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庆阳市的北石窟寺

摘要: 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庆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覆钟山西麓。北石窟寺开凿于公元509年,即北魏宣武永平二年,距今有1509年的历史,相传为当时的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兴建。与位于甘肃省泾川县的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互映,直线相距为4.5公里,所以被称为北石窟寺,是丝路北道上的


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庆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覆钟山西麓。北石窟寺开凿于公元509年,即北魏宣武永平二年,距今有1509年的历史,相传为当时的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兴建。与位于甘肃省泾川县的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互映,直线相距为4.5公里,所以被称为北石窟寺,是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北石窟寺建于北魏,兴至唐宋,废弃于清末。1988年1月13日,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现窟群面积为7500平米,窟院面积为5000多平米,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碣8通,壁画96.7平方米,题记150方。分布在长120米、高20米的覆钟山崖壁上。主要精华石窟集中在寺沟主窟群。此处有283个窟龛,密布在高20米,南北长120米的黄砂岩崖体断面上。代表洞窟有北朝的165号、240号窟和盛唐时期的32、222、263号窟。雕造内容极其丰富,其千姿百态的石雕艺术,浓缩了陇东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165号窟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

  

  165号窟是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高14.6米,南北宽21.7米,进深15.7米。内造七佛(均高8米),夹侍十四菩萨(均高4米),窟门内两侧雕交脚弥勒(高5.8米)、乘象普贤菩萨(高3.5米)和阿修罗天。造像均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此窟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身,四壁还有千佛、飞天、乐人、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余身,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

  

  

  以七佛造像为主是营造者精心设计的产物。七佛造像具有北方民族敦厚朴实、雄大粗犷的特点,但在粗犷朴拙中不失细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陇东地区的艺术特色,在佛教造像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其不论是其粗犷、淳厚且庄严肃穆的窟内雕象之气势和题材创意,还是宏大、壮观的殿堂式洞窟型制,都别无先例。其造型是当地雕刻艺人根据石窟佛教造像的基本仪轨,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独具匠心地自行创造的,是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且蕴涵着深厚文化内质的传统石窟艺术。

  

  165窟宏大的规模,首先决定于其主持营造者为泾州刺史奚康生。作为朝廷显贵、威震一方的奚康生,在泾州地面拥有绝对性权威,这使得北石窟165窟在规模上成为全州之最。

  

  奚康生可能想通过建造规模如此之大的北石窟来体现自己作为泾州统治者的神圣权威,并以此来消解自己曾杀人如麻的罪孽。基于他的这种心理,在进行选材时,他选用了“七佛”这个主题。《增壹阿含经》云:“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间。”七佛能够解除人世间的一切苦难。

  

  

  同时,将七佛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壁面上,造像风格独特而新颖,在同时期的七佛造像中很少有这样的例子。七佛的这种排列方式,不仅很好地利用了洞窟内绝大部分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七佛造像的艺术表达空间,而且恰如其分地使七佛成为洞窟内绝对的主体部分。

  

  七佛造像在佛教石窟寺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其窟形宏伟,国内罕见。七座高达8米的大佛沿三壁环列并排开来,七佛造像以泰山压顶之势立于信徒面前,这种超越一般佛窟布局的独特方式,从数量和体量上形成了强有力的气势。

  

  

  东壁正中应为释迦牟尼佛,右为过去庄严劫三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左为现在贤劫三佛,即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波佛。

  

  七佛均为磨光高肉髻、面相方圆,其中五身额上刻有毫光,细眉大眼、高鼻厚唇、大耳宽肩,给人一种敦厚威严、体魄雄健之感,令人联想到北魏马背上打天下的统治者应是如此身体强壮,充满威严和气吞山河的气势。

  

  

  165窟给人一种窟形宏大、庄严震慑之感,其中七佛造像更显得高大雄健,令广大信众望而生畏、顶礼膜拜而心无杂念。巨大的体积显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对主持开窟的北魏权贵来说这种做法也许对稳定北魏王朝的统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种空间比例尺度是宗教信仰和建造者特定需求的产物,起到从精神上震慑信众的目的,信众一进入165窟空间之内,便觉高不可及、威严神圣。

  

  七佛顺洞窟壁面向前微倾,胸部、腹部特别突出,有一种向前倾倒之势,从侧面看呈倒、顺两梯形组合,使向前微倾的不稳定趋于平衡。这种造型异于其他佛窟,使信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迎面而来的动势。同时,所有的衣褶纹饰都是用阳线或浮雕刻出,形成了一种坚实、厚重的体量感。

  165号窟中的乘象普贤菩萨和阿修罗天单体造像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造像。

  

  165窟独特的造像艺术集雄大、浑朴、粗犷、优美于一体,结合了传统艺术的恢宏气势和陇东高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天衣无缝的雕凿技艺,丰富的造像内容、题材以及服饰的变化,是北石窟寺的精华和我国佛教艺苑中的奇葩和瑰宝,对后世的人物雕塑以及绘画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22号窟开凿于盛唐,是典型的“贞观样式”,塑像轩昂大气。

  

  222号窟开凿于盛唐,覆斗式顶,窟高6米,宽6.3米、深5.3米。窟内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高4.3米,磨光扁圆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善跏趺坐于方台上。南北两壁上下四层,开64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式”。

  

  222号窟中的阿修罗三头四臂托住日月造像,在石窟中极为罕见。

  

  

  240号窟是北石窟寺北周时期的代表洞窟。其三佛造像和菩萨的风姿,既继承了北魏以来秀骨清像的余韵,又是隋唐丰满富丽风格的先声,是北石窟寺佛教艺术从北魏向隋唐过渡转折阶段的造型风貌。

  

  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

  窟内分层密集的小佛龛,每个龛内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式”。

  窟外的小龛子,是当年百姓所为,表达了百姓的美好意愿。

  庆阳北石窟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及精湛的艺术价值,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黄河炳灵寺石窟并称为我省“四大名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陇东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石窟群,北石窟寺不仅是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遗存,也是一处内涵丰富的人文景区,景区风景优美,四季景致各异。

  

  


↓↓↓ 来一场纯粹的艺术之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巨匠游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北石窟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