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王炳华讲述:尼雅遗址发掘记——精绝国到底因何灭亡?

摘要: 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腹地,埋藏着一个神秘的王国,这里流传着一种形似驴唇的古文,这里拥有大量灿烂的织锦,千百年后,当人们再次叩开古老的国门,时间好似突然停止,人们仿佛刚刚离开家园,这是一个怎样的神秘国度?它又为何被遗弃?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尼雅河下游有一片绿洲,《汉书·西域传》中曾这样记载,这里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养着士兵五百人,这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这个遥远的精绝 ...

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腹地,

埋藏着一个神秘的王国,

这里流传着一种形似驴唇的古文,

这里拥有大量灿烂的织锦,

千百年后,当人们再次叩开古老的国门,

时间好似突然停止,人们仿佛刚刚离开家园,

这是一个怎样的神秘国度?它又为何被遗弃?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尼雅河下游有一片绿洲,《汉书·西域传》中曾这样记载,这里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养着士兵五百人,这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这个遥远的精绝,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是丝绸之路上机构完整的要塞。

两千年来,精绝国却掩埋在茫茫沙海中,它的辉煌和废弃也成为不解之谜。

在被人们称之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大片古老王国的遗址,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这里一共大大小小林立着36个王国,其中在尼雅地区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家,但是到了公元四世纪左右这个国家突然神秘地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那么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又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在西方世界人们为什么会把它称之为是东方的庞贝呢?

王炳华,曾多次深入沙漠腹地考察消失的西域古城。尼雅遗址因为路途险峻,人迹罕至,这里更成为中西方探险家神之以往的地方。十九世纪末,一位欧洲探险家的偶然闯入,才让沉寂了千年的古城浮出沙海。

1900年,英国有个考古学者,叫斯坦因,他从印度出发,到了新疆,到了和田,然后从和田往东边走,他自己宣称,他是玄奘的信徒,他非常敬仰玄奘的精神,他沿着玄奘走的路,认识玄奘的思想,认识中国的,到了和田以后,到了尼雅,尼雅那时候还不是一个县,就是一个普通的,就是今天的民丰县,当时还是个小巴扎。

巴扎是一个小的集市,小的村子。当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跟英国都非常希望用自己的政治经济的力量,把中国西部边境的这块土地分布出去,希望北部扩大我国势力范围,天山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片为英国范围,从斯坦因这个计划的提出,最后英国政府、印度政府,给了大笔的钱,让他进行全面的对新疆地区的考察活动,实际上有这样大的一个政治背景存在。他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听人们盛传,就说沙漠里面曾经有个非常繁荣的城市,后来在一场大的风暴里面被淹没了,当时听了这个情况以后,他引起了注意。

西汉时期,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三十六个绿洲国家,正是这些国家连接起了繁盛的丝绸之路。但要确认传说中的王国究竟是哪个西域国,必须要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斯坦因开始四处宣告,他要以重金求购古代写本。当地村民纷纷寻宝而来,几天后,一位年轻人拿来的一种奇特的木板文书,让斯坦因暗自欣喜。

王炳华:有一个,就是磨坊工,他曾经捡了一些佉卢文的木犊,所谓的佉卢文,是在公元初到公元四、五世纪,流行在印度巴基斯坦的北部,主要在阿富汗境内,在贵霜王的境内的文字。带回来觉得没什么用处,在路上丢了两块,有些留着给自己小孩玩,丢掉两块,丢者无意,见者有心,有一个人把它捡起来以后,拿给斯坦因,希望卖给他。斯坦因他自己身上是有比较好的素养,对古文字他多少也懂,他看了以后,觉得是非常珍贵的文字,佉卢文,他多少能够辨识,他多少有印象,多少有认识,所以他觉得这个东西非常珍贵,所以他立即改变了他自己的行程,决定要请这个人介绍,把原来是到沙漠里面探险的磨坊组找到,然后跟他了解情况,给他很优惠的条件,希望他把自己带到发现佉卢文木牍的这个地方去,当向导,后来这个事情当然就一下子一拍即合,很自然就成了。

就沿着尼雅河向北进发,走了几天以后,就到了废墟里面,这个废墟呢,在这个之前,就是从公元四、五世纪废弃以后,一直到斯坦因进了这个地区,是没有任何一个考古学者进入的,他是第一个。

就是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到后期的斯文赫定他们,谁都没有去过那里。

斯坦因欣喜的闯入古城遗址,然而眼前的一切,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废弃的遗址中,当年的文书还完好的封存在屋内,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还有橙黄的颜色,房厅屋宇的门还是关着的……时间看似停止,人们仿佛刚刚离开这里。

王炳华:遗址里有大量饰品,有铜镜,有汉王朝的钱币,有陶器,有当地有风格的椅子,箱子,各种木雕的东西,消灭老鼠的打鼠器,就是日常生活的所有的东西,遗弃在房子地面的一些东西,他几乎能方便带走的他都带走了,所以对他有一个称呼,就是“东方的庞贝”,在那里面消失了,你把…进入了以后,你旁边人的生活情况可以完整地显示在你的面前。而现在,他到的遗址,只要你把上面的沙尘,轻轻地抚掉以后,它展示给你的,就是当年精绝王国贵族的普通农民,他们生活的情况,所以他大喜过望了。

我们知道,庞贝也好,尼雅兰也好,都是毁于一场著名的唯斯维火山的爆发,而恰恰正是因为火山的喷发,得以让我们在今天还能够看到,那个时代人的生活场景,那么什么原因也导致了像尼雅古城能够像庞贝那样,在几千年后,还能给我们展示出最原始的风貌呢?

新疆地区,大家都有一般的了解,像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这样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一个盆地里面,3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尼雅遗址,尼雅河下游一个聚落,它基本上周围都是沙漠,一般人很少能进得去,这是它保存的很好的因素之一,另外沙漠周围是非常干燥的,所以很多有机物,树木也好,纺织品也好,日常用品也好,它都可以借这样干燥的气候环境,得以保存下来,这样子的自然条件,人们很少能干扰它的一种保存状况,所以使它能够比较好的保留当年的历史面貌。

正因为它是地处沙漠腹地,所以他这些东西就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等于是今天早晨这个国家的人都出门了,晚上斯坦因就来了,中间没有任何的造访者。

王炳华:有造访者,就是偶尔去,希望捡宝,因为有这样一些传说,就是说沙漠古城充满了金银珠宝,当然没什么金银珠宝,最珍贵的应该这些文字的资料,以及当时表现人们生活形态,衣食住行,各方面情况的一些物质遗存,这些在寻宝者的眼睛里面不是什么东西,所以他们不会破坏这些,也不会拿走这些,因此精绝王国的故址,呈现在斯坦因面前,应该就是当年主人离开以后的情况,基本上应该是这个情况。但是这1500年里面,有风沙的侵袭,有沙尘的覆盖等等,这沙尘覆盖,只会对文物的保护,而不会是破坏,所以斯坦因是个非常幸运的一个考古学家。

斯坦因无疑是幸运的,眼前的这片废墟是不是就是汉书中的西域王国,斯坦因想在佉卢文中找到答案。遗憾的这种形似驴唇的木牍,并没有任何关于王国地名的记载。他决定不放过任何一处可以发掘文书的机会。

1931年,斯坦因背着监管人员不得动土的指令,让随从废墟中挖掘出26枚汉代木简,这是当时中原王朝通用的书写形式,就是在这样的木简中,他终于找到了让他期盼以久的记载,“汉精绝王承书从……”这7个字直接清楚的肯定了,木简出土的废墟确实就是汉书精绝王的住地,尼雅就是《汉书·西域传》中的精绝国故址。

精绝国小民寡,没有自己文字,为了适应丝绸之路交通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中原的汉简和远东的佉卢文才先后在这里出现。精美的木雕、奢华的饰品,诉说着一千七百年前的精绝国的辉煌,但这也为古城带来了灾难。

王炳华:本来这个遗址应该是很完整的可以表现,当时精绝王国废弃的时期的历史面貌状况是怎么样的,他进去带了一批人,像是一批农民,他处理这批农民工人的办法,就是我用你一天,付你一天的工资,这是固定的,常态的,但是如果说,你在遗址里面给我找出来,特别有价值的文物,我另外给你奖赏,你每天拿到我的帐篷来交给我,那我就立马给你赏银。 就是这种情况下面,是导致这些对考古一点没有了解的,当地的农民,就是为了取得奖赏,就在遗址里面,无序的进行破坏性的挖掘。

斯坦因1901年闯入尼雅,西域和精绝文明在西方考古界引起强烈反响,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斯坦因的考古报告中,只记载了西汉时期,精绝国盛行的、西方文明,而这个隶属于中原的西域古国拥有的东方却很少提及,难道这是斯坦因有意所为?

相隔近一个世纪,1995年,新疆考古所所长王炳华任中方队长,联合日本小岛康誉先生,组建了一支中日联合科考队再次深入尼雅河流域,这是继斯坦因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尼雅科考。萦绕在人们脑海中一百年的尼雅之谜,能否得到一次逼近真实的诠释?

尼雅这个遗址,在国外,从1900年斯坦因进去,1900年到1901年,他在那里工作,进去以后,西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他的报告里面提了这么样一些结论性的东西,他认为在塔克拉玛干盆地里面,古代应该是印度文明、波斯文明跟中国文明有交汇的地方,这个结论,几乎是统治了西方全世界的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

王炳华:我们在看到报告的时候,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斯坦因作为一个学者,他对西方的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出现的文物,凡是跟西方有联系的地方,他都可以把它充分地散发出来,把它介绍出去,但是对于东方,对中国的,实际上他了解的是不深的,介绍过程里面散发的也不够,因此对汉王朝统治下的西域,具体讲,比如说,36个王国之一的精绝王国,它的历史面貌,实际上是在分析过程里面,有意无意是并不全面,并不深刻的。作为在新疆地区考古工作者,当然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对尼雅这个遗址,保存这么多年,进行全面的调查,这是一个目的,另外一个目的,当年我有一个课题,就是希望通过考古全面地考古工作,能够认识塔克拉玛干周围,这些古代城镇,一会儿兴起,一会儿废弃,就是这样子变化过程里面,到底它内在的质因是什么,内在的根绝是什么,而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新疆地区,做战略性的投资,做长远的城镇建设,这样布局,将会提供一个历史的经验,会有意义。

塔克拉玛干本意就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玄奘曾在《大唐西域记》有过这样惊恐的描述:进入沙漠,沙则流漫,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野茫茫,见到以往来者的遗骨成为指示道路的路标,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说。科考队在尼雅古河道的红柳沙包间蜿蜒曲折,越走沙丘沙包越高大,景色愈来愈荒凉凄寂,恐惧也随之而来。

王炳华:完全是黑风暴,这种黑风暴实际上是很厉害的,我见过一次,一旦刮起黑风以后天昏地暗,大白天都看不见,有时候小孩在外边,来不及回家的时候,会刮出好几公里,有东西把他挡住了下来了,有些就埋了就死了,非常可怕的。

在沙漠地区,地貌标志非常不清楚,容易迷路,非常容易迷路,尼雅遗址的东南方向,我们进去的地方,有一大片的胡杨林,一大片沙丘,那个沙丘上面,都是很陌生的,交织在一起,路很难走,大型的车辆不进去的话,知道进不去,水啊、帐篷啊,各种仪器都进不去,所以必须要找出一条比较理想的路,找了个向导第一次,虽然走了两天,整个转了圈走不进去,最后只能徒步进去,徒步进去,当然体力消耗非常大,你只能带上几瓶水,你一天有时候就消耗三四瓶水,后面人背着水往进,要不然的话,就支撑不下去,这个相当困难。

王炳华:我们那时候沙漠车不多,就用骆驼,用骆驼就靠驼工。有一次体验,我们想看看尼雅遗址最西边,它的一些比如说古代的陵代、河流到什么地方,我自己领个驼队往前走,因为这个队,它跟周围古代王国的关系是跟遭人家诉语。回来以后,下午要往回走的时候,就明显感觉这个驼工走的方向不对,当然带子有GPS,但是在那个情况下,我们不太相信GPS,相信他,因为驼工很熟悉,充分地信任他,他走着走着,总感觉不对劲,就问他你走的对不对,一问他以后,就明显感到他心里面很发虚,他不是那么很实,有个老头,绝对是没问题的,跟着我走就完了,你路上闭目养神就可以了,他不成,后来GPS,就跟我们应该走的方向非常不一样,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情况,在沙漠里面是非常容易迷路的。

沙漠腹地,危机重重。考察队在沙海中缓慢前行,突然,一块暴露出沙土的木材引起人们的好奇,这里好像经过人为加工,王炳华意外的发现这里完整的木材,不只是一座古墓,而是一处完整的居民区!水池、窑池、葡萄园、寺院,甚至还有西汉时期最早的古桥遗址,完整的勾勒出精绝国人富足的生活场景。更出乎意料的是,王炳华在一具精绝王夫妇合葬墓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织锦。

王炳华:当时呢,因为这个棺材,大家都好奇,也充满了诱惑力,这么完整的棺木,上面躺着什么什么,就悄悄打开看一下,发现胳膊上有一块锦。它是为了辨析观念大袖子,他便是把袖子要绑紧,这块锦为了绑衣服绑得紧一点,用了一块锦料,不大的一块锦料,仔细观察上面的铭文非常清楚。

王炳华:五星出东方立中国这几个字非常清楚,当时非常激动,以后就不敢动了,就重新把它覆盖起来,因为为什么呢,因为害怕锦,有些其它的锦袍,或者一些其它的出土文物经过了一千多年,怕它保存质地不是很好,因此要准备一些东西,赶快把它重新封起来。

看到关于这个五星出东方立中国这句话的时候,不少人,引起了一些遐想,认为这就是一种图振,一种祥兆。

这确实是一个吉祥的天兆。

那个时候,就是天象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活动,那么就是我们知道,在汉代的时候,甚至连汉族这个说法,本身并不是很明确,那么中国这两个字,它更加特殊化,并不是指着现在我们意义上的中国。

它也不是指当时汉族的政府,它是指皇后的核心地区,国土之中,叫中国,当然后来我们认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国家的称号了,那个时候不是国家的称号。

这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面积不大,除去文字之外,蓝色底于上,用鲜艳的白、红、黄,绿织出丰富的花纹。从文字上看,简直就是现代的汉语语法结构。不可思议的中原的文字为什么会出现在遥远的西域人的织锦上?

王炳华:当年精绝王国的统治者到老百姓,他对这些锦文含义,包括五星出东方立中国的含义,由我们今天,或者汉朝中央政府的设计人员,设计这个锦面的人员,或者是组织一些战争的人员,有那么深的理解,他拿到锦就是好看,他不这么处理,一件袍上面有时候锦文可以有两种,裤子上面,裤腿是一种锦文,上面是一种锦文,就是他把这个锦料,他只作为一种布料,他并没有进一步推敲后面的含义,在汉朝的织锦,从他的图案设计,到它的一些吉祥用语,都有非常特别的含义,这些含义呢,对于我们来讲,对于汉朝政府来讲,对于当时的丝绸工匠来讲,他是知道的,但是对于他真正给这些匈奴,新疆地区的一些王子,他并不一定有那么深的理解。

这些丝绸,其实并不是他们自己产的,而是从中原地区过来的。

从五星出东方立中国,实际上后面,经过一些研究,现在后面还有三个字,就是五星出东方,立中国,讨南羌。这个讨南羌把这个断开了,但是从它的组织,从它的整体图案应该是一致的,后来把它复原平和了。

王炳华:看起来,这块织锦,应该是服务于征讨南羌的军事行动特殊设计的,而且在军事行动里面,很有可能动员了汉朝政府需要的这些附属国,其中包括精绝,给你这样的织锦,实际上表示一种吉祥,一种预兆,利于你鼓舞势气,让你更勇敢地投入这样的战役。

从黄沙中出土了大量纺织品,尤其是织锦上的图案让科考队吃惊,西方的几何图形,中原灵动曼妙的线条,还有赋有韵味的方块字,天南海北的特色一股脑都出现在这里的,是什么力量让尼雅保留了迥然不同的遗存?这就是丝绸古道。西汉时期,精绝绿洲扼守着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这里曾经不知迎送过多少西去东来的使节、商旅,然而东汉以后的历史文献中,以很少有精绝国细节的记载。曾经具有高度文明的精绝国为何会从历史的记载中一下消失呢?

王炳华回忆起在路途中经历的黑风暴,相传尼雅发生了特大风灾,一夜积沙3~4米,会不会是飓风导致整个城市突然消亡?同行的驼工还告诉科考队这样一个传说,据说最早来尼雅遗址的人,曾发现城中心佛塔周围有不少仅穿内衣的人,抱着塔死在那里。难道尼雅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是毁于一场可怕的突变吗?

王炳华:他们一般的传说,普通的传说什么样子啊呢?就是有人得罪了,就是上帝吧,既是胡大也可以是佛,因此上帝降下灾难来了,就是刮上非常大的风,七天七夜的黑沙,然后就把一个城市毁灭了,中间出来人,只有个别的非常虔诚的信徒四天多的日照他可以出来,这种传说呢,在塔克拉玛干南苑沙漠周围的一些居民里面是很普通存在的,在尼雅这个遗址里边我听的最多的也是这种传闻,因此他们就去找宝,这个古城被埋在里边了,就很多金银财宝在那个地方,要去找宝,找宝这种动力跟这个传闻有关系。

在尼雅接触了这么一个现象,一个就是尼雅最后废弃,(斯坦人)进入那个地方他也知道,就很多当年,你比如你是个官员,经手的一些文书,一些公文应该办的,或者你是有钱的,一些契约关系的文书,他都不带着,他把这些文书藏在一个陶罐里边,就埋在自己的院子里沙子底下。那说明什么呢,就是说这个主人他离开是充满着,当时他还希望重新回来,他重新再处理这个事情。

王炳华:它这个因素除了与这个互相呼应的现象还有不少,在一处房子里边,我发现了相当多的粮食,在沙漠地区粮食实际上是很珍贵的,一年就能剩那么一点点,但是你如果紧急情况下逃难的话,你带很多粮食是行动不了的,带一点粮食,其他粮食放在这一个地方,这也是一个现象,文书匆匆掩埋这是个现象,整个遗址,我们一直到现在我们进去看,见不出来一场非常大的灾难,比如火烧,一场战争很多人被杀,没有这种情况,它非常完好地存在着,房子也完好地存在着,就是说人离开了,因为迫于一种外在的压力,异己的力量侵略过来了,我无法抗御,我要走。但是实际上最后并没有发生一帮可以想像的大的灾难,没有这样去想,另外在那个佉卢文书里边做了解析以后,发现这种情况,就是当时他命令着,那个昆仑山里边一个古代的叫苏毗,这样子的一个侵迫,文书里边讲说我的奴隶谁谁现在被…掠走了,我现在非常危险,希望你能派一些骑兵过来帮助保护我这个地方,诸如此类等等,那说明什么情况呢,就是在尼雅遗址废弃以前确实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昆仑山的一支山地的侵迫,侵扰。根据这些现象粮食存在着,文书没有转移,房子也没被破坏,没有大量死亡的人员什么这些情况,好像忽略推算,在一个大的侵迫,外在的压力他自己转移了。转移到他自己认为更安全的地方。

在所有的遗址中,历历在目的房屋,不仅没有烧毁、砍砸等人为破坏的迹象,更见不到横尸遍野般的战争迹痕。相反,没开封的佉卢文书还整齐的封存在屋内,储藏室内的米也没带走,种种迹象表明人们撤离时很从容。

王炳华开始寻找新的证据,在出土的佉卢文木简中发现了这样的条款“砍伐活树,罚一匹马,砍伐树杈,罚母牛一头”精绝国开始用法律手段保护树木,是不是暗示着尼雅绿洲的生态已经开始恶化,精绝国的废弃会不会与自然条件的逐渐恶化有关?

关于楼兰的消亡有很多很多种说法,那么比较占上风的一个就是兵乱说,再一个有人找到文字的证据说是环境渐变,据说当时是因为罗布河逐渐的干涸,改道,导致它不行,在尼雅地区也发现过类似的东西呢?

王炳华:没有,但是他对水的管理对水的珍惜这有。对水,如果说你偷我的水,本来是规定你是可以灌溉一天,然后第二天又在我这个地方来,你如果偷偷地都灌溉了,延误了我的灌溉那是要惩罚的,水是很珍贵的,这些东西作为一个背景资料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这些绿洲王国的消亡,精绝也好,罗兰也好,其他的一些王国也好,我认为共同点是这么样一个情况,就是说它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在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下边,如果说有一些大的社会变动,社会的力量,人的力量,人的力量表现是多方面的,战争或者其他一种形态的冲突等等。完全可能对这样小的绿洲王国造成致命的,造成一个绿洲的废弃,然后在新的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又建设起来新的绿洲,有这种情况。

昆仑山下的尼雅河滋养着沙漠绿洲,在尼雅遗址中出土了很多木制器具,这些都与水有关。但是导致缺水的原因可以是自然的,如一场特大风沙,罕见的干旱。也可以是人为的,如一场瘟疫,一次战争。最可怕的可能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叠加。王炳华解释,沙漠绿洲地区变化,政治形势往往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古国兴衰的独特之处。

已经破译的佉卢文中详细记载,当年精绝人最担忧的是来自东南方苏避人的攻击以及于阗王国的威胁,在西域古国间的争夺中,即便失败的一方国家尚存,如果行政管理系统遭到破坏,水利灌溉系统将无人管理,像这样依赖一条不时改道、流量不大的水源为生的特殊地区,一旦缺乏对水利系统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很快就会失控,导致无法生存。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离开,所以才能有足够时间大规模有序地撤离。现代尼雅河末端的卡巴克村在严酷的环境中,几十年来经常迁移的游动生活,就是一个活着的例证。

在当地,有个村子的名字就倒挂着水葫芦,因为沙漠地区,行者必须要带水,装水的就是水葫芦,然后回到家以后就挂在那个,是沙漠生活里头的一景吧。

逻辑上推论呢,这批人应该还在尼雅河水系里边生存,甚至有人讲就大马的附近有个村子,叫(卡布卡斯卡尔),这批人应该就是尼雅精绝王国的后裔,这个当然逻辑上可能,但是要做这样一个判定必须做进一步的分析,比如说除了体质人学这个分析之外,生物学,做DNA技术来做研究,这是可以做的,现在把这批人作为是精绝王国的后裔,完全是个最简单的推论。因为都在尼雅河水系里边,他们精绝王国就是这个大马村,距离也就是五十周年左右,是个新的居民点,跟现在的社会几乎处于隔绝的状况,但是只是个推论,只是个逻辑推论,应该做进一步的分析过程中。

尼雅曾经因为丝绸之路的昌盛而繁华一时,如今在静寂的黄沙之下,一个具有数百年文明史的精绝国沉寂了,一个融会了东西方艺术精华的尼雅艺术绝迹了,也许只有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在静静诉说着一个国小民寡,却拥有博大胸襟的王国的荣辱沉浮,也许只有这些几千年的文明碎片才能真正见证文明的起起浮浮……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作者:王炳华

更多信息...

尼雅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