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苏荣誉 | 新干大洋洲双耳簋论探

摘要: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双耳簋属孤品,本文从风格和技术两个维度分析该器,通过上溯二里头文化和早商陶双耳簋,对比出土的三件早商青铜双耳簋,指出大洋洲双耳簋是中商阶段南方铸工的作品,扉棱分铸和专门铸造的垫片是其重要的特殊工艺,体现了铸工的个性。赣江中游的新干大洋洲有一名为涝背的沙丘,是一底边4 0×20 米、高3~ 4米的椭圆形沙土堆,位于赣江 ...

• 襄阳南朝画像砖墓的年代学分析

摘要:襄阳地区先后发掘10座南朝画像砖墓,本文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形制、墓砖、随葬器物等年代学分析,推定其较确切年代,从而初步建立起汉水上中游地区南朝画像砖墓的时代序列。近年来,作为南北朝画像砖墓较为集中的襄阳地区先后有7个墓地(图一)发掘了10座无纪年材料的南朝画像砖墓,包括襄阳城区附近的贾家冲M1、羊祜山M24、清水沟M1、柿庄M15;樊城城 ...

• 中国考古学大事典

内容提要:本书为一部大型中国考古学史主题图书。作者朱乃诚为《中国考古学年鉴》原执行主编,长期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该书以编年体形式记述1899—2021年中国考古学领域的重要考古发现、学术活动、研究成果等。目 录自序编辑说明绪 中国考古学100年正文1899—2021年附录附录一:中国考古学研究机构及有关高校开展的国外考古附录二 ...

• 悬泉汉简(肆)

作者: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版时间:2024年9月印刷时间:2024年9月ISBN:9787547522356内容简介:本辑悬泉简收录悬泉置遗址发掘二区1990年出土的五个探方中的近2200枚简牍,包括这些简牍的彩色原大图版、红外照片以及简牍释文等。目录:前言凡例上册 彩色图版下册红外线图版 ...

• 从前掌大遗址出土原始瓷试析商末周初南北方考古学文化交流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比较前掌大遗址及同时期南北方地区相关遗址出土的原始瓷,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较多的关联性。前掌大遗址在商末周初,将东南地区所生产的原始瓷流通到北方地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通过这一案例进一步说明,前掌大遗址作为商末周初鲁西南地区一处重要方国性遗址,在沟通同时期南北方考古学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掌大遗址位 ...

• 承运东南:长江中下游的吴晋墓葬与社会

基本信息:作者:王音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8月印次:1ISBN:9787573212276内容简介:本书将孙吴至西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墓葬视作连续变化的整体,对其进行考察,并结合既有考古学研究成果、历史文献记载和相关史学研究成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具体而微地诠释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政治、文化之特征与变化。本书 ...

• 脱酸技术在纸质档案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仅引领了书写形式的革新与发展,也让纸张成为传递信息和承载文化的关键媒介,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纸质档案,作为记录历史和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历史研究、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及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纸质档案的完整性和持久保存对于记录历史变迁和传承中华优秀 ...

• 扬州地区汉墓出土原始瓷器工艺品质及相关问题探析

摘要:扬州地区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原始瓷器,推测是通过水运贸易来源于越文化核心区浙江一带,处于商周原始瓷与成熟瓷器之间,其工艺品质在西汉至东汉初有所差异。西汉早期原始瓷工艺品质相对较好,随葬原始瓷墓主身份偏高。西汉中晚期,尤其是西汉晚期原始瓷发展达到高峰,数量、规模均超前期,工艺品质却至最低点,多数器物胎质较粗、疏松,胎釉结合度差, ...

• 邾国故城遗址出土兵器范的检测与分析

前 言青铜器和青铜铸造工艺是商周时期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的鲜明标志。以往山东地区冶金考古相关的田野与实验室工作稍显不足,系统性研究较少,而青铜兵器铸造遗存仅在曲阜鲁国故城、汶上县城大遗址有少量发现。2019年夏,山东大学邾国故城考古队在邾国故城遗址皇台以南、金水河北抢救发掘了1座战国早期浇铸坑,出土铸造戈、剑、矛、镞等青铜兵器的陶 ...

• 白云翔|汉代临淄铜镜铸造业的考古学再研究

齐都临淄,作为周代齐国都城、秦王朝临淄郡(即“齐郡”)郡治、汉王朝齐郡郡治和齐王国的都城,是当时著名的东方大都市[1]。它不仅以其城市规模宏大、人口众多、社会文化繁荣等而闻名,更是以其工商业高度发达而著称于世,而工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是手工业门类多、生产规模大并且技术水平高,铜镜铸造业就是其中之一。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汉代的临淄作 ...

• 试析芦山峁遗址建筑遗存的建筑史意义

摘要:芦山峁遗址是龙山时期黄土高原的一处区域性中心遗址,遗址揭露的文化遗存对探索史前中国区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的建筑遗存对考察中国早期建筑起源与发展具有突出意义。本文指出,芦山峁大营盘梁院落建筑所表现的中轴对称布局特征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轴对称式院落建筑实例,并对历史时期院落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聚落 ...

• 浦江前王山窑址

基本信息:编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7月印次:1ISBN:9787501084326

• 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质工具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吴超明 杜新 宋国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6月印刷时间:2024年6月ISBN:9787522737928内容简介:本书基于考古出土一手资料,对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质工具的形态、用料、加工、使用、再加工及其反映的石器工业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研究。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统治阶层控制下层次分明的石质工具生产模式以及先民务实的使 ...

• 韩国河 周阵锋|关于秦封泥研究的几点思考

摘要:封泥是秦文化研究重要的出土文献资料。本文就当前研究现状,对秦封泥的深入研究提出几点思考。一是要通过建立标准断代,进一步细化封泥分期;二是要注重多种证据材料的综合运用,对封泥内容的考释要更加精准;三是在考释的基础上,对秦政治制度的阐释、行政地理空间重构等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扩展到秦政治规范、社会文化活动、精神价值等方面的 ...

• 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考古的历史与现状

西辽河流域,是指西辽河及其上游的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教来河、查干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等支流组成的水系区。该区域北抵霍林河、东达辽河干流、南临燕山北麓、西倚大兴安岭。行政区划主要包括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市、通辽市,以及辽宁西部的朝阳、阜新地区。地理位置为北纬41°~45°,东经117°~124°,总面积超20万平方千米。该流域区目前已辨认出小河 ...

• 陇原余周: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文物集萃

本书选取石家墓地西周晚期、春秋早期以及春秋中期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墓葬十一座,将其典型器物以墓葬年代和墓葬等级为序集结成图出版。

• 井头山遗址土壤性质分析与分散方法预研究

摘要:井头山遗址属于海相沉积环境下的史前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包括一百余件饱水木器以及十余件由芦苇、芒草等为原料制作的编织物。编织物被遗址土壤包裹,并与遗址土壤之间存在粘结现象,这为编织物的提取带来困难。对遗址土壤的矿物组成、有机质和去离子水浸渍液进行了分析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土壤呈碱性,有较高的可溶盐含量,所测土壤样品具有相似 ...

• 宋建考古文集

基本信息:作者:宋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7月印次:1ISBN:9787573211460内容简介:本书是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原主任宋建先生的个人文集。本书汇集了宋建先生学术生涯中的专业论文60余篇,包含考古学文化谱系和时空观、古代文明化进程、文化社会环境和上海考古与遗址保护等四个领域,另收录有采访录、撰写的前 ...

• 夏商西周城邑的街区制布局新识

摘要:近年来,在都邑聚落结构和布局研究理念工作思路指引下,新石器时代末期至西周时期城邑内,有一系列路网、高等级建筑群方面的重要发现。其中,二里头遗址“多宫格”式聚落布局的新发现非常引人注目,但其意义并不限于二里头文化或时代。相关建筑的制度性构建或布局尝试,也并非仅限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可将这种以交错的设施围合并分割空间,使每个小区 ...

• 里耶秦简 [叁]

基本信息: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版次:1印次:1内容简介:里耶秦代简牍(简称里耶秦简)包括出土于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的三万八千余枚和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出土于北护城壕十一号坑中的五十一枚简牍。《里耶秦简 》收录了里耶古井第七层、第十层、第十一层、第十三层出土的简牍图版和释文。前言凡例彩版图版 第七层简牍 第十层简牍 ...

• 汪盈|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基址的考古发掘设计

内容摘要:2022年辽上京皇城西南部一号建筑及其院落基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本文通过城址的总体发掘规划、单体建筑基址的发掘思路、探方和解剖沟的发掘设计等几个方面的操作步骤、实践成果及其学术价值,对辽上京城市考古中建筑基址的发掘与研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与归纳。2022年5月至11月,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南部一号建筑基址(编号2022JZ1,后 ...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基本信息:主编:高崇文 张闻捷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9月印次:1印刷时间:2024年9月版次:1ISBN:9787030791399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内礼制考古的第一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礼制文明概观”“都城礼制”“丧葬礼制”“器以藏礼”四部分,囊括礼制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其中,“礼制文明概观”主要从宏观视角论述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发展演变;“ ...

• 古代青铜器锡腐蚀产物研究回顾——特点、表征方法、腐蚀模型

摘要:对青铜器腐蚀机理的研究是对其进行保护修复的重要前提,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与铜和铅的腐蚀产物相比,文物保护领域对于锡腐蚀产物的认识和研究是相对缺乏且零散的。本文回顾了不同领域在锡腐蚀产物发展过程、特点以及表征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青铜器中锡腐蚀后一般首先形成复杂的水合氧化物(SnOx·nH2O),随后在氧化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脱水,向锡石 ...

• 王文波|大理国铜镜初探

摘要:大理国铜镜大部分应是北宋中晚期和南宋时期从中原地区传入,主要通过四川和广西地区,是市马贸易的产物,成都地区应是大理国铜镜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同时可能有一些金朝铜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入,也有大理国本地铸造的铜镜,反映了大理国与周边地区密切的交往与交流。从出土特征、铭文、镜面装饰来看,这些铜镜很可能是作为珍贵的佛塔供养品或墓 ...

• 河北柏人城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 首次发掘出主干道

“在柏人城遗址以往发掘中,曾发现过规模较小的道路遗迹,这次是首次大规模地揭露柏人城的主干道。”11日,正在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主任、副教授王子奇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柏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是中国保存较好的古代中大型城池之一。战国时期,柏人城是赵国第二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