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霍巍 | 从考古出土文物看蜀汉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

摘要: 10月5日上午10:00,《汉晋风华——文物中的三国》系列讲座第八场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开讲。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主讲,以《从考古出土文物看蜀汉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为题,分“佛教传入”“胡人形象与西域”“西来的有翼神兽”等六部分,从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入手,揭秘蜀汉三国时期文化交流的精彩片段。长按并识 ...



10月5日上午10:00,《汉晋风华——文物中的三国》系列讲座第八场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开讲。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主讲,以《从考古出土文物看蜀汉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为题,分“佛教传入”“胡人形象与西域”“西来的有翼神兽”等六部分,从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入手,揭秘蜀汉三国时期文化交流的精彩片段。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

可观看讲座视频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佛教传入


文献角度考证,巴蜀地区西晋时已有寺庙、僧人以及流行奉诵《法华经》。《法苑珠林》卷二六《敬法篇》载:“西晋蜀郡沙门静僧生……诵《法华经》,……至夜,每感虎来蹲前,部讫乃去”。但考古资料表明,至迟东汉晚期佛教已在蜀地广泛传播,甚至出现了佛像。


乐山麻浩一号崖墓门楣发现了目前我国年代最早的石雕佛像。“高肉髻,身着通肩大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提袈裟,跏趺坐”是巴蜀地区这一时期佛像显著特点。


乐山麻浩一号墓室正门门楣上方的佛教雕像


绵阳何家山崖墓、忠县涂井崖墓等出土摇钱树干上面也发现有佛像,时代在东汉建安至蜀汉时期,造型与乐山麻浩崖墓佛像相似。


摇钱树(局部)


除巴蜀地区外,三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佛教也已兴起。文献载,支谦,月支人,其祖父东汉灵帝时归附东汉,三国时开始译经活动。考古出土的魂瓶、青铜牌饰、铜镜等文物上面也出现了佛像。


魂瓶,又名谷仓罐,三国时期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件青瓷谷仓罐,建构了三层空间。下部罐身贴塑螃蟹、鱼等水生动物;中部塑佛像;上部有阙、神鸟,象征着仙境世界。佛像结禅定印、有身光,在形态上与蜀地略有差异。


青瓷魂瓶


但是,当时人们对佛教的认知与印度佛教本身乃至西晋以后有很大不同。最早的佛像不是作为偶像加以崇拜,而是与中国本土宗教的“神”融为一体的,同“升仙思想”关系密切。佛的功能可能是镇压、保卫等。


汉末三国时期还出现了“浮图祠”。所谓“浮图祠”,又名“窣堵波”,音译自梵文,意即佛教塔刹。《三国志·刘繇传》记:“笮融,丹阳人……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


湖北襄阳蔡越墓出土的黄褐釉陶楼,为汉代常见的木构楼阁式建筑,但是却在楼阁顶端有“相轮”。“相轮”为天地、日月、水火的象征,是印度式佛教塔刹重要特征之一。汉末三国时期塔刹传入了中国,但受到了本土文化影响,印度式塔刹与汉式楼阁结合形成了新的建筑样式。


黄褐釉陶楼(蔡越墓出土)


在今德阳市什邡出土了一块东汉画像残砖,其上有也有楼阁式建筑,顶端有相轮、宝珠,应为东汉蜀地塔刹造型。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蜀汉

作者:霍巍

更多信息...

关键词: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