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丝路文化遗产年报发布:各国丝路考古成果丰富
在5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人们已经开始养蚕制丝;中英联合考古团队发现,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期并非原来以为的明代而是唐宋;中蒙联合考古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发现了匈奴贵族墓地…… 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于19日下午在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2019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年 ...
在5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人们已经开始养蚕制丝;中英联合考古团队发现,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期并非原来以为的明代而是唐宋;中蒙联合考古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发现了匈奴贵族墓地…… 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于19日下午在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2019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年 ...
2020年6月14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武威市文物 ...
“我们在湖南常德汉寿老坟山墓群惊喜地发现了与屈原同时代的一批墓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13日在常德表示,屈原在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迁江南,到公元前278年秦国占领楚国郢都的这18年,屈原一直都在沅湘一带。之后的数年,他也应该是在这一带徘徊。公元前278年之后的湖南,包括沅水流域在内,还在楚国的管辖范围。屈原流放江南写下《 ...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我国最古老的雕塑可追溯到13500年前,造型是一只不到2厘米长的“小小鸟”。 6月11日,一个来自中国、法国等的国际研究小组,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公布了在河南省的一项重大发现——一个微型鸟雕像,灵井鸟雕像。研究者认为,它的发现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500多年。 灵井鸟雕像出土于河南灵井“许昌人 ...
日前,太原东山古墓遗址考古项目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经过相关专家历时三年的考古发掘,据墓园结构、墓葬形制、墓园建筑基址、11处陪葬墓与出土器物等诸多要素确认,太原东山古墓遗址,是一处大型西汉墓园遗址。在悦龙台M6“甲”字形陪葬墓中,出土各类文物66件(组),包括琴、瑟、漆奁盒、简牍等。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太原东山汉墓初现800枚木简 追 ...
13日,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望京门地块考古成果发布会,该考古遗址集中而真实地再现了宁波(明州)自唐末始建罗城以来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脉络与兴废更替。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对望京门地块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经考古,该地发现了晚唐五代至民国时期的明州罗城(望京门段)遗址,该城墙遗址距 ...
“我们在湖南常德汉寿老坟山墓群惊喜地发现了与屈原同时代的一批墓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13日在常德表示,屈原在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迁江南,到公元前278年秦国占领楚国郢都的这18年,屈原一直都在沅湘一带。之后的数年,他也应该是在这一带徘徊。公元前278年之后的湖南,包括沅水流域在内,还在楚国的管辖范围。屈原流放江南写下《九 ...
这里,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手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云冈的洞窟进行数据采集,建立起精密的数字档案。这里,要添加的打印材料不是纸张和墨水,而是砂岩质、树胶质、有机化合物,再连接上高精度高保真的数据,3D打印机飞快地逐层打印出清晰的佛头。游客体验云冈石窟VR(资料图)这里,站在体验区戴上VR眼镜,观众可以站在虚拟莲花上“缓缓 ...
拉甫却克墓地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博斯坦村,东距哈密市65公里,紧邻拉甫却克古城。古城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属唐宋时期城址,现留存有城墙、角楼、马面、佛寺等遗迹。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遥感所等合作,对白杨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拉甫却克古城西北新发现墓 ...
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并取得考古团体领队资格。博物院转变观念,扩大视野,将以前相对单一、狭窄的秦俑研究与发掘拓展到秦始皇帝陵陵区,围绕秦始皇帝陵整体分布范围谋划新的考古工作思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重新认识、思考、研究秦始皇帝陵。 为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于2009年针对秦兵马俑坑、秦陵陵园和 ...
甘肃省博物馆李永平主讲“汉晋丝绸之路的标志:雷台、张君、铜车马” 引言 7月13日,“经纶讲堂”第四场“汉晋丝绸之路的标志:雷台、张君、铜车马”,由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李永平为大家介绍出土“铜奔马”(中国旅游的徽标“马踏飞燕”)的雷台汉墓以及墓主张君。雷台汉墓发现于1969年10月,今年刚好是铜奔马发现五十周年。 中国丝绸 ...
东山古墓遗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店坡社区西。墓葬东依太原东山,西望汾河谷地,是一处大型墓园遗址(以下简称东山古墓)。两座古墓为同茔异穴夫妇合葬墓,南北排列(北侧墓葬编号为M1,南侧墓葬编号为M2)。墓葬皆坐西朝东,“中”字形制,矩形墓室,有东西两条墓道,深度均接近20米。从2015年冬天开始至2018年底,历时三年多,揭露面积15000 ...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今十里河)北岸。北魏旧称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灵岩寺。石窟倚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石窟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城市考古、青铜时代考古、西南地区考古、文化遗产保护。 ...
“这里挖到过遗迹吗”“墓葬保存情况怎么样”“出土的玉料完整吗”……湖州德清雷甸镇王家里遗址烈日当空。考古发掘现场,专家汇集。 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6月17日,“考古中国·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群考古成果和保护利用论证会”在德清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在考察考古发掘现场、观摩出土文物标本后,就考古 ...
位于巴楚县城东北约60公里处的代热瓦孜塔格山南端,散落着一片古代寺院、房屋、城堡、古烽燧遗址,面积颇大,占地约数平方公里。因有砍柴人在此拾得唐代开元钱币,呼其为“唐王城”。维吾尔族称作“托库孜萨来”,意即“九座驿站”或“九座烽燧”。 这里出土的文物种类丰富,对研究汉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农业耕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东西 ...
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南二队、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先后参加武威白塔寺、临漳曹魏邺城、汉魏洛阳城阊阎门、广州南越王宫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6月15日,刘瑞研究员应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之邀,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做了一场名为“从秦封泥的发现看秦制、汉制、南越制”的精彩讲座。疫情防控期间,出 ...
年度大展 | “踏波东来” 日本国朝臣备书丹 褚思光撰文 鸿胪寺丞李训墓志将首次公开展出 博物馆工作组 望野博物馆 昨天2020年6月18日,由望野博物馆主办,西北大学博物馆、陕西华厦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华夏文房文化博物馆、古泉文库、PROJECT等博物馆和机构鼎力襄助,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的《踏波东来——遣唐使的回忆》( ...
2020年6月7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08期)之“中国古代礼用香料研究——兼论南京报恩寺阿育王塔出土香料”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马清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马清林教授简单介绍了南京报恩寺阿育王塔,并以规格如此之高 ...
▲ 出土遗物记者近日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队伍在对小清河沿线的邹平新西村墓地进行调查、勘探时,发现了56座年代集中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据介绍,邹平新西村墓地距地表深约6米,在已发掘的3000多平方米的地面上,考古队员共发现56座墓葬,年代约为战国至汉代。▲ 勘探现场▲ 勘探现场据了解,已发现的56座墓葬中,有8座战国墓,48座汉代墓,并出 ...
工作人员介绍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保护展示大棚情况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高万军 太原报道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太原市文物局首次将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考古工地对外开放,并邀请市民参观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考古工地,了解考古发掘及考古成果。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还向孩子们介绍考古常用工具,并让他们亲身体验洛阳铲等 ...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作为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博物馆通过展陈宣教活动,让文物赋彩生活,推动观众清晰触摸一个城市、一个乡村的脉搏,感受它的心跳与情感。 大咖博物馆: 教育服务 造福一方说到北京故宫,相信所有人都不会陌生,这座具有600年历史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
从成就天府之国的都江堰到流淌不息的大运河,从民居瑰宝福建土楼到遥远秘境的土司遗址,和许许多多淹没在废墟中沉睡的历史遗迹不同,这些记录了中华文明千年进程的文化遗产至今还“活着”,它们不仅活在史书中,活在地表,还活在人们的生活里。都江堰润泽千年 成就天府之国殷实都江堰鸟瞰图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都 ...
“ “考古是人民的事业”。长期以来,中国的考古工作发掘了悠久的历史,发现了灿烂的文明,更激发出了广大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经过长期、科学的考古工作,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其重要价值得以充分阐释,其历史意义得以广为传播,其保护规划得以科学实施。在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许多重要遗址或成为考古遗址公园,或成为遗址博物馆 ...
永昌县委宣传部供图6月11日,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委宣传部发布消息称,该县发现古代佛龛塔石刻塔群遗迹,经该县文物部门初步判断,此为西夏悬葬崖刻塔龛,现名称初步定为“庙湾子石雕佛龛塔群”。▲ 图为发现的古代佛龛塔石刻塔群遗迹。永昌县委宣传部供图崖面佛龛塔造像高在1米至3.5米之间不等,工艺为高浮雕型制,石塔表层面白灰层地丈酥碱脱落严重,彩绘 ...
在2020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11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挂牌仪式。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出席挂牌仪式,并共同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曾更名为河 ...
6月5日晚,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珞珈山路口的武汉大学老牌坊,被一辆超高的车辆强行通过时撞损。牌坊中部被撞缺一大块,钢筋裸露,背面的篆书“文法理工农医”六字中的“理”字已完全被毁。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五”)“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大老牌坊遭到撞损引发高度关注。这一文物建筑究竟建于何时,为何不在 ...
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已一年有余,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希望五年内完成重建。是复原19世纪的尖塔,还是给予巴黎圣母院一个展现时代技术和挑战的新尖顶?这看似是目前最大的争议,但争议背后隐藏着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冲突、法国人如何看待本国历史等众多问题。目前,因疫情暴发而被迫搁置的重建工作已经重启,但迄今为止,方案依旧悬而未决。此文涉及了建筑师、哲 ...
每年的六月第二个周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澎湃新闻从6月5日的国家文物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线上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3日,主场城市为桂林,活动期间,以“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为主题,国家文物局将联合多地文物部门在央视频推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文物潮我看》直播活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 ...
绿风轻抚,夏云悠悠,麦熟梅黄,丁壮在冈。至此正式进入仲夏时节,田间到处是农人们忙碌的身影。今日是芒种。在敦煌壁画中,也有不少描绘了这一节气的场面,有收获,有耕牧, 有割麦扬场,也有田间小憩,悠然自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意味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一候螳螂生,二 ...
近日,欧洲各国的博物馆与美术馆相继开放,但是,为了安全考虑,开放后的观众数量受限,且大多来自本地,游客不被鼓励前往参观。对于许多艺术爱好者而言,这使他们很难在这一特殊时期欣赏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针对这一现象,以收藏欧洲经典艺术名作而知名的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馆长艾克·施密特提议,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应该将馆内的宗教艺术作品归还 ...
6月9日是第13个国际档案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为更好地保护敦煌文化遗产,自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开始探索和研究用数字技术保护莫高窟,以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目前已累计完成了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距今已有1650多年的历史,是 ...
莫高窟于5月10日恢复开放,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结合莫高窟开放条件和游览特点,经报请省主管部门批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按照“预约、错峰、限量”的总方针,对莫高窟开放管理方案进一步调整,并于6月20日开始执行,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一、开放时间开放时间:8:30-18:00售票时间:7:30-15:30(网络售票时间:7:00-22:00) ...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6月9日上午“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方光华,副秘书长高阳,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厅长王建利,省发改委总工程师赵新勇,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省文物局党组原书记、局长赵荣等出席活动。西北大学全体在校校领导,学 ...
一、发掘概况 2007年,为配合内蒙古兴托(兴和——托县)运煤重载高速公路凉城段的基本建设工作,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凉城县的古城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遗址位于凉城县厢黄地乡半坡村西部丘陵之上,东北距凉城县城约10公里,遗址东部进入半坡村内,西北距古城梁村约500米(图一)。对该遗址发掘的过程中,对发掘区周边进行了调查 ...
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线上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情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桂林市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韦凤云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范伊然主持新闻发布会。关强介绍,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 ...
2020年5月31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07期)之“帆过浪有痕——南海一号考古”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孙键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孙键研究员以“帆过浪有痕”来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 ...
近年来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文物考古部门对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古墓葬群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6月1日,记者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获悉,石门坎古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共发掘各类遗迹863个,其中砖室墓29座、土坑墓829座、窑3座、井2座。这是南京近年来发掘墓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考古现场出土瓷器碎片 王广禄摄 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 ...
今年4月以来,内蒙古赤峰市的一座千年辽塔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当时媒体对这座辽塔的报道这样写道:“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资料图:辽代白塔。内蒙古文物局供图 一时间,#千年辽塔快塌了#登上热搜榜。 但与“快塌了”现状相对应的是 ...
孟夏时节,古都大同景色宜人,正欢迎着八方宾朋前来一睹。5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李梅田先生做客大同市博物馆,进行了《北朝墓室的空间营造与来世想象》的学术讲座,为大同本地学者、文博爱好者、大同大学师生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李梅田先生是国内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学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 ...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是属于世界的瑰宝。然而由于历史悠久,敦煌的壁画、泥塑很难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由于科技的创新,现在人们已经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敦煌的魅力。【标签】 敦煌 科技 文化遗产【正文】 【热点回顾】甘 ...
6月2日,布达拉宫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市民生活逐步走上正轨,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在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布达拉宫将于2020年6月3日起有序开放。布达拉宫于6月3日起有序开放。据公告显示,开放期间,布达拉宫将实行预约、分时、限流参观的政策。疫情期间开放参观时间为9:00—16:00(15:00停止入宫),每批次参 ...
据英国《卫报》报道,在经历了三个多月的封锁后,意大利一些著名文化遗址和景点开始重新焕发活力。 上周六,知名地标性建筑比萨斜塔重新对公众开放。据了解,除了比萨斜塔外,罗马斗兽场和梵蒂冈博物馆也决定从本周一开始再次迎客,而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计划从周二恢复营业。同时,纪念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Raphael)逝世500周 ...
黄河边大型古墓群出土的秦汉时期的带釉陶瓷(5月23日摄)。 本文图片 新华社新华社郑州5月26日消息,记者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黄河边发现大型古墓群,共有多个时期墓葬600多座,出土文物2000余件。黄河边大型古墓群出土的一组青铜材质的笔帽(5月22日摄)。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立超介绍说,这个古墓群位于三 ...
在游览的19世纪初的江户(东京)后,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城市旅游攻略”近日又将旅行者带到公元1世纪的罗马,大英博物馆策展人弗朗西斯·博洛尼亚(Francesca Bologna)回溯两千年前,导游罗马帝国的首都。去竞技场看角斗士之战、泡在罗马浴中放松身心、去精英阶层的晚宴享受当地美酒佳肴,甚至坐在街头酒馆来一把罗马小食……通过文物共同探索公元1世纪充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3日对外发布消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正式开启2020年度辽上京皇城西山坡寺院遗址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教授介绍说:“2020年辽上京考古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推进辽上京皇城平面布局和沿革的认识。”图为2020年 ...
2020年5月22日,首都博物馆何海平研究员以“馆藏石质文物科学保护与案例”为题,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为我院师生带来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石质文物的概念和分类、石质文物保护方法、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和首都博物馆乾隆御制碑保护。一、石质文物的概念和分类由石材构成的文物称为石质文物,其基本定义是指历史 ...
澎湃新闻获悉,6月2日,自2月底暂停开放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将重新开放,但原计划3月13日-5月10日推出的“法隆寺金堂壁画和百济观音”大展最终无缘与观众见面。据悉,该展原是为了纪念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70年。也正是因为1949年日本奈良法隆寺金堂大火推动了保护法的订立。展览展出法隆寺金堂四壁7世纪壁画在明治以来的摹本,以及日本国宝“百济观音”( ...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30日消息,今天上午,浙江省文物局、余姚市人民政府、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余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井头山遗址考古的最新成果。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说,经初步测定,井头山遗址的年代在距今7800~8300年之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据了解,井头山遗址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里,埋藏深度5 ...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并受到较多关注。本文作者系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全文从宏观出发,对江南文化艺术展的定位、策展思路和展品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可了解整场展览之概貌。公元1691年,王翚和几位内廷画家着手绘制一组共12巨卷的清宫绘画,详细描绘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全过程。这就是著名的《康熙南巡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