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西行访窟记│第三天:隐约闪回 佛陀破空逼视灵魂
9月19日。第三天。
庆阳—彬县—麟游—灵台。295公里。
晚起。九时参观庆阳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大面积展厅用来展示宣传地区剪纸、刺绣技艺,让人大开眼界。
大量以生命树、抓髻娃娃为主题的剪纸作品造型各异,生动活泼,仪式感很强;而刺绣作品中布老虎、布青蛙以及其它吉祥物的异彩纷呈,散发着无穷魅力。
相比之下,那些常规的藏品多少显得普通。
馆藏品
庆阳博物馆
永元五年
铜
弩
机
十一时整,来到北石窟寺。
拾级而上,最早看到的是覆钟山被强光折射下变得墨绿的顶部,连同大朵大朵的云团。上到一半时,葱茏山色所无法完全遮盖的那部分栉形岩体出现了,泛着金属的冷光。
随着脚步的抬高,被整体削平的漫长山体带着它的石窟佛龛一层层上升,直到完全展开在眼际——这是一处令人倒吸一口气的石窟群,不,这完完全全就是佛的世界!
大小龛窟相叠相连,绵延不绝,高低佛像隐约闪回,一阵清风贯穿空域,那日光在岩体上的耀斑是在散花吗?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每一位工匠在这整体预置的虚无中找准自身的位置,默默地一凿一锤,开出佛界的实有。
轻轻走过各式龛窟,目不暇接,心如五百蝙蝠。
北石窟寺开凿的第一座石窟,是编号一百六十五窟,而它也是中国最早的七佛窟。高约十四五米的洞窟又深又广,却没有早期中心塔柱的造型,以拱形支撑完成了佛界殿堂化的理想。七佛环列,身高八米,民族气质极为浓郁。七佛之间塑有胁侍菩萨十尊,身高也达四米。
而这些造像衣饰飘然,矿彩鲜亮如初,不啻是一场奇迹。
仰首目接,七佛宛如破空而现,逼视灵魂。这个令人不敢有声的空间,这个令人不敢有念的空间,整个肉身快要窒息了,感觉一切都在渐渐变轻。
七佛,释迦牟尼佛,连同其以前出现的六佛,代表着七世的教化,可以解除人世所有痛苦。这也是十六国及北朝普遍信仰、塑造七佛的根本原因。入灭,代表着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入灭的七佛,因此像这样立于高处,俯瞰着众生。
有学者认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当初修凿北石窟寺时,第一窟便是七佛窟,一定有着别的用意。
自道武帝拓跋珪起,到宣武帝拓跋恪时,正好七位皇帝。泾州又是宣武帝胡太后的家乡,七佛窟的开凿无疑带有朝廷意旨。
如果我们还记得,北魏第四位皇帝文成帝当年在开凿武周山石窟时,对师贤法师说出的造像标准:如帝身,便可以理解七佛与七帝在俗世的等同。
如果我们还记得,北魏第四位皇帝文成帝当年在开凿武周山石窟时,对师贤法师说出的造像标准:如帝身,便可以理解七佛与七帝在俗世的等同。
历史上的北石窟寺连同南北数处石窟群共同构建了一个长达三公里的造像世界,即使今天,百余米长的主窟群以其近三百龛窟、两千多尊造像的能量,足以让人不觉时光流逝。
惋惜之处是一样的,因为砂岩的缘故,大量的造像蚀化着,仿佛一个个入灭的瞬间,教给我们“如露如电,如幻梦如泡影”的真谛。
☝北石窟寺七佛与云冈石窟七佛对比图
一开始的线路是要从甘肃庆阳到泾川、镇原、平凉、固原再到武威,继而从武威向西。后来变化的线路则从平凉转向天水、甘谷、武山直到兰州,再从兰州上武威。这样修正是为了归途走北边。产生纠结的是原本泾川近距离处设定了陕西的彬县和麟游两处石窟,如此一来,肯定会有一段近乎重复的路程,除非取消。
中午县道旁吃农家饭时作出决定,往陕西彬县去。半个小时的省道,过了甘陕交界;二十多分钟的高速,下到彬县;又是二十多分钟的县道,来到大佛寺。
事实证明,不虚此行。
凿于唐代的大佛洞高达三十多米,主尊大佛身长二十米,雄伟庄严。虽然在维护中,脚手架和篷布遮掩了部分,包括左右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其他一些小佛,但背光之上的坐佛和飞天,依旧动静相宜,无比清楚地纳入我们眼帘。
在大佛洞一侧,是有着庞大中心塔柱的千佛窟,环绕行观,各壁以龛为界,造出满目佛像。其中众多站立菩萨,身姿绰约,腰胯形成舞蹈形态,婀娜缥缈。即使是被蚀坏的,半余的体韵更加突出流畅变化的弧度,轻灵优雅。
此窟大多数佛龛完成于武周时期,正是妇女地位较高,参与世间活动广泛,自身释放自由度最大的年代。
大佛山崖西端,存有北周时期的大像窟,依山而刻一佛二菩萨。佛高八米有余,此窟因此被称作丈八佛窟。
退到稍远处看,崖壁上大大小小数十个方形偶或圆形的窟影,是古代僧人的禅修洞。洞与洞之间在外残留一些木桩、石孔,当年应该有栈道勾连。
如此规模的禅修窟群举国鲜见,实为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所以,大佛寺不仅是国保,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禅修窟的意义对于石窟开凿史而言相当重要。
禅修被认为是抵达西方极乐世界的惟一方法,长时间的枯坐与冥想,目的是心意中形成佛的形象,以求最终与佛合一。
当久久未能出现佛的相状,便要“入塔观像”,这就是早期石窟形式为塔窟的重要因素。
观像的僧人多了,并且有了宣法、听法的需要,规模更大的殿堂窟于是出现。
新疆克孜尔石窟晚期亦有将禅修窟改为佛像窟的例子。而处于流变中的弥勒崇拜,其根源也在禅修。当观像也不得,僧人便会向停留在世间的未来佛弥勒问法,图以解开疑惑、断坏烦恼。
从彬县往麟游,县道、省道交替,一段时间内煤运车辆特别多,行驶迟缓。不断地经过村庄、小镇,道路在山中起伏盘旋,一个半小时后来到慈善寺石窟。
再没有任何游客,文保员看看趋暗的天色,看看我们的车牌,脸上多少有些诧异。
这里有石窟,应该是九成宫带来的功德。九成宫在隋代的名字是仁寿宫,作为皇帝避暑的地方,此地从隋开始起窟造像,满足皇室礼拜、供养。现存三窟,第一窟的主佛即为隋代少有的遗留,而唐代时在主佛两侧造了胁侍菩萨。
慈善寺是唐朝首座皇家寺院,更多的造像完成于唐。艺术价值很高的二窟立佛,肌肤饱满,宁和寂静,气度非凡。其衣褶的处理变化丰富,层次感极强,并擅长运用之勾现身体轮廓、质感,视而若有温度。
沿着漆水营造的湖岸,右侧山体上零星布有一些小龛,龛中造像努力可见。砂岩时有脱落,雨水难免带来滑坡,碎石乱土长久堆积,成为与崖壁争高的小丘。小丘杂木丛生,毫无攀登之路,个别佛龛便被遮挡,不细心寻找,很容易就错过。
慈善寺石窟相形之下算是规模较小的,因为皇家色彩,造像可看的正是气度和细节的精妙。
傍晚时分,天色还有足够的亮度,于是转道六七公里外的九成宫遗址,去看那个闻名天下的醴泉铭碑。
遗址尚开放着,但几无他客。空间布局、建筑体貌,完全大唐模样。大殿前甬道两侧,塑有凌烟阁诸位功臣像。
寻至碑亭,唐高宗御书万年宫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两件国家一级文物被置于玻璃罩中,夕光返影,多方寻找角度,才能看清笔意。
大殿展厅与九成宫历史相关,内有图文展板,以及唐俑仿品。有价值的是拍下的这几块图表:“隋唐时期陕西关中离宫分布图及交通图”“隋唐帝王巡幸长安周围及陕西关中行宫次数表”“隋唐皇帝驾幸仁寿宫、九成宫时间表”“隋朝在仁寿宫接见的使臣表”“唐朝在九成宫、万年宫接见的使臣表”“隋文帝在仁寿宫策划指挥的战争”“唐太宗、唐高宗在九成宫策划指挥的战争”“隋唐皇室与鲜卑贵族的姻亲关系”等,以及相关考古发掘图片。
迈出大门时,斜阳下回望甬道中央方坛上那一枝如椽巨笔,忍不住想,大是够大了,不知道重不重?
傍晚六时半,再无盘桓意。开始往泾川去。想着一百来公里,并不算长。哪知这一路306、210、202省道交互转换,绝无高速。况乎处处修路,走着走着就被堵了,转向下行,便是崎岖山路。深坑长洼不说,陡坡急弯连续不断。左崖右沟,只容双车行走的路不时有大车联袂而上,远光灯照得人无法睁眼。
走了不知多久,下至平缓地带,沿左边破损油路跌宕前行,多少已显麻木。看到右边宽阔的河水,在车灯漫开的光影中微微泛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人心不仅稍有轻松,似乎闻到了水的气息。然而一队煤车迎面而来,强光直射,被迫停车避让,转眼再看右边,那里是什么河水,分明是正在碾压平整中的新开路基。
晚上八时四十分,路过灵台,阿弥陀佛,说什么也不走了。
第三天
访窟路线图(蓝线)
石窟
跟着唐晋走西部
续篇更加精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