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剑雄:丝绸之路历史回眸
葛剑雄教授在尼山国学大讲堂。 张洪刚摄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管陆上经济带还是海上,都有“丝绸之路”这个概念。那么,今天讲的“一带一路”,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日前,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做客尼山国学大讲堂,作了题为《“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的讲座。“丝绸之路”,由德国人1877年命名 有很多人不知道“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外国人取的。为什么两千多年来 ...
葛剑雄教授在尼山国学大讲堂。 张洪刚摄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管陆上经济带还是海上,都有“丝绸之路”这个概念。那么,今天讲的“一带一路”,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日前,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做客尼山国学大讲堂,作了题为《“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的讲座。“丝绸之路”,由德国人1877年命名 有很多人不知道“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外国人取的。为什么两千多年来 ...
基本信息: 作者:王学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030548863 内容简介: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代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咸阳原之巅。两座四棱台状的陵冢高大巍峨,彰显“文景之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气象。本书作者系汉阳陵科学考古发掘
郭里木棺板画B板的叙事结构与A板完全相同,画面以棺板的矮帮为起首,渐向棺板的高帮推进,到拂庐宴饮形成高潮。现按B板的叙事结构,将情节区分并给予说明。 灵帐举哀 这一场景画在棺板右下,人群分成两组。紧靠棺板右边,画三人四马。马匹站成一排,头身皆披红黑图案的彩衣,类似虎皮。马前并排站立的人物,有二人戴黑底红 纹的大沿礼帽,一人缠头,腰间佩刀,人物表情肃穆。与他们相对,画一躬身长袖的接待者。这组人物 ...
【项目成果】 作者:王京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负责人、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和创新,文化遗产公共资源属性日益得到巩固和强化,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显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总书记“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
本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共出版敦煌学专著和论文集70余部,公开发表相关论文800余篇,现将研究论著目录整理如下,编排次序为:一、专著部分,格式为:作者/编者/译者 书籍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论文部分,格式为:作者/编者/译者 篇名 发表刊物 期次/卷期:页码(期刊)/日期(版面)(报纸)。论文部分按学术期刊《敦煌研究》又细分为石窟考古与艺术、敦煌文献、敦煌史地、敦煌语言文学、 简牍研究、敦煌学史、丝绸之路史地、西北石窟艺术、 ...
———————————————————————————————————————全文阅读西城驿——齐家冶金共同体* ——河西走廊地区早期冶金人群及相关问题初探(作者:陈国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5期)
1月2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由此迈出了申遗路上最关键的一步。 良渚遗址最早发现于1936年。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让世人深感“石破天惊”,这不仅标志着良渚文化进入了都邑考古的新阶段,更实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十年时光之于千年变幻,有如 ...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全力支持,英国作家爱德华·伯曼Edward Burman先生用英文撰写的《兵马俑——秦代历史、秘密与最新考古发现》(Terracotta Warrior: History,Mystery and the Latest Discoveries) 由英国著名出版商韦登菲尔德WEIDENFELD NICOLSON出版,并将于2018年2月8日在由陕西省文物局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幕活动上举行该书的正式发行仪式。爱德华·伯曼先生是英国著名作家,先后在 ...
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依据层位学、类型学等考古学研究方法,结合古代文献以及传世的有关遗物,阐明美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与物质文化发展的联系,为人类文化史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物例证。美术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及对象,有时与美术史相同,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则具有质的差别。 在世界范围内,近代考古学的萌发,与欧洲文艺复兴后人们对 ...
汉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汉唐时代的首都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会。本书作者刘庆柱为当代著名的考古学家,长期致力于长安城的考古研究工作。本书就是利用已经取得的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对长安城尤其是汉唐时代的长安城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名城。作者:刘庆柱出版社:中华书局 ...
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腹地,埋藏着一个神秘的王国,这里流传着一种形似驴唇的古文,这里拥有大量灿烂的织锦,千百年后,当人们再次叩开古老的国门,时间好似突然停止,人们仿佛刚刚离开家园,这是一个怎样的神秘国度?它又为何被遗弃?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尼雅河下游有一片绿洲,《汉书·西域传》中曾这样记载,这里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养着士兵五百人,这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这个遥远的精绝 ...
自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正式出现,到清代最终被玻璃镜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铜镜在中国延续使用了大约4000年,应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者。虽然,铜镜长期以实用器具的形式出现,但从“明镜高悬”“破镜重圆”“镜花水月”等成语典故可以看出,它显然早已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事实上成为了精神和观念的物化载体,在有形又有限的实体之中,承载蕴含了无形而无限的精神文化。 正因为铜镜存在的时间 ...
2010年以来,我国文博考古学界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古代铜镜的著作,如《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千秋金鉴: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集成》《仪征馆藏铜镜》《汉广陵国铜镜》《清质· 昭明》《净月澄华: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铜镜》《常德出土铜镜》《楚风汉韵:长沙市博物馆藏镜》等。不少民间藏镜也陆续出版问世,如《古镜今照: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镜精粹》《莹质神工 光耀阳羡:宜兴收藏铜镜精品集》等。除了这些主 ...
考古学家张弛发表的《龙山—二里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文物》2017年第6期)一文,通过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史前聚落规模与数量的分析,特别强调在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半月带农牧交错带文化与文明的异军突起,对此前传统的文明中心如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凌家滩和良渚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的全面衰落以及中原地区的迅速崛 ...
摘要 本文认为岑参西域诗不能称边塞诗·其诗的特点是纪实,确证了轮台城的位置,填补了唐代西域历史、地理、民族、战争的实情。并和封常清一起维护了统一,加强了民族团结,立下了不朽功绩。关键词:岑参 封常清 轮台城 丝绸之路一、岑参西域诗的学术价值岑参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特别是他的西域诗,是千古不朽杰作,许多人把他的西域诗称为“边塞诗”,这与历史事实不符。因为唐代西域所属疆土,远比汉朝所辖巴尔喀什湖以东 ...
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起源与保护实践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代表着“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从文化景观的学术概念谈起,简要回顾文化景观的地理学学术概念发展和对遗产保护实践的影响过程,进一步了解世界遗产体系中的文化景观。起源文化景观概念在引入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之前,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从学术起源来看,德语中的“景观” (Landschaft)一词至少在中世
两河流域,驴在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饲养,在日常生活生产、军事战争和丧葬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诸多考古发现和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探究竟的重要线索。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相对肥沃的土地不仅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早期文明,也是当地动植物的天然乐园,包括羚羊、野牛、野驴等在此栖息。其中,驴在古代两河流域先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农业耕作、
摘要: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铁器和铁器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铁器和铁器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本文基于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的系统梳理,初步揭示了隋唐时期铁器的种类及社会应用、钢铁技术和铁器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时代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术并制作和使用人工铁器的国家之一。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冶铁术和人工铁器自公元前800 年前后的西周末年
教你盖好一座好庙寺院建设必备技能,值得拥有关注 关注公众号输入“0”即可免费领取百家寺院高清设计图 从拿地到盖好一座庙中间所要了解的政策、规划、筹资、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寺院住持必备技能。印度次大陆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已有了相当发达的文化。印度佛教的建筑大多以石建筑为主,辅助的有砖石结构的。早期在印度河流域有几座繁荣的城市,具有精心规划的方格系统,主要街道形成了矩形的街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 设计是艺术的呈现 陕西是中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故乡。创造了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场所精神”,孕育了从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景观园林到传统民居等丰富的建筑类型。一、 自然人文背景(一)自然地理 陕西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区域内山水环绕,地形多样,形成了陕西北部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九辑)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硏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歷史、語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硏究成果爲主要宗旨,發表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進步。❈沈卫荣 主编科学出版社 ...
基本信息:编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慕尼黑工业大学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462015内容简介: 中国(陕西省)与德国文物科技保护方面的合作开始于1990年,至今已逾20多年的历史。其间于1999年和2009年在西安分别召开了两届以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1 ...
————————————————————————————————————————全文阅读汉代镶玉漆棺及相关问题讨论(作者:王煜 四川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11期)
——————————————————————————————————全文阅读隋唐圜丘三垲形制及燎坛方位探微(作者:赵永磊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10期)
武汉市“两会”刚刚闭幕,代表、委员们有关城市发展的精彩建言尚余音缭绕,如盘活城市“文化家底”的话题,便为我所感兴趣,并注意到,大家所列举的“家底”中,不少属于“遗址文化”。 自然界中的沧海桑田,人类社会里的明灭兴衰,都时时在发生。现实成为历史也就在瞬间。遗址或遗迹,经历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淘洗,富含历史文化人文信息,既有多学科研究价值,也是今人“发思古之幽情”,寄托襟怀、陶冶心性的好对象。 ...
《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中文版终于由三联书店出版了。展开这部汇集较全面资料、综述以往研究、凝聚中西合璧的两位作者最新思考的中国史前通史,读者可以沉浸于考古学家最引以为豪的“长时段”叙事中,穿越对塑造“我们的中国”最重要的万年时光。 《中国考古学》刘莉陈星灿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以对中国史前和三代考古学发展历程的痛快梳理开篇,点明古史重建和民族认同构筑一直是中国考古 ...
基本信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541741内容简介: 《文化遗产研究第3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编的学术论文集,包括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管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田野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文物分析测试研究、工业遗产·公众考古·其他等方面内容。目 ...
12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日前,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市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大足石刻全集》(总计11卷19册),由重庆出版社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强强联手,历时14年精心打造,正式出版。 《全集》的出版,成为研究和保护大足石刻的权威文献,也是迄今为止关于大足石刻最全面、最权威的考古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