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炳华:考古行脚五十年(上)
编者按:原载《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中西书局,2017年12月。考古行脚五十年(上)王炳华——据工作日记。但部分时段日记缺失,所以这一“行脚”难说完整。1960年1955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秋毕业分配,至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学组考古研究所。所,成立于1958年大跃进中,但迄无专业人员,没有工作场所。附属在新疆文化厅下属的新疆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博物馆筹委会,此时同样没有工作处 ...
编者按:原载《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中西书局,2017年12月。考古行脚五十年(上)王炳华——据工作日记。但部分时段日记缺失,所以这一“行脚”难说完整。1960年1955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秋毕业分配,至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学组考古研究所。所,成立于1958年大跃进中,但迄无专业人员,没有工作场所。附属在新疆文化厅下属的新疆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博物馆筹委会,此时同样没有工作处 ...
编者按:原载《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中西书局,2017年12月。考古行脚五十年(下) 王炳华 1996年1.9细议1996年,尼雅遗址进一步工作计划。 1.10冯其庸先生电话:《中国文化画报》望报尼雅考古新收获,张其影响。 1.15虑及世界对新疆出土干尸的关心,对新疆干尸体现的种族不同、民族众多、精神文化不同、物质生活各异的情形,亟须建“人类学博物馆”。以为人们更具体、细
原文为: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代序)原文载《边疆考古研究》 2002年第6期转载时有删节作者:张忠培(1934年—2017年7月5日),男,汉族,1934年生,祖籍湖南长沙,著名考古学家,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者。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留校任教。 1957—1961年初攻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副博士研究生。 1961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吉林
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埃德蒙·德瓦尔(作者)梁卿(译者)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9月1日)外文书名: The white road: a pilgrimage of sorts精装: 500页语种:简体中文开本: 32ISBN:9787559801562 中国是关于瓷器的一切故事的起点,千年来瓷器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形成了伟大的传统。世界
古代蒙古城市C.B.吉谢列夫 等 (作者)孙危 (译者)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丛书名:汉译丝瓷之路历史文化丛书平装: 474页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100124720 《古代蒙古城市》对20世纪60年代以前所进行的古代蒙古城市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本书第 一部分研究了两座产生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城市。其中一座是西勒西勒城,它是成 ...
20世纪30年代,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一批精美的汉代丝织品被考古队发现,其中包括一种被知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称为“汉式绮组织”的织物。 这是汉代普遍使用的纺织技术:平纹的地组织上,经线相间隔地织起三上一下的斜纹浮花。其中一块汉绮织有左右对称的双角兽,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纹绮十分相似。 正是当时的巴尔米拉商人,从波斯人手中收入这些中国丝织品,然后转卖到罗马行省及沿海各地。 上海东华大学
基本信息:编著:李新伟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532586417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辽西地区史前社会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描述,以高等级宗教中心、大型仪式建筑和高等级墓葬及精美玉器闻名的红山文化的兴衰是全书的核心。在研究方法上,将西方关于复杂社会和文明起源的理论与中国资料相结合,涉及家户、社区和区域三级聚落分析,墓葬分析,社会上层领导策 ...
基本信息:主编:程永建 周立编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545619内容简介: 程永建、周立主编的《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是唐安菩夫妇合葬墓的考古发掘报告。本书对1981年洛阳龙门发现的唐景龙三年(709)安菩夫妇墓中出土的120余件(套)随葬器进行详细的描述。墓 ...
基本信息: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52622内容简介: 本报告为成都下同仁路发掘成果的全面介绍,以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最为引人注目,造像内容丰富,包含立佛、坐佛、菩萨立像、倚坐菩萨像、交脚菩萨坐像、天王像、阿育王像、释迦多宝并坐、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二 ...
第三届“上海世界考古论坛”授予公共考古学作者、著名公共考古作家布莱恩·费根“终身成就奖”。这些年他以出版众多影响深远的考古学通识著作和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而知名。他的最新著作就包括《灵丹妙药:水与人类的历史》,这与本次论坛的主题“水与古代文明的关系”也十分契合。 在他看来,人与水的关系是气候变化、人地变迁、礼仪宗教信和科技革新等融合的复杂产物。千万年来,人与水的关系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水的危机 ...
以永嘉坦头窑址为代表的唐代瓯窑遗址出土的器物与上林湖唐代越窑遗址出土的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因资源、区域文化等的差异又具有自己的某些特色。唐代瓯窑器物群唐代上林湖越窑器物群玉璧底碗的比较 首先,在器物种类上,本窑址出土的包括执壶、碗、盏、罐、盘、盆、盒、碟、碾轮、水盂、钵、灯盏、瓶等在内的各种器物,均可在越窑同时期产品中找到,造型相近或相同。由于这一时期上林湖越窑遗址数量更多、窑场规模更大, ...
浙江永嘉坦头窑址首次发现了唐代“官作”字样:一件匣钵上发现“余王监”三个字和一件瓷碗上“官作碗”等多个字样。余王监款匣钵 带“官作碗”款的标本文字位于一件碗近底的下腹部,共有“罗七官作碗……”等约十二个字,其中碗字后面的字多不识。这几个字的意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读:罗七官作碗款标本 第一种,罗七是个地名。与窑址正西边相对的、相距约800米左右的村庄叫罗溪村,在永嘉当地的言中,罗七与罗溪的读法一 ...
སྟོད་མངའ་རིས་པུ་ཧྲེང་གི་རྡོ་རིང་།འཇད
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林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续上文)五、北方长城地带内居民迁移的趋势北方长城地带的居民包含了羌、狄、山戎、貊等,这一地区之所以成为较一致的文化带,除因生业上的一致性外,还有文化上彼此交融的一面,而文化交融有一部份是由人群的转徙造成的。夏代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引发人群迁徙的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据邵时雍、刘海坤对更新世晚期以来古生态地质环境分区特征的
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林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论文提要】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在新石器时代是由东亚蒙古人种的原居民所建立的农业文化带,到战国时代变为由北亚蒙古人种为主的人群所占据的游牧文化带,不只是简单的族群变迁,而是文化、生态环境、族群等变动的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过程。全新世的大暖期,整个北方长城地带开始被农业居民占居。在距今四千年之际气侯的乾冷化导致畜牧业比重的逐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Kharoṣṭhī Documents Preserved in Qinghai Tibetan Medical Culture Museum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系列丛书 ⑤ 作者: 段 晴、才洛太中西书局 2017 (即将出版)印度诸神的世界——印度教图像学手册DIE INDISCHE GÖTTERWELT作者: 施勒伯格 (Eckard Schlebe
本书记录了作者从罗布沙漠到敦煌的考察行程及调查情况。 先是穿过罗布荒原东北行,沿途观察了那些将当今之塔里木盆地与疏勒河分隔开来的地带的自然地理状况,及这条中国最早与中亚相连的道路的历史地貌。 到达敦煌的新营地后,一方面循古长城遗址调查,另一方面则是寻找所有的那些烽燧和驿站遗址。 发掘了很多用汉字书写的文字和生活用 ...
日前,腾讯与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携手启动“数字丝路”计划,致力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交流。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发表主题演讲,任宇昕表示,腾讯希望和敦煌一起,成为“数字丝路”上的“文化连接器”、“文化翻译官”及“文化新使者”,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让传统文化融入青年,并推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互通。以下为演讲全文:任宇昕:尊敬的王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来宾,大家
丝绸之路考古五代宋初西州回鹘“波斯外道”辨释王媛媛(中山大学历史学系)840年,漠北回鹘为黠戛斯所破,“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回鹘残部西迁到龟兹、焉耆和高昌等地。约850年前后,他们以高昌为都城,在吐鲁番地区建国,史称“西州回鹘”(866—1209年)。尽管从吐鲁番出土的大量摩尼教文献来 ...
基本信息: 作者:卢冬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2702729 字数: 页码:1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地下画廊:河西走廊出土壁画彩绘砖/华夏文明之源》是一部关于河西走廊出土魏晋十六国时期壁画与彩绘砖的研究专著。分为六章,对出土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等地的数百帧壁画、彩绘砖
敦煌论坛会议论文选刊莫高窟前史新探——宕泉河流域汉晋遗迹的历史意义……………………………………………马德(1)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图像源流探讨………………………………………………………陈清香(9)阿育王式塔所具有的多种意义………………………………………………… 蒋人和 著 王平先 译(22)1907-1949年的莫高窟摄影……………………… ...
1927年,以北京大学为核心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首次呼吁创立了第一个由中外科学工作者平等合作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该科学考查团也是中国学者开始科学意义上西北考察的里程碑,在维护中国主权、开展西北考察等方面,开中国学术之先河。 12月23—24日,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历史学系、人文学部与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北 ...
基本信息:编著:宁夏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501047949内容简介: 地处中国西北的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是古代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留存着大量与之相关的遗址、遗迹和文物。首次汇集西北五省(区)“丝绸之路”精品文物249件(组)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520312318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始建于1954年,至今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一个甲子只是一瞬间,但是西安研究室之于中国考古学史而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却留下了辉煌的学 ...
全文阅读盘龙城聚落布局研究(作者:张昌平 孙卓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学报》2017年第4期)
——————————————————————————————————————全文阅读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出土人骨研究(作者:王明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北方文物》2017年第4期)
从两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到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形制,再到中轴对称的坊市制都城布局,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形制演变史上,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邺北城中轴对称的规划格局对后世都城发展影响深远,而曹魏洛阳城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形制,以及以太极殿为核心的宫城制度,更是后世都城建设争相模仿的范本。 邺北城改变宫殿分散布局 从历史文献记载和 ...
大约在唐代以前,我国妇女中已经出现了染指甲的习俗。唐·李贺《宫娃歌》中“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唐·张祜《听筝》中“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都是对妇女染指甲习俗的描写。前者描绘了妇女在烛光下制作染指甲材料的情景,后者则描写了十指浸染后的情况,“玉笋红”即指娇艳鲜红的指甲。所谓“守宫”,本指壁虎。因为它经常守伏在宫室之壁,捕食虫蛾,故名。相传古人将它养在盛放朱砂的盒中,等它吃了朱 ...
佛像胸前往往有卍字符号,在北朝石窟与佛教造像碑中还可以看见佛胸前有一椭圆形的类似花盘的图像,有的还画出放光状,我们称之为“宝花”。卍字符号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三十二相是对佛的外貌的描绘,而宝花图像比较特别,它是表示佛的心脏。胸前有宝花的佛像主要见于莫高窟北魏251、254、257、259、260、263窟,西魏248、249、285、288、431、435窟,北周290、297窟,隋代278、280窟等洞窟,隋以后的洞窟有一例,见于初唐300窟, ...
八塔是指在佛一生行化的八个主要地点所建立的佛塔,(宋)法贤译《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记载:“何等为八?所谓第一迦毗罗城龙弥尔园是佛生处,第二摩伽陀国泥连河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第三迦尸国波罗柰城转大法轮处,第四舍卫国祇陀园现大神通处,第五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第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第七广严城灵塔思念寿量处,第八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入涅槃处,如是八大灵塔。”该经极短,没有具体内容。敦煌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