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焦南峰:11座西汉帝陵记录的11段历史

摘要:   来源:长安讲堂,本讲为该讲堂的第六讲  主持人:我们今天非常高兴的请到了陕西省考古院焦南峰院长来为我们做“西汉帝陵考古发现”这样一个演讲,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焦南峰院长的简历,他最基本的头衔,第一是考古研究院的院长,第二是研究员,另外还有很多的头衔,这些头衔有一些只能说明他的工作业绩,也有的能够说明他的学术成就,比如说他有劳动模 ...


  来源:长安讲堂,本讲为该讲堂的第六讲

  主持人:我们今天非常高兴的请到了陕西省考古院焦南峰院长来为我们做“西汉帝陵考古发现”这样一个演讲,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焦南峰院长的简历,他最基本的头衔,第一是考古研究院的院长,第二是研究员,另外还有很多的头衔,这些头衔有一些只能说明他的工作业绩,也有的能够说明他的学术成就,比如说他有劳动模范这样的头衔,那么劳动模范这样的头衔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和褒扬,而西北大学的学术教授是对他学术成果的肯定,焦南峰在担任考古研究所的所长后,经过一段时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变成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这在全国各省当中是唯一的,那么考古所变成研究院,这个事情本身说明了我们陕西省考古工作的特殊地位,特别的重要性,焦南峰由所长变成院长,一方面担子变的更重,但另一方面,他开展自己的工作,就有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一个能够更加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从考古所,变成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由所长变成院长这一段时间,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的考古发现当中,这几年是屡屡有重大的发现,工作成绩突飞猛进,面貌日新月异。焦南峰本人他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因为繁忙的行政工作,而影响到他自己个人的进步,他自己在这一段期间也有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今天他奉献给大家的就是关于西汉帝陵的考古发现,因为焦南峰当所长之前曾经很长时间担任汉阳陵考古队的队长,那么汉阳陵整个的发现和他有密切的关系,而今天他已经站在面上,负责整个陕西全省的考古研究这一方面全盘的工作,因此我们对他的整个演讲应该说是期待的,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焦南峰院长为我们做精采的报告。

  焦南峰:先说两句客套话,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受主办单位委托,让我在这里做一节关于汉代考古和汉文化的讲座,我想了半天还是讲一点实际的,因为我是做考古工作的,考古工作是一个实证科学,所以光在这里讲半天大家看不到东西觉得有一点失望,所以我今天准备了一些片子,主要是通过片子让大家看,然后我再加一些简要的补充,让大家了解一下西汉帝陵从上世纪开始到现在大概有10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成果不讲研究,主要是让大家看看我们陕西的资源有多么的丰富,我们今后面临的保护任务有多重。

  大家都了解,西汉从刘邦公元前206年称帝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一共经历了11个皇帝214年,这11个皇帝就是高祖、惠帝、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这11个皇帝214年。西汉这个时期是以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来形成的时间,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的传统思想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形成的时候,也是秦始皇,就是秦代创立统一的政治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的时期,所以历来代表者西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代表着丰富内容的西汉帝陵研究历来在中国考古学上是一个热点问题。前面我们简单的讲一下西汉帝陵考古的价值和意义。

  我今天分三个部分讲,第一个是西汉帝陵的概括,第二个是西汉帝陵的钻探和发掘。第三个讲西汉帝陵研究保护展望,实际上就西汉帝陵的发现展望,就是西汉帝陵文物埋藏的形成。

  关于西汉帝陵我们按照考古学类型讲西汉帝陵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儿八经的帝陵,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11位皇帝的11座陵墓,但是还有一类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就是对另外一部分人,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把这个陵叫号墓为陵,你比如说在汉高祖刘邦的时候,他父亲刘太公去世了,他就得造,是以皇帝礼制造,所以叫太上皇陵,等等有好几个,所以它也属于西汉帝陵研究的内容,实际上也是西汉帝陵的一部分,刚才我们说了11个皇帝,每个人一座陵墓,这是11座陵墓。

  我们刚才说的其他的部分,这里面像刚才我说的号墓为陵的太上皇陵,还有在临潼附近有汉成帝当时他在那修了一座长陵,修到半截子的时候,又废弃不用了,然后建了鄢陵,还有高祖的的南陵、云陵等等,这一张图就是西汉帝陵整体的分布图。这是当时的汉代的长安城,这是渭河,咸阳塬上这一条都是西汉帝陵,从东边开始是景帝的阳陵、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哀帝的义陵、元帝的渭陵、平帝的康陵、成帝的的延陵、昭帝的平陵、武帝的茂领,在白鹿原的北端是文帝的霸陵,还有长安的东南是宣帝的杜陵,这就是11座帝陵整体的布局情况。

  概括我就讲这么多,不再展开讲了,下面就11个陵的情况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是长陵的平面图。这是帝陵,从秦始皇开始,每一个陵墓建立以后,为了维修陵墓,为了保卫陵墓的安全,一般都设一个居民点,这个居民点就要叫陵邑,从秦始皇开始叫陵邑,然后西汉的前七位皇帝都设置了陵邑,这是长陵的陵邑,这是陪葬墓,这一块也是陪葬墓,这是60年代我们的老所长石兴邦先生主持发掘了这一座所谓的杨家湾汉墓,出土三千多汉代兵马俑,现在展出在咸阳博物馆里面,咱们历史博物馆里面也有展出,包括这些地方都是所谓的历史上有名的和吕后争宠胳膊腿都切掉的那个女人。这是长陵的整体情况,长陵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调查和发掘工作,但是都是小规模的,出土的东西很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皇后志玺,不是考古工作者挖出来的,是文革的时候老百姓取土取出来的,当时这个出土的时候,江青还在,江青要求把这个印拿到北京去,最后辗转要回来了,江青觉得她是皇后想要这个印,结果也没有拿到。这是我刚才说的咸阳杨家弯汉墓,这个汉墓的墓主考古学家现在还没有最后的确认,但是比较倾向性的意见就是周亚夫父子的墓葬,它在一个龋齿形的大墓,有20多个陪葬坑,有3000多兵马俑,这在研究西汉的军事制度,研究西汉的埋葬制度是非常有价值的。每一个陵我们现在简单的说一下,这是安陵,这是汉惠帝,这是张皇后的陵,这一块是安陵的陪葬墓,这是70年代探测安陵邑的位置,这是最新的探测图,这是帝陵,但是这个陵邑和帝陵的陵园是连起来的,陵邑在北,帝陵和后陵两个人用一个,他们在南边。这是霸陵,霸陵是西汉11座里面唯一一座以山为陵的陵,其他的都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大坑,把东西放进去然后堆土,形成一个现在人说的金字塔,而霸陵就是一个斜的山坡,然后再山坡上凿洞进去,所谓的以山为陵。所以现在霸陵准确的位置,我们知道在那个位置上,但是把准确的位置点出来,还没有人能点出来,这是霸陵,帝陵在斜坡上。

  这是霸陵现场实景,据文献记载和推测,应该就在这个位置上,帝陵悬宫的入口在这个位置上,现在因为时间久远了,水土流失,加上草木生长,现在准确位置还不太清楚。

  这是茂陵,这是一张80年代的图,我电脑上有最新的图纸。这是茂陵,这是著名的李夫人墓,这是现在的茂陵博物馆,也就是霍去病墓,这是大量的建筑遗址,这是一连排的陪葬墓。关于陪葬墓我想提一点,就是这边第一座陪葬墓,当地老百姓叫羊头冢,这个墓在70年代考古学工作者发现39座陪葬坑,然后对其中一部分进行发掘,其中在4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出土230多件文物,咱们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震馆之宝也就是西汉的镏金铜熏炉等都是这个坑里面出土的,都是在茂陵的陪葬墓里出土的。我刚才说了,就在羊头种的这一座墓的陪葬坑里面出土了镏金铜熏炉,在南侧的建筑遗址上,出土了相当大的玉菩手,另外在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前有大量的石刻。这是其中的四座石刻,这是所谓的马踏匈奴、虎、象、牛,我多说一点就是牛,牛身上俊刻着镫子的形象,就是骑马的时候马镫的形象,这个刻的痕是晚期刻,根据考古学现在认定的中国最早的,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马镫是在山西的司马景隆的墓里面出的,在西汉的时候,特别是在汉武帝时候是没有马镫的,大家看《汉武大帝》拍的时候那些骑兵都有马镫,这是不对的,当时拍电视剧的时候,我去给剧组讲了一次课,当时我们提到这一点,后来导演说没有那个马镫,咱们现在的骑兵就骑不了马,这一场戏就没有办法拍,后来还是用了马镫,后来《汉武大帝》拍完以后,我的一个同学,也是著名的秦汉史学家,他看完以后提出少上百条意见,最后有的改了,有的没有改,总的来说《汉武大帝》相当多的地方不符合历史的情节,但是还是不错的。

  这是平陵的帝陵,这边有大量的陪葬墓,最近我们和咸阳的考古所进行的工作,有一张新的图,但是还没有发,这是本世纪初,我们在后陵的南侧为了配合当时公路的维修,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10多座陪葬坑,我们对其中的三座坑进行了发掘,这是其中一座,这个是长条形的竖坑,下去以后两边像窑洞,一边十几个,里面放置着大量的马和骆驼,在当时它好像是现场拉进去的,根据趾骨的情况,拉进去然后弄死,埋在里面,每一个坑里面一个骆驼或者一匹马,这个东西应该说是代表着当时皇家的饲养马和骆驼的地方。

  这是杜陵,是西汉陵墓里面做工作做的比较多的一座,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这做了比较多的工作,经过他们的工作,杜陵的情况基本上摸清了,东南、东北是大量的陪葬墓,北侧是陵邑,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队对这个陵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大家可以看出来,陪葬墓排列的很整齐,是东西成一条线,南北成排,之间的间距也很有规律,从这一现象大家可以看出来西汉帝陵的陪葬是有一定的规律,也是有制度可依的,这是对帝陵的南门进行发掘,这是发掘的图。帝陵外围像现在的院子一样,有一道围墙,四边的围墙正中有一座门,这是墙,墙过来是房子,我们叫两出,就是从墙上过来突出了一次,从这里过来又突出了一次,这是两出的阙门,这是杜陵的便殿,在西汉的时候,皇帝埋葬以后,它是要祭祀的,中国古代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荣”,就是国家两件大事,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打仗。祭祀还在打仗前面,可见祭祀有多重要,西汉帝陵皇帝埋了以后要不停的祭祀,每年要去祭祀、每月要去祭祀、每季要去祭祀,而且每天还要上食,所以在帝陵里面修建了很多的建筑,因为很多的建筑用于一些礼仪活动的,所以我们叫礼制建筑,西汉帝陵的礼制建筑大概有三四种,这是根据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发现的有寝殿和便殿,下面还会有,这是为了配合咱们的绕城南线修建的时候,我们发现的一座杜陵的小陪葬墓,这个是一个牌饰,中间镶嵌着绿松石,图案有人、有马、有龙,非常精美,具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特点。刚才我们说了西汉的11个陵,前面的陵比较清楚,刚才我讲过这几个陵,就学术界大家没有争议,就认为这个陵就是一个陵,后面剩四座陵,从排列就是延、康、渭、义,从西往东排,从皇帝来说是元、成、哀、平,这四个陵对应哪四个皇帝在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这是延陵,也就是汉成帝,应该修在这里,结果觉得这里不好,在临潼选了一个地,修长陵,那个地势比较低,建陵的时候用的工特别多,老百姓要用牛车运土,最后文献上记载运土和运粮的价值一样,遭到坚决反对,后来他又把这个陵迁回这个地方,这是现在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这是康陵,就是王莽的女婿,现在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说康陵是最后一个皇帝,那个时候西汉王朝已经灭亡了,谁给他修这个陵,这个陵相当大,比义陵还大,不过这个迷我想很快就可以解决,最近我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接受了国家文物局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的项目,我们正在对西汉帝陵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钻探,就像汉阳陵那样,最近我们正在做这个康陵,相信这个迷有望在短期内解决。

  这个是渭陵,我是按照大多数学者的说法,这几个陵,我们做过一些调查,这是义陵,这几的陵做的工作不太多,主要是进行了调查和地面测绘,每年怎样去发掘,但是还出土了很多比较精美的东西,这是元帝渭陵北边的建筑遗址上,老百姓发现一些东西,清理发现一组玉器,这是目前西汉遗址里面最漂亮的一组,这个是“天马与人”,这个是“辟邪”,这是一个“鹰”,这个是人头。

  下面我用稍微长一点的时间介绍一下汉阳陵的考古发现。因为汉阳陵是西汉帝陵里面现在做工作,做的最多,也是成果最大的一个陵,这是帝陵的南边,这是南边的门,这是考古工作者在进行钻探,这是一张阳陵遗迹的平面图。这个我稍微多说几句,中心是汉景帝的帝陵,周围大家可以看不太清楚,隐隐约约这些黑线条,一个线条是一座陪葬坑,一共是86座,这86座发掘了其中的11座,建设了现在新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博物馆,现在正在对外展放,大家有时间或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这是帝陵。它的东北是后陵,后陵和帝陵的形状大致一样,在它的周围有32座陪葬坑,一座都没有发掘,在陪葬坑的外围有围墙、有门,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外面有外城,我们把它叫阳陵陵园,阳陵陵园里面除了帝陵、后陵以外,还有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还有所谓的罗晶石遗址,也就是陵庙,另外还有布局很规整的道路,这是陵园,外面我们叫陵区,包括外围的建筑遗址,这些应该是指修陵时的人的居住地,这边是陪葬墓,大家注意,这些陪葬墓它都大致是长方形、方形,排列的很整齐,在它的东边是阳陵邑遗址,面积大概有15平方公里,整体的情况比较清楚,从阳陵来看,我们拿着阳陵平面的布局图,然后我们到茂陵做工作,证明茂陵整体的布局和阳陵是一样,通过阳陵的发掘,我们解决了西汉帝陵,特别是西汉中期帝陵的平面形势和帝陵制度,这是我们对帝陵的陵园的一个复原。风土、陪葬坑、围墙、阙门。这是我们对其中一个坑的发掘场景,我们刚才说有86座坑,我们对东北侧的第11号到21号坑进行发掘,这是第13号坑东端上层发掘指时候的场景,为什么说东端上层,这个坑分三个部分,东端是动物,中部是车辆,西部是大量的陶器,我为什么要强调上层呢?就是这一层东西去掉以后底下还有一层。这是它的西端出土的情况。这是11号坑出土的,发掘时候的局部照片,11号坑大家现在看不到了,11号坑现在我们回填了,现在修的博物馆是从12号等道路21号的开始的,这些马都是木头的,上面刷上漆,2000年过去以后,马是木马,泥桨、水灌进去以后,这个马变成了泥马,外面的漆皮还保留着,在出土的时候,稍微大意一点,你都不知道碰掉了什么,也不知道你挖坏了什么,我们也经过琢磨,当初发掘的时候,我给考古队的同志规定,一个工人一天在清马的时候,每天只能出一簸箕土,就是你挖的快了我就要批评你,意味着你把这个马挖坏了,因为这个牵扯到保护的问题,后来我们挖完了,资料提了,我们就回填了,下一步如果我们在保护上有了好办法,我想到时候会重见天日的。

  这是帝陵的东侧21号坑出土的陶俑的情况,昨天袁仲一先生介绍了秦始皇陵发掘的情况,秦始皇陵到现在发掘的成果很好,也出土大量的俑,秦始皇的俑截止到今天全部是男性,而汉阳陵的俑,颜色淡一点,显白的俑大部分是女性的俑,更有意思的是,阳陵出现了第三种性别就是太监俑,大家注意一下,把男性的生殖器官切掉了,所以生殖器非常的短小,结合我们发掘的文字资料,我们能证明它是宦官,也就是太监,阳陵出土的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太监的形象,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原来陕西社科院的院长专门研究这个中国古代宦官制度,他跟我聊天过程,说这个阳陵的这一批东西非常重要,对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是刚才我们讲出土的陶俑,这个13号的东端出了大量的动物,陶塑动物,这是陶塑动物的情况,这个我不展开讲,还出了一组东西非常有意思,但是我现在没有办法给大家说清楚,这样的青铜的构建一共是10多件,出土的时候已经被盗扰了,但是出土之间有联系,有的是有榫卯,有的是中间有圆形的榫卯连接,有的上面有字,上面写“上一、下二”,从蛛丝马迹上看,我们觉得这些东西连接起来应该是一个机械,但是由于残缺的过多,我们没有办法说它到底是什么机械,但是我们可以确认,在汉代时候,我们不敢说复杂的机械,但是简单的是有的。我们发现那么多坑,但是这些坑到底代表什么呢?刚才我们发现那么多坑,但是这些坑到底代表什么呢?过去我们一般人把它叫陪葬坑,或者从葬坑,这是现代人的观点,汉代人叫什么?经过确认我们发现了,我们发现每一个坑都没有挖到底,当时我想挖到底,以后只有挖到底,才能把坑里面的所有的东西都提出来,但是当时咱们省政府的领导,包括省文物局的领导说你别再挖了,你再挖,我这个博物馆怎么建,所以这11个坑都没有挖到底,即使没有挖到底,我们出土的东西,这样的印章我们出了20多枚,从印章里,这几个印章有一个是太官之印,还有一个是宦官印,还有一个是宗正之印,从这些印章里面我们就发现这里每一个坑不叫坑,我们结合着历史文献,这每一个坑叫“外藏椁”,每一个坑就是一具外藏椁,这些外藏椁代表什么呢?代表着西汉当时中央体制的一些机构,说白了就跟我们现在一样,一个坑代表文物局,一个坑代表工商局,一个坑代表税务局,每一个坑就是这样的性质,因为他在帝陵周围,环绕着几层坑,这些坑加起来就把西汉当时中央王朝的那些机构都表示了。这个地方就是帝陵从葬坑的入口。

  这是帝陵的南阙门,这是主阙台,这是回廊,上面是坍塌的瓦,这是阙台,这是发掘的平面图,我们说了这个平面图是三出,有三个凸起,三出阙,在西汉的时候皇帝的建筑可以用三出阙,其他的人建筑可以用两出或者一出,这是当时的一个级别问题。当然也有出格的,就跟现在的腐败一样,这是南阙门出的几个东西,这是一个围棋盘,这是中国最早的围棋盘,这是建筑上的吉兽,这个东西如果现在从发掘看,是西汉的东西没有问题,这一点确认的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件建筑吉兽,我们发现秦时候建筑上用的小鸟,但是这个就是一件,这个是出土的瓦当,这个是在发掘现场,按照汉代的风格修起来的阳陵南阙门的保护建筑,这个建筑有一些汉代的风格。

  另外提一下阳陵的南边有一个石头,老百姓叫罗盘石,或者罗经石,测绘专家认为它们是古代的测量标识,是世界上最早的测量标识,经过发掘我们否定了这一点,这是发掘时的场景,这是中间的古建筑,夯土台,周围是回廊,这是出土的东西,这是所谓的四神,中国古代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是玄武的残部,这是青龙的残部,阳陵这个是中国最早的四神的建筑图案。这是遗址的平面图。中心建筑、夯土台、回廊、散水,周围有12条路通向外面,四座龋齿形的建筑,四面有门,每个门两侧有两座井,加起来四四有十六座井,外围有围墙,早期有壕沟,大家注意了,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遗址,这个我就不详细讲了,这个遗址如果复原起来大概是这么一个形状,这个复原图是建筑史学家对于汉长安城南郊王莽庙发掘的一个复原,这个平面布局跟这个大致差不多,根据这个资料我们最后确认,这个遗址是阳陵的德阳庙,所谓的罗经石,恐怕是不存在的。

  另外阳陵的南区从葬坑,阳陵南边有24座坑,我们经过发掘,在这些坑里面出土了大量的裸体陶俑和大量的武器装备,这都是发掘时候的东西,大家看一下图片就可以了,这是有铠甲的步行俑,这是武士,这是骑兵的头像,这些坑经过发掘,确认他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样,代表的是军队,也就是根据里面出土的印章,我们确定代表的是西汉王朝的军队,它的主力军南军和北军。从葬坑都是的位置,另外我们发掘大量的陪葬墓,这个是陪葬墓里面出的陶器、玉器、铜镜等等,也有各种动物,还有出土的陶俑,大家注意了没有?刚才在帝陵里面,从葬坑帝陵发现的俑全部是裸体,这个俑全部穿着衣服,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一点,在西汉帝陵的随葬品里面,那个裸体陶俑是高等级的,是专门给皇帝陪葬的,而这种带着衣服的俑是稍微级别低一点的,我指的是阳陵的地方,稍微早一些和晚一些会有一些变化,另外我们提一下阳陵邑,这是我们发掘的汉代的房子,阳陵邑的排水管道和出土的东西,大家注意这个瓦当,大量的文字的东西证实我们挖的这一块没有问题,是阳陵不是别的。

  前面我们讲了一些到目前为止,西汉帝陵的发掘研究的成果,我刚才讲的这个很短,就这几句话讲完了,实际上西汉帝陵的发掘,准确的说是从1903年开始的,1903年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后,先是外国的考古学家到中国来做工作,然后是我们的学者到国外学习回来在我们这里做贡献,大家都知道中国考古学正式的开端是二十年代,瑞典的地理学家安特生挖河南的仰韶,西汉的帝陵是1903年有一个日本人,他当时在陕西大学堂当教习,然后利用他的礼拜天和休息时间,对西安帝陵进行调查,他写了一本书《长安的史记》1933年在日本出版,其中第五章写的是西汉陵墓,如果客观的来说,在这以前,我们的史记、汉书大量记载的西汉11陵的历史和它的东西,但是从近现代考古学来看,日本人这个书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它那个工作用现代考古学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它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比旅游稍微更扎实一点的东西,就是在那里看,拿步子量一下、记了一些东西。而真正西汉帝陵的考古发掘工作应该是解放后开始的,解放后这么长时间了,大家看成果不是很多,但是下一步西汉帝陵的发掘、研究还会出什么东西,还有多少工作可做,我们下一步就讲这个问题。

  第一个是西汉帝陵的埋葬情况。当时西汉帝王营造帝陵的时候是要花钱的,跟咱们现在奥运会建场馆,咱们修毛主席纪念堂是要花钱的,当时西汉修陵墓花多少钱,大家注意,三分之一,全国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个《晋书索琳传》上讲“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帝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三分之一供宾客、三分之一充山陵”。当时对外联络还是比较多,第三个是“充山陵”,就是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是修陵,这个记载是否准确,我们不敢保证,但是应该是有根据的。

  第二个是时间,一般来说,天子即位第二年就修陵,汉武帝在位53年,如果加上去世,后面人埋他,修修缮,他修陵的时间,我想至少不少于53年,甚至还更长,阳陵是汉景帝第四年开始选陵址,第五年开始修陵,就这一直到王皇后入葬,至少修了28年,说起汉景帝还是顾大局的人,他一即位没有修陵,为什么?那个时候七国之乱开始了,他要平定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才开始修陵,《晋书索琳传》还讲“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杂容物,其树皆已可拱”。就是说汉武帝在位时间长了,到他死的时候,茂陵里面放东西放不进去了,东西多的就放不进去了,不停的准备东西,就放不进去了,茂陵里面的树,这个树不一定是人工种的树,有可能是野生的树,就是说很粗了,我举一个例子,80年代初期,我参加过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那个墓从76年到86年基本完成,到现在那个墓还建了一个秦公博物馆,到快结束的,那个墓碑上长的树已经这么粗了。西汉帝陵一个是耗费巨大,一个是时间非常长。

  第三个是内涵。内涵文献上记载的不多,但是我们从别的记载可以参考一下,霍光死的时候,宣帝赐他很多的东西,陵墓里面特别重要的东西有“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所谓的“梓宫”就是安放棺木的,“便房”就是放一些陪葬品的东西,“黄肠题凑”主要是外面墓结构的东西,摆墓的东西。《贡禹传》上讲“妄多藏金钱财务,鸟兽与儿童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还有一条很有意思的就是王充《论衡》里面讲王莽篡位以后,他派人挖孝元皇帝傅昭仪的陵,那个里面粮食埋的多了,挖出来的臭味把一个官员熏死了,以至“臭憧于天,洛阳丞临棺,闻臭而毙”,可见这里面放的东西多,如果放两头猪,能把人熏死吗,肯定东西是非常多的,我这个就是举几个例子。

  第四个是结构,帝陵的结构根据文献资料和我们考古发掘,第一部分是方中,所谓的“方中”就是墓室,这个方中里面放置着陵墓最主要的东西,也就是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至于主人的尸骨都在这个里面放。还有封土,就是地面以上堆的土叫方上,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就是外藏椁,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陪葬坑,礼制建筑,就是刚才介绍的杜陵寝殿、便殿和阳陵的陵庙,有垣墙、有阙门,在陵园以外陵区以内,还有陪葬墓、陵邑,我们刚才没有说,阳陵的陵邑我们经过钻探东西长4公里南北长1公里,4平方公里,茂陵的陵邑我们现在也钻出来了,我现在有一点疑问的是,茂陵的文献上记载茂陵陵邑里面住25万多人,而我们钻探出来的陵邑的范围只有1平方公里,在以当时的人的居住,又不是修的高楼,当时就住不下,所以这里面很多疑问。当然我们前面讲的都是厚葬,但是这里面从历史上来看,相互矛盾的记载也有,比如讲《史记孝文本纪》讲汉文帝,这个人很节俭,他在临死的时候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从这一条看这是好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但是又有一条不一样的记载,《汉书补注文帝纪》当时关中有几个人,三秦人盗发汉文帝霸陵时“多获珍宝”。所以霸陵到底是厚葬还是薄葬这个是迷,我刚才说的《汉武大帝》拍摄的时候,和我一块讲课的一位教授,他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他写的有道理,他讲霸陵,文帝的时候确实讲了薄葬,正因为讲了薄葬,所以在白鹿原的北端开凿了墓室,这是他的本意,但是他去世以后,包括他的儿子、皇后这些人对他的陵园的建设,看用什么概念来说,我们在70年代我们考古所的同志在那里发掘了45座从葬坑里面有大量的陶俑还有各种动物骨骼,就凭着那么大的墓,那么多的陵区怎么说也不是薄葬,在这里专家的认为是,他自己希望薄葬,但是实际上为了充皇帝的门面,而了维护西汉王朝的面子实际上不是薄葬。

  西汉帝陵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实话实说没有一个去挖主陵,大家一听,比如说我们后半年国家文物局给我们说发掘茂陵,执照已经拿了,但是大家一听到我们说挖茂陵,不要想我去挖主墓室去了,不是的,刚才我们说了,阳陵的面积是15平方公里,茂陵的面积比阳陵还大,我们挖的时候,就是挖他的哪一个建筑遗址,挖哪一个陪葬墓,挖哪一个遗迹,但绝不是挖主陵,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西汉的11陵没有一座帝陵和后陵被发掘,我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它的布局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发掘过不少的诸侯王陵,从这些诸侯王陵里面我们能推测出一些东西,我想给大家展示几个诸侯王陵的发掘情况。

  这是一个北京的大宝台汉墓,它也是平地上面挖一个大坑,坑里面用木材堆砌起来,堆砌成一个我们刚才说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然后再堆土,再把封土砌起来,这个墓也是被盗了,这个是考古学家根据发掘的资料,最后复原墓室的结构情况,这是王墓,根据西汉的规矩,如果是帝陵的话,至少有四条通道,因为帝陵是一个“亚”字形,满城汉墓里面出的东西,没有被盗,时代略晚一些。这个里面的墓主和他的妻子两件金缕玉衣保存完整,这个是著名的灯,这个灯设计特别的灵巧,下面是镀金嵌玉的枕头。

  广州著名的南越王汉墓,这个墓没有被盗,这个墓室结构是洞室墓,在石头山上开凿一个墓,这个墓里面有相当多的东西,我只选了三件,第一个是金印,第二件是漆木屏风,第三件是四联体的同心炉。

  在徐州有著名的西汉的楚王,楚王陵也出了大量的兵马俑,也出了金缕玉衣,下面是镶玉的棺材,我们从这个棺材里面可以推断出来,西汉的皇帝棺材肯定比他更好一些。

  从文献和我们刚才引用的一些诸侯王陵的资料来看,西汉帝陵里面,应该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里面的一句话“宫観百官奇器珍怪夕藏满之”。这个是记载秦始皇陵的一句话,为什么放这么多东西呢?这就牵扯一个帝陵的埋葬理念的问题。我们经过琢磨,我们感觉到和秦始皇陵一样,当时的皇帝大家都知道“事死如生”,但是这个是如何“事死如生”,作为一个西汉皇帝,我在人间我管理这么广阔的疆域,我有着这么健全的中央集权的制度,我死的时候怎么办,我就想办法把它带走,所以他就要建庞大的帝陵陵园,在帝陵陵园里面要挖那么多外藏椁,然后把那些机构都带进去,然后建那么多陪葬墓园,根据我个人的认识,一个陪葬墓园,因为墓园里面的主人都是郡太守、侯一级,甚至还有王,一级陪葬墓园就是一个诸侯国,或者是一个州郡,我们的观点就是,一个西汉帝陵就是一个西汉王朝在地下的缩影,也就是说西汉王朝是西汉帝陵的建设摹本,西汉帝陵是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建设而成的,但是我陪文物局的领导在汉阳陵检查工作,我给他们说过,根据汉阳陵从葬坑发掘,没有发掘到底,我说你让我把汉阳陵的从葬坑全部挖完,我给你重新编一部西汉的百官宫廷表,就像现在组织部一样,完整的一个机构设置图,国家就说你行了,就挖到这里了,别挖了。

  刚才我们讲的是埋葬情况,下面我们再说一下保存情况。中国最近有几部小说好像很流行,有什么《鬼吹灯》之类的,实际上在《鬼吹灯》之前有一本《中国古代盗墓史》那是一本学术著作,好好看看那个,那个《鬼吹灯》没有出版之前发给我看了一下,我看了两三页就没有看下去了,说起来中国厚葬的历史有多长?盗墓的历史有多长?从夏商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西汉帝陵也屡次遭到盗扰,最有意思的就是茂陵正在修建的时候,因为武帝在位时间长了,不停的在那里挖一个坑把东西放进去,弄一个房子人住进去,结果大概就在武帝的晚年,长安城里就卖一个玉器,大家觉得这个玉器好像太好了,结果一抓起来看,那个东西是茂陵的,武帝还没有死。这中期还有盗发孝文元以前的事件。这是张汤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官吏,破案相当好,他就是把这个一抓,一问是汉文帝霸陵陪葬的钱,让这些人偷走了。

  西汉帝陵最大的浩劫应该是《王莽传》记的,都挖了,就剩下霸陵和杜陵没有顾上挖,甚至挖这个长陵把吕后的尸体拿出来,侮辱了一番,后来盗慈禧陵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后来还有多次被盗,我们刚才说是历史上的被盗,现在也有被破坏的。

  我的意思就是说,咱们的老百姓能够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能够看到这些东西,咱们要有感觉,要阻止他们,要给文物部门打招呼,04年美国拍卖几件黑色的裸体陶俑,当时咱们那边的一些华侨,他正好看过汉阳陵的东西,说这个东西是中国汉阳陵的东西,最后通过大使馆,把那个当回来,没有拍卖,咱们要,他们不给,他们说你们得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东西是陕西出土的,是哪个陵墓出土的,然后才能归还,后来拍卖行提出了11个问题,当时陕西省文物局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我用两天时间详详细细的答复了这些问题,后来又过了一年多,这几件文物才算是追回来了,现在追回来以后,在汉阳陵的博物馆里面展出,今年拿到北京去,有一个海外回归文物展,最终是交给西安市博物院了,这是霸陵出土的陶俑。

  去年年前《华商报》上登了几次杜陵附近老百姓挖地挖出了瓦当,大家都去挖去了,所以现代的,包括老百姓的生产建设,包括有些人搞旅游开发,地下的文物资源不清楚,时代弄不清楚,就在那儿盖房子、宾馆、展厅,这些都是不合适的,文物保护也是科学,所以我就想多说这么几句。

  所以,我们根据这些资料分析,我们觉得西汉帝陵虽然历经劫难,但是有一点,就是整体的规模大致保存完整,布局、形制尚存。西汉帝陵正好离城都比较远,受后代和现代的经济生活影响比较小。为什么呢?比如咱们的唐长安城,咱们现在就站在唐长安城的坊里,现在的西安市就座落在唐长安城的上面,所以唐长安城的保护几乎没有办法,但是西汉帝陵是比较远的。二是它的地下遗存仍然很丰富。刚才介绍了几个,一个是阳陵的13号外藏坑,坑里面满满的,上层提起来,当时发掘的时候觉得上层完了,觉得高度不对,拿个钢钎一戳底下还有。阳信长公主小小的陪葬坑4平方米出200多件东西,其中有两件现在是国宝级了。所以西汉帝陵的底下埋葬的东西还是非常丰富的。

  本来在这儿我给大家打一张图,结果电脑上用不成了,本来想给大家展现一张茂陵最新的钻探图,经过06年、07年我们考古研究院对茂陵大规模的钻探,现在茂陵和原来有了非常大的明显区别,本来我想给大家看的图比这张要好看的多,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是茂陵的帝陵,在这个封土和陵园之间,我们发现了155座陪葬坑。在这个帝陵的外围,大概从这个位置到这个位置上,我们发现了外藏坑245个,也就是光茂陵周围外藏坑400多个,同时我们发现了大型建筑遗址15座。也发现了茂陵外围的外城,我们如果把这个叫内城的话,陵园还有外城,外城是1.4平方公里宽,2平方公里长,在这个范围内两座陵,一座是帝陵,一座是李夫人的,也算是陵吧。还有400座从葬坑,15个建筑遗址,8座大型的陪葬墓。

  建筑遗址我们经过钻探发现了房屋遗址,还发现了池沼。另外在陵园的外围发现了近百座陪葬墓,因为很多陪葬墓原来有封土,后来这个封土老百姓都挖掉了,提供的资料据说60年代咸阳有封土堆800多个,解放前就更多了,据说现在只剩下500个了,300个没了。没了的大多数都是各个帝陵的陪葬墓。

  所以我在这儿讲最后几句,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根据西汉帝陵丰富的文化资源,根据这两年国家文物局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全民对文物工作的支持,我想西汉帝陵的考古工作将会取得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将会有更丰富、更精美的文物精品出现,将会有新的、更好的、类似于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一样的文物保护盛宴呈现给各位,呈现给陕西人民、全国人民和全人类。

  主持人:刚才焦先生用大量的图片和他自己精彩的演讲,给我们介绍了西汉帝陵的发掘和保护的现状,在陕西现在能够基本确认的帝陵大概有7、80座,这个数字在全国的帝陵差不多占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陕西的这些帝陵当中,毛泽东讲过,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那么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他们的陵墓都在陕西,陕西不说别的,帝陵就像刚才讲的,潜藏着巨大的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宝藏,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几十年来的辛勤努力,就帝陵文化来说,仅仅只是揭示了冰山小小的一个角。底下还多的很、大的很,而焦先生刚才的精彩报告也只不过是把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包括他本人几十年来所做的艰辛努力,把冰山的一角谈了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这里面的谜肯定很多,未知的问题也有很多,大家抓紧时间赶快提问。

  提问:焦院长,西汉的11个帝陵有9座在咸阳塬上,为什么文帝的霸陵、宣帝的杜陵不在咸阳的塬上,而放到长安城的东边或者南边?

  焦南峰:刚才我说了,主要是讲考古发现,不讲研究,因为研究一扯就太远了,刚才这个问题,提到很敏感的问题,西汉帝陵当时选择了咸阳的塬上建,又为什么汉文帝把霸陵选在白鹿原上,汉宣帝为什么又把自己的陵墓选在少林塬上,这个问题考古学界的专家发表的文章很多,前几年占主导地位的一个观点,就是西汉帝陵的布局,是按照昭穆制度来排列的,这个稍微复杂一些,就是中国古代在墓葬和家庭祭祖的时候,“始祖居中,左昭右穆”,果爷爷的灵位在正中间,父亲在左边,孙子在右边,然后依此类推,这是西周开始就有这个说法,然后一直到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这个昭穆制度在文献上记载有,有时候是执行,有时候不执行,但是截止目前在中国考古学界发现的帝王陵或者是大型墓葬中,我们目前发现有确切的昭穆制度排列的,其中最接近的是河南三门峡挖掘了一作西周晚期的墓地,其中有五座墓,一个居中排列,一边有两座,最后还是否定了,第一方向不对,第二这些墓葬的墓主的骨骼没有进行DNA的检测,是不是直系的血亲不知道,这里我把昭穆制度的事简单说一下,所以有专家认为西汉帝陵的排列是根据昭穆制度来排列的,也就是说汉高祖刘邦是始祖居中,它的儿子汉惠帝刘盈正好在西边,下来文帝和惠帝是同辈,是他的弟弟,所以他不能再设一座墓,再加上文帝本人是由代王入京当皇帝的,所以文献上记载他老想回到他的代地去,白鹿原的东边正好是长安城往关中诸国,特别是往那里走的路,他几次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说这个是回代国的路,所以把陵埋这里了,汉景帝正好是他的孙子,所以在长陵的东侧。这是一些专家的认识,但实际上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

  第一,在中国历史上起码一直到秦汉的时候,墓葬制度里面没有实行昭穆制度,只是在祭祀的殿堂里面实行昭穆制度。

  第二,西汉帝陵的方向是面东的,刚才我没有细说,而这个昭穆制度的排列是面南的,实际上西汉帝陵是一种一字形的排列,就像排队一样。而西汉帝陵再一个证据,西汉帝陵从元帝以前,西汉早期是讲法家的,不讲儒家,直到西汉中晚期汉元帝的时候才开始有这个,到汉武帝的时候独尊儒书,到汉元帝的时候才开始正式讨论昭穆制度的问题,大家可以在汉书里面查到。实际上西汉帝陵的选址和建陵,根据现在来说,就是根据一种环境调查、环境评估的结果,同时继承了中国历代墓葬的营建传统。

  第一个传统就是墓葬临近居住的地方。就是说临近都侧,就是陵墓在都城的侧面,大家知道,新石器时代的时候,划一个沟是一个村落,小孩埋在村里面,大人埋在村外面,隔一个沟就是。到了夏商周的时候,隔远一点,到汉代的时候,汉长安城汉陵在北侧,到唐代的时候就更远了,这里面有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技术和交通运输能力的改进。大家都注意,西汉时候这些帝陵都是一天的路程,也就是说陵墓选在都城的侧面。

  第二个传统,选陵的时候还有一个规矩,地势高敞,水深土厚。如果地形很小,埋一个墓完了,剩下第二个墓、第三个墓怎么埋?它必须选一个宽敞的地方。然后水得深,水要是浅了挖两米深出米了怎么埋人,当然西汉帝陵为什么文帝选在白鹿原?宣帝选在杜东原,这是他们个人当皇帝前的经历。

  所以我们说西汉帝陵的选址,用现在的话说是出于环境评估、出于交通的考虑,当然还有政治和个人的好恶。其中个人的好恶对西汉帝陵的选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因为很复杂,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发表过两篇东西,一篇叫《西汉帝陵无昭穆制度论》,一篇叫《西汉帝陵选址研究》,这个问题在这两篇文章里我觉得是说清楚了。

  主持人:一个皇帝的墓摆在那儿,这个时候假如你这个朝代要实行昭穆制度,等于从一个陵都没有建的时候,你就要事前做好规划,第一个皇帝的墓放在哪里,下面左昭右幕放在哪里,然后再往后,这样的话你这个昭穆制度才能行得通,你不能等帝陵建好以后,说我现在不符合昭穆制度再搬家、再移,这是不合适的。所以刚才焦老师说的,西汉的时候无昭穆制度,我觉得这个从现实考虑起来,一个陵都没有,要把每一个陵的位置都规划好,我将来的儿子放在哪里?孙子放在哪里?这个不大可能,所以这点从现实情况来说,焦先生说的是对的。

  提问:我想请问焦老师一个问题,关于陵邑的问题,因为咱们知道,在每一个陵旁边就会有一个邑,我想问一下,这个陵邑从古代诗词里面,《琵琶行》里面说“五陵年少争缠头”这句话,这说明了在当时唐朝的时候,这个陵区还是相当繁华的,这么多的人聚集在这个地方,怎么就会突然间从历史上悄无声息没有了,我想从考古角度来讲,这个是从什么时候消亡掉的?这么多人到哪儿去了?谢谢。

  焦南峰:他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西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皇帝即位有一批喜欢和信任的大臣和将军,他死了以后就赐葬,让他埋在自己的陵园里,中国古代早期的陵园严格来讲是按血亲埋的,在西周的时候,如果你不是我的直系亲属,要埋到里面可以,那你就是奴隶作为陪葬殉葬的。现在看起来,根据最新的资料,有可能是从秦始皇陵开始,因为我们在03、04年秦始皇陵的西北侧发现了几座大型的墓葬,有可能是陪葬墓,但是没有挖,确确实实来说,殉葬大概从汉高祖的长陵开始,这是一个殉葬的问题。同时他建了陵以后,刚才我们说了,为了保护陵墓,侍奉陵园,到汉代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削弱地方豪强,他在这些陵园的周围建了陵邑,把人搬迁过来,搬迁的人很多都是关东的豪族。搬来以后他们就在这儿居住,问题是这个皇帝死了以后,第二个皇帝即位了,陵就开始修了,陵邑开始建了,很多得势得宠的大臣就跟着走了。

  比如到阳陵的时候,陵邑是很多的,然后到了武帝即位的时候,茂陵邑就建立起来了,阳陵的很多人就搬到茂陵去住了,有些人还留在这儿。茂陵我现在不太清楚,阳陵使用的下线应该是东汉的早期,阳陵邑根据我们的发掘,大家刚才看到了有一些王莽的刀币,那是假的,是私人造的假币,当时也有造伪币的,是用假币的模子造的假币。随着帝王的更替,人随着就搬迁了。

  第二个是到了西汉末年,当时关中简直是赤地千里。这个时候当时的政治中心就迁到洛阳那边了。当然各个陵的时间不一样,大多数都是应该到东汉的早期,这些陵邑就结束了使用。你刚才说的唐诗上讲的,实际上是在发一种怀古的幽情,不是说那个时候真的还住陵邑。因为我们在阳陵邑的范围内发现了唐代的墓葬,而不是唐代的居住遗址,证明那个地方在唐代的时候已经变成墓地了,而不是建筑、不是村庄、不是城市。

  主持人:我来补充一句,因为迁到陵邑里面住的都是各地来的富豪、官宦子弟,所以五陵少年是一个贬义词,就是纨绔子弟的代名词,是有钱有势的代名词,唐代继续使用这样的名词,《琵琶行》里面有,李白的诗里面也有。这个五陵少年已经变成一个特定人群的一个代名词,而不是还是继续住在五陵的这些人,它已经不是一个户口概念,而是一个特定人群的概念,唐朝人喜欢拿汉朝来说事,所以《长恨歌》里面头一句是“汉皇重色思倾国”,那个汉皇就是指的唐明皇唐玄宗,他非说是汉皇。所以不必把唐人诗歌里面的五陵少年当成到了唐代五陵这个地方还住的有居民,他们的子弟跑来干什么,已经不是那个概念,而是一种特定人群的称谓。

  提问:我想问一下,当时在三原县有个天脐祠,那个是不是汉代搞的,当时定这个位置的时候,定长陵位置的时候,一直到子午大道,当时是怎么考虑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西汉11座陵,有没有墓前的石象生。因为我看网上说,惠帝安陵有发现过石马,其他的陵有没有石象生,现在都保护在哪里?我们能在哪里看一下?

  焦南峰:第一个问题,陕西我们研究院有一个研究员,西安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有个研究员,他们两位都是我的同学师兄,他们两个根据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就是汉长安城中轴线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测量,我刚才说了,汉长安城未央宫的中轴线向北延伸是长陵的中心,再向北延伸甚至还能延伸到陕北去。向南延伸到子午谷口,这个文章已经发表了,我个人对这个文章我看了,因为我们也整天在一块儿聊这个事情,他们发这个以前我总觉得有点玄,因为用现代的测量技术作这些事不难,但是西汉时候的测量技术做这个事情是很难的。但是我最近开始向他们转了,为什么呢?这两年我们因为利用高精度的东西对西汉帝陵,特别是阳陵做了一些测定,我就发现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是阳陵帝陵陵园,测方向的时候都是接近零度,也就是正北,或者是差一点点。

  然后,我测陵园的这些边长、测陵园帝陵到后陵之间距离的时候,又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帝陵的陵园边长是418米,大家听了可能感觉没什么,恰好是汉代的一里,1800尺,一尺是23.1厘米,当然稍微有点误差。后陵的那个陵园墙我量了一下,一除正好是1500尺,汉代的1500尺,刚才我放的那个遗址,那个庙里面的回廊的宽正好是4尺,这里面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汉阳陵的修建是有很认真的规划的,也就是说汉代的时候还有比较先进的测量技术。所以我现在不能说那个东西是正确的,但是我也不能否定他说是错误的,我只能说就目前研究的成果来说,汉代的测量技术要做到那一点是很困难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问题是石象生的问题。西汉帝陵没有石象生,有意思的是去年茂陵钻探的时候,钻探队长给我打个电话,说焦老师我在茂陵东侧地下四米的时候,钻出一个石头,长大概有一米多。我当时就赶紧到那儿去看,好象不太对。为什么呢?截至目前发现最早的墓葬石刻是东汉时候的,西汉时候墓陵园里面有没有石头呢?有,就是霍去病独此一家,这是个特例,就是现在所谓的茂陵博物馆,也就是西汉帝陵没有石象生,如果有就是中国最早的,应该说是东汉或者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逐渐出现,这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不知道你满意不。

  提问: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墓的外形,有的是覆斗型的,有的是馒头型的,它有什么区别吗?还有它的高度,高度也有偏差,多大的官用富斗型的?多大的官用馒头型的?我还注意看了一下,有的皇后的墓是阶梯型的,有的覆斗型是平面的,就是这个问题。

  焦南峰:这个同学看东西很认真,看出很多问题。我刚才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讲,西汉帝陵总体除了霸陵以外,其他都是富斗型的,其中有个别的有台阶,这个台阶现在实话实说,研究的没有结论,我们只是认识现状,说它有台阶。因为西汉帝陵的现状不是当时西汉埋完以后的现状,几次被盗,几次后代政府又修复,所以这个陵墓现在的形象和当时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个。

  再一个即使当时有区别,有二层台,也就是你说的台阶型,现在在中国文献上找不到解释的东西。西汉帝陵里面一般有三种形式,西汉帝陵包括它的陪葬墓从封土看有三种,一种是覆斗型方的,第二种是馒头性型圆的,第三种是山型,如果牵强一点还有第四种连体,两个在一块儿。根据现在的发掘,方形的是级别最高的,一般是皇帝的,或者是皇后的,其他人极少。现在如果有的是方形,是陪葬墓的话,你就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老百姓农耕的时候耕着耕着把圆的弄成方的了。馒头型是第二个,是中高级官吏和以下人等都用的这种形式,山型是特例,所谓的霍去病、卫青因为战功修成什么祁连山,这是第三种。第四种是连体的,连体的一般都是夫妻,两座墓冢挖下去两个墓并排,上面两个封土,这两个封土连起来,像一个葫芦型,像两边等大的一个葫芦一样。这是形制,我下面讲高度。

  根据西汉的文献记载是有高度记载的,帝陵的高度应该是12丈,一丈是231厘米,大家去算吧,现在武帝陵高14丈,但实际上现在这个数字对不上,武帝陵就高的多,有的陵不够,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用后代修陵的时候,一种是当时没有严格按规矩做,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后代维修陵墓的时候变了一些,仅此而已。

  主持人:好,我们的问题可能还有,但是我们的时间已经没有了,所以大家如果还有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下来以后你自己个别向焦先生讨教,我们今天的报告就到此结束,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焦南峰先生的精彩报告。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