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

摘要: ●内容简介唐朝作为汉朝西北治边经验遗产的继承者,通过对整个天山廊道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了对西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有效经略。时至今日,广袤的天山、塔里木盆地和七河流域仍遗存有大量唐代军城遗址,这些历史遗迹成为有唐一代致力于西域边防事务的见证,同时也是当今学界研究丝绸之路路线和西域边防的重要线索。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军镇烽戍遗存调 ...

内容简介

唐朝作为汉朝西北治边经验遗产的继承者,通过对整个天山廊道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了对西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有效经略。时至今日,广袤的天山、塔里木盆地和七河流域仍遗存有大量唐代军城遗址,这些历史遗迹成为有唐一代致力于西域边防事务的见证,同时也是当今学界研究丝绸之路路线和西域边防的重要线索。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军镇烽戍遗存调查整理为线索,对不同局势下,整个天山廊道军防体系在唐朝经略西域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具体战略作用进行了探讨。对道路交通,尤其是天山内部廊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朝诸多保障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安全的战争,都是借助于天山内、外部廊道,与周边游牧部落等的合作进行的。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绪 论

第一章 伊州: 天山廊道的东部桥头堡

第一节 伊州的水系与绿洲

第二节 伊州的军事体制与军事遗存

第三节 伊州的地理交通

第四节 伊州在唐经营西域中的地位

第二章 西州: 保障天山廊道畅通的基地

第一节 西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节 以交河城和高昌城为中心的军防体系

第三节 拱卫西州东北的蒲昌府

第四节 保卫西州西部门户的天山县

第五节 西州是唐朝经营天山廊道的基地和保障


第三章 庭州: 天山北麓的战略凸防

第一节 庭州的地理环境与主要绿洲

第二节 庭州的军事遗存与交通路线

第三节 唐代庭州的北向凸防

第四节 庭州的西向防卫: 轮台

第五节 中宗 《北伐制》 与北庭军防体系的肇始

第六节 以北庭为中心的伊西庭联防体系的完善

第四章 焉耆: 天山廊道联防轴心

第一节 唐代焉耆绿洲与水系

第二节 焉耆镇守军与核心防区

第三节 焉耆镇守军的东西联防

第四节 唐代天山廊道的南北中枢

第五节 焉耆在天山廊道中的交通枢纽地位

第五章 龟兹: 西域战略枢纽

第一节 龟兹水系及核心军防区

第二节 龟兹内部军防布局与历史遗存

第三节 龟兹周缘军防系统的建构与运行

第四节 天山廊道的屯戍中心与屯垦绩效

第五节 安西都护府与西域安全

第六章 碎叶: 天山廊道的西向纵深与信息前沿

第一节 碎叶地区的考古与历史

第二节 唐代碎叶的交通

第三节 唐代西天山的战略要地

第四节 唐代西天山的信息前沿


结语 天山廊道与唐朝经营西域


参考文献

后 记

后 记

天山山脉横贯亚洲中部,与南北山麓的绿洲盆地形成的天山廊道,成为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从远古时代起,天山廊道就是族群迁徙、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动的交通要道,在汉唐时期更是大放异彩,被形象地比喻为亚洲文化的 “传输器” 和 “永动机”。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可以发现,古代亚洲凡是具有代表性的势力,都与天山廊道关系密切,并以此 “十字点” 为轴心进行活动。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多元、社会包容,其通过天山廊道与波斯、大食、东罗马帝国等保持着持久、密切的联系。当时沿天山廊道而展开的丝绸之路盛极一时,波斯人、粟特人、大食人、印度人频繁行走在这条道路上,他们突破文化和自然的界限,带来了新的思想、宗教和家乡故地的时兴商品。

克孜尔尕哈烽燧

这些新传来的思想文化和宗教改变了唐人的生活,甚至为了一心向佛,饮茶之风在整个世俗社会迅速普及。这些异域商品也在长安西市中受到欢迎,以至于成为唐代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笔记小说的重要题材,甚至影响着自庙堂至民间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糕点,造型精美,丝毫不亚于今天上海城隍庙售卖的食品;而形象、着装各具特色的唐俑,犹如改革开放后的弄潮儿,体现着人性的本真和对身体美感的时尚追求。

从区域史角度研究全球史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视角,譬如俾斯麦的 欧洲、地中海世界、印度洋、大西洋,对这些区域的研究,或从大陆霸权、海上贸易等角度,或从跨区域合作、宗教传播等角度,视角各异,成果丰硕。在全球史视野下,天山廊道则更具有研究潜质和历史内涵。在自然地理上,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包含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山地、河流、湿地等地理特征;在文明内涵中,天山廊道对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绿洲文化、大陆文化甚至海洋文化都有着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希腊和罗马文化、贵霜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之地。

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天山廊道的关注程度还有待加强,相关研究成果甚至还不如研究地中海西西里岛的厚重。在这种背景下,天山廊道作为交通路网以及文化交流、文明互动、民族融合的区域,既有与地中海地区、欧洲、大西洋、印度洋地区区域交流的共性,也有贯通天山南北绿洲和游牧地区的个性,代表着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因而更值得拥有全球史视角下经济学、人类学、宗教学、传播学乃至更加复杂的交叉学科的书写方式。

交河故城航拍图(吴伯宏 图)

这部书稿,是多年教学研究的一个积累。在为研究生开设西域课程以及指导他们撰写天山廊道相关论文的过程中,考察天山廊道丰富的历史资源所得的资料和不断推向深入的研究问题越来越多,如唐代伊州在天山廊道中的桥头堡地位,西州作为西域的后勤保障基地、人才培养摇篮,中宗北伐战略与庭州军防体系,焉耆的交通,龟兹屯戍的战略中枢地位,碎叶作为唐代西天山信息廊道和情报触角等问题,是对唐代西域军镇遗存的进一步思考。令人欣慰的是, 在此基础上,我的学生们也各尽所长,先后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推进了天山廊道多维的研究旨趣。

多年前在新疆工作的时候,我带领研究生曾对天山南北的屯戍遗址进行调研,围绕天山廊道进行过一些探索和研究。2010年8月,我和李鹏、刘少虎、朱丽娜等在伊犁师范学院参加完 “清代新疆历史” 学术研讨会之后,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六团调研。该地是中哈边境区,在霍尔果斯口岸我们见到了中哈边境324号界碑,历史上这一带就是天山廊道交通路网的重要节点,如今新时代国家的强大令人豪情满怀:“我们会是天山的主人。”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深感每个人只能是天山的仰望者、探索者,天山才是历史的主人、亚洲大陆的主人,天山走廊见证了人类几千年来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历史。

进入营盘古城考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郑庆寰先生对西域研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得益于他的鼓励、帮助和支持,本书成功入选 2019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的厚爱,能让拙著以这样高层次的形式问世。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在编校过程中,编辑赵晨、梁赟、郑彦宁细致认真,使本书减少了很多谬误。我的博士生党琳、侯晓晨以及马悦、张慧洁、牛齐培、王佳磊等硕士生在查询史料、撰稿、绘图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相对完备的书稿,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灵感的火花;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为书稿绘图提供了技术支持;文中的交通图、路线图除特殊标识外,都是由硕士生王卓绘制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张安福
2021年 3 月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