人员是如何发现这方小小的汉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又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请到了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让他带我们重回尼雅。


1

令人震惊的发现


人不能不相信运气,也不能不相信真诚。特别是考古这个职业,有的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没遇到过有价值的发现,而有的人一生中却有多次碰上重要的遗迹,而且是偶然的发现。但是考古发现的偶然性中似乎也蕴含着必然性。尼雅考古前几年的预备性调查,人员少,进入尼雅的时间也很短暂,没有什么重要的发现。但前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在进入第六个年头时,得到了回报。

3号墓、佛寺和居住遗址的发掘,已经是这次发掘意想不到的收获了,足够评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但好运还不只于此。

王炳华有天下午独自去了墓地发掘现场。这是我进尼雅后惟一一次不在一起。没想到他回来很诡秘地对我说,墓地中的8号墓又将有重要发现,我以为他不是太“贪”了就是走火入魔,因为这次发掘收获够丰了,还会有什么惊人的消息呢?看我不信,他立刻严肃起来:“8号墓今天刚刚打开,我只是看了一眼,就发现里面一个陶罐上有一个‘王’字,不信你去看看嘛。”第二天王炳华、我和杨晶赶到墓地,还特意带上摄影师刘玉生、杨文,目的是进行8号墓的开棺工作。

2

谶语般的巧合


按考古工作程序,清理遗物时应层层照相、绘图。8号墓的顶部上散乱些木棒,杂草,照相后清除杂草,便见到了木棺顶部覆盖的毛毡毯,毡毯较厚,其上有花纹,但糟朽严重,一触即破,但我们还是小心翼翼地清扫照相。处理完表层,大家准备好绘图、摄影器材,马上要开棺了。沙漠考古的特点是眼神要准,动作要快,因为风沙随时都可能把清好的地方覆盖,强烈的日照对文物也会起破坏作用。另外,无论事先怎样筹划,也不能对考古随时出现的各种可能做好充分的估计,何况进尼雅沙漠,尽可能轻装上阵,包括饮水、食品等所有东西都是带进来的,没有更多的考古器材,临时遇到情况也买不到任何东西,发掘工作必须要干净利落,抢时间。
8号墓开棺

8号墓清理
一切准备就绪,新疆考古研究所的于志勇、吕恩国、李军、阮秋荣四人合力把棺盖抬起,我不能不吃惊,果然又是一个重大发现。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棺墓,墓内葬2人,女左男右,上盖织物。女性左侧有镜袋,脚下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木盆里有早已干燥了的食物。男性脚下也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但右侧有箭、箭筒、弓、弓囊。从未扰乱过,完整显示着当年下葬时的情景,年代大体上相当于东汉末或魏晋时期。
墓中又一次发现了木叉,它是一个自然树枝形成的分叉,在新疆地区孔雀河流域距今两千年的古墓中就已发现。1959年在尼雅发现的古墓中也发现木叉两件,分置于男女尸体上,女尸上的木叉上裹着一件淡蓝色绸的女外衣。尼雅3号墓女主人身旁也放置着木叉,并斜挂一件白绸披风。这种木叉选材和样式基本相同,在塔里木盆地的古墓随葬品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疆古墓屡次发现木叉,引起人们做过各种推测,认为象征宗教礼仪的意义,同巫术有关,称之为“木祭器”。由于采用红柳制作,并进一步推测与崇拜迷信红柳的自然属性有关,与墓主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即“木祭器”的陪葬过程必然伴随一定的巫术活动。8号墓的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内容和摆放,与3号墓基本一致,墓内的多种织物,被吹进的风沙断断续续地掩埋着。大家仔细观查、记录,紧张地绘图、照相,一切都要尽快结束。此墓有两件遗物引起我们格外关注,一是一个陶罐上有类似“王”字墨书题记,为首次发现。
最使我难忘的是,当时我们见到墓内尸体中部的织物中露出一点色彩斑斓的织锦,在沙土掩盖中格外醒目,是吕恩国一点点地将这块锦翻开、随着他的手轻轻移动,织锦不仅逐渐显露出鲜艳的蓝、白、红、黄、绿花纹,还陆续看到在蓝底白色织出的汉文“国”、“东方”、“五星”等字。最后完整的文字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场所有人非常震惊。

紧张的工作之后、大家仍沉浸在喜悦之中。王柄华露出微微的笑容,问我:“怎么样?”似乎是想起了昨晚的谈话。我也感到十分轻松,立刻回想起临进入尼雅前一天,在和田时特意带来的国旗,非常得意地回答道:正是我带来的运气。你看织锦上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显然是吉祥谶纬之语,其中的“东方”正是我的名字,凑巧的是我进沙漠时带来一面“五星”红旗。一到营地,我就和刘玉生将这面旗升了起来。我的名字、我的到来、我带的国旗和我升旗的缘故,才有中方考古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一发现,简直就像是谶语一样。也许这是我最值得自豪的考古经历了。

3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尼雅发现的织锦中,最使人感兴趣的大概要属这“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织锦面积不大,边缘用白织物缝边、上下各缝出3根长条带,是一件完整独立的物品,出土时位于尸体的腰部。除了文字之外,蓝色底子上,用鲜艳的白、红、黄、绿织出丰富的花纹,其中有云气纹,虎、避邪、大鸟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圈。“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现上下两排,每排一字不少。
锦片不大,文字却清清楚楚。由于蓝、白相间,文字更为突出,文字的内容看上去简直就像当代语词,现在以五星红旗为象征的中国竟然奇妙地与汉晋时期的语词暗合。后来有不少人问我这句话的意思,更有人把锦片上的内容和现代字面意思混为一谈。
“中国”与今天的中国概念不同。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专门写过一篇《释中国》的学术论文,从古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将“中国”二字作了透彻的研究。按于省吾先生的说法,《诗经·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文献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是指“京师、城中”的意思。考古发现实物中最早的“中国”一词,出现在陕西宝鸡县贾村出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内容是“唯王初迁宅于成周……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日,余其宅兹中或(国)。”铭文的意思是说,周成王迁到了成周这个地方,然后追述周武王灭商后,在朝廷祭祀于天时说,我将从此居住在中国。所以,“中国”一词起源于周武王时期,西周时期较明确的是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中国传统文化视天下为一家,夏商周时期,“夏有万邦”即承认一个不确定的中心,并组成松散联盟式的“中国”,而周天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是理想中的天下。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何尊内底铭文

  “中国”作为地理位置的称谓延续了很久,东汉人许慎作的《说文解字》中有“夏,中国之人也。”为什么把夏朝看做是中国之人呢,是因为当时北方有狄族,南方有蛮族,西方有羌族,东方有夷族,中国是处于各民族的中部的缘故。到了战国时期“中国”指国家的中心地区,当时江汉流域的楚国人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自己认为属于“中国”文化圈之外。秦汉统一后,中原文化广泛传播,纳人“中国”地理、文化概念中的地域扩大,汉晋时期仍是指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地区。

再说“五星”二字。《汉书·天文志》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积于西方,夷狄用兵者利。”这似乎是占卜之语。古代“五星”指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和镇星,分别为现代天文学中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古人发现了它们在太阳系内相对位置不变,并用它们时隐时现的变化来占验人间的吉凶祸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主要表达汉晋时期天象占星术和乞求强盛吉利的思想意识,这种祝福吉祥语词,在当时比较流行。


据说日本东京天文台研究的结论,在一定方向内能同时见到五星是罕见的天文现象,数十年、数百年才会有一次,下次出现是在2022年3月21日前后。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者:齐东方

更多信息...

尼雅遗址

关键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