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高陵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出土遗物数量大、种类丰富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发表新的研究成果,曹操高陵西侧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勘探发现的南北向沟状遗迹经发掘证实为一条排水沟。探明全长160米,发掘区域覆盖中部约40米长度。沟的东西两壁内斜,底部为弧底,宽7—9米,深度2.1—3.8米。沟内底部有明显 ...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发表新的研究成果,曹操高陵西侧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勘探发现的南北向沟状遗迹经发掘证实为一条排水沟。探明全长160米,发掘区域覆盖中部约40米长度。沟的东西两壁内斜,底部为弧底,宽7—9米,深度2.1—3.8米。沟内底部有明显 ...
1月17日对外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上海博物馆的开年大展,也是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中国大陆的首展。展览刚开幕即掀起观展热潮,“刷屏”社交媒体。澎湃新闻从上海博物馆获悉,展览开幕三天已接待八千多位参观者,目前累计售票已近7.4万张。为了弥补诸如梵高的《向日葵》等未能参展的遗憾,上博在4楼同期推出了“ NG Treasures ...
兔子灵动可爱,性情温顺,有繁衍不息、福寿康宁的美好寓意,自古就深受国人的喜爱。2023年1月18日,癸卯新春将至,特展“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展出。从西周的青铜器到唐宋时期陶瓷、水晶,再到清代玉雕,这些小巧精致的兔文物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兔子长久的观察与喜爱。兔子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所谓家兔明代才传入中国,在明 ...
春风有形,瑞兔留痕。1月18日,“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领衔80余件年味儿十足的文物亮相,讲述春节的故事。整座展厅张灯结彩,伴随着阵阵爆竹声,一场“春雪”翩然落下。策展人说,“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 此次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 ...
1月16日,“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主办。“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选取唐代以来进士群体重要作品179件,通过“进士之路”“博学鸿儒”“艺苑群英”主题单元,展现历代杰出人物在哲学、 ...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因为作为书写介质的甲骨、简牍、纸张的脆弱性,这些文物难得一见。澎湃新闻获悉,1月14日起,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二十世纪初 ...
原标题:国内首次集结东西南北文明枢纽印记从丝绸之路到大运河的千年呈现 市博五件精品文物亮相“舟车丝路”特展跟随金城遗珍品味丝路文明绿釉陶陂池绿釉陶井绿釉陶灶 日前,集合了甘肃省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之力,以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沿岸的出土、传世文物为主要展品的《舟车丝路》特展在苏州湾博物馆开幕,166余件 ...
芒等佛寺遗址位于耿马县勐撒镇芒枕村西南约2公里、芒枕河与麻哈河交汇处西南侧的河边台地上,海拔约1320米。为配合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设,2019年11月至1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临沧市文物管理所、耿马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依据前期线路调查所获资料和遗址实际情况,考古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首先在遗址东南 ...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于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入口 应妮 摄甲骨6006 图片来自国家典籍馆 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荟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 ...
“其宁惟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15日在洛阳博物馆开展,这是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 本次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洛阳博物馆共同主办。170余件(组)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文物通过此次展览首次与公众见面,涵盖了泥塑、壁画、铁器、水晶、石刻等,其中泥塑造像近130件。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 ...
2023年1月12日,2022年度社科院考古所创新工程项目汇报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汇报会上,来自各研究室的各项目负责人依次对创新工程项目2022年度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具体工作、经费使用状况及未来规划进行了阐述和说明。会议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施劲松研究员、刘建国研究员、王刃余副研究员、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2022年度期刊出版发 ...
2023年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研论坛、青年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有8位汇报人进行了汇报,汇报人员准备充分、内容新颖、资料详实。 上午高研论坛由施劲松研究员、丛德新研究员主持。 高研论坛 何以大邑商 主讲人:何毓灵研究员 用考古学方法探索甲骨文记载“大邑商”真实内涵始终是殷墟考古的重要课题。讲座分为六个 ...
2023年1月12日、13日上午,由山西省文物局组织的山西省2022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晋南考古·商周专题”两场主动考古项目专家验收会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验收会会议现场 应邀出席“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考古项目验收会的专家有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雷兴山教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王辉教授、秦小丽教授、湖南大学 ...
上世纪50年代,距今约3万年的“资阳人”头骨的发现引起关注,如今四川省资阳市再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记者14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资阳濛溪河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4万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介绍,2021年9月,该遗址因洪水导致河岸垮 ...
日前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工地考古中,清理汉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184处,其中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遗存。 该项目地处“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6月正式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700平方米,清理汉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184处,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排水沟及 ...
19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阳泉市高新区一建设工地发掘出三座元代砖雕仿木构穹隆顶纪年壁画墓。墓室穹隆顶彩绘有三足金乌和兔子捣药以象征日、月,其余部位满布彩云及星辰彩画。专家表示,三座墓葬丰富的壁画内容为研究元代家具形制、服饰装扮及生活习俗等提供了直观认识。M15墓葬的穹隆顶部彩绘。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此次发掘区位于山西 ...
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中部合成村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 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旧村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合成村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于2022年8月至11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遗迹408处,其中商时 ...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18日透露,经对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北部勘探与发掘,确认其宫城墙为复墙形式,这是汉唐时期都城遗址中经考古发掘首次确认的实例。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部,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 ...
2021年7-8月,烟台莱州书院兰亭项目建设用地考古勘探中发现有墓葬分布,11-12月烟台市博物馆对这批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因墓葬位于烟台市莱州市文昌路街道东三岭子村东侧,定名东三岭子墓群。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3座,从北宋延续到清代,其中宋元墓尤为重要,墓葬形制、葬式及随葬器物均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带有明确纪年的北宋墓葬在胶东地区更是极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发布发掘简报,考古人员在山西沁河中游发现一处新石器与东周时期墓葬。 项目负责人赵辉介绍,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20年,八里坪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0年11月,考古队员在遗址东北部台地断崖处发现2座墓葬,随后共发现6座 ...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2022年完成阶段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批重要商周时期遗存,找到了早期巴人活动的踪迹。考古现场。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该成果对建立乌江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时空框架,研究乌江流域早期巴文化的陶器组合及其规律、巴人迁徙路线,以及研究商周时期该地区与四川、贵州、湖南 ...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钓鱼城遗址考古发掘清理揭露了一批前所未见的高规格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皇宫遗址航拍图。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据介绍,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合川区,占地2.5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兵临钓鱼城。在当地将士顽强抗击下,蒙古大 ...
黎巴嫩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本周三召开特别会议,会上决定将位于黎巴嫩城市的黎波里的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Wassim Naghi25 January 2023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坐落在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由巴西建筑师尼迈耶(Oscar Nieme ...
中新网巴黎1月25日电 世界遗产委员会当地时间1月25日决定将乌克兰的敖德萨历史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对此表示欢迎。她表示,敖德萨终于得到国际社会的强力保护。敖德萨申遗成功体现了我们的共同决心——确保其免遭进一步破坏。根据《世界遗产公约》条款,其194个缔约国承诺不得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这一世界遗产地 ...
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磨盘村山城遗址在被确认为东夏国南京城故址后,又在2022年度考古工作中有了新收获:元军攻进东夏国南京城破城之门遗迹被首次发掘,进一步印证了史料中当年此城被攻克的相关记载。 磨盘村山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一处独立山体上,扼守延吉盆地最东缘,北、东、南三面被 ...
16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作为“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之一的梧桐土遗址考古取得阶段性进展,证实梧桐土遗址距今已有3000余年,为商周遗存,主体时代为三星堆文化晚期至十二桥文化早期,将为研究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发展变迁再添重要考古实证。重庆梧桐土遗址考古区域航拍图。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梧桐土遗址位 ...
长江下游文明造就了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澎湃新闻获悉,南京博物院正在举办的跨年大展“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联合了安徽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长江下游9家文博单位,精心挑选了250组(件)展品,向观众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化高峰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物证,以及当 ...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获悉,在安阳殷墟商王陵区的考古最新发掘中,新探明王陵区有两个围沟,东西并列,各自闭合,围绕在殷商大墓及祭祀坑的外围,两个围沟与商王陵园有明确的关联关系,以围沟外边界为基准,确定王陵区的范围东西560米,南北280米。在王陵公园墙以东110米的范围新探出祭祀坑460座以上,王陵区祭祀坑总数超过2800座。殷墟王 ...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古罗马人的许多思想、文化、艺术、神话传说,都能在古希腊那里找到灵感源泉。澎湃新闻获悉,“古希腊人:运动员、战士与英雄”近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并于今天进行了导览,这是继201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2021年“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后,苏州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又一精品展览。此次展览共遴选大 ...
郑燮的兰石、李鱓的古柏凌霄、汪士慎的梅花、金农的花卉……18世纪的扬州文人云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构成清代画坛独特的气象。近日,“丹青蹊径——津晋馆藏扬州画派绘画展”山西博物院举行,展览精选天津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扬州画派十余位画家60余幅画作,展现扬州画派的艺术成就。展览现场康乾年间,地处要津的扬州,商业繁荣,官吏 ...
晋国是两周时期最重要的姬姓诸侯国,诞生于古河东大地,沐浴了夏政商风的熏拂,前后延续六百余载,称霸中原一个半世纪,托举着一个纵横捭阖、荡气回肠的伟大时代。澎湃新闻获悉,1月8日起,“晋国六百年”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展示周代晋国相关文物遗珍,讲述晋国兴衰风云。展览展出文物共计159件/组,全部来自山西博物院,均为首次在辽宁展出,其 ...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俶纳土归宋,两浙之地延续了江南经济社会的繁荣富庶,为南宋定都杭州奠定了坚实基础。吴越国地方政权兼顾儒释道,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发展海外贸易,治国方略为宋代士大夫传承和发扬光大。澎湃新闻获悉,浙江省博物馆日前推出“天下己任——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览遴选浙江省内30余家文博机构及青州市博物馆的300 ...
澎湃新闻获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将于1月17日——3月20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展览将围绕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尚书》《史记》《论语》《天工开物》《本草纲本》《楚辞》等十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典籍展开,深挖文献背后的故事,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典籍里的中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月12日发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近千余件(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考古人员推测,能够利用甬 ...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陕西石峁遗址,在2022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又有重要发现,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的顶部西侧发现一处高等级墓地,目前已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石峁文化时期竖穴土坑墓15座、石墙多道。1月12日,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邵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石峁遗址 ...
扫荡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军如何排兵布阵?秦陵陶俑制作流程如何?这些千古之谜的答案已开始浮出历史的水面。陕西省文物局1月12日发布了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发掘又有新收获,考古工作者对陵园外围的大型陪葬坑——一号坑进行了持续十余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新发现陶俑220余件,并初步厘清军阵的排列规律,还明确了秦陵陶俑的制作程 ...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于2023年1月17日在上海博物馆对外正式展出,展品分7批次陆续运抵上海博物馆。昨天,上海博物馆已正式开启展览的布展工作。在展览开幕前,《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官方账号联合采访了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作为该展览中方策展团队负责人,请其讲述更多关于展览策划和展品遴选的幕后故事 ...
蒙元时期,统治者在保障自身控制权的前提下杂糅而治,恰为江南创造了新的发展环境。立足江南本土,政治地位上的劣势、多元社会中的自由独立,烘托着江南地区已相当成熟的文化传统。“南人”特别是江南士人阶层在强大的文化自尊与价值自信中,找到了身处蒙元治下的“自适”之法,在世俗生活和审美风格层面更加强调传统甚至走向“复古”,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
从2013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书圣王羲之”大展,到2016年大阪市立美术馆“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书法名迹”特展,再到2018年九州国立博物馆的“王羲之与日本书法”等,这与东京国立博物馆书法史学者富田淳的策划研究有着较大关系。澎湃新闻获悉,日本东京又将再度呈现王羲之大展。由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联合策划的“王羲之与兰亭序”将在 ...
1月12日上午,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文物局召开。据发布会介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22年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界处东部的凤林北路东延伸段项目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一方墓志,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 ...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为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精选了178件出土文物,全面展示渤海国与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等风貌,让观众在南北两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韵(南)汉风 ...
“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11日在位于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展出文物240件(套),其中带字文物140件(套),南越木简更是自出土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重廿八斤容六斗大半斗”铭铜鼎及其铭文拓片 图片来自南越王博物院 本次展览设有“帝国南隅”“宅兹番禺”“烟火人间”“书同华夏”四个部分,从南越国制度 ...
大足石刻研究院建院70周年座谈会4日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大足石刻研究院建院70周年座谈会现场。 图片来自大足石刻研究院 早在1999年,大足石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从会上获悉,从1952年股级的大足县文管所到1990年成为县处级的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再到2019年升格为副厅级的 ...
“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4日在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临展厅开展,展期将持续至3月20日。该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南越王博物院 渤海国、南汉国,相隔千里,寥有交集,但都在大一统的唐王朝影响下,为巩固辽阔的地理疆域、促进地区发展、实现多 ...
香港文物探知馆29日举行“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开幕典礼及传媒导赏活动,展出逾70件由四川省成都金沙及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国家文物。12月29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古物古迹办事处在九龙尖沙咀九龙公园香港文物探知馆举行“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开幕仪式。图为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人头像。 李志华 摄 金沙遗址于2001年在成都市区 ...
12月29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辽上京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图片来自内蒙古文旅厅 当天,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19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辽上京遗址位列其中,这也是内蒙古首家被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2013年12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现已成为集科研教 ...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有关考古与文物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协议,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澳门在上述领域的发展,实现互惠发展、密切合作。梁惠敏与陈星灿共同签署交流合作协议 签署仪式昨日在文化局大楼举行,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长梁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根据材料审核、现场考察和专家评议等情况,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 据介绍,第四批国 ...
12月27日,第九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召开。大会主题为“保护农业遗产 农耕续力前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赤峰市人民政府、中共敖汉旗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敖汉 ...
2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学家利用数字三维模型实现了三星堆3号“祭祀坑”铜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祭祀坑”神兽的成功拼对。考古学家用数字三维模型技术合成的文物图像。新华社发(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这两件铜器都是从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出土的,非常具有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