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苏州园林保护实践: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来源:国际在线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群体不仅是我国和世界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教育与培训是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苏州一直高度重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特别是2008年10月,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正式成立后,更是严格按照教科文组织的理念和世界遗产保护“5C战略”,通过不断 ...

• 吕舟:世界遗产保护机制的发展与成长

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图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环球科技】今年是《世界遗产公约》诞生45周年,而中国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屿也在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荣誉感。1972年11月16日,在为期超过一个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与会国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表达了各国对于把具有世界性价值的文化财产和自然资源作为 ...

• 丁杰:伊犁河谷——中国文化与中亚文化包容并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丁杰新疆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新疆段的西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西南—东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而成的扇形盆地。伊犁河及其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横贯其中。伊犁河谷降水充沛,水草丰茂,被誉为“塞外江南”,十分宜居。从青铜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伊犁河谷的山间谷地和河流两侧的台地上生活繁衍。  迄今为止,伊犁河谷考古发掘的墓葬已逾千座,遗址近十处。中 ...

• 李鸿宾 | 有关唐朝疆域问题的若干思考

李鸿宾1960年生于吉林长春。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读书并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等理事,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古民族关系史(含长城学)等领域的研究。摘要:论文对唐朝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框架性思索。在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和吸纳中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 朱永彪 魏丽珺:阿富汗安全形势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学人简介作者分系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关 键 词】阿富汗 塔利班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美国增兵内容提要美国增兵、政局隐患、经济困难、塔利班等因素将继续影响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使其短期内难以取得根本性的好转,但也不大可能出现安全形势的急剧恶化。稳定的阿富汗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但即使是安全形势相对恶化,阿富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不应夸大这种影响。因为阿富汗不 ...

• 加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呼声高企

作者:肖玮 王莹莹来源:北京商报 在11月11日举办的第七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上,多位业界学者表示,长城、丝绸之路以及大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线性遗产,应加强保护力度。据了解,线性文化遗产是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且距离较长的共同体组合,加强长城文化带建设以及做好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有数据显示,北京段长城长度有629公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但目前完好的长 ...

• 《丝绸之路研究》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举行

11月16日,《丝绸之路研究》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中国网新闻11月16日讯(记者 张艳玲)《丝绸之路研究》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今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该座谈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学院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发展意 ...

• 考古新文献材料带动秦汉文学研究

  在文学研究中,不论是历史阶段性的研究还是所谓历时性的考察,文学生态都会以前提和基础的形式存在并制约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于“秦文学”研究零碎而模糊 不可否认,“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前后秦文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无法走向深入和扩展,原因除文学文献的极度贫乏之外,更为困难的还有对上述历史时期文学生态的零碎而模糊的了解和认识。藏秦简《公子从军》的出现能够对这种缺憾有所弥补。它最有可能是一封“私记” ...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4年3月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讲演,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讲话涉及到了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问题: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主席的回答是“为人类提 ...

• 丝路新雨:两代敦煌人的文化遗产保护

央广网敦煌1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敦煌,处于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这里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遗址莫高窟。在洞窟里驻足,仿佛能听到岁月累计起来的那叮叮当当的敲凿声。然而1000多年后的今天,洞窟的保护仍然是个“世界难题”。连呼吸都会破坏壁画的莫高窟,如何应对成倍增长的国内外游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究竟孰重孰轻?一代代“敦煌儿女”为何放弃大城市的繁华而执着于 ...

• 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文明之路。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游移的,可以是陆地、海洋,也可以是大漠、草原;关于起始端点的表述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大陆,也可以是同一个大陆的东亚、南亚、中亚或西亚,或是具体的国家。从时间上看,在张骞开通西域这一标志性的节点之前,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文明交汇已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同种族、地域之间的文明对话,似乎是一条永恒的时光之河,历经数千年延续至 ...

• 丝绸之路:一条信仰之路及多民族文化融合之路

当今世界纷争不断,究其实质,很多都与宗教冲突息息相关。唯有东方丝绸之路沿线存在着一个宗教融洽、文化交流的历史大舞台。来自印度的佛教、印度教,来自中东的伊斯兰教,来自西亚的拜火教、景教、摩尼教,来自中原的道教和儒家哲学和各地存在的萨满教,在这里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构成了世界宗教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风景线。这种景象的形成当与中华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文化圈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所周知,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 ...

• 东天山早期聚落形态初探

 东天山地区位于天山廊道东端,东接河西走廊,西北通阿尔泰山,既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农牧文化互动与交融的重要区域。  东天山自然地理环境自南向北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南面是以白杨河、泉水河流域为代表的哈密绿洲盆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上下,地势低洼、日照充足,适宜农业发展。北面莫钦乌拉山以北是伊吾河下游的淖毛湖盆地,环境与南部的哈密绿洲接近。中部是巴里坤山、喀尔里克山、莫钦乌拉山南北 ...

• 王贞平:实像与虚像之间——唐代的宾礼与国际秩序

马云超2017-11-01 13:50来源:澎湃新闻2017年10月27日,王贞平教授访问南京大学高研院,在仙林校区面向全校学生举行了一场题为“隋唐时代亚洲视域中的外交信息”的讲座。王贞平教授是文史大家王利器先生的公子,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剑桥中国史隋唐卷》的主编杜希德(一译崔瑞德)先生,曾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专攻中国古代外交、中日关系史等。王教授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汉唐中日关系论》( ...

• 路上的美国史︱西进运动的主干线:俄勒冈小径

叶山2017-11-07 14:15来源:澎湃新闻自从坎伯兰隘口这扇通往西部的大门被打开后,美国便开始了从一个大西洋走向太平洋的西进运动。和东部那些已经被英国人经营了两百年的地区不同,在茫茫的西部,充满了野性。在望不到尽头的大平原上、终年积雪的洛基山上、炎热无水的沙漠里,除了稀稀拉拉的西班牙或法国人留下的据点以外,就只剩下骁勇善战的印第安游牧部落。道路?根本没有,或者说,到处都是,只是需要你去发现。于是,鲁迅的一 ...

• 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波斯的文明交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与古代波斯已有间接交往。中国的丝绸通过北方草原或经由印度传入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加强。中国曾多次发现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说明两国在居鲁士时期或已有直接联系。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中国与波斯首次建立直接联系。《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王密特里达提二世令两万骑迎汉使于波斯东界,随后遣使中国 ...

• 孟宪实:中国何时进入世界文明版图?丝绸之路意义不止互通有无

汉代以前,中国文明本来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是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连结在一起,从此中国成为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开始有机会贡献于整个人类。 中国何时进入世界文明版图 在汉代以前,中国文明本来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是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连结在一起,从此中国成为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开始有机会贡献于整个人类。有贡献,也有吸纳,一方面分享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一方面向世界输出文化结晶。 中国是第一批世界一体 ...

• 张云:吐蕃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云 物质交流是丝绸之路的外在形式,精神和思想文化交流则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内涵  丝绸之路的交流是双向的,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从吐蕃获得的珍贵物品主要是金银器皿和土产方物。松赞干布曾向唐太宗灵座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而赞普赤德祖赞则向唐玄宗进献金胡瓶、金盘、金碗、马脑杯等作为珍贵礼物。金城公主还另外进献金鸭、盘盏、杂器物等。“二十四年正月,吐蕃遣使贡方物金银器玩数百事,皆形制奇异。上令 ...

• 肖小勇:穿过天山的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肖小勇 丝绸之路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交通的代名称。特别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不仅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也吸引了社会公众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21世纪的今天又注入新的内涵,“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欢迎,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共同理念。  丝绸之路最初主要指汉通西域以后至2世纪中期,中国内地与中亚、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特点的交 ...

• 张建林: 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与演变

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与演变 2017-11-03 张建林 昭陵博物馆 【内容提要】 2006年开展的“唐陵大遗址保护”考古调查项目历经7年,先后对10座唐代帝陵进行了地面调查、考古钻探、局部发掘和全面测绘,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唐代帝陵不同时期的陵园布局和结构逐渐清晰,为进一步了解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演变以及陵园设计理念提供了重要资料。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献陵、昭陵为第一阶段;乾陵、定陵、桥陵为第 ...

• 全景式展现殷墟文化——《殷墟文化大典》总序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商王朝晚期都城遗址的殷墟文化,是商朝社会生产最高水平的代表和国家文明的集中体现。殷墟遗址以其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和玉器等大批珍贵文物为中国早期文字史、古代信仰、社会制度和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确切的物证。而殷墟遗址发现的大型宗庙宫殿基址、王陵大墓和祭祀场等罕见的文化遗存,为已消逝的社会文化传统复原提供佐证,并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殷墟文化不仅以 ...

• 《奔向千佛洞》出版

李昌玉著《奔向千佛洞》于2013年8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介绍了敦煌早期艺术家邵芳在莫高窟的活动及对她以后的影响,是一部关于邵芳人生的传记。邵芳是一位早期到敦煌的画家。1944年至1945年,邵芳跟随丈夫工作调动,来到大西北,她深深地被伟大的莫高窟艺术所吸引,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一年。在她到敦煌一年的时间里,她不畏危险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每天钻进洞窟十来个小时,辛苦工作,临摹壁画,为敦煌画界作出了贡 ...

• 敦煌壁画中的城市、住宅及卫生设施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讫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492个洞窟里,保存着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十多个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其中,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美术史的重要图像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以及民族关系、中外交通等的重要图像资料。敦煌壁画是佛教艺术,既 ...

• 敦煌文献中的《金藏论》写本

佛经浩繁,为减少翻检之劳,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一批佛经摘抄,如梁宝唱《经律异相》50卷、唐道世《诸经要集》(一名《善恶业报论》)20卷、唐道世《法苑珠林》100卷等,由于经抄将佛经断章取义,遭到佛教徒的摒弃而大多失传,如齐萧子良《三宝记》10卷、梁僧旻《众经要钞》88卷、梁萧纲《法宝联璧》200卷、梁虞孝敬《内典博要》30卷等,本文所讨论的北齐沙门道纪著《金藏论》即失传的一部经抄。关于《金藏论》,陈士强撰《佛典精解 ...

• 敦煌藏经洞相关论著目录

专 著沙武田著,《藏经洞史话》,民族出版社,2004年5月;王冀青著,《国宝流散—藏经洞纪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斯坦因著,姜波、秦立彦译,《发现藏经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刘进宝著,《藏经洞之谜—敦煌文物流散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论 文石璋如,《关于藏经洞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特刊第二辑,1962年;马世长,《关于敦煌藏经洞的几个问题》,《文物》1978年第12期;殷 晴,《敦煌藏 ...

• 法国敦煌学史

一、法国敦煌学溯源敦煌学的产生和法国的敦煌学发展与当时的世界政治形式密切相关。早在敦煌学产生以前的十八世纪中晚期,在西方学界就有着一门被称为“东方学”的学科,敦煌学可以说是这门学科在远东的继续和延伸。自十九世纪早期至二战结束,法国是唯一能与英国相抗衡的主导东方和东方学的国家,这里我们不妨参照东方学的一些特点来谈法国敦煌学的产生。东方学和敦煌学的产生都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分不开。法国东方学的开端源于 ...

• 敦煌版画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敦煌版画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很早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版本学、印刷史、美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向达先生写于1928年的《唐代刊书考》,即引用国内现存最早的印本S.P.2《祗树给孤独园图》,日本松本荣一出版于1937年的《敦煌画研究》用到多幅敦煌版画。国内出版的论及版画史、印刷史、艺术史、科技史的论著间有涉及。而对敦煌版画较全面进行研究的是日本学者菊竹淳一,菊竹氏1975 ...

• 德国敦煌学史

1930年,著名学者陈寅恪在为陈垣先生的著作《敦煌劫余录》所作序文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其实,从陈寅恪先生《敦煌劫余录序》的全文文意领会,他所说的“敦煌学”,主要是指对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的研究。从今天敦煌学的发展来看,敦煌学所涉及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敦煌藏经洞所出土文书的研究范围。后来,姜亮 ...

• 15张看一眼就动心的世界遗产

图片来源:Moment RF普利特维采湖,克罗地亚/PLITVICE LAKES, CROATIA来到这里仿佛步入了童话故事,这个国家公园中有16个充盈着绿松石色湖水的美丽湖泊,更不用说令人惊叹的瀑布了,一起来吧。图片来源:Moment RF大峡谷,美国亚利桑那州/THE GRAND CANYON, ARIZONA相信它已经在很多人的心愿清单上了,红色的岩石和广阔的峡谷让它成为了一生必去的地方。图片来源:Lonely Planet Images冰川国家公园,阿根廷/LOS GLACIARES NATI .

• 建筑师之魂高迪,巴塞罗那只因为你而叫“高迪之城”!

巴塞罗那 | 圣家族大教堂撰文、摄影:晆时Micheal  在去世近半个世纪后,他终于以雕塑的形态永远地伫立在了圣家族大教堂的圣母身后。这座城市的天才层出不穷,但古往今来,高迪只有一个。奎尔公园Park Guell「自然」与「拼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前卫的设计理念在此碰撞交错奎尔公园 | 别墅群  奎尔公园是高迪建筑成熟期所建造的高山别墅群,在当时商业惨淡大环境下,高迪对于艺术与社区的宏大设想未能实现,然而其在建筑中所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