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寻找消失的唐招提寺五重塔

摘要: 没错,唐招提寺也有塔。不仅有,而且还是一座体量巨大的五重塔。这座塔曾经十分恢宏,被万人膜拜,但因为早年被毁,且五重塔遗迹所在处并不对游客开放,以至于去过唐招提寺多次的朋友们都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本文就对这座神秘的五重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图1:唐招提寺金堂图2:唐招提寺讲堂唐招提寺的中心建筑是建造于八世纪末的金堂以及讲堂(图1-2), ...



没错,唐招提寺也有塔。不仅有,而且还是一座体量巨大的五重塔。这座塔曾经十分恢宏,被万人膜拜,但因为早年被毁,且五重塔遗迹所在处并不对游客开放,以至于去过唐招提寺多次的朋友们都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本文就对这座神秘的五重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图1:唐招提寺金堂

图2:唐招提寺讲堂

唐招提寺的中心建筑是建造于八世纪末的金堂以及讲堂(图1-2),一般的游览线路即是围绕着这两座建筑展开的。东塔遗迹并不在这个区域,而是在远离中线的东侧树林中。从《唐招提寺境内案内图》中就能看到(图3-4),自经藏南侧的小路一直向镇守社走去,在路的右手边就有被称为“东塔迹”的一处标识。此东塔即唐招提寺五重塔(下文称:五重塔)

图3:唐招提寺境内案内图


图4:案内图中的五重塔迹

这座塔如今只剩遗迹,但是它的样貌却被记录在日本的古代绘画作品中。宽政三年(1791年)刊行的《大和名所图会》中就描绘了当时唐招提寺境内的面貌,能看到画面左下角有屹立着的五重塔(图5-6)。这里我就不具体考证这张图绘制的具体时间了,大概说下基本情况。《图会》中右侧可看到完整的戒坛堂,戒坛堂在弘安七年(1284年)有过一次兴建,至庆长元年(1596年)毁于地震(注),元禄九年(1696年)重建。可以断定《图会》中展现的应是重建后的戒坛堂,故绘图时间应是在1696年与1791年之间,可能更加接近《图会》刊行的十八世纪末。

图5:《大和名所图会》

图6:《大和名所图会》中的五重塔细部

注:庆长元年(1596年)的地震导致了唐招提寺僧堂、回廊、钟楼、旧开山堂、库院、戒坛堂等建筑倒塌。同时,金堂、讲堂、五重塔等建筑遭遇严重破损。

推断绘于十七世纪末的《唐招提寺伽蓝图》中也展现出了五重塔的样貌(图7-8)。这张图对寺院建筑的表现更加写实,五重塔的台基、门窗、勾栏、相轮均描绘清晰。不过仔细比较两图,其实能看到一些区别。诸如:台基、连接塔刹的铁链等。这里很难说孰更接近真实情况。

图7:《唐招提寺伽蓝图》

图8:《唐招提寺伽蓝图》中的五重塔细部

在《唐招提寺伽蓝图》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在五重塔的右上方贴了一个付笺。该付笺绝非古画的一部分,而是后世对画中建筑的一些补注。五重塔的付笺上写着几个字“享和三年雷火烧失”(有部分字看不清,此处省略,请原谅我不严谨)。享和三年(1803年)是光格天皇在位的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清嘉庆八年。这个付笺看上去记录了五重塔被烧毁的时间,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图9:醍醐寺三宝院本《招提寺建立缘起》

图10:《建立缘起》中关于五重塔的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下目前所见材料中关于五重塔兴废的记录。比较重要的材料来源于承和二年(835年)年由鉴真的徒孙丰安撰写的《招提寺建立缘起》(图9-10)。其中有写道“平城天皇复钦先帝之崇师。更仰和尚之尘躅。粉则珎则建制底(塔婆)。似多宝之涌出。”由此可知,五重塔是因平城天皇(806年-809年)的御愿而兴建的。

图11:《日本纪略》

图12:《日本纪略》中关于建塔的记录

再看看《日本纪略》中“弘仁元年四月甲申条”中的记载(图11-12)“遣散位外从五位下江沼臣小并等,造招提寺塔。”由此可知,五重塔的建造较寺院内其它建筑迟很多,直到弘仁元年(810年)才开工。弘仁元年是平城天皇的继任者嵯峨天皇的年号,也就是说在平城天皇发愿建塔后,直到嵯峨天皇时期佛塔才开工。

以上就是唐招提寺五重塔的缘起。至于“案内图”中提及的“东塔迹”,个人觉得,整个寺院内就从未存在过西塔。也就是说,无论平城天皇当时如何进行了发愿,但直至当下 这座塔烧毁时,就从未有过另一座塔进入过开工建造的状态。所谓东塔或许指的仅仅是位于寺院东侧的塔。《招提千岁传记》中对西塔有过两句话的介绍,提到“今唯迹尔”四字,看上去西塔是有遗迹的,但今日也没有看到任何资料对此遗迹的存在进行过解释。

那么五重塔是到底是何时被毁的呢,下面结合文献中的线索我们来看下。

从目前我能找得到的文献中可以看到,五重塔在810年之后经历了数次地震和维修,到享和二年时因雷火而彻底焚毁,此后没有再重建。享和二年烧毁的事最早出自哪里以我现在的能力看上去很难考证出了,但目前大多数学术材料均将此年作为被烧毁的具体年份。所以回顾下前文中提到的带有“享和三年雷火烧失”的付笺,似并不可信。

图13:《奈良井上町年代记抄》

《奈良井上町年代记抄》(图13)是目前我所见的的描写五重塔被烧毁一事最具体的资料。书中有一段叫“唐招提寺塔の炎上”,里面讲述了五重塔焚毁的大致情况。

“「享和二壬戌年六月十一日八ツ前頃、唐招提寺五重塔へ雷火二重めゑ落、大塔火難相成、戌亥之方よりもへ出候間、既其日は当所は雨厳敷ふり来り、大ゆう立ニ有之候。然るに五條辺は、雷厳敷、雨仕切ニふり来り、その中より大塔燃立候共、寺中ニも□□雨厳敷、雷之音烈ク罷有ハ、寺中□ニも大塔燃るちうしん有之、夫より諸堂迫々火消し人足手ク張被成候て、諸堂は別条無之候段、塔ハ程無焼申事ニ候。其辺鎮守御社、是共焼失御座候。分合成行儀、其様子ヲあらゝ記し残し置候者也。”

经过以上论述,想必大家对五重塔被毁一事应该有了大致概念了。其实从位置上看,五重塔的建造并不在寺院最初的建造规划中(非核心建筑),属于平安时代增建的。但这确实提醒了我们“唐招提寺也是有塔的”这一事实。那么这座塔现在的情况如何呢?我们还能看到这座塔存在过的痕迹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图14:五重塔迹所在的树林区域

本人曾经到访过五重塔所在的区域,但由于不开放的原因,无法直抵塔基旁。根据搜集到的网络图片,可以看到塔基仅剩土堆,长满草木,若不标示出来恐难发现它的存在(图14)

图15:五重塔迹-北面

图16:五重塔迹-东面

图17:五重塔迹-南面

图18:五重塔迹-西北面

上图就是日本网友拍摄的塔迹图片,从中难以看出塔的规模(图15-18)。好在江户时期的文献《招提千岁传记》(图19-20)中提到这是一座“高一十二丈,五层之大塔也”,也提到“塔中安置四佛尊像”,“四角柱画如来八相”,未提及塔的平面规模。一十二丈大概是今日36米高,若为真的话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较法隆寺五重塔高出约4.5米,接近京都法观寺五重塔的高度。此外,在《日本的木造塔迹》(图21)中提到此塔台基单边长度为11.8米和11.2米,其余没有提到更多。在查阅早期的寺院考古资料中,看到五重塔周围曾设有塔院,向西开门,有回廊(图22)。

图19:《招提千岁传记》卷四

图20:《千岁传记》中关于东塔的介绍

图21:《日本的木造塔迹》


图22:寺院考古资料中可见塔迹周围存有塔院



以上就是目前能够一探五重塔规模的全部资料,看来我们知道的还是很少的。好在唐招提寺内有一处秘境,至今还保存着五重塔的一些遗物。这个秘境就是位于寺院西北角落的醍醐井户,平日造访的游客并不多(图23-25)

图23:《唐招提寺境内案内图》中的醍醐井户

图24:醍醐井户-1


图25:醍醐井户-2

醍醐井户的院落内堆放着若干巨大的础石,据说就来源于五重塔的遗址(图26-27)。这些础石分上下两部分,呈不规则椭圆形。下部埋于土内,上部承柱的部分是覆盆形。经测量覆盆部分直径在82-94cm之间、覆盆高约12cm、出榫直径约22cm,显然来自一座体量巨大的建筑物。


图26:散落的础石-1

图27:散落的础石-2

日本镰仓时代以前建造的木构佛塔在初层一般拥有17根立柱(包括:12根檐柱、4根天柱、1根心柱),所以五重塔的础石也应是17个,但醍醐井户前现存的础石仅5-6个。根据一些网络说法,可能是在明治维新后被当地一些身份难以证实的人变卖干净了。而《日本的木造塔迹》一书中也对塔心础的去向有过介绍“五重塔之心础大小为1.9×1.6×1.36m,孔洞直径86cm,深度29cm。整个孔洞有被扩大的痕迹,原因是后来被砖移到别处作为洗手盆来使用。”

图28:《唐招提寺》

根据唐招提寺第81代长老森本孝顺所著,由学生社发行的《唐招提寺》一书中的记载,心础在塔毁很久后被送至东京都椿山庄安置。大概就是在这个时期被人改造成了洗手盆。目前在网络上仅能找到一张据说为椿山庄管理者提供的心础照片(图28-29)。

图29:塔心础

以上就是目前我所知的关于唐招提寺五重塔的全部情况。只能说,在历史上有千千万万座佛塔都经历了相同的遭遇吧。希望众人能记住这一座。



此文转自“飞鸟寺文管所”微信公众号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