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白朗故居和墓地

摘要: 白朗故居和墓地.1873-1914年.宝丰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朗故居和墓地.1873-1914年.宝丰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朗故居和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大刘村西、关庄北山之阳,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是白朗起义的发源地,也是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安息之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白朗墓
白朗墓是白朗的安葬之地,墓呈圆形,高1.5米,周长25米,由土、石、水泥结构组成。墓前有一高2.5米的石碑,镶嵌于典雅别致的碑楼之中。墓冢北依黑虎山,南眺玉带河(关庄河),环境清幽,气势恢宏。
白朗(1873—1914),字明心,出身农民家庭。1911年10月,白朗在宝丰一带领导农民起义,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起义军迅速发展到6000余人,最多时达2万余众。起义军转战河南、湖北、安徽、陕西、甘肃五省,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1914年8月,白朗在临汝(今汝州市)、宝丰交界处的虎狼爬岭被北洋军围困,突围时中弹负伤牺牲。其部下将白朗遗体安葬于岭下南张庄,后又秘密移葬于大刘村西关庄北白家祖茔。
1986年,白朗墓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白朗墓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朗墓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白朗故居
白朗故居位于大刘村,是白朗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里见证了白朗早年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组织农民起义的历程。白朗出身农家,幼时曾读书,稍长在家务农。他因受地主欺凌而入狱,出狱后以赶牛车和开炉场维持生计。辛亥革命爆发后,白朗开始组织农民进行反官府斗争。
历史意义
白朗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以“打富济贫”为口号,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白朗领导的起义军转战五省,历时四年,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变革、敢于斗争的进取精神。白朗墓和故居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白朗故居和墓地,1873,1914年,宝丰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1873

关键词:1914年

关键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