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宗日遗址探明两处台地遗存分布情况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1日消息,日前,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现已基本探明宗日遗址两处台地的遗存分布情况,为今后对宗日遗址开展长期考古研究工作和宗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分布总长达五公里以上,是目前黄河 ...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1日消息,日前,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现已基本探明宗日遗址两处台地的遗存分布情况,为今后对宗日遗址开展长期考古研究工作和宗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分布总长达五公里以上,是目前黄河 ...
澎湃新闻获悉,“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于今天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展出,展期两个月。本期展览从故宫院藏人物画中,选取76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含五代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卷 (旧署“韩滉文苑图”)、北宋赵佶(传)《听琴图》、南宋李唐 《采薇图》卷、明代戴进《商山四皓图》轴、清代石涛《人物故 ...
8月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其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层位关系清楚,可以作为成都平原春秋墓葬考古的标尺。 犀园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 ...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了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水利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的总布局。考古工作者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历史文物,在调水之前对东线和中线的文物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在丹江口库区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00处,其中含手斧的旧石器遗址 ...
8月2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在大同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墓群,并在其中名为“贾宝”的墓葬中首次发现了北魏时期的木质武士佣和镇墓兽。据了解,该墓葬所处时代恰是北魏国力日趋鼎盛之时,民族融合渐趋深入,平城化与汉化进程交相辉映。该墓的发掘是近年来北魏平城时代墓葬的重要收获之一。贾宝墓全景(自南向北拍摄)“木堂”证明墓主为中等阶层此 ...
宗日文化是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重要环节,是青海省土著考古学文化的突出代表,现已成为当地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宗日遗址作为宗日文化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无疑对研究该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为进一步探明宗日文化的内涵、源流、发展以及其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互鉴,更好地挖掘宗日文化的学术价值,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自2020年开始 ...
27日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榄园岭遗址考古现场获悉,截至当日,该遗址本次考古发掘共发现先秦时期墓葬58座,出土各类遗物160余件(套)。遗址现场发掘的有领玉镯。图片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榄园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棠下村南部,东临平岗河,为一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椭圆形低矮小山岗。2015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便对榄园岭遗址西北部区 ...
这两天,龙门石窟牵动着不少人的心。7月21日,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受20日伊河水位上涨影响,龙门石窟景区游客通道一度出现河水漫入的情况,虽然河水很快退去,但路面留存了不少淤泥,目前龙门园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正在进行清淤打扫工作。龙门园区相关负责人说,经排查,河水漫入地面未对景区文物造成影响,石窟造像等均安然无恙。 早上9时许, ...
2021年3月至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江宁区小李家村北(纬七路北、经二路西地块及周边区域)发现并清理墓葬12座(编号2021NJXM1-M12,以下简称M1-M12)和沟1条(编号2021NJXG1,以下简称G1)。墓葬为砖室墓和竖穴土坑墓,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为南朝、宋代和明清时期墓葬。发掘区航拍该地块古代遗迹的发现得益于《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 ...
8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考古科学:报道》(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AHCI收录)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 论文题目为“Compositional study of household ceramic assemblages from a Late Neolithic
清代风靡海外的“广州货”都有哪些?今天起,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与广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十三行外销品”展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展览甄选清代至民国广州工匠制作的广彩瓷、牙雕、贝雕、银器、织绣、石湾陶、外销画等,它们都是风靡一时的外销珍品。此次展览展出的百余件展品中,有近半数是首次展出。如清代贴 ...
8月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其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层位关系清楚,可以作为成都平原春秋墓葬考古的标尺。犀园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 ...
今天(8月26日)一大早,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来到先农坛,开启了中轴线三维立体实景测绘的序幕。“实景三维”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具备实体化、单体化、语义与结构化等特性,可实现“有结构、带属性”“人眼可看、机器能懂”。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也是历次城市规划中保护和发展的重点。目前,北京市正在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 ...
2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大同发现一处北魏墓群,并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首次发现北魏木质武士俑、镇墓兽。M13墓室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7年5月至6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处北魏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此墓群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御东新区,西邻恒源路,北邻南环东路。M13全景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 ...
据耶鲁大学考古学家Richard Burger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位于秘鲁南部的15世纪著名印加遗址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比之前认为的还要古老几十年。Burger和一些美国机构的研究人员们使用加速器质谱(AMS)--一种先进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在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印加帝王帕恰库提(Pachacuti)的纪念性建筑群和曾经的乡村庄园中发现的20世纪早期的人类遗骸。 他
8月,埃及旅游和文物部称,该部门的一个专家修复团队正同卢克索大学和南谷大学修复系的毕业生以及卢克索修复研究所一道,修复卡纳克(Karnak)神庙建筑群中的大列柱室,目前,大列柱室的第一根石柱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卡纳克神庙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镇以北。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的中王国时期,建造工 ...
200年前,一艘满载香料、丝绸、茶叶、瓷器和2000余名乘客的中国巨型三栀帆船“泰兴”号从福建厦门港启航,驶往东南亚巴达维亚,不幸在印尼触礁沉没,造成1600余人遇难,伤亡超过“泰坦尼克”号,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号。1999年沉船被打捞出水,出水瓷器超过35万件,轰动世界。遗憾的是这些瓷器流散在世界各地,国内罕有收藏。澎湃新闻获悉,“远帆归航 ...
葛饰北斋(1760 - 1849)是19世纪日本最重要的画家与版画家之一,他曾为《万物绘本大全》绘制了103幅画稿,然而绘本终究没有出版,这些未出版的画稿反而得以长久存世,变成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澎湃新闻获悉,2020年,大英博物馆购藏了此103幅由葛饰北斋所作的绘图百科《万物绘本大全》版画画稿,并将于9月30日秋季开幕的特展“北斋:〈万物绘本大全〉”中悉 ...
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地下文物看陕西”,此言可谓不虚。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全国首个考古类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有望与公众见面。该博物馆是依托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60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和20余万件文物藏品而建设的大型专题博物馆。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天平均出土60多件文物,项目建成后,将为这些文物的保护修复展示提供空间。 ...
8月2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此次评选活动共有671种图书参评,50种图书入围终评,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章程》评审专家组以综合评议和投票推荐的方式,最终选出了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和“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其中,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赵声良所著《敦煌谈 ...
历经50余年的土山汉墓考古,是我国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凝聚着三代考古人和博物馆人的梦想。图为土山汉墓全景。图片来自原丰 在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部,有一座呈南北走向的山脉——云龙山,因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而得名。土山汉墓位于云龙山北麓低缓的山腰上,借助山势夯筑形成一底部直径近100米、高约16米的高大圆形封 ...
广州市黄埔区榄园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4日通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年6月对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的黄埔区榄园岭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西周至春秋时期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时期墓葬3座、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47座。 榄园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棠下村南部, ...
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主要可分为西周聚落和春秋墓地两个发展阶段。其中,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 ...
近日,因工作疏漏,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出现藏品年代标错问题,在热心观众的监督提醒下得以更正。在此,向指出问题的热心观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一直以来热爱和关注故宫博物院各项工作的观众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为进一步提升故宫博物院服务水平,加强与观众朋友的联系,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自即日起开设“留言板”栏目(https://www.dpm.org.cn/bottom/ ...
2021年8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利用雨休的闲暇时间,继续开展学员研讨课程。来自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学员郭辉向大家汇报了西安市未央区团结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谭家村)的考古发掘情况。 该项目发掘区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太华北路以东、景云路以西,永信路以南,西距汉长安城东城墙5公里,东距 ...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蒋刘村(原咸阳市泾阳县蒋刘乡蒋刘村)东,东邻大堡子村,南近高太路,北为河谷断崖,处在泾河下游南岸的黄土台塬(“咸阳塬”东北端)上,西距高陵杨官寨遗址约15公里。遗址所处地域黄土堆积丰厚、水文优势突出,地势北高南低、平缓开阔。蒋刘遗址于1958年首次调查发现,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
陶器“套装”组合、东汉“货币”铜钱、四叶纹青铜镜……记者22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1月-7月底,考古队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一项目建设用地抢救发掘战国末期至隋唐时期墓葬37座,时间跨度超800年,出土200余件文物标本。 其中,有的墓葬出土了鼎、盒、壶等陶器组合,还有四叶纹青铜镜;有的出土了纪年铭文砖和铜钱、铜钵等铜器;有的出土 ...
孙敬明(左)和同事在望留武家村西发掘大象化石。 陶鬶 浮烟山作为潍城西南之标志名山,其山水佳胜且周近地理环境极为优越,从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人们环山而居,河流山泉为生产生活多所裨益。平寿国名肇始于夏,而潍坊区域的所谓夏代文化显然与中原地区不同,故其与当地典型龙山文化有密切关系,而龙山文化中后期的大致年代,也已经合于夏代纪年 ...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20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依托西北大学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是陕西获批的首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倡议精神,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共建共享、需求 ...
填补中国冶金考古空白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有了新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对外表示,考古人员在遗址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发现的一处特殊遗迹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其为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木炭窑。自2018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连续考古工作,确认该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 ...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图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自2018年开始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连续的考古工作,业已取得较大成果,确认该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冶铜遗址。其生产原料为产自附近中条山的铜矿石,冶 ...
西圈墓地位于安徽寿县古城外西南方向南关村西部,大体包括米家圩、周家圩和陶家圩等几个自然村的范围。墓地处于寿春城遗址的西部边缘,西邻寿西湖。在历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或工程取土过程中,时常发现有古墓葬和重要文物等文化遗存,其中不乏包括现藏于寿县博物馆的“越王剑”和原始瓷器等高等级器物,年代大体约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为配合寿春城国家考古 ...
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建设区域内发现的820余座东周祭祀坑和37座西汉、东汉、北魏、宋金时期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即虒祁遗址的第九次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2.5公里处(图一)。在发掘的37座墓葬中,有北魏墓4座,其中一座(编号M1007)保存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且纪年明确。现将此墓发 ...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8月18日,浙大城市学院举行考古学系成立仪式,成为省内第一家拥有考古学系的高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杭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缪承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组书 ...
不仅仅是巴米扬,曾经的佛国阿富汗还有这些佛教遗迹【点击图片查看详情】随着阿富汗喀布尔、赫拉特和坎大哈等阿富汗主要城市被塔利班占领,阿富汗数以万计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地也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焦点。当地有关文物学者方面近日称,目前阿富汗的一些文物命运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据《纽约时报》报道,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学者通过一名西方官员呼吁提供帮 ...
西汉南越王龙钮金印、珍贵罕见的丝缕玉衣、见证广州建城史的“蕃禺”铜鼎、颇具岭南特色的炊食器具……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通过广州近年考古发掘的代表性文物,系统展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西汉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 杜建坡摄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趁天 ...
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中外考古学家对2020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例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拥抱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上。男性墓主与女性墓主拥抱在一起,姿态自然、动作舒展。(资料图)图片来自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供图 据介绍,该墓葬是 ...
敦煌文化,不论数百个石窟、磅礴大气的壁画还是藏经洞出土的丰富文书和周边大量历史遗存,反映着一千年多年间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生动历史。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文化成为全球关注。多年来,敦煌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不断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壁画临摹品和数字化技术,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文明,助 ...
奈良法隆寺,据传是公元607年,由日本皇族中最早皈依佛教的圣德太子(574—622)创建,法隆寺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虽然几次遇火,但仍保存着起始于飞鸟时代的遗产。1993年成为日本第一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寺庙。去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曾计划推出“法隆寺金堂壁画和百济观音”大展,以纪念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70年,但因为疫情终无缘与 ...
“国宝·圣林寺十一面观音——三轮山信仰之神”目前正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她曾给人摆脱灾厄的信仰,恰与当下被新冠病毒折磨的人类产生共鸣。在博物馆展厅,无论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十一面观音”严厉而温柔的注视。日本东洋文化学者和辻哲郎将其描述为“显现出神的威严和不为人知的美”。8世纪的“圣林寺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被认为日本雕塑的最 ...
今天下午,随着展览“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中山东一路一号)开幕,一场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艺术史之旅如期而至。展览呈现了意大利卡拉拉学院的54件重要馆藏作品,包括拉斐尔的《圣塞巴斯蒂安》、皮萨诺的《廖内洛·德·埃斯特肖像》、曼特尼亚的《锡耶纳的圣伯尔纳定》、 鲁本斯的《圣多米提拉》等。在接受澎 ...
著有《玉篇》的顾野王(公元519年-581年)是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曾居于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历朝历代到亭林(亭林湖)寻访野王遗迹的文人墨客、名士高官,都留下了不少凭吊吟咏的诗句。顾野王墓在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内,之前恢复的神道上立有顾野王铜像,底座镌有介绍顾野王 ...
澎湃新闻获悉,“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将于8月1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本次展览将以世界级收藏品中的木乃伊为中心,探讨埃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统治时期关于来世的信仰。此次展览将分为 7个单元,共计展出107件古埃及稀世珍品,其中6具黄金木乃伊为首次在国内大规模展出。所有展品均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本文为策展人为即将开幕的“遇见古埃及 黄金 ...
象岗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汉代考古中的重大发现之一。南越王宫遗址是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宫苑典型实例之一,对探索中国早期历史文化,尤其研究岭南地区的古代城市史、建筑史、工艺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两千多年前岭南历史文化真实风貌如何?8月10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
澎湃新闻获悉,在青铜重器盂克双鼎合展于上海博物馆落幕不久,“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前天在上海闵行开幕,展览以大盂鼎和大克鼎为主题,分为“文献资料”、“潘氏朋友圈的金石艺术”、“盂克双鼎全形艺术”三个部分,展出金石拓片及名人手札近百件。重点展品包括吴湖帆题、朱梅邨绘大盂鼎全形,潘祖荫旧藏周大盂鼎全形及铭文拓本,端方旧藏魏中尚方造铜香炉 ...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8月9日消息,“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将于8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9日。蕃禺铜鼎——广州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物证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该展览是首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广州考古成果专题展,共展出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精品文物332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 ...
2021年7月30日上午,和风细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班主任、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研究员带领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学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暑期实践班学生一行17人参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董新林研究员依托各展陈单元,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实物、文字、影像等资料,分类介绍辽代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信仰 ...
刀形墓、双耳陶罐、开元通宝、铁镰铁斧……山西省考古人员在运城新绛县发现的唐代墓葬,出土一批距今千余年的唐代文物,为研究盛唐时期的平民葬俗提供了研究资料。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为配合新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联合对新绛县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
金上京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上京城是金王朝修筑的第一座都城。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组成,平面略呈曲尺形。二城周长约11公里,总面积约6.28平方公里。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上京遗址开展连续考古发掘勘探工作。通过考古勘探勘查,上京城外城现存马面83座,城墙拐角及南北两城隔墙连接部位建有角楼,共计7座。发现 ...
2019年8月至9月,为配合新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联合对新绛县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图一)。该项目地点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侯庄村西北,距离县城仅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38′28″,东经111°13′57″,海拔440米。墓地周边地势较平坦,南偏西2.7公里即为绛州大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