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日岗寺
羊日岗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
羊日岗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
拉木寺,宋,拉萨市,达孜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
尊木采寺,明,拉萨市,达孜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尊木采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章多乡尊木采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赤龙寺,1171年,拉萨市,林周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
夏寺,11世纪,拉萨市,林周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夏寺,又称尼姑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强嘎乡郭吉村旦马山山坳处,是西藏朝佛圣地,距今700多年历史。夏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强嘎乡郭吉村旦马山山坳处,距县城25公里,距拉萨90公里,是西藏朝佛圣地,距今700多年历史。"强嘎"系藏语译音,意为"北面",位于县境西南部。郭吉村原有一座寺庙 ...
帕崩寺,清,拉萨市,城关区,古建筑,省保第七批西藏写生-帕崩寺(中国画)李小可
禄康,清,拉萨市,城关区,古建筑,省保第七批
功德林寺,1749年,拉萨市,城关区,古建筑,省保第七批功德林寺,藏语称"功德林"(威利:kunbdegling),又译"公德林"、"贡德林",赐名卫藏永安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
丹杰林寺,18世纪,拉萨市,城关区,古建筑,省保第七批丹杰林寺,藏语称"丹杰林"(藏文:བསྟན་རྒྱས་གླིང་,威利:bstanrgyasgling,THDL:Tengyeling)
策门林寺,1825年,拉萨市,城关区,古建筑,省保第七批•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策门林寺是拉萨四大林之一。策门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院落状。进寺院大门是一宽敞的庭院,院西侧和前部环绕两层藏式楼房,上层为住房,下层为回廊,建筑占地面积1725平方米,庭院后部是主体建筑。主体建筑为两个时期所建。东半部称为 ...
贡桑孜,拉萨市,城关区,古建筑,省保第七批
嘎东寺,11-12世纪,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建筑,省保第七批嘎东寺位于日喀则白朗县年楚河以北16公里嘎东镇境内。嘎东寺历经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到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盛行格鲁派。寺中珍藏有举世罕见的宝物,即该寺第六任池巴释迦索南的两条径骨和空行母丝萨曲珍的头颅。在释迦索南右径骨上端的骨缝四周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无量光佛 ...
多绕赞康墓地,前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申扎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祖地墓地,前吐蕃王朝时期至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尼玛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东那墓地,前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双湖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子江墓地,前吐蕃王朝时期至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班戈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宗根墓地,前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尼玛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仲宗根丰见亲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宫古岛平良地区的一位豪族,约活跃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墓地建筑外观看上去,仿佛是迷你型的金字塔,结构缜密,非常有魄力,冲绳本岛这种类型的大型墓葬是非常少见的。
巴姆琼宗墓地,前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双湖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崩唐墓地,唐,山南市,琼结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者母墓群,唐,山南市,加查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者母村古墓群位于加查县安绕镇政府所在地以东、者母村以西的山麓坡地上,南约500米为雅鲁藏布江,南岸为加查县驻地。墓群所在地与江面的相对高差约200米,海拔3430米。墓群由五座墓葬组成,可分为两组:第一组2座墓葬,位于墓群西北侧;第二组3座墓葬,位于东南隅。整个墓群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群建在 ...
西定墓群,唐,山南市,加查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阿酿唐墓群,唐,日喀则市,定结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肖喀纳墓地,唐,拉萨市,林周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那兰扎墓地,唐,拉萨市,林周县,古墓葬,省保第七批
古古多让石构遗迹,前吐蕃王朝时期,阿里地区,日土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尼旺佛塔遗迹,11-17世纪,阿里地区,札达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麦龙沟佛寺遗址,11-13世纪,阿里地区,札达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从西藏札达县出发,沿着一条简易公路,在土林中盘旋而上;走完一条干沟,穿过一片荒原,眼前出现了数十座土林遗址和佛塔墙。同行的札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告诉我们:麦龙沟遗址到了。据说对这片遗址还没有人来得及搞清它的历史,就已风化殆尽,只留下墙基的痕迹和几座经过风吹雨淋已化为 ...
萨岗寺遗址,11-13世纪,阿里地区,札达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墙稀石构遗迹,前吐蕃王朝时期,阿里地区,革吉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强若玛森遗址,前吐蕃王朝时期至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尼玛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江扎遗址,前吐蕃王朝时期,那曲地区,申扎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卡萨遗址,明、清,昌都市,洛隆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西亚石器采集点,新石器时代,林芝市,墨脱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墨脱村石器采集点,新石器时代,林芝市,墨脱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德尔贡石器采集点,新石器时代,林芝市,墨脱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背崩村石器采集点,新石器时代,林芝市,墨脱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拉颜遗址,新石器时代,林芝市,波密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日琼布寺遗址,12-17世纪,山南市,昌珠镇,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绒钦昌古道,7世纪至近代,日喀则市,仁布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曲玛防御工事遗址,清,日喀则市,定结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该工事石墙由块石加石片砌筑而成,从曲玛山脚由西向东北方向分布,长约3公里,石墙宽2.9米,最高处3.7米,石墙西段有3座敌楼,北端1公里处有5座敌楼,面积约9平方米,敌楼上有“八”字形枪眼,整个石墙南侧挖有壕沟。 据史料记载:咸丰五年春,尼泊尔以西藏当局苛待尼泊尔官员和商民为由 ...
囊果碉楼遗址,约13世纪,日喀则市,定结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曲丁寺遗址,年代不详,拉萨市,林周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芒热寺遗址,宋辽金,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比如古木桥,16世纪,那曲地区,比如县比如镇,省保第五批
次玛荣石构遗迹,公元前11世纪-公元6世纪,那曲地区,双湖特别区措折羌玛乡,省保第五批
热色多让列石群,公元前11世纪-公元6世纪,那曲地区,尼玛县尼玛镇,省保第五批
芒康盐井古盐田,唐,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曲孜卡乡,省保第五批芒康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距芒康县城120多公里。盐井盐田至今保留了我国境内较为完整的古老制盐方法。2019年,芒康县将积极推进盐井千年盐田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 ...
甲桑卡铁索桥,公元14世纪,昌都地区,类乌齐县,省保第五批甲桑卡铁索桥,由唐东杰布门徒佐英喇嘛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桥的桥面铺有木板,并用牛筋、牛皮绳绑在铁索上,相传所用的铁索是唐东杰布用神变的方式铸造,各铁环间无任何人为衔接的痕迹,浑然天成。1950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骑兵支队154团从青海进入西藏,在进军昌都时 ...
南木林波多铁索桥,公元15世纪,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热当乡,省保第五批
南木林孜吾铁索桥,公元15世纪,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热当乡,省保第五批
萨王府,公元1947年,昌都地区,地委行署大院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部办公旧址,公元1956年,昌都地区,昌都县海南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昌都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公元1955—1956年,昌都地区,地委行署大院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南段,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东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隔江相望,北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交界,东南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接壤,西南、西北分别与林芝、那曲地区相邻,平均海拔 ...
昌都地区烈士陵园,公元1984年,昌都地区,昌都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昌都烈士陵园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1950年10月6日,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先后进行了岗托、生达、类乌齐、宁静、盐井等战斗,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昌都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奠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西南边防,有着 ...
易贡将军楼,公元1950年,林芝地区, 波密县易贡茶场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易贡将军楼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茶场内。该楼位于波密县易贡茶场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上部外墙为红色。该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率军进入西藏经过易贡时修建的张国华等将领的住所,也是当时第十八军军部的所在地。到2005 ...
林芝地区烈士陵园,公元1999年,林芝地区,林芝县八一镇,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克松村党支部旧址,公元1959年,山南地区,乃东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1959年,西藏实行平叛和民主改革,克松村成立了以朗生、堆穷为主的西藏第一个村级农民协会,成立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庄,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1959年12月2日,民主改革工作组在克松村组织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一直以来克松被誉为“ ...
江孜县委老会议室,公元1958年,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政府院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保第五批
日喀则行署老会议室,公元1978年,日喀则地区,行署院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亚东县驿站,公元1936年,日喀则地区,亚东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亚东,藏语,意为“漩谷,急流深谷”,又称卓木,县城海拔2900米,是古时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亚东物产丰富,在整个西藏享有盛誉,知名的有亚东鲑鱼、亚东木耳等。县城的亚东中学校内,保留有一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亚东县驿站,也叫英国驿站。 这是英国人于20 ...
亚东县委外办,公元1957年,日喀则地区,亚东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亚东外事分处就设在春丕村亚东河东岸的卓基康里。1957年春天,亚东外事分处亦从春丕村的卓基康搬出。先临时住在下司马镇的后街,但不久隔壁一家印度商店失火,殃及分处,幸亏当时抢救及时,分处未受重大损失,事后便搬到县委大院,在下司马镇苹果园和托儿所南边的 ...
日喀则地区烈士陵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喀则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日喀则烈士陵园由日喀则军分区建设,该园坐西朝东,北靠日喀则军分区,东沿日亚公路,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这里有烈士墓区412座,其中有名烈士墓302座,无名烈士墓97座,因公牺牲墓13座;公墓区263座,其中有名墓163座,无名墓100座,共安葬有对印 ...
尼木烈士陵园,公元1965年 ,拉萨市,尼木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尼木县烈士陵园建于1965年,主要是为了纪念在平息1959年和1969年达赖分裂主义集团叛乱中和为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拉萨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尼木县烈士陵园建设。
拉萨市烈士陵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拉萨市,西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拉萨烈士陵园位于拉萨市西郊,始建于1955年,重修于1991年,占地6.3万多平方米,由纪念碑、广场、烈士亭、照壁、陵寝等组成。陵园内安葬着为和平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平叛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平息拉萨骚乱和为西藏发展与建设英勇献身的八百多位烈士 ...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办公楼,公元1956年,拉萨市,西藏自治区政府院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4年11月,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会议厅、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4方面的代表组织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筹备小组。国务院于1955年3月9日举行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西 ...
西藏军区一、二号院,公元1955年,拉萨市,西藏军区司令部院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西藏工委办公处,公元1956年,拉萨市,西藏自治区发改委院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普兰喜德观音碑,公元16世纪,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阿里地区唯一保存至今的佛教造像是观音像(石碑)。那为什么不是佛像呢?这就要从吐蕃人对观音菩萨的特别崇拜说起。 几乎所有藏文文献在记述藏族族源时,都会讲一个美丽神奇的神话传说:古代雅鲁藏布江中游孜塘(今泽当镇)附近有一个岩魔罗刹女,观音为救助众生,化身为猕 ...
纳曲宗普洞窟,公元13世纪,阿里,普兰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噶尔佐普巴日岩画,唐,那曲地区,申扎县马跃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卓尼夏桑岩画,公元16世纪,那曲地区,尼玛县卓尼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甲义扎噶汉文题词,清,昌都地区,洛隆县加玉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多拉神山石刻群,唐-清,昌都地区,八宿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太昭“万善同归”碑,清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江达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绒布拉康石刻群,唐-宋,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桑多白日摩崖造像,公元8世纪,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拉布普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恰姆石窟寺,唐,日喀则地区,定结县琼孜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日喀则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定结县琼孜乡恰姆村发现恰姆村恰姆石窟寺,位于恰姆村西南约3公里处,海拔4589米,石窟寺坐落在吉曲河西侧果美山半腰上,距地面30余米,南北走向,共有3座洞窟,石窟洞口皆向东。日喀则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定结县琼孜乡恰姆村发现恰姆村恰姆石窟寺,位于恰姆村西南 ...
秋洛察加岩画,唐,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森格那摩崖石刻,公元12世纪,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
查叶巴石窟寺,公元7世纪,拉萨市,达孜县帮堆乡,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查叶巴寺距拉萨市36公里,位于达孜县帮堆乡叶巴村叶巴沟,拉萨河东北面,全寺建筑紧嵌在崖峰壁间,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也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历史鼎盛时期查叶巴寺有僧人108名,1986年10月经达孜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该寺内主供弥勒佛,并建有 ...
普日寺,公元11世纪,阿里地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古建筑,省保第五批普日寺,于十一世纪,由大译师仁钦桑布创建。普日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古让村偏僻的普日山上,北纬31.75东经78.95,离底雅乡约有15公里,在托林寺西边150多公里,海拔高度5000多米。
卡孜寺,公元11世纪,阿里地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热布加林寺,公元11世纪,阿里地区,阿里地区札达县香孜乡,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古宫寺,公元15世纪中,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古宫寺就位于孔雀王朝遗址所在山巅之下的山腰,山脚下则是普兰老县城以及孔雀河。这座寺庙非常特别,她所在的山崖上,布满了蜂窝状的窑洞,古旧又破败的楼台悬空伸出,就像是窑洞的阳台一般,形成悬空态势。而那些洞穴就是僧人的苦修地,闭关者生活在里面要彻底与世隔绝,至少修行三年以 ...
赞旦寺,公元1667年,那曲地区,索县,古建筑,省保第五批那曲地区索县的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建于1668年五世达赖之时,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修建在雅拉多山顶上,形态酷似布达拉宫。赞丹寺所处的雅拉多山西面的雅拉乡,是格萨尔王妃子的故乡。出索县沿317国道巴青方向1公里,就看到山上的赞丹寺。赞丹寺位于索县亚拉镇4村,属于格鲁派寺庙, ...
邦荣寺,公元1153年,那曲地区,那曲县古露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金卡寺,公元1456年,昌都地区,昌都地区丁青县觉恩乡绒通村,古建筑,省保第五批金卡寺距县城50公里位于丁青县觉恩乡绒通村,是由藏桑·西饶松布创建于公元1539年,主供佛为宗喀巴大师,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该寺1959年曾参叛,鼎盛时期寺庙僧人多达500余人,文革时期寺庙及内部古器等文物被毁坏,198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同时为其颁发了《宗 ...
田妥寺,公元1487年,昌都地区,昌都地区左贡县田妥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左贡县的重要宗教场所,三大寺庙都集中在田妥镇,距左贡县城46公里。其中左贡寺最大,坐落于田妥镇所在地亚中村,它形似布达拉宫,建在象鼻山上,雄伟壮观。土卡寺与田妥寺坐落在田妥村两边的山坡上,两寺隔河相望,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精致,精雕细镂。这三座寺庙内有许多国家级历 ...
邓达古民宅,清末,昌都地区,昌都地区左贡县田妥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米杰拉章寺,元,昌都地区,丁青县丁青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烟多寺,公元1621年,昌都地区,察雅县烟多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该寺坐落在西藏昌都市察雅县城,玛贡扎西央启由扎西曲宗寺一世活佛扎巴江措于1680年(藏历铁鸡年)建至18世纪第四世活佛洛桑郎吉期间。扎西曲宗寺因大火被焚,于是僧人迁往烟多重建,更名为扎西央启寺,是察雅罗登西绕呼图克图的主寺。后毁于文革,198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 ...
江措林寺,公元1391年,昌都地区,边坝县金岭乡,古建筑,省保第五批江措林寺又称桑珠德乾永堆江措林寺,意为海洋岛寺,现存寺院座落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金岭乡乡政府所在地(玉贡股村),海拔3790米左右,毗邻千年古冰川湖,为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卓滚·八思巴坚参任元朝大国师时期所建造,是目前藏地保存非常完整的元代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江措林寺意为海 ...
托德夏宫,公元16世纪,昌都地区,昌都县城关镇通夏村,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硕督寺,公元1550年,昌都地区,洛隆县硕督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宗洛寺,公元1425年,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宾达乡热西村,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甲热寺,公元1498年,昌都地区,边坝县边坝镇宗古村,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帕巴拉夏宫,公元1447年,昌都地区,昌都县俄洛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羌纳寺,公元1422年,林芝地区,米林县羌纳乡,古建筑,省保第五批位于米林县羌纳乡的贴琼林,距乡政府1公里左右。寺庙占地面积50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42.2平方米,现有僧人9名。该寺原建于15世纪羌纳乡的一沟内,属白教(格举派)的寺庙。据说该地是由女神多吉帕姆化身为猪前来指明的,后因地震,才于1953年迁建于现在的位置,并改为黄教(格鲁派)。R ...
桑杰庄园,公元19世纪初,林芝地区,朗县鲁朗镇,古建筑,省保第五批 桑杰庄园位于鲁朗镇扎西岗村,距林芝市委市政府和巴宜区政府驻地八一镇75公里。桑杰庄园始建于19世纪初,以它的最后一代庄主的名字命名。 桑杰庄园历经100多年的沧桑变化,损坏严重。据老人讲,桑杰后代在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初期,散至各地,不知其踪,而桑杰庄园的财产被分到各家 ...
朗顿庄园,公元1880年,林芝地区,朗县,古建筑 ,省保第五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