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有约 | 红楼对谈: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沙龙

红楼与青年 201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将“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Heritage for Generations),旨在呼吁遗产保护精神代际传承的同时,把目光聚焦在青年一代的身上,强调青年学者在遗产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倡导为遗产事业增加更多的活力。今年是中国加入ICOMOS的第25个年头。廿五年间,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如朝阳一般蓬勃发展

• 2018年建筑史学家协会年会(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2018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8年建筑史学家协会年会(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2018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时间:2018年4月18-20日地点:美国,圣保罗主办方:建筑史学家协会来源:http://sah.org/2018

• 2018防御遗产会议(Defence Heritage 2018)

会议名称:2018防御遗产会议(Defence Heritage 2018)时间:2018年4月18-20日地点:马耳他,马利亚主办方:Wessex Institute来源:http://www.wessex.ac.uk/conferences/2018/defence-heritage-2018

• “青少年眼中的丝绸之路”摄影大赛等你参与

图片来自“青少年眼中的丝绸之路摄影大赛” 官网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青少年眼中的丝绸之路摄影大赛” 近日正式拉开帷幕,大赛邀请对丝绸之路共同遗产感兴趣的14-25岁青少年展现个人创造力,以彰显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的文化交流传承,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作品征集时间:2018年4月11日 至 7月15日。全球社区在快速发展,视觉教育的影响力对年轻

• 2018伊斯兰遗产会议(Islamic Heritage 2018)

会议名称:2018伊斯兰遗产会议(Islamic Heritage 2018)时间:2018年4月17-19日地点:马耳他,马利亚主办方:Wessex Institute来源:http://www.wessex.ac.uk/conferences/2018/islamic-heritage-2018

• 西藏考古调查新发现古墓葬等51处文物点

  过去三年,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琼结河流域考古调查新发现古遗址、古墓葬、石窟等文物点共计51处。”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充分表明西藏境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尤其是分布于旷野的文物)数量不止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登录的4277处。  陈祖军介绍,2015年至2017年,该所与四川大学考古系、山南市文物局组成的考古队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山南市琼结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古遗址6处、 ...

• 西北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合作成立丝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

  中国西北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合作成立的“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13日在西北大学揭牌,双方将资源互惠,在科研教学、师资水平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旨在将中心打造成为国际化研究平台。  近年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师的国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合作。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进一步推动双方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 ...

• “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六古道驿站 大唐盛世

“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六古道驿站 大唐盛世正东巴古城遗址残墙湟源唐代北古城烽火台遗址上的穿木孔切吉古城遗址切吉古城遗址出土建筑残件唐蕃古道的西段是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又是唐蕃古道西段的必经之地。《新唐书·地理志》中,对唐蕃古道西段的描述很详细:从长安出发,经过秦州(甘肃天水),狄道(甘肃临夏),进 ...

• 资讯丨我校与伦敦大学学院合作成立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

4月13日,西北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合作成立“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太白校区举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院长苏·汉密尔顿、教授傅稻镰、我校校长郭立宏等共同为中心揭牌。校党委常委、党(校)办主任吕建荣,学校相关部门和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教授、师生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郭立宏在致辞中对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的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我校在丝绸之路考

• 意大利藏古埃及文物小金字塔、木乃伊、女神像等来到了山西

澎湃新闻记者 肖永军 综合报道2018-04-14 19:04来源:澎湃新闻字号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是世界第二大埃及文物博物馆。4月13日晚,由山西博物院与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金字塔·不朽之宫——古埃及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来自都灵的埃及文物来到了三晋大地,古埃及文明与华夏文明跨越千年在此“相遇”。据澎湃新闻了解,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亡灵书、塞克荷迈特女神像、孔苏金字塔等难得一见的古埃及文物珍品,都 ...

• 大漠遗风:首届海春生先生所藏民族古籍学术研讨会议程

大漠遗风:首届海春生先生所藏民族古籍学术研讨会议程 (2018年4月13日-4月14日) 4月13日8:00-22:30 京外代表报到 地点:北京神舟商旅酒店(白石桥店),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1号(国家图书馆北),联系电话:010-68197333   全天自由活动  

• 引绳敷墨:建筑遗产测绘学术论坛

壹论坛简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谨于2018年4月14日举办“引绳敷墨——建筑遗产测绘学术论坛”,竭诚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故友新朋莅临指导、参观。论坛是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的“引绳敷墨——丝绸之路陕西段建筑艺术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建筑遗产测绘理论研究与教学、以及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成果经验,以期推动相关学术探索与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引绳敷墨”——丝

• “有形-无形的遗产: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设计和社会文化评论”(Tangible – Intangible Heritage(s): Design, social and cultural critiques on the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国际会议

“有形-无形的遗产: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设计和社会文化评论”(Tangible – Intangible Heritage(s): Design, social and cultural critiques on the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国际会议  时间:2018年4月14-15日地点:英国,伦敦主办方:东伦敦大学截稿日期:2018年1月1日来源:http://architecturemps.com/london-2018/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成立会议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

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委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成立会议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城市与村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计划于2018年4月14日(周六)在北京召开。届时,国内外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同仁将相聚北京,共议“亚太地区历史城

• 预告-“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 ”揭牌仪式

西北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合作成立的“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NWU-UCL Centre for Silk Roads Archaeology and Heritage)”将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揭牌成立。届时,学校领导将和中外嘉宾一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是我校考古学科对外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中心将协同国际著名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

• 西藏山南考古发掘出土陶器最多墓葬

2017年4-5月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研究人员对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厅村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图片来源: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保护研究所2017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获悉,2017年4月底,西藏文化保护研究所考古人员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对山南市洛扎县两座早期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西藏境内距今单个墓葬出土陶器最多的一座墓葬。西藏山南市洛扎县厅村墓地。(图片来源 ...

• 阿里发现迄今所知西藏境内最早墓葬,出土遗物300余件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考古队在对札达县象泉河支流桑达河谷台地格布赛鲁遗址、象泉河中游相关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与调查时,发现迄今所知西藏境内最早墓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专家夏格旺堆9日在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介绍,经放射性碳素检测,这一区域的墓葬年代有两个时间段:距今3560-3000年期间和距今2310-2127年期间。早期墓葬均为石室墓,晚期为竖穴土坑墓。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格布 ...

• 秦汉栎阳城遗址成功进入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由中国考古学会和文物报共同主办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于4月9-10日在北京举行。两天的时间里,26个入围项目进行了成果展示。经过激烈角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的西安市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成功进入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栎阳城在秦献公、孝公,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歇、汉初刘邦时期都曾作为都城,是西安附近除咸阳、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对于认识和研究秦汉 ...

• 国家文物局举办文保单位负责人培训班|丝绸之路遗址保护高级培训班

1关于举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古墓葬类)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班的通知办人函〔2018〕3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部署和要求,强化文物安全责任意识,按照《国保单位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工作方案》,我局 ...

• 这些遗址被“雪藏”?!期待,西安30多处遗址有望成为公园、绿地广场...

文物保护的话题在全国两会上受到关注,而在西安,随着天坛遗址公园的开放,一些鲜为人知的遗址也引发市民关注,西安还有哪些有价值的遗址被“雪藏”?西安地坛:遗址位置尚未找到   西安天坛遗址公园发掘保护基本成型了,那西安地坛在哪里?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网上关于“西安伍家堡”的介绍称,“伍家堡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区,在伍家堡周边,有史书记载的……隋、唐地坛遗址……”网上另有一份“西安地坛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

• 纪要(一)|“帝国重现:古罗马与汉代中国文明”研讨会

2018年4月9日,“帝国重现:古罗马与汉代中国文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报告厅召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首先代表学院欢迎嘉宾的光临,强调本次会议筹备已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希望会议的召开能够促进中英双方在相关问题上的交流。随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院长Sue Hamilton、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白云翔分别致辞。王博副校长代表北

• 瓜州县文物局主持召开 《破城子遗址保护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

2018年4月10日上午,瓜州县文物局主持召开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破城子遗址保护规划》(初稿)征求意见座谈会。县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旅游局)、交通局、环保局、规划局、锁阳城镇政府、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规划编制单位负责人员、瓜州县文物局副局长薛金及部分工作人员出席会议。瓜州县文物局局长朱晓琴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会上,《破城子遗址保护

• 河南:古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 空中丝绸之路在这里腾飞

猛犸新闻 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文李新华/图   中华文明开始于一片肥沃富饶的土地——河南,中国开始的地方!  黄河贯穿河南全境,这条中国从东到西的主要动脉,哺育人们直到今天,雄伟壮丽的它有着一个无法代替的称呼——母亲河,智慧、勤勉、坚韧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创繁荣,文明的摇篮诞生在河流两岸。  奔袭而过的河水洗刷岁月,见证着大河之南次次变迁。阳光洒向东汉洛阳城时,商队整装待发,他们要从河南起步,跋涉到敦 ...

• 明朝成祖年间对西域的经营:丝绸之路的重新开启

“元太祖荡平西域,尽以诸王,驸马为之君长,易前代国名以蒙古语” 。元朝灭亡后,故元势力仍然对西域有广泛的影响力。为了最后消除故元在西域的势力。限制后来的鞑靼、瓦剌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朱元璋父子在努力经营东北的同时,对西域的经营也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明人称此为“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并将其比作汉武帝的“断匈奴之右臂” 。  马文升(1426年)说:“我太祖高皇帝应天眷命,扫逐胡元,统一寰宇,凡四夷 ...

• 海上丝绸之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海上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 ...

• 陆上丝绸之路:大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 ...

• 丝绸之路简介:唐朝时期开辟的中国到欧洲的商道

丝绸之路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 ...

• 藤桥墓群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点

  为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研究,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近日海丝申遗城市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上三亚签订了联盟章程。  此次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广州、宁波、南京、漳州、莆田、江门、丽水、阳江、扬州、福州、蓬莱、北海、黄骅、汕头、三亚、湛江、潮州、南通、连云港、苏州、淄博、东营、威海等23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城市,签订了申遗城市联盟。  其中,三亚藤桥墓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 ...

• 中国专业考古队首赴阿拉伯世界 沙特塞林港遗址成首站

 “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日前正式启动,中方一行五人将于本月26日与六名沙特考古人员组成“中沙联合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家文物局首次派出专业考古队伍远赴阿拉伯世界开展系统考古工作。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处红海之滨,往北即是著名的朝圣贸易港口----吉达港(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者同为麦加朝圣贸易港。  据阿拉伯文献记载 ...

• 悉尼大学考古人员在棺材藏品中发现千年木乃伊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7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考古人员近日从该校一口有2500年历史的古埃及棺材中发现木乃伊残骸,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据报道,这口藏有木乃伊的棺材已在悉尼大学存放了约150年,此前一直被认为是一口空棺材,并在该校博物馆中展出。当考古人员不久前打开棺盖时,发现棺材里有木乃伊残骸。  考古人员说,木乃伊遭过严重损毁,目前棺材里的残骸只有尸体的10%.  根据棺材上的文字,考古人员判 ...

• 日本京都出土平安时代大型建筑物遗迹 疑似贵族宅邸

 据日媒报道,在日本京都市中京区的岛津制作所三条工厂内,发现的平安时代前期(9世纪前半期)大型建筑物遗迹,疑似平安京最大规模的贵族宅邸。该工厂内,又出土1栋大型建筑物遗迹。  京都市埋藏文化财产研究所已于23日发表上述内容。此次发现写有“斋”字的墨书土器,专家认为,这是京都三大祭典之一葵祭中女主人公的原型,并指出这里可能是古代侍奉于伊势神宫或贺茂神社中、未婚公主“斋王(斋宫、斋院)”的住处。  据该研 ...

• “双墙对话” 中英专家研讨文化遗产保护

  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英格兰遗产委员会主办、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承办、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促进和支持的“双墙对话——哈德良长墙与中国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于3月19日至21日在纽卡斯尔举行。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建筑设计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英格兰遗产委员会、苏格兰遗产委员会、纽卡斯尔大学、泰恩威尔档案和博物馆等机构和院校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 ...

• 美国费城就中国兵马俑展品被损坏事件书面道歉

  两个月前,中国兵马俑文物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会博物馆展出时,被游客破坏并盗走手指的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作案男子的行为和博物馆方面的失职,让人们感到痛心和强烈的不满。  目前,该作案男子被逮捕后保释,正在等待法庭的审判,面临最高可达有期徒刑30年的判决。而另一方面,费城市政府在日前通过了一份决议,正式向中方进行书面道歉。  费城市议员吴大卫(David Oh)表示,个案的发生反映了策展方在前期准备 ...

• 埃及沙漠出土2200年寺庙遗址 包括一个人和狮子雕像

  近日,在埃及西部的沙漠中出土了2200年的寺庙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希腊罗马遗迹,其中包括一个人和狮子的雕像。  这一发现是由在Siwa绿洲和利比亚边境附近的一个挖掘地点工作的专家们发现的。  遗址包括石墙和寺庙的主要入口,通往一个庭院和通往其他房间的入口。  考古学家Abdel-Aziz al-Demiri说,发现的文物包括一个人的头部雕塑和两个石灰岩狮子,以及陶器、碎片和硬币。  据埃及文物部称,这些遗骸可以追溯到公 ...

• 中沙考古队在沙特古港口遗址发现中国瓷片

  正在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中沙联合考古队日前在遗址多个地点发现中国宋元时期的白瓷片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联合考古队的中方领队姜波告诉新华社记者,除了中国的瓷器残片,考古队还在塞林港遗址发现了多处建筑遗址和两处墓地,以及阿拉伯釉陶、波斯釉陶和玻璃器残片等。  姜波说,在本次考古工作中,考古队采用了传统的拉网式考古调查与无人机航拍、 ...

• 玉树石刻文化遗产 有望年内申遗

  3月27日,记者在玉树石刻申遗工作安排部署会上获悉,为尽早把“玉树石刻”这一独特形式文化遗产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玉树藏族自治州将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综合性研究、集体攻关,启动玉树石刻整体“申遗”工作,推动岩画、摩崖造像、石板画、嘛呢石镌刻四位一体进行整体性保护。  玉树石刻是青藏高原石刻文化传统的集中表现,是分布范围最广、遗存规模最大、时代跨度最长、铭刻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 ...

• 考古发现5000年前的八卦图 古人的智慧叹为观止

图为凌家滩出土玉版。  最早的八卦图什么样  凌家滩玉版玉龟告诉你  张敬国  2018年初,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在央视开播,其中一集讲述故宫收藏的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究竟它们是如何发现的,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作为曾经在凌家滩遗址工作22年、5次主持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的领队,我很愿意和大家讲讲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凌家滩遗址是1985年发现的,1987年5月进行第一次试掘。这次试掘在1985年所发现墓葬 ...

• 刘奇葆调研西安大遗址保护和利用

  4月4日至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在陕西西安调研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情况时强调,大遗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大遗址规划保护、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切实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  刘奇葆指出,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遗 ...

•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

2018年4月9日,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二百余位考古学者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考古界奥斯卡的诞生。终评会开幕式由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辑李让主持。终评会现场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致辞,他首先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各位嘉宾学者的到来和各地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影响广 ...

•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发掘保存最完整的最早宫室建筑

  为深入揭示“华夏第一都”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室营建制度,考古人员连续数年对遗址内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5号基址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厘清其布局、构成和年代变迁等问题,近日获“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5号基址至少由4进院落组成,这是我国后世多院落宫室建筑的源头,将‘多进院落’建筑模式的源头上溯到3700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说。  “庭院深深深几许”。由 ...

• 20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遗产故事会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号召会员国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扩大社会影响。2018年,为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ICOMOS将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Heritage for Generations)。结合这 ...

• “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五 寺城因战争而生

寺城因战争而生仰华寺遗址 本报记者 祁万强 摄仰华寺遗址残墙仰华寺遗址的柱础本报记者 祁万强 摄本报记者 李皓 王十梅——“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五城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人类文明的滥觞时代,部落之间的征战是稀松平常的事,处于防御的本能考虑,古人类选择筑城而居,可以说,是战争在河湟谷地催生了城市或者城镇文明的发 ...

• 全国首幅丝绸之路导游图全景展示丝路路网

(西安晚报 首席记者 张佳)丝绸之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您知道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究竟走过哪些地方吗?3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长安城考古队高级技师谭崇礼向记者展示了一幅他亲手绘制的丝绸之路导游图。这幅六尺的国画地图,谭崇礼从构思到起稿直至完成共耗时一年多。全图共标注有54个地名,更为可贵的是有些地名中他还标注上了这里的古代地名。比如喀什在古代称疏勒、库车是以前的龟 ...

• 第二届“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将于6月举办

天水将举办第二届“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 天水地处甘肃省的东大门,西接省会兰州,东临西安,北望宁夏,南接巴蜀,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第一重镇,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八个着力” ...

• 丝路城市 | 西安与撒马尔罕友好合作五周年 携手演绎丝绸情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两市在古丝绸之路期间就已经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希望能够通过同台的演出,增进两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谱写出新的篇章。

• 【会议回顾·第四场】敦煌写本与丝绸之路

会议回顾 2018年4月7日上午,“写本及其物质性”会议第四场在国学馆226举行。本场的话题围绕中古时期的写本和知识传播展开,三位主讲人分别是来自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的倪健(Christopher M. B. Nugent)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的高奕睿(ImreGalambos)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荣新江教授。 倪健教授以《开蒙要训》为例,讲授了敦煌蒙书中的层类知识。正

• 浙江宁波博物馆展现茶马古道壮阔历史

  丝绸之路系列展《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联展》昨日起在宁波博物馆一楼西特展馆与观众见面,展出338件(套)珍贵文物。  此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西藏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9家博物馆联合主办。宁波博物馆作为此次联展的收官之站,在开馆十周年之际,为广大观众奉上来自茶马古道的风土与人文。  宁波博物馆策划展览部徐琴介绍:“ ...

• 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2讲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莫洛金院士的讲座《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于2018年4月4日上午9:30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多媒体会议室举行,陈星灿所长主持,王巍学部委员出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林业出版社、三联书店、黑龙 ...

• 科学家发现“稻作起源长江中下游”新证据

  易朽的稻米,很难在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保存上万年。但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  植硅体是硅沉淀在植物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颗粒,由于性质比有机物稳定,可以在地层中长期保存。科学家可以通过植硅体的形态,鉴定出它们来自哪种植物,以此进行考古研究。荷花山遗址发掘区。中科院双古所供图。  荷花山遗址的研究 ...

• 陕西靖边庙梁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近日,靖边庙梁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认为,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庙梁遗址与石峁遗址应该有一定联系。  距今已有4000年的神木县石峁遗址被称为“中国文明的前夜”,而庙梁遗址呈现的则是“石峁文化”前的文化遗存。  出土陶、石、骨等标本约200件  庙梁遗址位于靖边县杨桥畔镇杨二村东南,处在芦河上游东支西岸的黄土台地之上。2017年9月至12月,为配合蒙华铁路建设,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