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鼓浪屿突出普遍价值综述
鼓浪屿是一座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的岛屿,面积1.88平方公里,与厦门市隔鹭江海峡相望。
鸦片战争之后,厦门于1843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鼓浪屿逐渐成为西方人的居留地。1902年《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签订后,鼓浪屿上建立起多国参与共管的管理模式。这个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的小岛突然变成了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鼓浪屿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其城市和建筑肌理方面的物证十分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要素有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包括工部局遗址、会审公堂旧址等工部局时期的社区公共管理机构遗存,体现中外政治、商贸、文化交流的各国领馆、中外商贸金融机构等驻岛机构遗存,综合反映当时鼓浪屿社区服务近代化水平及多元文化交流的各类宗教、文教、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遗存,码头、自来水、通讯、报时、墓地等公共设施遗存,以及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影响的大量住宅建筑及其庭园遗存。还有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与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鼓浪屿自然有机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景观要素。特别是礁石和岩石与当地历史和传统文化相关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延续至近代的诗词摩崖题刻,是对这些文化内涵凝练而生动的表达。除了上述遗产核心要素,岛上现存 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不仅完整见证了百年间本土建筑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变化、创新的过程,也展现出更为多元的风格、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此外,整个岛屿作为历史背景,在整体上保持了优美的海岛景观特征和不同片区的城市肌理特征。
通过当地华人、还乡华侨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外国居民的共同努力,鼓浪屿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特别是二十世纪初还乡华侨的突出贡献,为鼓浪屿带来了社区发展建设和文化繁荣的高潮,并也成为活跃于东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华侨、精英的理想定居地,同时也体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人居理念。
鼓浪屿是文化间交流的一个特例,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碰撞和融合。数十年间,更多多元文化不断融入原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交融在有机城市肌理中仍然清晰可辨。从鼓浪屿兴起的厦门装饰风格新建筑运动是文化影响融合的最突出证明。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发布的评估文件,认为鼓浪屿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ii)、(iv)。
标准(ii):鼓浪屿的建筑特色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和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交融,这种交融的产生得益于岛上居住的外国人和归国华侨的多元性。岛上建立的聚落不仅反映了定居者从原籍地或先前居住地带来的影响,还混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厦门装饰风格。就此而言,鼓浪屿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碰撞和融合。
标准(iv): 鼓浪屿是厦门装饰风格的起源地和最佳代表,这种风格以厦门在本土闽南方言中的称呼Amoy命名,指的是首先在鼓浪屿岛上出现的建筑风格和类型,体现了当地建筑传统灵感与来自西方早期建筑风格灵感的融合,特别是现代主义和闽南移民文化的影响。基于上述因素,厦门装饰风格体现了传统建筑类型向新形式的转型。鼓浪屿是厦门装饰风格建筑的一个杰出代表,反映了东南亚地区的建筑从传统的地方风格向现代主义和国际化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