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修复有“规矩”,文物行业首个职业技能标准颁布
《我在故宫修文物》:揭秘世界顶级文物由谁修复,怎么修【点击图片查看详情】现场|“我在上博修文物”:画芯善补精全,残木拼出宝座【点击图片查看详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影片让大众对“文物修复”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以故宫博物院来说,180余万件文物,历史长河中蒙尘的、甚至支离破碎的文物如何以熠熠生辉的样子呈现在大众面前,这背后少不了 ...
《我在故宫修文物》:揭秘世界顶级文物由谁修复,怎么修【点击图片查看详情】现场|“我在上博修文物”:画芯善补精全,残木拼出宝座【点击图片查看详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影片让大众对“文物修复”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以故宫博物院来说,180余万件文物,历史长河中蒙尘的、甚至支离破碎的文物如何以熠熠生辉的样子呈现在大众面前,这背后少不了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当日上午,同步推出的《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考古成就展》在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展。展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承办。其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推荐参展的近百件文物精彩亮 ...
洛阳市文物局讯10月18日至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文物保护处调研员胡传耸一行三人,在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洛阳市政府副市长魏险峰、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陪同下,调研洛阳市文物考古工作情况,并参加“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 宋新潮一行先后调研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和龙门香山寺遗址考古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向大会致贺信,令考古工作者心潮澎湃。100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深秋,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优美古朴、图案绚丽的彩陶破土而出,将一段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灿烂史前文明画卷逐渐铺陈在世人面 ...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之际,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秦始皇陵等100项考古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百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栉风沐雨与不懈努力,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 ...
考古学者近日在辽宁朝阳举行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上发布了牛河梁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新发现,该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中发现“祭祀”活动遗迹。 红山文化中心区分布在朝阳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间,牛河梁遗址即位于此间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其核心是发掘出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之际,开幕式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和西夏陵2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 水洞沟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迄今该遗址已经发现12个地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SDG1)和第2地点(SDG2)。该遗址于1988年1 ...
10月1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大会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主题,聚焦新时代新使命,谋划考古学新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河南 ...
10月19日,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总工程师张斌远,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险峰,以及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洛阳职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部署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介绍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相关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国家文物局人事司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 ...
10月15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教授赵丰带领敦煌丝绸研究团队与世界各地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历时15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丝绸遗存进行集中系统整理研究而成的史料巨著——《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在东华大学“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论坛上整体发布。 该著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集包括《英藏卷》《法藏卷》《俄藏卷》《旅顺卷》《敦煌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同时,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提名,从已挂牌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中推荐22项候选项目,线上投票产生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贺信。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大会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主持会议。考古学界专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
2021年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三门峡举办。本次大会指导单位为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图片来源文博中国 全国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包括新疆三项,分别是“夏商”类别中的若羌小河墓地、“秦汉”类别中的民丰尼雅遗址、“三国至隋唐”类别中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此次评选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全国31个省、 ...
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总结仰韶文化百年考古成果,通报了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仰韶文化考古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魏兴涛汇报了河南仰韶文化考古新发现,仰韶村、城烟、双槐树等遗址新发现的丝蛋白,淀粉粒、酵母等可能与酒有关的遗存,大型带回廊 ...
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将于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地河南省三门峡市举办。近日,河南日报记者走访了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场所,提前探寻纪念大会的亮点所在。博物馆初露芳容近4000件文物全部进场在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迎宾大道与召公路交叉口东侧,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初露芳容,将于10月17日纪念大 ...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首次设立了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文献、敦煌遗书等等,这些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坚守、继承学术传统,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薪火相传,只有高站位谋划、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升级,才会影响一代学人的学术风格,用一流水平成果掌握学术话语权,所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展 ...
一、前言 保靖酉水明珠工程路网建设项目位于保靖县迁陵镇,线路连接保靖县老城区和钟灵山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中的洞庭路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有关,线路K1+220-K2+087.64路段位于四方城遗址洞庭墓群范围内。为配合项目建设,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洞庭路东北区域(线路K1+650-K2+087.6)内墓葬考古发掘,发掘两汉墓葬30座 ...
2021年10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太和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本次论坛以“考古视野下的文明交流与互鉴”为主题。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故宫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季,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小城,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 ...
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大降雨中的山西古建筑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澎湃新闻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昨天专门主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支持山西省因灾受损文物抢险和保护修缮工作。国家文物局目前已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相关学者撰文认为,此 ...
延期数月后,德国德累斯顿收藏馆历代大师画廊“维米尔:镜像”(Johannes Vermeer. On Reflection)大展在9月开幕,展览核心是馆藏维米尔《窗边读信的女孩》(创作于1657-1659),这件作品经过四年修复、显现出被遮盖的丘比特后,首次公开亮相。展览还云集了借展自美国和欧洲其他博物馆的维米尔作品8件,这些作品均与《窗边读信的女孩》有关,加之馆藏的《 ...
随着苏州博物馆西馆近日的正式开馆,由大英博物馆支持的特展“罗马:城市与帝国”也同期正式对外展出,展览细致地呈现了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罗马城市意象。古罗马是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罗马这座城市和帝国的传奇故事,直至成立以后将近3000年的今天,依然扣人心弦。第一期“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展出200多件大英博物馆罗马艺术精品,讲述罗马如何 ...
10月9日,湖南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在湖南澧县召开,会上公布了该遗址最新发掘成果。本次发掘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建筑台基、大型木构建筑和谷糠堆积等。与会专家纷纷用“震撼”“壮观”“百年一遇”评价此次鸡叫城考古发掘成果的重要性。专家认为,本次发掘揭示出的大型木构建筑是史前考古,特别是史前建筑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中国百年考古史上的第 ...
澎湃新闻获悉,10月3日以来 ,山西降雨显著增强,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记录。这一大降雨也导致山西不少古建筑受到影响,其中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而据当地媒体报道,除平遥古城外,山西不少全国重点文物都受到影响,如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山西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城墙出现多处裂缝; ...
噩国历史未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却在青铜器铭文中不经意留下鸿毛鳞爪,等待后人发现。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不仅精美而且铸有噩侯铭文,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发现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贵族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再次将噩国推向众人 ...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对外发布2021年度重要考古成果。在发布中,着重介绍了路县故城遗址、平谷白各庄汉代墓葬群、金中都遗址、正阳桥遗址、万寿寺东路遗址和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等6处考古成果。正阳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路县故城遗址路县故城遗址是通州区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古城,也是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度完成了城址内的勘探、开展了南城门和 ...
@光明日报10月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对出土于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的古人类面骨化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个生活在30万年前的个体长得更像现代人,多数面部特征位于早期现代人及现代人类变异范围。这说明,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30万年前已经发生,比以往认 ...
2021年9月28日,四川博物院联合长江流域博物馆举办的年度大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临展2、3厅展出,展览汇集了长江流域沿途各博物馆的重量级文物,其中占比高达40%的一级文物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此外,三星堆部分最新考古发现,也重装亮相此次展览。展出青铜文物局部展览现场据主办方介绍,为打造高水平的精品展 ...
9月28日,“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展览依托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联合湖南省内11家文博单位,共展出展品420余件(套),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碎片来共同构成近两万年以来的湖南陶瓷史画卷。据策展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兴国介绍,观众在此次展览中看到的不仅是这些陶瓷碎片,其实更能窥见湖南先民的社会生活 ...
澎湃新闻获悉,“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昨天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该展览也是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后的首个大展。展览共展出来自广州、南京、宁波等3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383件文物精品,为历年来参展城市最多、文物覆盖范围最广且展出文物较精的海丝主题联展。展出文物包括不少近年新出土的考古材料,展览同时吸收了学术界关 ...
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是其丰富和完善馆藏不可或缺的渠道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博物馆尚未成立之前,就已经有收藏家陆续捐赠文物,其中既有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为代表的收藏家,也有包括郑振铎、徐森玉、吴仲超、谢稚柳、陈植等早期文博事业开创者。澎湃新闻获悉,“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今天(9月27日)起在上海博物馆开 ...
2021年9月29日上午,备受文化界瞩目的苏州博物馆西馆正式举办建成开放仪式。这也标志着苏州博物馆终于形成本馆与西馆同时对外展出的格局,一传统,一当代;一江南,一国际;一重观展,一重体验。苏博西馆外形由25米长的10个盒子型建筑构成(也被戏称为“10个盒子”),总建筑面积达4.84万平方米,是苏博本馆面积的将近2倍,其展陈面积是本馆的4倍。当天的 ...
金面罩、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象牙微雕……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图⑤)共接待游客超过3.6万人次,同比增长将近一倍。这座上世纪90年代就已建成的博物馆,为何如此受到关注? 缘于老馆“上新”了:2021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成都公布,三星堆遗址又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2021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 ...
11日,为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朝阳市委、朝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开 ...
今年是红山文化发现100周年,也是红山文化的中心——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为研讨红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深入发掘红山文化内涵,多位考古学家于近日齐聚辽宁朝阳的牛河梁遗址,共同探访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明。 红山文化遗存发现于1921年,因最早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红山地区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在内蒙古赤峰市及辽宁朝阳市牛河梁等地区 ...
湖南常德澧县鸡叫城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遗址中发掘出的一处木结构建筑基础 辜鹏博摄 考古学者发掘出的大量木结构建筑基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木结构建筑基础,距今有4700年左右的历史。10月9日,在“考古中国”项目和“中华文明探源”项目——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遗址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上,专家们公布了这一令 ...
10月11日,为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朝阳市委员会、朝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国家文物局考古研 ...
在朝阳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 有三道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梁 因靠大凌河支流牤牛河旁,得名牛河梁 1981年,牛河梁遗址被发现 作为红山文化分布的核心区 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的 红山文化坛、庙、冢及出土的精美玉器 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牛河梁也由此成为实证 中华5000年文明的考古圣地 被誉为“中华5000年文明的曙光” 牛 ...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先后在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现的运河故道遗址总长约3000米,宽160至320米。据推测,该段遗迹应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以前的大运河故道,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明证。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泉 ...
10月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基地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宁夏盐池县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揭牌仪式现场。 于晶 摄 该基地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在全国建设的3个标准化考古实习基地之一。未来10至15年,北京大学将在张家场进行长期的考古发掘研究,对古城遗址及周围墓葬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测绘 ...
2020年9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释了考古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也对新时代考古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 ...
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过60多年的持续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二里头都城遗址布局结构。图片来自赵海涛 二里头遗址在河南洛阳盆地偃师市,3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显示它在二里头文化乃至东亚地区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心区“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把都城规划成以宫殿区为中心的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官营作坊区、祭祀区分居宫 ...
“唐已改祭祀遗存是青海省为数不多经正式考古发掘的祭祀遗存,这为探讨青海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古代祭祀仪轨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8日,同德唐已改联合考古队工作人员马骞介绍道。 唐已改祭祀遗存系第三次中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卡力岗村西南3500米处,北距卡然公路1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冲沟,西 ...
2021年8月中下旬,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组织调查队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内进行人文资源本底调查,研究人员在海拔约2600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黄藏寺一带发现地层剖面中含有细石器制品。青海祁连县黄藏寺遗存发现的细石器制品 图片来自祁连山国家公园 青藏高原是全球受外力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强烈的风力、流水与冻融侵蚀等使得早期人类 ...
2021年8月敖泉镇杏村村民建房取土时发现古墓葬,桂阳县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获悉后,及时上报。经湖南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21第1246号),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和郴州市博物馆、桂阳县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心共同完成了四座古墓葬的抢救发掘工作。相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01墓葬位置墓葬位于桂阳县敖泉镇杏村高家冲组一低矮山岗南坡,东临 ...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日前从北京服装学院了解到,敦煌服饰艺术展开幕式暨《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新书发布会8日在京举办。此次展览旨在推广敦煌服饰文化能够被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敦煌艺术的爱好者了解、喜爱和运用,使敦煌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图为敦煌服饰艺术展中服饰艺术再现图片(图片由北服提供) 据北服工作人员介 ...
犀园村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园村。2020年10月,为配合犀方路小学建设项目的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郫都区文物保护所对该项目地块进行了文物勘探,在项目红线范围内发现一处先秦时期的聚落遗址。经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批准,2021年3月至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详勘和抢救性发掘,确认项目地块内遗址面积约3000平 ...
2021年10月9日,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在湖南澧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的专家20余人出席会议。 鸡叫城遗址位于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遗址西南距著名的城头山遗址 ...
2019年4月至12月,因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遗址保护区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勘探,在距离良渚古城南城墙以南2公里处,发现了北村遗址。北村遗址所在位置 北村周边遗址分布图(无聚落组)北村遗址依托大雄山西北麓的一处自然山体,遗址面积较大,达8万平方米。2020年至2021年,为了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