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敦煌学视域中的中古历史

编者按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到甘肃考察,实地察看了莫高窟,察看了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了敦煌研究院在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在敦煌研究院,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 ...

• 敦煌学对中古史地研究的新贡献

作者:刘进宝,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责任编辑:张云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P128—P139敦煌文献的发现,为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新资料,由于这些资料是未经后人加工改造的原始文献,是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发现之初,就得到史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百年来敦煌文献的整理和敦煌学研究成果证明,敦煌学在中古历 ...

• 敦煌文献展现的中古宗教史研究新图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P140—P148责任编辑:张云华总数达7万多件的敦煌文献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但因为它是佛教寺院的藏书,所以,它的主体是佛教典籍,大约占总数的90%。佛教典籍之外,还有不少道教、景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典籍。100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些宗教典 ...

• 夜中星陨如雨:发现流星与历史的关联

编者按:古人仰望天空,寻找上天的意志,倏忽即逝的流星除承载天文意涵,亦为人间带来宝贵的陨铁。李旻从考古学的视角出发,从空间的纵深与时间的跨度,思考陨铁在早期中国的流转与意义。从燕山脚下的平谷刘家河到随枣走廊的叶家山,再到秦汉间的陈宝祭祀,流星的坠落如何成为王权受命于天的表现?坠落地点如何成为早期政权与文明传统中神圣空间的节点?古 ...

• 从《白沙宋墓》看考古材料的主观与客观

编者按:《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成名作,出版六十余年来影响巨大,本文除了细述这部书的撰写经过,还重点评述了书中广征博引的注释。《白沙宋墓》中几乎所有的长篇注释都可以作为短文来读,其中既有考据、论证,也有带来许多启示的新术语、新方法。作为一部理想的墓葬考古报告,《白沙宋墓》在广泛援引书籍文献的同时,更是从考古本身出发来讨论问题,因 ...

•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词条释读》出版

    7月19日,洛报融媒记者获悉,由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勘探中心和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联合编纂的《隋唐大运河洛阳段词条释读》近日出版发行,这是关于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第一本集资料、研究和公众阅读于一体的著作。    该书由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会长徐金星担任主编,宁健、周海涛、王阁等洛阳众多文史专家参加撰稿、编辑、 ...

• 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

--------------------------------------------------------------------------全文阅读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一)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二)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三)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四)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五)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六)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 ...

• 王清雷:周代礼乐制度视野下的编钟

编钟是周代礼乐重器,其地位高贵、规模庞大、工艺复杂,更有着世上独有的“一钟双音”高科技,堪称“中国古代乐器之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王清雷结合音乐考古成果,分析了编钟的历史源流,讲述了它的铸造方法,展示了它的演奏技艺,解释了它在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本文整理自王清雷先生的讲座“周代礼乐制度视野下的编钟” ...

• 荣新江丨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

编者按:2021年7月22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教授当选为英国学术院(British Academy)通讯院士(Corresponding Fellow)。英国学术院是英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等级的学术院,成立于1902年,包括21个学科组,是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学家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中国学者陈寅恪、夏鼐曾获此殊荣, ...

• 罗丰丨考古材料的主观与客观

编者按:《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成名作,出版六十余年来影响巨大,本文除了细述这部书的撰写经过,还重点评述了书中广征博引的注释。《白沙宋墓》中几乎所有的长篇注释都可以作为短文来读,其中既有考据、论证,也有带来许多启示的新术语、新方法。作为一部理想的墓葬考古报告,《白沙宋墓》在广泛援引书籍文献的同时,更是从考古本身出发来讨论问题,因 ...

• 荣新江:三十余年的追寻——《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编纂感言

2021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我和史睿合作主编的《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以下简称《散录》),这是一个漫长工程的最终成果,参与的学者、学生和编辑都付出了劳动,也积累了一些整理出土文献的经验。这里我把三十多年来的经历、体会略微整理,希望与出土文献的整理者分享。吐鲁番文书残片的追寻1985年春夏之际,我独自一人穿行在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城市之间, ...

• 徐坚:从复原金村器群走向器物研究的革命

 金村是中国考古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名词。这个位于洛阳汉魏故城北部的普通小村落,由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规模盗掘渐为世人所知,盗掘文物一时间为世人竞相争夺,而被盗掘、流转的珍贵文物“悉数”流失海外,成为洛阳考古之伤心史也!这些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稀世遗珍,更有着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  为了厘清“金村器物”的归属,揭开金村历史上的层 ...

• 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关于科技考古发展历程与经验的思考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强调“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

• 谱写田野考古传承文明的壮美乐章

 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是荥阳官庄遗址——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实践基地。这里远离喧嚣,古朴宁静,树木苍翠。在这片遗址上,经过10余年的考古发掘,郑州大学考古人不仅取得一个个丰硕的成果,而且把它建设成为考古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学科建设平台,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届届郑大考古学子成长的摇篮和精神故乡,这里沐浴着中华文明 ...

• 海岛之光:大榭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图录

基本信息:编著: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宁波大榭开发区社会发展保障局 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5月印次:1ISBN:9787552641585内容简介:  全书以综述统领全书,系统概述整个遗址的相关出土情况及其价值,并分章节论述。本书首次以图录的形式,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大榭遗址出土文物发现的全 ...

• 郑州城隍庙

基本信息:编著: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667397内容简介:  本书对郑州城隍庙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对城隍庙各部分以及碑刻进行了图文结合的描述,使人们对郑州城隍庙有清晰的认识。首次揭露了遗址内藏的多块石碑碑文,对郑州历史研究、城隍民俗研究具有重要 ...

• 古代文明(第15卷)

基本信息:编著: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7月印次:1ISBN:9787573200082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于2002年联合主办的大型学术辑刊,文稿内容以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为主(包括 ...

• 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出土商代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

------------------------------------------------------------------------全文阅读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出土商代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作者:王庆铸 耶鲁大学人类学系,郭俊峰 房振 李铭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陈建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思然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方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刊于《考古》2021年第7期)

• 战国秦汉时期泥质冥币的发现与研究

------------------------------------------------------------------------全文阅读战国秦汉时期泥质冥币的发现与研究(作者:黄娟 天津博物馆;原文刊于《考古》2021年第6期)

• 桂林市甑皮岩与大岩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全文阅读桂林市甑皮岩与大岩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作者:刘晓迪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然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胡耀武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原文刊于《考古》2021年第7期)

• 盐的世界史:从奴隶社会到全球化时代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让-克劳德·奥凯(Jean-Claude Hocquet)是中世纪及近代盐史和威尼斯历史专家,精通多国语言,在本书中,作者引用英法意西德拉等语言的原始资料,深入浅出,为读者介绍了盐业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作为重要的农业、矿业、工业和商业产品,盐很早就进入了工业革命进程,并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再次巨变,远在二十世纪末到来之前就开始了全球化 ...

•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上追尧舜,禅让称帝,王莽究竟是民选的圣主,还是篡汉的罪人?搁置定论,厘清王莽真容,揭示两汉皇权真相丰厚细节,再现政途跌宕,叩问儒家使命得失新锐文史作家张向荣首部历史非虚构作品罗新×刘勃×陆大鹏力荐 张向荣 著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一家一姓”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 ...

• 北朝胡人与佛教的传播

内容提要:在3—6世纪的佛教传播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来自西域等地的所谓“胡人”确实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4世纪北方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如此。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信仰的群体,在北方尤为明显;第二,胡人南下造成的惨烈社会现实,迫使北方人民寻求一种寄托和安慰,客观上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社会 ...

• 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

基本信息:作者:杨泓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3月印次:1ISBN:9787559651334内容简介:  本书在近一个世纪中国考古学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从史前时期文明串起,勾勒并重现了中国古文明不可磨灭的光辉轨迹。全书共分九大章节,图文并茂,作者精心挑选了327 幅图片作为文字的辅助说明,诸多文物和考古发 ...

• 渤海国金银器述论

------------------------------------------------------------------------全文阅读渤海国金银器述论(作者:彭善国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原文刊于《北方文物》2021年第4期)

• 《北山楼金石遗迹》:再现施蛰存收藏的“博与雅”

知名作家、学者施蛰存先生(1905-2003)的书斋“北山楼”位于上海愚园路。北山楼收藏的金石在文学界与艺术收藏界一直颇有名声。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山楼金石遗迹》系列面世,包含“北山楼藏碑见知辑目” “藏碑经眼百品”和 “集古小品举要”三卷,介绍施蛰存先生的金石收藏,其中详细记录拓本流传、题签题记、著录钤印诸迹等资料。施蛰 ...

• 宋代广州的国内外贸易

一、概说(1)宋以前广州贸易的发展  中国历代的政治都市,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点往往变迁。在古代,商业都市差不多全在内地,如长安(长安所以成为都市,当然以政治的意义为重,但靠政治吃饭的人多半有钱,而秦、汉政策又常徙天下富豪于长安,故为满足这些购买力的大消费者而发展的商业也很有可观。《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记有“长安富贾”,可以 ...

• 中原东部唐代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调查

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创始于北朝晚期,流行于初唐晚期至盛唐时期,集中分布在中原东部,兼具佛塔与佛堂功能,集建筑、图像和文字于一体,是一种形制特殊、内涵丰富的佛塔类型。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平面近方形,采用特定规格的预制石材砌建,由基座、塔身、塔檐及塔刹四部分组成,保存较完整者以多层密檐式结构为主,少数作单层亭图式,高度2-4米者居多,最 ...

• 敦煌遗书中的唐宋尺牍研究

尺牍(书牍)是中国古代人民进行通信往来、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包括公文,也包含私人之间彼此通信的书札。《敦煌遗书中的唐宋尺牍研究》一书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文献中的汉文尺牍文献,包括公牍与私札。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资料,除了大量的宗教经典和经、史、子、集各类汉文传统典籍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政府公文和档案、民间尺牍等政治、军 ...

• 新疆主要谷物类作物出现的时间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亚大陆人群迁徙和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区域。近年来,新疆在史前植物考古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研究跨欧亚大陆的文明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参考多篇考古文献,对小麦、黍粟和水稻最早传入新疆的时间、可能的传播路线和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整理。图1 欧亚大陆史前遗址分布及文化交流途径(Zhou et al.,202 ...

• 西汉京师仓

 京师仓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今华阴市)除峪乡段家城村北瓦碴梁上,地处关中盆地东端。一面依山,三面临崖,地势高敞,形势险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后更名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自1980年起对其进行正式发掘,至1983年工作结束。发掘面积达到6040平方米,约占遗址总面积的0.77%。在发掘的同时,发表了遗址勘查记录和简报。199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著《 ...

• 大运河文化研究论集(1)

基本信息:编著:南京博物院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5月印次:1ISBN:9787030687432内容简介:  大运河是春秋以降在中国中东部跨越若干流域、沟通南北的水路,对中国政治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四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大运河沿线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一大批重要的遗址, ...

• 新疆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线萨吾尔山墓葬考古新收获

  2016~2017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有萨依旱萨依墓地、吐玛墓地、库热萨拉山顶墓地、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墓地、阔库萨拉墓地、哈日托洛盖墓地等古墓群,发掘墓葬71座。  国道219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公路工程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起向南翻越萨吾尔山到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全长83.45千米,这些古墓群分布在这一线 ...

• 大连市广鹿岛小珠山遗址出土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

------------------------------------------------------------------------全文阅读大连市广鹿岛小珠山遗址出土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作者:赵春燕 吕鹏 袁靖 金英熙 贾笑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2021年第7期)

• “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异域珍宝

“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异域珍宝文 图 / 毛敏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联通东西方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重要商路,它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的相互了解、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各类商品得以行销世界,同时,世界各地的珍宝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秦汉 ...

• 中亚地区新发现的剥头皮材料述略丨陈星灿

✪ 陈星灿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部委员【导读】拙文《中国古代的剥头皮风俗及其他》在《文物》2000年第1期发表两年后,《美洲考古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2002年第1期,发表了英俄四位考古学家从考古上讨论旧大陆史前剥头皮现象的一篇论文(Murphy, E., I.Gokhman, Y. Chistov, Barkova, Prehistoric Ol

• 周伟洲 《吐谷浑史》

  作者: 周伟洲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1/07Vol.1内容简介  由于其地处中西陆路交通要道及国内北方与西南方各民族交往的通道上,因而5世纪中至7世纪初,吐谷浑不仅成为中西陆路交通的桥梁,而且在南北方各族的相互交往中,起了中介作用。吐谷浑的历史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的注意。本书首次全面、系统论述吐谷浑的历史。全书共 ...

• 新疆石窟寺保护历程和对策研究

文 | 乌布里·买买提艾力 安娜 马雯 叶蕾 郭倩倩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我国段境内22处遗产地中,克孜尔千佛洞等四处石窟寺名列其中。苏巴什佛寺遗址、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北庭故城等其他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地周边也保存了少量石窟寺遗址,从而提升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的突出价值。 ...

• 王睿:6—12世纪塔基地宫、天宫奉纳瓷器

  摘要:6~12世纪,主要有瓷器奉纳的舍利塔基,时代集中于唐宋元时期,本文将以这些材料为基础,介绍其类别、组合,略述与同时奉纳的银器、玻璃器的关系等问题,进而分析其在舍利瘗埋中所起到的作用。瓷器是考古研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文化类别,常见于墓葬、窑址、沉船中,城市遗址的考古发现也多有出土。以唐代法门寺、北宋静志寺和净众院塔为代表的佛 ...

• 汪盈:辽代楼阁塔构造问题初探——基于田野考古发掘的观察

摘要:辽代楼阁塔是辽塔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实例分布地点重要,体量庞大,出土佛教遗物珍贵,其结构和功能较其他辽塔类型更为复杂,是辽塔乃至及辽代城市、辽代建筑和辽代佛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一号塔基田野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拟从塔身、塔基、塔宫及舍利安置等三个方面,对辽代楼阁塔地面实例遗存的构造问题做一次再 ...

• 刘衍淮 等《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出版

作者: 刘衍淮 / 徐玉娟 等 整理 / 朱玉麒 审校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出版年: 2021-8页数: 870定价: 145.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100199353本书简介1077篇日记,200余幅旧影,详细记录丝绸之路考察研究的发轫者——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西行之旅。【编辑推荐】近百年前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漫漫丝路上一首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歌谣。本书包含随团气象生刘衍淮 ...

• 吐谷浑国地理考释

  吐谷浑国地理考释  文/李文实( 一)吐谷浑先后活动地域吐谷浑早期活动地域,根据《晋书》《北史》及《梁书》等有关记载,先以洮河流域为中心,东至甘松(宕昌),南界龙涸(松潘)、昂城(阿坝)。继向西南发展,奄有河南赐支河曲(今青海黄南、海南两州地区),更南极于白兰 (今青海果洛州地区),西北极于且末、鄯善、于阗(今新疆东南部),甚至曾一度南到罽 ...

•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文/崔永红一、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界定青海处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周围被部分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积石山等山脉所环绕,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均在2000米至4500米之间。与同处这一地理单元内的西藏高原相比较,青海的自然环境更为优越。湟水、黄河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的海拔 ...

• 丝绸之路青海道史——绪论

原创 崔永红 青海人民出版社 7月15日绪论文/崔永红一任何一种文明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主席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国和西域文明的交流互鉴由来已久,它对中西文明的发展、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 ...

• 丝绸之路青海道之“羌中道”

丝绸之路青海道之“羌中道”文/崔永红一、“羌中道”的构成“羌中道”是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以今青海、甘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连处为界)南线的主体。周伟洲先生认为:“秦汉以前,青海的羌族北与蒙古草原的匈奴,东与中原地区的汉族,就已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并且居于青海河曲一带的羌族也有一部分向东南迁徙到今四川西北定居。因此,可以说早在 ...

•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盛衰变迁梗概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盛衰变迁梗概文/崔永红一、初步发展期——“羌中道”时期陈良伟先生认为:“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通道,该道(青海道中的柴达木分道——作者注)形成时间较早,大约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0世纪前后。两汉时期,由于羌汉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睦,该道时塞时通。东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丝道被人为关闭,该道进入繁荣时期。隋唐时期, ...

• 二〇一八~二〇二〇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89°35′21.3″,北纬44°01′44.3″,海拔高度约698米。城址西距北庭故城遗址约30千米,南距天山东段博格达山约40千米,北距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约20千米,东距巴里坤湖约260千米。得益于天山的山前降水和冰雪融水,在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 ...

• 杨富学 | 鄯善国佛教戒律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初以来,新疆出土了大量佉卢文文书,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3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鄯善国的佛教。从这些出土文书可以看出,在鄯善国时期,佛教界普遍存在着“有信无戒”现象,僧人不守戒律,他们不仅娶妻生子、饮酒食肉,而且置产敛财、役奴使婢。许多僧人虽然在寺院挂籍,却常年居住在俗家,与家人共同生活。鄯善国的僧侣虽名为出家人,但实际上过 ...

• 张海娟 杨富学 | 论裕固族藏传佛教信仰的形成

摘要:元明时期,镇守于河西西部和西域东部的蒙古豳王家族与河西回鹘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蒙古豳王家族对藏传佛教的推崇与支持,受到了回鹘僧徒的欢迎,纷纷皈依藏传佛教;该家族尽管在政治上处于支配地位,但在文化上却颇受回鹘影响并逐步回鹘化。藏传佛教如同粘合剂,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促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裕固族的诞生。这个新民族 ...

• 杨富学 | 论黄教在卫拉特中的勃兴

摘要:卫拉特人与佛教的接触始于13世纪中期,但信徒少,影响不大。14世纪中叶以后,藏传佛教各派逐步渗透入卫拉特社会中。1615年黄教始入卫拉特,由于封建主的支持和咱雅班第达等高僧的弘扬,黄教发展迅速,很快成为卫拉特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并被卫拉特统治者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写入著名的《卫拉特法典》之中,成为卫拉特封建主的精神支柱。关键词:卫拉 ...

• 杨富学 | 西夏五台山信仰斟议

摘要:西夏统治时期,文殊信仰流行,尤其是文殊信仰所具有的护国、护王功能,对西夏统治者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成为包括西夏在内东亚地区佛教信徒所崇拜的对象。五台山信仰在西夏建国之前即已流行,德明、元昊都曾遣使朝拜五台山。1038年,元昊脱离宋朝自立,建立大夏国。此后,夏宋对峙,时常处于战争状态,西夏统治者无法再 ...

• 杨富学 陈爱峰 | 大食与两宋贸易关系研究

摘要:大食与宋朝的贸易是非常繁盛的。北宋时期,大食与宋的朝贡贸易较之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突出表现就是贡使贸易商业化气息更浓。到了南宋,大食向宋进贡的次数急剧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贸易萎缩了,相反,统治者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巨额军费开支,更加注重发展海外贸易。有宋一代,来华贸易的大食商人多为资财雄厚者 ...

• 杜斗城 杨富学 | 嵩山与律学高僧

  嵩山自古号为中岳,实以地处中原故。据传,“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曾梦中闻老子言嵩山有《黄帝九鼎大丹经》,“可往受之,后果获得”。 又有传说云老子曾降于嵩山,为道士寇谦之传授经戒。 此外,东汉道士刘根、三国道士郗元节、西晋道士鲍靓等,亦皆得道于嵩山。说明嵩山早已被视作中国宗教的发祥地之一,且与“经戒”有着密切的关系。魏晋南北朝 ...

• 陈爱峰 杨富学 | 西夏印度佛教关系考

摘要:西夏时期佛教昌盛,与印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佛教联系。既有印度高僧入西夏讲经说法,更有西夏高僧赴印度求取真经。来自印度的高僧拶也阿难捺(Jayānanda)不仅在西夏担任僧职,而且还被封为国师,积极从事佛经的翻译,促进了西夏佛教的发展。西夏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无论西夏与辽、宋、金的关系是紧张还是缓和,中印之间的往来僧侣皆可自由出入西夏境 ...

• 杨富学 | 赵洪娟《中国与波斯-塔吉克文化交融要论》序

中国古来与波斯关系密切,美国著名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名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Histor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Products

• 两汉时期匈奴对西域的经营和统治——基于考古资料的考察

  西汉初期,匈奴势力进入新疆,击败月氏,直接占领并游牧在今哈密地区。西汉前期匈奴采取通过乌孙来控制西域各国的策略,中期设立僮仆都尉来对西域各国征税、调兵。在汉朝匈奴的争夺中,匈奴败北,势力退出西域。西汉末年汉朝内部战乱不断,东汉初期政权不稳,无暇西顾,匈奴卷土重来,重新侵入西域。之后匈奴内部夺权,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投汉, ...

• 侯晓刚 张海蛟 | 山西大同北魏贾宝墓发掘简报

2017年5~6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处北魏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群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西邻恒源路,北邻南环东路(图一)。本次发掘共清理北魏墓葬44座,其中M13形制独特,内涵丰富,墓铭纪年明确,墓主名为贾宝,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现将此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 M13为长斜坡墓 ...

• 《巴米扬兴都库什的佛教艺术与文化》1989年,克林堡-萨尔特

分享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资料,参照《伯尔尼公约》原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来源:石语梵行公众号

• 钟灵毓秀 烟云供养——记古代书画鉴定家钟银兰

知名古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钟银兰因病于2021年8月22日上午辞世,享年九十岁。上博收藏的宋代王诜《烟江叠嶂图》、宋代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等名迹均经其鉴定而成为上博“镇馆之宝”之一。澎湃新闻特刊发知名画家了庐与钟银兰先生的弟子、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此前撰写的文章,以作纪念。钟银兰(1932-2021)原作 ...

• 石窟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中国是世界上保存石窟寺文物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2035年前完成重要石窟寺的考古报告出版工作”。  2012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与须弥山石窟保护管理所联合开展第三次须弥山石窟考古。这次考古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字化测量记录技术(即计算机三维 ...

• 南方民族考古(第十九辑)

基本信息:编著: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05月印次:1ISBN:9787030632722内容简介: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和调查简报4篇,公布了重庆江津区鼎锅浩遗址、湖北荆门响岭岗墓地、湖北襄阳申家咀墓地和四川安岳佛耳岩摩崖造像的新资料;收录论文7篇,分别对云南剑 ...

• “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书系”丛书第一辑《敦煌文化遗产研究》出版

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敦煌研究院70余年来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 ...

• 边疆考古研究(第29辑)

基本信息:编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687814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2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目录考古新发现 东宁老 ...

• 宜昌博物馆馆藏瓷器保护修复报告

基本信息:编著:宜昌博物馆 北京鉴衡文物修复中心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5月印次:1ISBN:9787501065752内容简介:  陶瓷类文物在宜昌博物馆数万件藏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不乏别致典雅、独具代表性的器物。因宜昌地处江南潮湿地带,不少文物出土时已锈蚀、残损、破碎,宜昌博物馆自2015年至2017年,对馆藏的 ...

• 泉州开元寺殿塔天盘缝针与泉州城及重要建筑的营建

  摘要:本文探讨了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中心和东、西塔塔心连线的垂线构建成的天盘缝针与泉州城的修建及相关重要建筑朝向的关系,认为晚唐五代及宋元时期泉州子城、罗城、翼城的修建及其城门位置的选定或有以开元寺大雄宝殿为规划原点的现象,推测泉州子城的始建时间或早于罗城而二者均完成于五代时期;泉州重要建筑的朝向有多种,晚唐之前以“取正”定向 ...

• 宫苑杂谈|角楼——紫禁城的“镇城之宝”

【按】本文作者赵广智先生系古建营造工艺专家,曾师从梁思成等中国建筑界泰斗,他制作的故宫角楼微制珍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本文图片除特殊说明外均为作者微制作品实物图。故宫角楼实景照片,摄于2013年阴阳五行学推出八卦,东西南北四方加四个斜角方位是八卦的八个方位,即所谓的“四正四偶”。紫禁城城垣的四正方位各开一门,门上建有雄伟的城楼, ...

• 敦煌学记

  基本信息:  编著:刘进宝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7月  印次:1  ISBN:978755402043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20篇文章,分别从先生治敦煌学之路、敦煌学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敦煌学人等方面展开。  目录    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和研究对象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 ...

• 何岁利:唐长安城西市考古新发现与相关研究

  摘要:唐长安城西市近些年有许多考古新发现,内容主要涉及十字街、石板桥、石涵洞、街道和水沟、木板桥、砖砌水涵洞、水井、灰坑、骨器作坊以及一些重要佛教遗物等。这些新发现为西市的规划格局、商业遗存结构、佛教文化以及西市繁荣与变迁等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研究表明,西市众多商业遗存模式为临街开店,并集店后制造、加工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格 ...

• 书单 | 你了解阿富汗多少?

阿富汗是我们的邻国,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面,兴都库什山以北的瓦罕走廊连接着这两个古国,当年玄奘从印度东归之时,便曾途经这个地区。但它也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对这个深陷战争漩涡的国家,我们知之甚少。这是个拥有纷繁复杂历史的国度。古代阿富汗位于欧亚大陆贸易路线的十字路口,是希腊文化艺术、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共存地 ...

• 何以安魂:“便房”再研究

“便房”是汉代“黄肠题凑”葬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见于后世文献记载。本文首先以时间为序,回顾了前贤观点提出、认同、修改与争议的历程。在此基础上,追溯了“便房”概念的缘起,梳理了文献所见“便房”的特征,确认安魂是其核心功能。“便房”研究回顾(一)汉唐时期的文献记载“便房”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载,霍光去世后,“(宣帝)赐 ...

• 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被低估的中坚力量

查尔斯·达尔文的博物学生涯始于如饥似渴的阅读,他从前人的著作中汲取养分,为之欣喜若狂。在去世仅仅两个月前,达尔文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深深崇拜亚里士多德的功绩,但远远无法想象他是个多么奇妙的人。林奈(Linnaeus)和居维叶(Cuvier)是我在不同领域内的两大偶像,但是比起亚里士多德,他们简直就是小学生。”虽然达尔文紧紧追随着亚里士多德的脚 ...

• 赵匡胤之死与疑点重重的“金匮之盟”

赵匡胤于34岁当上皇帝,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讨,励精图治,新兴的赵宋王朝粗具规模,统一大业也胜利在望。看着自己描绘的壮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赵匡胤不禁心花怒放,然而,正在他准备再展宏图的时候,宋开宝九年(976)十月,正直壮年的他却突然暴崩。令人诧异的是,赵匡胤的皇位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太祖已经26岁的长子赵德昭、22岁的 ...

• 在森林中凝望但丁,乌菲齐艺术经典“巡游”托斯卡纳

在世界遗产的密林中欣赏乌菲齐美术馆所藏的文艺复兴时期名作,让波提切利、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大师的画作回到它们的诞生地或最初的收藏宅邸,这些浪漫的想法源自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长施密特“散落的乌菲齐”计划。这个计划在2020年公布后备受瞩目,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地方官员和博物馆长以海量信件和电话积极响应。2021年夏天起,在托斯卡纳的不同村镇 ...

• “半生落魄已成翁”:徐渭1576年边塞之旅所见的背后

徐渭少年坎坷、中年疯癫,最终在贫病交加中辞世,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便是在胡宗宪幕府享受座上宾待遇的五年。在此期间,徐渭对于明代主要的边患问题“南倭北虏”都曾有过参与。其所作的《今日歌二首》是徐渭对于北部边疆的最早书写,诗文中充满了对于“庚戌之变”俺答率领蒙古骑兵攻入都城北京痛心疾首的情绪,同时也有对于当朝要员的极度不满。1565年, ...

• 高校博物馆沦为私藏“背书”?规范寄存制度或是良方

近年来,伴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开始进入大发展的状态,不过不同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传承有序的藏品展,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展品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不少且存在着较大争议。如重庆大学博物馆的陶瓷展因被广泛质疑而成为巨大社会话题即是一例。博物馆展出私人藏品实际上会造成为其“背书”的事实——不同于公立博物馆收藏品的不流通,除了 ...

• 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图像:祭祀是居,神明是处

就目前所见而言,完整的画像石墓材料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积累,也已经具有相当深厚的题材研究的基础,相对而言,对于这些完整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程序的研究仍然远远不足。因此,先进行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恐怕是必要的途径。而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无疑是山东地区东汉晚期大型回廊墓画像配置的一种代表,其墓室结构复杂,画像内 ...

• 传统书画中的“吴装”:看《朱熹立像》等文物修复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苏州博物馆及建设中的苏博西馆一直备受关注。澎湃新闻获悉,经过8个多月的建设推进,苏州博物馆西馆外部工程已经完工,内部公装接近尾声,“十个盒子”建筑初具雏形,将按计划于9月底如期开放。据悉,为配合西馆通史厅、书画厅展陈需要,从2020年底,苏州博物馆藏品修复部的修复师们就开始了对33件入选书画的集中保养与修复 ...

• 李水城|中原所见三代权杖(头)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以往的研究认为,权杖在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只是游弋于华夏边缘,中原王朝似乎并未接受这一外来文化特质。本文梳理了以往在河南、山西和陕西考古发现的权杖(头),发现这些权杖均出自三代时期王畿内的高等级墓葬,证明夏、商、周时期部分社会高层已接纳权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礼仪器具中的斧钺、青铜礼器并列,共同构成象征王权和身份等级的标志物。这一 ...

• 处暑:诗书画印,乐不思“暑”

今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关于处暑的历代书画名迹中,苏轼与友人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时所作《赤壁赋》,成就千古名篇,书文合一。清代学者高士奇处暑所录《张怀瓘〈论兰亭语〉》书风纯熟悠游,婉转流媚,为晚年精美小品。一年当中的每个节气,有一人从不缺席,那就是吴昌硕。老人家1905年处暑所作诗稿 ...

• 被遗忘的克罗姆“回家”了,曾与透纳、康斯太勃尔齐名

约翰·克罗姆(John Crome)是谁?在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眼中,他是一个“天才”; 对于美学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来说,他可能是唯一一位“能够构思并有效完成艺术作品”的英国画家;英国艺术史家劳伦斯·宾永(Laurence Binyon)热情地称赞他说,在寻求“经典”时,“我们应该关注克罗姆,而不是康斯太勃尔”。 1923 年,时任英国国 ...

• 漆器文物如何修

  漆器髹饰工艺在我国已经有八千余年的历史,先民用漆液绘制出华夏文明中一条连绵璀璨的文化长卷:如果说史前漆器是初露曙光的话,战国漆器就已经绽放出神奇瑰丽的光芒,秦汉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漆艺术史中第一个繁荣阶段,隋唐漆器展现出富丽堂皇的气象,宋元漆器工艺精湛且气质优雅,明清漆器集历代工艺之大成,呈现千文万华的局面。古代先民为今天的我们 ...

• 朱艳华绮:从乾隆朝宫廷漆器窥清代漆工艺

 “百里千刀一两漆”,漆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清代尤其是乾隆朝的宫廷漆器更是璀璨夺目。正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自开幕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从故宫院藏一万八千多件漆器中精选出的百余件具有乾隆朝鲜明特点、代表着清代中期工艺特色的漆器,诉说着清代盛世漆器工艺取得的卓越成就。乾隆款剔红百子图扁圆盒  在故宫 ...

• 严格的学者 亲切的长者

  8月10日上午,接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雷先生的高足刘进宝教授发来的消息,朱雷先生去世了,我一时难以接受。20多天前的纪念唐长孺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朱雷先生参加了一天的会,还发了言。从照片上看,他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想不到这么快就离世了。近四十年来同朱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和他对兰州大学历史学科的帮助,历历在目,夜不能寐,撰写此文 ...

• 正直的先生走了,精湛的学问长存——怀念我的老师朱雷

  我认识朱雷老师将近40年了,跟随他学习也已经20多年了。朱老师生病住院后,我两次专程到武汉看望他。7月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纪念唐长孺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又与先生见面。当日,先生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早上8点多就被家人送到了会场,直到晚上8点多才离开。真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后,8月10日凌晨1点40分,先生竟永远离开了我们。朱雷 ...

• 成都考古研究(四)

基本信息: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7月印次:1ISBN:9787532597864内容简介: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考古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36篇,是从2014年至2020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中遴选出来的。涵盖时代从史前至宋明时期。主要内容包括史前至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 ...

• 函谷关历史考古研究报告集

基本信息:编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洛阳市新安县文物局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6月印次:1ISBN:9787550929050内容简介:  本书就新安函谷关历年来的考古工作做一梳理。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开拓思路,继往开来,将今后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进一步推进到新的高度。目录第一章 函谷关考古发掘研究第二章 函 ...

• 夏商考古探索文集

  基本信息:  作者:方燕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6月  印次:1  ISBN:9787030688927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方燕明40余年在河南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中写就的有关夏商考古探索的45篇文章。这些文章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夏文化探索,主要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 ...

• 石自社:隋唐东都武周天堂遗址试析

  摘要:隋唐时期佛教兴盛行,全国修建了大量寺院,佛教势力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武则天时期颁布了佛先道后的政令,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佛教与政治的联系。这一时期武则天命令在东都宫城创建的礼佛建筑天堂正是佛教对政治影响的有力见证,本文拟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及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以考古学的视野对中国中古时期这一具有特殊意涵的佛教建筑进行初 ...

• 石语梵行 |《阿富汗巴格拉姆考古发掘(插图)》1937年,阿坎

迦毕试(梵文:कापिश,IAST:Kāpiśa;Kapici,Kapisaya),又译迦臂施、迦毗尸、迦卑试、迦比沙、劫比舍也,是1世纪时阿富汗境内古国,在今喀布尔西北60公里的巴格拉姆城(Begram),今卡比萨省得名于此。1世纪时,迦毕试曾是贵霜王朝的夏都,241年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攻占迦毕试,后被嚈哒统治。初唐 ...

• 新出三种吐鲁番考古报告介评

项目资助: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加依墓地考古发掘报告”(19AKG0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49年以后吐鲁番盆地考古发掘编号与考古史的初步构建”(项目编号:17BKG077)阶段性成果。《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哈拉和卓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8年10月,490元)本书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之 ...

• 万州唐墓出土人物俑服饰研究

万州唐墓出土人物俑服饰研究谭建华(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 404000)  摘 要:重庆万州唐永徽五年(654)墓陪葬有大量珍贵湘阴窑青瓷人物俑,其类型包括文吏、武吏、武士、骑士、侍从等。这些瓷俑所着服饰反映了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物特性,显示出初唐服饰承上启下、糅合胡汉的特征,体现出唐人独特的审美观。  关键词:万州;初唐;人物俑;服 ...

• 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

  基本信息:  编著:吴中博物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8月  印次:1  ISBN:9787573200228  内容简介:  本书为配合吴中博物馆展览“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的同名图录,收录了环太湖地区以草鞋山、东山村等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近200件(包括 ...

• 沈丽华:中国早期舍利瘗埋方式再思

  摘要:舍利瘗埋研究是佛教考古的重要课题之一,继往研究建立起了舍利瘗埋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框架。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特别是邺城遗址两座东魏北齐时期皇家佛寺塔基的发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在新的学术视角和理念下,通过全面发掘和重点解剖获得了以往所完全不了解的信息,为重新认识舍利瘗埋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发展演变创造了 ...

• 江南地区明墓出土受生牒研究

江南地区明墓出土受生牒研究任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内容提要:据已公布考古资料,江南地区的明代墓葬共出土三件受生牒。它们是受生寄库信仰的物化体现,与佛道教、方志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并有所补充,为探讨明代江南地区佛道教忏仪和民间丧葬习俗的渗透、交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江南地区 明代 受生牒 受生寄库信仰 丧葬习俗  受 ...

• 许宏:一部优秀的考古遗址研学教材——《考古队长现场说》读后

  第一时间从我的同事高江涛博士那儿,获赠了他领衔主编的这本《考古队长现场说·中华何以五千年》。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按说,这类考古人现身说法的集子已出版了好几本了。本人就曾拗不过邀约,参与了其中两本的“攒稿”。一是《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二是《文明探源:考古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

• 考古队长现场说:中华何以五千年

  基本信息:  编者:高江涛 李平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7月  印次:1  ISBN:9787545723007  内容简介:  对于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索,一直是中国考古最为重要的热点之一。本书选取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十八处典型大遗址或都邑遗址,邀请参与发掘它们的考古队长们撰写遗址故事,述说 ...

• “祭祀是居,神明是处”: 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图像配置与叙事

  汉画像石以十分丰富的内容表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物质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等众多方面,宋代以来就颇受到金石学者的关注,近现代以来从考古学、美术史、历史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更是汗牛充栋。然而,一方面由于出土时往往零散,另一方面受到研究传统的影响,主要的研究仍然集中在个别题材的认定和意义的阐释上。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对墓葬结构本身的重 ...

• 曹慧奇:曙光之城——从天文考古学看陶寺城址的择向与历法

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时期重要的早期文明的起源点之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新千年之际新发现的陶寺早、中期城址,其性质和内涵备受瞩目。近年来陶寺城址“尧都”说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从天文考古学的角度来解读陶寺城址的择向与当时的历法等问题,尤其是与《尚书·尧典》中叙述的古代历法的关系。 一、陶寺城址概要 1999—2001 ...

• 真实还是传奇?——渤海国“紫瓷盆”问题

【关键词】唐代;渤海国;紫瓷盆【摘 要】既往研究者经常援引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关于“紫瓷盆”的记载来证明渤海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以及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渤海与唐朝的朝贡关系。通过考索《杜阳杂编》记载的细节以及考古所见9世纪唐、渤海陶瓷生产的情况,可以认为所谓渤海国的“紫瓷盆”应是苏鹗铺陈缛艳的小说家言,是其虚构的灵异物品,不宜 ...

• 文章选登|定州开元寺塔石刻题名中的北宋厢军和乡兵——定州开元寺塔北宋石刻军人题名研究之二

【关键词】定州开元寺塔石刻;军人题名;北宋;厢军;乡兵【摘要】定州开元寺塔北宋石刻中的军人题名是目前所知记录北宋军队番号最多、反映北宋军队部署信息最为丰富的石刻文献,题名中共出现10支厢军番号,计16指挥,其中分驻定州厢军6指挥,非驻定州厢军8指挥,驻地不明确的2指挥;题名中共出现3支乡兵,均分布在靠近宋辽边境的河北路保州和定州。《宋史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