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车清代遗址
库车清代遗址,清,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库车清代遗址,清,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卡勒玛克塔木戍堡,唐,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阿克协尔古城,唐,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古遗址 ,省保第七批
库台克吐尔艾肯遗址群,周代、唐代,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盐山炼铜遗址,清,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古遗址 ,省保第七批
却勒塔格炼铜遗址,清,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亚布依烽火台,唐,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沙拉依塔木烽火台,唐,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乌堂古城,唐,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克孜勒墩烽火台,唐,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喀拉墩烽火台,唐,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阔什库都克古城,唐,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多浪古城,唐,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伯什力克古城,唐,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独山子职工子弟学校旧址,1952年,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喀什路3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
独山子石油工人俱乐部,1955年,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喀什路2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
三区革命骑兵团纪念石刻,1946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族乡,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
原218国道砖砌路段,1966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原218国道若羌段,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
哈密民航站,1939年,哈密地区,哈密市陶家宫乡,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哈密民航博物馆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苏式建筑,在2010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对外开放。博物馆以哈密老机杨候机楼为主体,进行了复原维修。
青河县三区革命旧址,1949年,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萨尔托海乡,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保第六批
可可托海地质三号矿坑,1940年,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中部富蕴县城北东直线距离32千米,公路里程51千米。可可托海蒙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 "。素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 ,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麦加"。2018年10月10日,中国第35家、新 ...
五星路2号四合院,民国,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五星路2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五星路四合院建于民国年间,位于天山区五星南路东外环旁,里面占地近千平方米,于2007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未对外游客开放。
达坂城木拱桥,1940年,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后沟沟口,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达坂城木拱桥的木拱系用木板烘烤后按拱度层层叠垒,每层用钢钉钉结,再用U形铁箍组合而成拱肋。中孔桥面拱肋5条,肋跨18.5米,拱肋顶立木柱排架,上面铺设简支梁桥面。两岸孔各为4.5米简支梁,全长28.5米。桥面净宽7米。拱肋木板,全部用清油浸泡处理,至今完好 ...
乌拉泊水电站,1952年,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乌拉泊水库北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六批乌拉泊水电站系1949年解放军三五九旅进疆后,于1951年,王震邀请国家水电部专家来疆选址,在乌鲁木齐河上游开始兴建了这座水电站,1954年年底竣工试运转。1955年,乌拉泊水电厂正式发电,成为新疆第一座水电厂,也是新疆水电建设的里程碑。
本布图岩画,战国-汉,博乐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安格里格乡,石刻,省保第六批
克孜勒塔斯岩画,春秋战国,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新源镇,石刻,省保第六批岩画群位于新源县城西则克台镇阿布热勒山南部海拔1100余米的山岩峭壁上,在东西分布约五六百米的范围内分布着至少15处成组岩画。此外,在山前坡地边缘的石块上还有50多处单独岩画。因该岩画凿刻在克孜勒塔斯套赤石上而得名克孜勒塔斯套岩画。古岩画凿刻在数十米高的悬崖陡壁上 ...
塔城萨孜村遗址 : 位于塔城市二宫乡萨孜村。东经82°58′30″,北纬46°45′45″,海拔560米。遗址位于市区的西北角,河流西侧的台地上,与石灰梁遗址隔河相望,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表遗物较少,经文物工作者试掘,出土陶器、石磨盘、手斧等文物,以及类似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建筑物周围的“散水”的厚约0.5米卵石阵。该遗址的年代初步确定为距今3 000年左右。
塔斯托干墓群 : 位于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塔斯托干村东1公里。东经82°42′,北纬49°30″,土墩墓1座,封堆高约1米,直径10米,封堆中含有卵石,曾出土铜刀等文物。
塔斯塔克墓葬 : 位于富蕴县喀拉通克乡东南7公里白羊沟西北面的洪 积 扇 面 上。东 经 89°49′02″~89°49′03″,北纬46°47′14″ ~ 46°47′15″。 有50余座石堆墓,分布较分散,有的石堆环绕石圈,有的石堆边缘镶砾石,最大的直径20米,高15米,其余石堆直径在10~15米之间。
塔拉特沟岩画 : 位于青河县阿热勒乡塔拉特村,此地在县城东北约11.5公里的塔拉特沟中。东经90°31′09″,北纬46°41′27″~ 46°41′28″。 岩画分布范围长达300米,共计20余幅岩画。分为两组,相距150米,第一组较集中,内容亦较丰富,画面面积亦较大;第二组画幅较小,内容单调,且多是一幅画面仅为1只动物。此地岩画多为羊、鹿、马、人等,人物较少,仅刻有2人,均 ...
塔拉特沟墓葬 : 位于青河县阿热勒乡塔拉特村。东经90°31′43″~90°31′44″,北纬46°41′29″~ 46°41′30″。 在塔拉特沟北山梁上有6座石堆墓,呈东西向排列,石堆直径约10米左右,高0.3~0.7米之间。
塔尔阿特麻扎 : 位于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民族乡驻地西部山中。麻扎依山而建,坐西面东,高2.72米,由两部分组成。底基以片石垒砌,上用木材营建墓葬主体和庭院,门向东开,台基至大门有台阶11级。墓葬紧临山体而建,庭院两面围墙用片石垒砌,中部用木栅式修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亚伊斯兰教首领艾尔西丁汗率100余教兵到哈密传教,被蒙古兵败于三堡,逃至达拉赫里 ...
塔失八里站 : 元代地名。一作塔失城站。元置,在今新疆伊吾县东南。明代废弃。
塔特郎岩画 : 位于尼勒克县境内的阿吾拉勒山南麓、巩乃斯河北岸的塔特郎沟谷中,东经82°59′,北纬43°34′5″,海拔930米。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山梁的岩石上,共有20余幅,图像以大角羊、鹿、马、骆驼等动物为主。
塔西河土城 : 位于玛纳斯县县城以东16公里、乌伊公路北侧0.3公里。林则徐在其《乙巳日记》中记有:“三十里塔西河有土城一所,居民百余家,驻千总一员。”在《荷戈纪程》中记有:“居民甚盛,闽中漳泉在此耕种者数百家皆遣犯子嗣。近来闽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该土城最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是清代千总的驻地,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土城建有东西两座 ...
塔西河古堡 : 位于玛纳斯县城以东16公里、乌伊公路北侧2公里的疙瘩庄子。登上古堡中央的烽燧,南望可见塔西河河口,故名。古堡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150米,现仅西墙隐约可见,墙墩残高3米。保存较好的是古堡中央矗立的一座烽燧,底周长约40米,残高约8米,在烽燧上可以看见20公里以外的塔西河河口。
该墓葬群位于大阪平原中的一处高地之上,包括49处“古坟”。古坟是大小不一的坟冢,外形有锁孔(link is external)形、扇贝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制。墓主均为贵族阶层,墓内有各种随葬品(如武器、盔甲和饰物)。古坟顶部和四周以粘土塑成的“埴轮”装饰,分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房屋、工具、武器或人形)2种。这49处古坟是全日本16万处古坟的代表, ...
叶城加满清真寺,清,喀什地区,叶城县县城,古建筑,省保第六批加满清真寺位于叶城县内,占地约4000平方米,初建于叶尔羌赛义德王朝(公元1540年),经1883年、1953年两次维修扩建始有当今之规模。清真寺平时可容纳千余人礼拜,节日寺内外有上万人礼拜。该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之宏伟,工艺之精湛集维吾尔建筑风格为一体,在喀什地区颇具影响力。
犁铧尖关帝庙,清,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奇台镇,古建筑,省保第六批犁铧尖关帝庙建于光绪21年(1896年)正是古城商业鼎盛时期,同时又是屯兵之地,为了确保边疆安定,消除0,大量清军屯守古城,关帝之神是民族英雄,军中之魂,军民祈求安定清除叛乱,由朝廷拨款于城中建起关帝庙,该庙香火不断,成为古城军民的精神支柱。民国年间,该庙成为调解商业纠 ...
甘省会馆,清,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奇台镇,古建筑,省保第六批奇台县有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素有“五路要冲”和“旱码头”、“金奇台”之称,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自古就有“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的真实写照,历史上曾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齐名, ...
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柏威夏寺的历史悠久。古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它是高棉帝国的君主耶输跋摩下令建造的。柏威夏寺,建于公元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它矗立在550米高的峭壁上,俯瞰整个柬埔寨平原。由于地处偏远,地形险要,柏威夏寺保存得相当完好。柏威夏寺于泰柬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 ...
药王庙,清,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奇台镇,古建筑,省保第六批药王庙建于光绪14年(1888年),正是奇台县城从老奇台搬至古城时,当时该县人口密集,瘟疫四起,前后两年经历了两次大的瘟疫,军队和商民都深受其害。为了扑灭瘟疫,古城内相继开张了很多药铺,内地郎中及药商奔赴古城,此地的药材生意十分火爆。内地的药材运抵古城再分售天山南北,本地药材 ...
老粮仓,清,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红旗镇,古建筑,省保第六批
王府旧址,清,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布克赛尔镇,古建筑,省保第六批
塔勒奇古城 : 位于霍城县城西5公里,东南距惠远古城15公里,乾隆二十六年(1761)阿桂所建,为清政府伊犁九城之一。城垣高3.3米,周长约1.5里,设三座城门,无名。城内有守备衙署、千把外委衙署、军器库、粮员衙署、仓厂,主要为绿营兵驻地。清末该城已废,今已被平整为农田,水定镇至三道河公路从城中穿过。
塔利巴祖尔 : 中亚古城名。粟特古城,遗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约6~8公里。
塔尔巴哈台 : 清代地名。①旧行政区名。清乾隆平准噶尔乱后,以原伊克明阿特部牧地置。乾隆二十八年(1763)设治于雅尔城,后两年移治塔尔巴哈台之楚呼楚(今塔城市),又两年筑城名为绥靖城。为天山北路仅次于伊犁、乌鲁木齐的三大重镇之一。辖境东起今新疆布伦托海,西抵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勒布什河、巴尔喀什湖、阿亚古斯河,南起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抵今俄 ...
塔塔尔寺 : 亦名洋行大寺,位于乌鲁木齐市解放南路南端。1897年由塔塔尔族人士捐款初建,1919年又由德和洋行出资重建。占地面积3 000多平方米。礼拜寺建在方形石砌高台上。寺前前庭仿中亚细亚建筑布局,为三通廊式,装饰华丽。四周并列廊柱五,挺立着28根雕花方柱。上檐为圆形斗拱彩绘,并有雕花木栏环列。 大寺顶部系塔塔尔建筑风格,耸立着八角棱形塔楼一座,名 ...
依拉齐牛录关帝庙,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色里镇,古建筑,省保第六批
乌珠牛录关帝庙,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色里镇,古建筑 ,省保第六批
卡德尔王陵,清,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温宿镇,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卡德尔王陵位于温宿县温宿镇北约300米处的黄土塬上,为典型伊斯兰建筑,青砖砌筑。墓祠平面方形,东西长6.05米,南北长7.77米。墓祠四隅有圆柱,南墙东西两隅为邦克楼,东邦克楼内有砖砌旋梯达祠顶部。墓祠顶部为拱拜孜式(弧形)圆顶,直径3.8米,高2.2米。墓祠门设在南墙正中,门楣上写“ ...
巴什拜麻扎,1953年,塔城地区,裕民县江克斯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泰剑立陵,民国,喀什地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阔腊墓地,春秋-隋唐,哈密地区,伊吾县盐池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艾则孜艾格恰木麻扎,清,哈密地区,哈密市五堡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奴尔阿訇麻扎, 清,哈密地区,哈密市沁城乡,古墓葬 ,省保第六批
黄山沟石堆墓,唐,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上户沟哈萨克族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二工河石堆墓,战国-唐,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老台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鄂托克赛河检查站西南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哈日布呼镇,古墓群,省保第六批
红旗布拉克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88团,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布热村石人墓,隋-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塔尔布古尔 : 明代地名。《拉失德史》塔尔布古尔,清代称布古尔,亦作玉古尔。故址在今新疆轮台县城。
塔尔浪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塔尔浪村边低山带谷地的山梁上。东经87°36′,北纬47°55′。有4座墓葬。其中,有一个大石圈墓、一个石棺墓和两个石堆墓。石圈墓为一方形石围,东西长12.7米,南北宽12米,石棺东西长1.8米,南北宽1.7米,墓室外东部有一堆石头,为祭祀坑,直径2.7米。
塔拉特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塔拉特村东南7.5公里处的山前坡地带。东经88°27′7″~88°27′8″,北纬47°43′22″~47°43′23″。有石堆墓7座。其中5座呈南北向排列。直径最大的12.6米,高1米,其余较小。
塔拉特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塔拉特村的低山坡上。东经88°27′48″,北纬47°43′22″~47°43′23″。在大约5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4幅岩画零散分布,凿刻有羊、鹿等动物岩画,画面比较模糊且不易分辨。
鄂托克赛切依特赛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塔秀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赛里木湖乔鲁哈西亚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博格达尔镇,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鄂托克赛吐日根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塔秀乡,古墓葬 ,省保第六批
穹库斯台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库克他乌石围墓,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昆得仑牧场,古墓葬 ,省保第六批
孟克沟艾布坎石人墓,隋-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博格达尔镇,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石谷考古遗址(玛甸·沙勒)位于沙特西北部城市欧拉以北20千米,由麦地那省负责管辖,200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石谷考古遗址是沙特阿拉伯第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地纳巴泰人和纳巴泰文明纳巴泰人是古代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民族,居住在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交界处,从幼发拉底河直到红海之滨。公元前312年始见记载。公元前2世纪,纳巴泰王国 ...
沙特尔大教堂,全称沙特尔圣母大教堂,坐落在法国厄尔-卢瓦尔省省会沙特尔市的山丘上,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沙特尔大教堂部分始建于1145年,1194年遭遇火灾,后历经26年重建方再现原貌,可谓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高大的中殿呈纯粹的尖拱型,四周的门廊装饰着12世纪中叶的精美雕刻,再加上12世纪和13世纪光 ...
沙特黑尔地区的岩石艺术(Rock Art in the Hail Region of Saudi Arabia)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在朱拜(JUBBAH)的奥姆斯尼曼山山麓,另一部分在阿尔马尼奥(al-Manjor)及雷埃特(Raat)。奥姆斯尼曼山在沙漠里拔地而起,还有很多形态奇异的小山峰散落在沙漠里,那些神秘的岩画和铭文就藏在那些小山岩石上,没有导游带领恐怕很难找到。据记载,这里曾是一 ...
哈萨绿洲地处阿拉伯半岛东部,由花园、运河、泉眼、水井、排水湖,以及历史建筑、城市机构和考古遗址等一系列遗产组成。从留存至今的古堡、清真寺、水井、运河和其他水务系统可以看出,这里代表了海湾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持续人类定居的痕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绿洲拥有250万棵椰枣树。作为一处独特的地理文化景观,哈萨绿洲还是人类与环境相处的典范。A ...
塔勒奇城 : 位于霍城县城西约5公里的三道河乡塔勒奇村内,西邻塔勒奇河,北约2公里处为磨河古城。 东经80°48′40″,北纬44°02′35″,海拔614米。城为方形,南北长358米,东北宽322米,夯土筑成,城垣高3米,宽3米,除南墙破坏较多外,其他三面保护大体完整。四角有角楼,东、北墙外尚各存马面一个。东门保存较好,门宽4.4米,城外有护壕,其中南壕还较明显。城外西南 ...
塔拉噶尔 : 清代城名。今哈萨克斯坦塔耳加河畔之塔耳加尔城。
塔兰奇城 : 清代城名。17世纪中,准噶尔部统领天山南部地区后,将大批农民迁往伊犁种地的农民称作塔兰奇,意为“种地的人”。准噶尔人为这部分农民修建的居住城堡,即称作塔兰奇城。
夏勒巴克图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扎勒木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布呼乌苏石人及墓群,隋-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它乾城 : 东汉城名。东汉龟兹国都城,为西域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新和县西南大望库木旧城。
塔里干 : 中亚古城名。在今阿富汗北部境内曾有两处称作塔里干的地方:一处在西,即《大唐西域记》所记缚喝(今称作巴尔黑)西之刺健,《新唐书·地理志》作多勒健,《元史·西北地附录》译作塔里干;另一处在东,《元史·太祖本纪》译作塔里寒,其地在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西麓之塔里甘。这里所指的塔里干,当是阿富汗西北部迈马纳城西南约20公里之塔里干旧 ...
塔什罕 : 清代城名。《魏书·西戎传》者舌,《隋书·西域传》石国都城柘折,《大唐西域记》赭时,《经行纪》赭支,一名大宛,《新唐书·西域传》柘支、柘折,《元史·西北地附录》察赤,《明史》达失干。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公元前2世纪末至1世纪初已形成城镇。6世纪起便成为联系东西方交通的重要手工业、商业和文化的要地。塔什罕旧城址在今中亚锡尔河支 ...
本布图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安格里格乡,古墓葬,省保第六批位于村北100米山前台地上,在宽100米,长500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古墓60座。地面见长方形石围,高约0.5-0.8米、长3米、宽5米左右,其中一座被盗,为竖穴石室墓,石室袋状,有盖板石,底长3.6米、宽2米、深1.6米,见彩陶碎片。
奥洛尕舍力墓群,战国-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古墓葬 ,省保第六批
塔克 : 清代城名。清代和阗六城之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于其地设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新疆建省后,隶于阗县。民国18年(1929)与齐尔拉一起析出置策勒县。今地为新疆策勒县之恰哈乡。
他地道 : 唐代道路名。这是一条从西州到北庭的交通要道。即由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向西北经泉子街,至吉木萨尔县之北庭故城。
娑勒色诃城 : 唐代城名。唐置钵和州于此。故址在今阿富汗东北瓦罕河畔之萨尔哈德城。
索咽 : 隋代国名。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卡希尔之间的三角地带。
娑罗睹逻 : 中亚古城名。《大唐西域记》娑罗睹逻。今巴基斯坦之拉合尔城。
碎叶路 : 唐代道路名。这是一条从庭州到碎叶城的交通干道。亦称热海道,或称丝路北道。《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之碎叶路,即是由今新疆吉木萨尔县,经伊宁市再沿伊犁河西行到哈萨克斯坦之阿拉木图北,再折转西行到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马克城。横亘于天山北麓至*七河草原的西域交通干线。初开于北魏时期。入唐后置北庭,开碎叶,沿途守捉、烽戍相望,交 ...
绥远军 : 唐代军镇名。唐驻军戍所。唐玄宗开元间置,治小勃律孽多城。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地区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
绥来县 : 清代城名。古名处宁。 汉为乌贪訾离国地。隋、唐属西突厥,后属盐泊州都督府。宋、元属西州回鹘。明属卫拉特。清初属准噶尔呼拉玛游牧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于玛纳斯河东筑绥来堡。三十三年(1768)置县丞。四十二年(1777)又于阳巴勒噶逊旧城西建绥宁、康吉二城。四十四年(1779)置县。光绪十年(1884)绥宁、康吉合为一城,移治绥宁。民国四年(1915)所 ...
巴特是一个史前遗址,位于阿曼苏丹国内的一片棕树林附近。它和周围的遗址一起共同组成了公元前3000年时最完整的村落和公共墓地遗迹。Archaeological Sites of Bat, Al-Khutm and Al-Ayn (Oman) © UNESCO
瓦迪道卡的乳香树和什斯尔/乌芭尔以及相关的科尔罗里和巴厘德港口的商队绿洲遗迹,都表明这里的乳香贸易繁荣了很多世纪。这项贸易在古代和中世纪是最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Land of Frankincense (Oman) © UNESCOLand of FrankincenseThe frankincense trees of Wadi Dawkah and the remains of the caravan oasis of Shisr/Wubar and the a
巴赫莱绿洲的繁荣应归功于巴努·内布罕部落,这一部落从12世纪到15世纪晚期一直统治着这个地区。这个庞大堡垒的废墟有土制的城墙和碉堡以及用石头打的地基,是此类型防御工事中突出的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巴努·内布罕部落的实力。Bahla Fort (Oman) © Editions GelbartBahla FortThe oasis of Bahla owes its prosperity to the Banu Nebhan, the ...
这处世界遗产包含了5个阿夫拉贾(Aflaj)灌溉体系,同时也是3000个在阿曼仍然使用中的系统的典型代表。这种灌溉系统的由来可以追朔到公元500年左右,但是从考古学上的证据来看,这个应用在极端干燥地区的灌溉系统应该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经存在。Aflaj是falai的复数形式,在传统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公平地划分珍贵的稀有资源,以确保能永续性地维持这种灌 ...
萨尔巴斯托墓群,青铜时代,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赛里木湖南案,古墓葬,省保第六批
乌图布拉格土墩墓,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东乌图布拉格镇,古墓葬,省保第六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