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琉光溢彩:龙泉务窑出土辽代造像

摘要: 龙泉务辽瓷窑址位于门头沟区龙泉务村,于195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遗址总面积2.76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处辽金瓷窑遗址,也是辽代三大瓷器烧造中心窑场之一。1983年,门头沟区龙泉务辽金瓷窑址因兴修水利工程,出土了一批三彩器物及残片,其中有三彩菩萨像两尊,彩绘坐佛一尊,同时出土的还有高足莲座和带辽“寿昌五”年款的三彩瓷片。寿昌是辽道宗 ...


龙泉务辽瓷窑址位于门头沟区龙泉务村,于195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遗址总面积2.76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处辽金瓷窑遗址,也是辽代三大瓷器烧造中心窑场之一。1983年,门头沟区龙泉务辽金瓷窑址因兴修水利工程,出土了一批三彩器物及残片,其中有三彩菩萨像两尊,彩绘坐佛一尊,同时出土的还有高足莲座和带辽“寿昌五”年款的三彩片。寿昌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这一发现对三彩菩萨像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寿昌五”年款的三彩瓷片(正、反面)

时代:辽代

尺寸:高8厘米

来源: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

  龙泉务窑的辽三彩发明了用天然硼砂代替铅作助熔剂,证实我国在一千年前已使用无毒的硼釉,比国外的硅酸盐珐琅釉早了五百多年。考古学家判断,龙泉务窑烧造的辽三彩始于辽中期,这一发现纠正了学术界原来对辽三彩始烧于辽晚期的结论。

  

  该窑产品的特征从胎质来看,原料淘洗精纯,细密坚实,胎色白中微泛黄;从釉色来看,以黄、绿、赭等色为主,色泽鲜艳,釉面光亮、纯正;从器形来看,有碗、盘、碟、炉、灯、佛像、器座及砖、瓦、吻兽等建筑构件。在龙泉务窑出土的三彩器中,辽三彩菩萨坐像尤为引人注目,它是中国已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唐、宋、辽三彩陶塑中极为罕见的一尊菩萨造像。它的发现,为辽三彩的种类增添了新的类型,也为研究辽代陶瓷烧造发展史及三彩烧造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彩绘坐佛

时代:辽代

尺寸:通高57厘米

来源:首都博物馆(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

此尊彩绘坐佛,高约57厘米,头饰螺发,高肉髻,大耳垂肩,面相丰满,眉间有毫,双目微启平视,神态宁静。身着袒右肩袈裟,袈裟上涂有朱彩。左手当胸,右臂残断。整体未施釉,素烧而成,胎质细腻坚实。

三彩菩萨坐像

时代:辽代

尺寸:通高55厘米

来源:门头沟博物馆(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

  此尊三彩菩萨像,高约55厘米,头梳高发髻,面部残毁,身披敷搭双肩式袈裟,胸前饰璎珞,下身着大裙,结跏跌坐。右小臂上举,手微握,左小侧前平伸,手微曲。衣施绿釉及姜黄色釉,肤施乳黄色釉,缨络施白釉。

  


三彩菩萨坐像

时代:辽代

尺寸:通高32厘米

来源:首都博物馆(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

  此尊三彩菩萨像,高约32厘米,菩萨头戴花蔓冠,面相圆润,双耳下垂,双目微启平视,眉间有毫,隆鼻,宝缯飘曳绕臂,上身横披天衣,胸前饰璎珞,袒胸腹,腕戴镯,披帛下垂,腰系一条又宽又长的帛带,下身着大裙,结跏跌坐。左小臂侧前平伸,右小臂上举,两手均于腕部残断。菩萨衣施绿釉,宝缯施绿釉、黄釉,缨络、帛带施黄釉,肤施乳黄色釉。胎质较坚硬,洁白细腻,釉色明亮光润。整个造型比例匀称,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菩萨质朴、端庄、略带几分矜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尊菩萨修复前及复制品的图片:

修复前

修复中

复制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