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走进法国“德拉克洛瓦的工作室”,看名作如何诞生

Vidéo ©️:musée du Louvre/ musée Delacroix 来源:“卢浮宫博物馆”官方微信(00:59)法国德拉克洛瓦国立博物馆近日举行“德拉克洛瓦:在工作室创造”展览,此次展览围绕德拉克洛瓦以及19世纪同时代的一些画家,将画作与工艺品、石膏像、照片、印刷品等相互结合,为参观者提供完整的研究史料。每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都将辅以数件相关画作以及其他物件,尽可能为观众展示画家的创作过程。德拉克洛瓦,《工作室一角》& ...

• 解开景德镇瓷器“空白期”之谜,上博新展布展

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布展、点交现场。 编辑 陆林汉(01:48)“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下周一将在上海博物馆启幕。这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聚焦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空白期”瓷器大展。展览汇集了国内外28家机构收藏和出土的280余件器物,包括香港天民楼,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以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瓷器藏品。目前布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今天到上博展厅探营 ...

• 讲座︱徐卫民:秦都城咸阳和秦公帝王陵的发展演变

唐梦瑶 张亚伟2019-05-10 10:04来源:澎湃新闻字号2019年5月6-7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徐卫民教授分别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古史论坛”讲座第37期和华中科技大学“国故新知”系列讲座第18期,系统地介绍了秦都城咸阳和秦公帝王陵的发展演变。徐卫民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古史论坛”现场一 秦都城咸阳秦人的崛起过程就是其东进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秦人的政治中心整体上不断东移,从最早的西垂,到汧邑、“汧渭之会”、 ...

• 座谈︱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的墓主是谁?

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杨炎之2019-05-17 14:41来源:澎湃新闻5月11日,由郑州大学、洛阳市文物局主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办的“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牌文字专家座谈会”在古都洛阳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文博系统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刻铭石牌作了不同角度的论述,就该墓的墓主身份、铭文释读、名物考证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本文择要概述部分报告内容,以 ...

• 2018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2019年5月12日,2018年度全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落下帷幕。经专家评审,日照两城镇遗址、菏泽青邱堌堆遗址、滕州西孟庄龙山聚落、枣庄海子遗址和平度八里庄汉墓五项入选“2018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据悉,此次共有22个来自省内的考古发掘、勘探和调查项目进行了汇报、19项参评,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且内涵丰富,既有对结构复杂的城门址的发掘,也有对墓地、聚落遗址的发掘。日照两城镇遗址

• 最大规模甘肃文物菁华展在国博开幕

绚丽多姿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国最古老的青铜制品,悬泉置遗址、居延遗址等地出土的汉简、纸张,汉唐丝织品、国际货币,造型优雅的北魏、隋唐佛造像……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协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化菁华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516件(套)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2件(套),是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展览中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

• 哈萨克斯坦国际突厥学院在巴黎举行关于伟大草原文化遗产论坛

哈通社/巴黎/5月15日 -- 国际突厥学院(TWESCO)1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主题为《伟大草原:文化遗产和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论坛。 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中国、英国、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法国、拉脱维亚、荷兰和匈牙利的70多名科学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出席了论坛。 国际突厥学院院长、历史学博士达尔汗•克德尔艾里在论坛开幕仪式上宣读了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 ...

• 藏界|汪培坤:制墨且藏砚

雨后的胡开文墨厂,四处都显得格外幽静。炼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墨、锉边、洗水、描金……墨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除了炼烟技术经过革新,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点烟改为机器炼烟,其他每一个环节还是因袭上百年来的传统,采用纯手工技艺。“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藏界》栏目,本期将关注中国制墨艺术大师汪培坤和他的安徽屯溪胡开文墨厂。安徽屯溪胡开文墨厂是制墨界的老字号之一,这家墨厂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老虎山五号。车行 ...

• 近百出土元代瓷器“海宇会同”,国博新展呈现元瓷风貌

“海宇会同——元代瓷器文化展”今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以元代瓷器为主的96件文物精品,包括景德镇珠山风景麓遗址、元大都遗址、镇江市京口闸遗址等遗址、墓葬、窖藏的出土佳器,力求还原出元代物质文化面貌。元代瓷器文化展展厅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汇聚了国内11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出以元代瓷器为主的96件文物精品,其中不仅有景德镇珠山风景麓遗址、元大都遗址、镇江市京口闸遗址等遗址、墓葬、窖藏的出 ...

• 博物馆既“藏物护物”更以“传统化人”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福建泉州市文旅局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活态演绎,让文物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把博物馆办成“大学校”,实现由“护物”到“化人”的重要转型,由以“藏物为主”到以“育人为主”的转变。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丰厚,名胜古迹

• 申遗简报:盐城湿地危险、良渚遗址稳妥、泉州史迹重来

  感谢43WHC小组成员辛苦工作,熬夜翻译。如果您喜欢此文,请狂点广告,或直接进行打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当地时间5月20日晚(已经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今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的部分资料通过世界遗产中心WHC网站公布,网址为https://whc.unesco.org/en/sessions/43COM/documents/,这其中包括了大家十分关 ...

• 【考古前沿】安徽界首发现一座宋代古墓

近日,安徽省界首市一施工单位在泉河清淤抛泥区意外发现一处墓穴。根据墓葬形制初步判断,该墓穴应为宋代古墓。▲ 发掘现场清理出的墓穴当日,该单位立即暂停施工,并向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界首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在当地政府和民警的配合下,经过近5个小时抢救性发掘,墓室展露出来,墓室保存较为完整。▲ 墓穴入口该墓葬坐北朝南,经测量墓葬位于地表面下1.5米,呈圆柱形,内径1.5米,墓室高2.3米,通

• 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讲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故事

“‘器服物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关键,也是考古的切入点。”5月19日11时,清华艺术博物馆志愿讲解员雷雪飞在展厅入口处为观众们解读展览主题。这是“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中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从2019年4月18日起至6月2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 图坦卡蒙发现100周年世界巡展印象

2019年3月23日,纪念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周年“图坦卡蒙·法老的宝藏”世界巡回展第二站在法国巴黎维莱特展厅(La Villette)拉开帷幕,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出席并宣布开幕,展览时间将持续至9月15日。进入3月以来,“金色的古埃及风暴”开始席卷巴黎城,这位生活在3200年前的埃及统治者,其标志性的黄金面具形象几乎出现在巴黎所有的媒体、地铁通道和街角。作为标准的商

• 甘肃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累计发现文物40多万件

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官方20日披露,2014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西北工作站先后四次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陆续拓展探方1600多平方米,累计发现40多万件陶片、陶器、石器、骨器、动物遗骸以及13处大小各异的房屋遗址、72个灰坑、7条灰沟。 目前,所有标本全部有序地存放于库房和文物陈列室中,并对学者及部分文化社团人员开放,实现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两个目的。同时,该工作站正开展马家窑遗址发掘报告编制工作,重点进行 ...

• 近年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进展—化石发现与研究

2019年3月21日下午,本年度考古学文博系列讲座第3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老师带来题为《近年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进展—化石发现与研究》的学术讲座。刘老师首先介绍了人类学、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及考古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分四个部分展开讲座:1)人类起源与演化历程;2)中国主要古人类化石发现及以往研究的主要认识;3)近年中国古人类研究进展—古人类化石新发现与研究进展;4)体质人

• 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产品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

为集中展示全国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意产业优秀成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于2019年5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的文创体验《念念敦煌》艺术展、文化弘扬部策划推出的《霓裳佛国 摇曳唐风——走出来的敦煌壁画》服饰秀以及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系列文创产品《丝路印记》、《十二星座》等我院文创产品也亮相此次博览会。活动通过敦煌艺术创 ...

• 青少年在莫高窟习艺“穿越古今”

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百名青少年在敦煌莫高窟前习艺观摩,对比传统泥塑与3D打印、壁画与动画等,感知敦煌文化的古与今。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有4万多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敦煌研究院介绍,为响应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这一主题,他们推出了“敦煌彩塑制作技艺与3D打印彩塑成像技术”“如是敦煌——壁画经典与动画阐释”等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中学的50名学生了解了3 ...

• 敦煌研究院与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签署合作交流协议双方进行座谈5月10日,在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率甘肃省政府代表团访问柬埔寨期间,敦煌研究院与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在柬埔寨暹粒省签署合作交流协议。签约仪式及座谈会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局举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局长Hang Peou (郝鹏)博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中国驻暹粒省总领事莫源源、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副局长Sok Sangvar(宋 ...

• 守望敦煌 传承文明

5月15日,“守望敦煌”徐庆华现场巨幅书法创作活动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庆华现场创作巨幅书法“守望敦煌”,以现代方式向这座东方艺术宝库致敬。此次活动是正在进行中的第二届“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 ...

• 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2019年5月18日,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围绕着“Museums as Cultural Hubs:The Future of Tradition(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的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理解与认同。致敬“莫高精神”为主题的图片展现场上午,艺术研究部以致敬“莫高精神”为主题的图片展在莫高窟1650广场开幕,展览围绕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先锋”称号的樊锦诗先生和被评为“大 ...

• 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今天成立,学者白谦慎任院长

2019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2周年。今天,浙江大学宣布成立一个新的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成立仪式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会上,聘请知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为白谦慎教授颁发聘书浙大党委书记任少波在成立仪式上说,塑造灵魂始终是大学的重要使命,高水平大学是文化艺术的重要源头,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大多都拥有一流的文博和艺术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 ...

• 正仓院唐代第一名品再现:在东京走进正仓院的世界

被誉为日本正仓院北仓宝库第一名品的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10月将与观众见面。东京国立博物馆前天宣布,将于10月14日至11月24日举行“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正仓院宝物”和“法隆寺献纳宝物”代表作约110件将同时公开,呈现以正仓院珍宝为中心的飞鸟、奈良时代的文化遗产。与“正仓院的世界”同期举行的,还有奈良国立博物馆“第71回 正仓院展”。据悉,如此等级与数量的正仓院宝物在同一时期公开展览,之前 ...

•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湖南省博物馆,联动22家博物馆

5月18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长沙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湖南省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是世界百万博物馆人的节日,全球数十万家博物馆每年都会在博物馆日举办庆祝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 ...

• 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公园文物首次集体亮相首博 巨大体量佛像缂丝图、慈禧油画像悉数展出

5月18日,“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190件(套)来自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11家公园的园藏文物集体亮相,50余件(套)见证北京市属公园历史变迁的资料品一同展出。作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今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是近年来市属公园藏文物首次集中展示。展览通过丰富文物和历史资料,以北京市属古典名园在北京800余年城市建置和变迁中的

• “显微技术在古代陶瓷工艺研究中的应用”讲座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7讲)

  2019年4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系列学术讲座第7讲在考古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讲座由考古所刘国祥研究员主持,法国国家科学院空间结构与材料分析研究中心(CEMES-CNRS)研究员Pilippe Sciau带来了题为“显微技术在古代陶瓷工艺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陕西科技大学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甜副教授承担本次讲座的翻译。主讲人 Pilippe Sci

• 讲座纪要|李文杰先生:怎样处理制陶技术考古学中的十种关系

2019年5月16日,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度考古文博系列讲座第十一讲,我们邀请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李文杰研究员进行题为《怎样处理制陶技术考古学中的十种系》的学术讲座。包括北京众多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李文杰先生自1980年起进行陶器研究,至今已近40个年头,是中国制陶工艺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考古网曾在2018年对李文杰先生进行采访,其主要内容为如何创建制陶技术考古学,而本次讲座的重点则落

• 四川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5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锦桥附近发现唐及五代,清代两个时期的城墙,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进一步补充了资料,对研究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城墙有望在未来得以保护,展示成都深厚历史底蕴。

• 镇原县2件珍贵文物亮相国家博物馆

 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大楼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中,镇原县2件珍贵文物精彩亮相。这是镇原文物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也是镇原文物继在中国台湾、浙江、敦煌等地展出后,又一次走进中国文博最高殿堂,向全国人民亮相。  “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共展出甘肃省42家文博单位馆藏文物516件(套),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是历年来甘肃 ...

• “博物馆 · 文化中枢”论坛在湖南省博物馆召开

5月18日下午,作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在湖南省博物馆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昕、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李建毛等分别作了主旨演讲。论坛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

• 盂县后元吉元墓及明堂杂记

2018年夏末,在盂县下曹明代壁画墓及彩塑窖藏的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盂县考古的发掘人员接到所里通知,要求对该县后元吉被破坏的古墓葬线索进行调查核实。鉴于事发突然及盂县后元吉一带古遗迹较多的情况,随即我与孙先徒、程玉龙等,在盂县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两座墓葬进行了两次调查,了解到墓葬在一生态园内,是在当地新建坟墓时发现,其中一座墓顶可能因盗局部已在早年被毁,近期的迁坟中

• 新疆小河墓地3500年前25件腰衣完成修复,发现年代最早缂织工艺

  出土于小河墓地的25件毛织腰衣,它们在沙漠中沉睡了数千年后,已出现糟朽、褪色、残缺等“病症”,有的甚至和泥土粘连成一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历时一年,终于让它们重现昔日“容颜”,向人们再现了小河人独特的审美文化。  近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这批腰衣是人们了解新疆史前社会生活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又是史前古代居民毛纺织技术的重要佐证,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于2014年联

• 文物大省山西科学编制“文物档案” 系国内首创

媒体通气会。杨杰英摄中新网太原5月16日电 (杨杰英)“现以科学方式编制的‘文物档案’,应以山西省文物局编《山西珍贵文物档案》为首创。”对文物大省山西编制出版的《山西珍贵文物档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如此评价。《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系列图书一级文物拟出版19卷,山西省直单位共9卷(山西博物院6卷、考古所2卷、八路军纪念馆1卷),市县10卷。杨杰英摄16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在该局举办

• 陕西西安长安区东祝村发现晋唐墓葬

2016年8月至12月,为配合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园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东祝村西北部的开阔地上发掘古代墓葬8座,取得了丰富的考古收获。这8座墓葬整体呈东西向分布,布局相对严谨规律,其中西晋墓2座、唐墓6座。西晋墓两座西晋墓M5和M7比邻而居,位于发掘区域内东北部,相距约19.2米,M5墓道西部被M4墓道打破,M7墓道西部被M6墓 ...

• 乌桓、扶余抑或匈奴?西岔沟墓地族属之谜

西岔沟墓地位于辽宁省北部偏东的西丰县县城西北一处南临东西向小河谷、北依群山的小山岗上。该墓地在1949年前已经被当地一个村民发现,此后至1955年一直有断续的小规模盗掘。1956年5月,东北博物馆考古人员发掘清理了残留下来的63座墓葬,又从村民手中征集到一批从墓地盗掘的随葬品,共计得到出土遗物近14000件。根据残存墓葬和其他遗迹现象分析,该墓地原应有近500座墓葬,绝大多数为土坑竖穴

• 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考古报告评审及金箔修复试验论证会在重庆合川举行

5月16日至17日,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考古报告评审及金箔修复试验论证会在重庆合川举行。詹长法、李崇峰、李裕群、孙华、许健、陈卉丽等专家,重庆市和合川区相关单位及保护项目相关单位的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论证会重庆市合川区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主要为南宋淳熙至嘉泰年间开凿,是以释迦牟尼说法图为中心,将迦叶、达摩、禅宗六祖和众多的罗汉禅僧融为一体的禅宗道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

• “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基本陈列”即将开展

经过数年筹备和多番论证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巍乎盛景——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基本陈列”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向社会开放。该展览自筹备之日起,即得到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和省文物局的全程业务指导,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承载了汉阳陵二十年来考古发掘研究保护的工作历程和发展理想。

•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成立

日前,由西北工业大学发起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简称“联盟”)在西安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赵荣、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陕西省政协常委李颖科、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范永斌和来自14个国家的53个初始成员单位启动成立仪式,宣读“联盟”宣言。

• 山寺桃花始盛开——新疆吐峪沟石窟寺第八次考古发掘新收获

吐峪沟石窟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地处火焰山中,南邻洋海坎,北通苏贝希,是连通火焰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近百座洞窟分布在吐峪沟东西两侧的断崖,为中古时期高昌地区营建规模最大、洞窟数量最多、洞窟类型最为齐全、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石窟寺。现存洞窟年代从5世纪前期的高昌郡时期,历经变迁,一直持续至14世纪后期。该石窟寺对于研究高昌佛教的谱系内涵、中原佛教与西域佛教的紧密联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至2017年

• 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五)| 纪要: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2019年4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五讲在红五楼教室举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姜波研究员带来题为《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精彩讲座。姜波老师指出水下考古工作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水下沉船和海港两个角度对水下考古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强调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的重要性。水下沉 ...

• 中国瓷器——以色列考古研究的珍宝

  作为地处西亚的现代国家,以色列位于地中海的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位于亚洲的西端,向北进发可至欧洲,西南又与非洲大陆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无论在陆上还是海上贸易之路上都占据有一席之地。由于犹太人国土历史的复杂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文献中,现代以色列拥有过不同领土区域和名称。而一个特殊的地理性名称“黎凡特南部”,一般作为学术界对于不同时期古代以色列的代称。  20世纪30年代,尚未建国的以

• 青铜第一刀、天下第一简……高规格甘肃文物展国博开幕

  “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 5月16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最早的青铜刀“林家遗址青铜刀”、“天下第一简”西汉《仪礼》木简等珍贵文物亮相。  本次展览共展出516件(套)文物,总数量接近7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为322件(套),国家二级文物近百余件(套)。这成为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从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到宋元时期多元民族文化;从甘肃东部、中部,到河西走廊最 ...

• 在蓝色的上博遇见法国藏太平洋珍品,仿佛“浮槎于海”

甫进入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个展厅里的蓝色背景,这是海洋的基调。在船桨、权杖、面具、雕像以及简约的装饰品的依次展陈中,观者仿佛登上了大洋洲群岛,成为了部落祭祀、捕鱼、战斗的一员。5月16日,由上海博物馆和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展览现场看到,展览分为五大版块, ...

• 这幅达·芬奇暮年肖像是最接近他的“快照”,忧郁而有思想

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英国伦敦女王画廊将于5月24日举办的“莱昂纳多·达·芬奇:素描的一生”展览,这是近6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达·芬奇作品展。展览将展出超过200幅素描和手稿,包括一幅新确定的达·芬奇暮年肖像。研究者说:“这是一张非常快速随意的达·芬奇肖像素描;是最接近达·芬奇生活的快照。作为一件艺术品,它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对莱昂纳多此人的记录,它则非常重要,甚至让人感动。”拥有惊人收藏的英国 ...

• 申城126家博物馆周末免费开放,同时有夜间开放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19年的主题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撞上”周末,又恰逢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在即,5月的申城将迎来别样丰富的文化盛宴。澎湃新闻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获悉,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市126家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于5月18日、19日向公众免费开放。此外,博物馆日期间,申城各大场馆还 ...

• 汉代宫灯、印度石雕等四百多文物呈现“大美亚细亚”

5月13日,“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汇聚了来自49国451件精品文物。中国文物就包括有战国“曾侯乙”铜尊盘、汉代长信宫灯、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元代的青花四爱图梅瓶等,此外,还有阿富汗公元2世纪的泥塑佛坐像、阿塞拜疆的地毯、印度石雕象头神伽内什坐像等。展览现场“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 ...

• 敦煌研究院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开启序幕

5月13日下午,来自敦煌市偏远乡镇黄渠乡学区的37位四年级的同学在学校老师和陈列中心派出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开启了我院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序幕。在我院陈列中心公众教育部3位老师的带领指导和导赏部讲解员协助配合下,同学们来到我院“1650--文明的回响特别展”展厅内参观,通过指导老师的讲解导赏,首先了解莫高窟长达千年的营造历史和敦煌石窟艺术包含的丰富 ...

• 考古专家“天中讲坛”纵论“红山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路”

  5月8日,由郑州图书馆、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公益讲座“天中讲坛”走进郑州师范学院,受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祥教授为广大师生做了《红山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路》专题讲座。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作为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 ...

• 大运河上的博物馆:诉说着大运河几千年的历史

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光京杭大运河就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大运河纵跨地球10多个纬度,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贯穿中国华北大平原,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2014年,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点

• 亚洲文明再发现|对话草原文明 解码历史谜团

新华社乌兰巴托5月11日电(记者阿斯钢)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中,蒙古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有公元元年前后匈奴时期的青铜制品,有6至8世纪突厥汗国时期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有8至9世纪回鹘汗国的神兽纹泥塑……生动展示了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大交汇。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先人以游牧民族为主,流动性强,文化多元,兴衰倏忽,给历史留下不少谜团。近些年,随着中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