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
摘要: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隋、唐、五代.沁阳县.石窟造像.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隋、唐、五代.沁阳县.石窟造像.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紫陵镇悬谷山,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的石窟造像群,被誉为豫西北的“小龙门”。
历史沿革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始建于北魏时期,最初名为“太平寺千佛岩”。隋唐时期,开窟造像达到鼎盛,寺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更名为“开化寺”。五代及宋、金、明、清等时期,人们在此续造窟龛、摩刻《金刚经》,寺名也多次更迭,先后被称为“悬谷寺”“真谷寺”等。民国时期,寺院废弃,仅存摩崖造像及部分建筑遗迹。
文化价值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现存三窟六龛,造像题材丰富,包括佛、菩萨、僧、道士、天王像及《金刚经》经文等。其中,千佛洞内四壁雕刻造像1251尊,每尊佛像旁均有佛名,这种形式在中国石窟造像中极为罕见。此外,隋代千佛洞的刻名千佛和大型线刻唐塔为全国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其崖雕工艺和风格与洛阳龙门石窟相媲美,被称为豫西北“小龙门”。
保护现状
1963年,窄涧谷太平寺摩崖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摩崖造像所在的神农山景区已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安装监控设备和太阳能蓄电装置,并安排专人守护。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作为豫北地区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石窟造像之一,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