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两项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人类起源研究十大新认知”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0日上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和美国宾西法利亚大学Nina G.Jablongski教授共同主持的项目和分别领衔发表的论文——昭通新近纪中猴化石研究的成果,兰州大学张冬菊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共同主导合作在距今6-10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北部白石崖溶洞沉积物中发现丹尼索瓦人古DNA成果共同入选国际权威研究 ...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0日上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和美国宾西法利亚大学Nina G.Jablongski教授共同主持的项目和分别领衔发表的论文——昭通新近纪中猴化石研究的成果,兰州大学张冬菊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共同主导合作在距今6-10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北部白石崖溶洞沉积物中发现丹尼索瓦人古DNA成果共同入选国际权威研究 ...
2020年的最后一天,作为上海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地标——上海博物馆东馆主体钢结构封顶仪式在浦东上博东馆工地举行。随着最后一根钢梁被塔吊缓缓吊至主体钢结构顶端,安装就位,上海博物馆东馆主体钢结构顺利封顶。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未来,上海博物馆将以打造“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发展目标,​​​​上博 ...
澎湃新闻获悉,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新发现,距今均在四五千年时间。据悉,此次通报的四项重要发现,将有力推动我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海岱及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 ...
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发掘现场出土器物上的“光和三年造”题记。 新华社 图新华社郑州12月29日消息,近日,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一件带有“光和三年造”(180年)题记的圆形石制器物,该器物使得白草坡东汉陵园“真面目”被廓清,基本确认为汉桓帝宣陵。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明确东汉帝陵遗址的布局、了解东汉陵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此 ...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每三个月轮换一次的专题陈列“笔墨见真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12月26日更换展件。新一期展品展示东晋王羲之《奉橘帖》、苏轼《楚颂帖》(拓本)、赵孟睢度崦??贰⒍?洳?惺榫怼洞鹦煨⒛率椤返榷??嗉?糯?榉ㄕ淦罚?沂纠??榉ǚ⒄沟睦?仿雎纭K灯鹗榉ǎ?荒懿凰低豸酥?4舜涡抡钩龅摹斗铋偬?吩谔拼?粗??
傅山(1607—1684),是明末清初书法与学术界的一座高峰。梁启超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同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师”。傅山的一生,遭逢明亡清兴的历史巨变,经历社会、思想、学术的动荡重建,时人说他“扫除百年芜秽靡蔽”,清代学者全祖望盛赞其为“大江以北,无出其右”。傅山提出的书法“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 ...
新华社太原12月28日消息,3年前,山西省政府从山西督军府旧址摘牌迁址,之后经过综合整治,这处庭院深深的民国建筑群不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变身晋商博物院,于12月28日对外开放。太原市副市长张齐山介绍,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行政办公场所为文化让路,由太原市组织实施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建设晋商博物院。2018年3月,综合整治配套工程 ...
文博中国微信公号12月30日消息,2019—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规格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土雕建筑、壁画以及彩绘陶俑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十六国时期最大的墓葬。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 ...
凝心聚力 奋进五年——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时期,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7项主要任务6大重点工程28项重大项目17个定量指标基本完成,文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主要目标 ...
“十三五”时期,文物工作全面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总书记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高位推进,各行各业关心关注、贡献力量,全国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强化落实,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物领域改革全面深化,行业发展新增长点蓬勃 ...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将创新推出《中国考古大会》,致敬中国考古,探寻中华文明。 围绕重大考古发现 梳理中华文脉 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12月20日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方考古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龙国研究员,为历史文化学院和文化遗产研究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秦汉城邑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仲明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采取线上形式,吸引了山东大学考古文博专业师生及全国各地考古文博单位的200余名同仁参加。 讲座主 ...
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日前正式落户武汉大学。研究院的成立旨在进一步促进湖北乃至全国文物考古专业人才培养、文博专家智库建设、学术科研及文物考古成果传播,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据介绍,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由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著名考古学者樊锦诗任名誉院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任 ...
2020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年度考古发现汇报会上,永嘉马鞍山龙泉窑遗址考古发掘从全省18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0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奖。 永嘉马鞍山窑址考古发掘是配合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杭温高铁而开展的考古发掘项目。受浙江省文物保护考古所委托,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市、县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 ...
近日,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一件带有“光和三年造”(180年)题记的圆形石制器物,该器物使得白草坡东汉陵园“真面目”被廓清,基本确认为汉桓帝宣陵。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明确东汉帝陵遗址的布局、了解东汉陵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发掘现场出土器物上的“光和三年造”题记(12月9日摄)。图片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在位于陕西麟游县的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发掘出了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基址及500余件各类遗物,经推断4号殿可能为唐高宗与武则天寝殿。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是隋唐两朝先后共用的一处避暑行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区。这一宫殿群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初名“仁寿宫”,后几经维修更名,以“九成宫” ...
姚江河谷位于浙江省宁绍地区东部,这里曾经孕育了闻名中外的河姆渡文化,其南北两侧夹持四明山与其余脉翠屏山,南北距离约6-8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其中属余姚境内部分大致约130平方公里,以低海拔的平原地貌为主,其间散布着龙山、凤凰山、云山等孤丘。 自1973年河姆渡遗址首次发掘以来,浙江省与宁波市的文物考古部门在此 ...
新疆东天山考古队近日公布发掘成果: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遗址的中心部位,发现一座距今约3300年的大型房址。这是目前东天山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单体建筑遗迹。 考古队负责人之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副主任任萌介绍,房址在公元前约1300年到公元前约900年有过两次使用,结构基本没有改变,东西长约45米,南 ...
近日,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一件带有“光和三年造”(180年)题记的圆形石制器物,该器物使得白草坡东汉陵园“真面目”被廓清,基本确认为汉桓帝宣陵。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明确东汉帝陵遗址的布局、了解东汉陵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掘出土的纪年器物,为确定白草坡东汉陵园归属提供了有力证据,也是东汉帝陵地望问题的重大突破,有助 ...
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考古发现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12月30日7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0年度国内和国际十大考古新闻”。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组队发掘的山西垣曲北白鹅周代高级贵族墓葬群,以出土文物500余件/套,近50件/套铜器带有铭文,具有重大考古价值,荣耀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 ...
12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0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其中陕西省两项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分别为“中国陕西石峁遗址被美洲考古学会(AIA)列入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考古专家首次发掘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真迹”。 图片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 ...
2019—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规格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土雕建筑、壁画以及彩绘陶俑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十六国时期最大的墓葬。 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0米到630米之间,呈东 ...
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会议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新发现。 内蒙古后城咀石城基本确定了由瓮城前通道、瓮城壕沟、瓮城、瓮城城门、城门组成的半月形防御体 ...
12月26日,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在长丰县举行。参会嘉宾包括众多高校教授、国家和地方博物馆研究馆员共50余人。据了解,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发掘,填补了江淮地区宋代墓葬研究诸多空白,是两宋之际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实证,结合该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体现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 M12顶部航拍2019年4月,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 ...
从中国战国的“对龙对凤文锦”、东汉至西晋的“无极”锦、北朝“连珠树纹纬锦”,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丝织品、17及18世纪的欧洲织物,再回到中国民国时期的旗袍……12月25日上午,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的“东织西造锦绣生活——中西丝织文物展”,宛如一场华美的囊括古今东西的丝织文物盛宴,展示江南丝织业与欧洲丝织业延续数百年的对话与交融。澎湃新 ...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麟游县城,是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离宫遗址。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介绍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形制布局、殿基结构、保存状况、出土文物标本,研究表明,新发掘的4号殿基址保存完好、结构完整 ...
新京报讯(记者 常卓瑾)12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镇海应家遗址考古发掘已完成。应家遗址发掘区平均下挖深度约250厘米,地层有十二层,由早至晚可分为史前时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和历史时期等四个阶段。遗址主体堆积为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瓷器以及铜器等文物。应家遗址发掘现场。应 ...
近日, 据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 该院18日在黄河孟津会盟段南侧河道内 新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 目前共发现墓葬百余座。
2020年12月22日,“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海外传播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澎出席并发布了相关内容。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意大利米兰及德国汉堡的文博机构开展合作,在两国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良渚文明主题推广活动。与此同时,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拟借助文化和旅游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平台同步上线“云 ...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筑日前启动修缮。项目计划于2021年4月完工。 该项目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屋面揭瓦,更换开裂损伤大梁、檩、椽,铺设窟内架空木廊道及玻璃屏风等。 第94窟为晚唐时期洞窟,窟前殿堂修建于清代。2018年,第94窟屋面突发梁、檩断裂的险情,工作人员实施了临时支护措施。经过勘察设计,修缮项目获得国家 ...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麟游县城,是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离宫遗址。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向媒体和会议代表介绍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形制布局、殿基结构、保存状况、出土文物标本,研究表明,新发掘的4号殿基 ...
适逢四川省与日本山梨县缔结友好关系35周年之际,澎湃新闻获悉,12月29日,四川博物院与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共同推出“山高水长·物象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交流”展,展出文物共计294件(套),呈现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与丝路魅力。王冠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公元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 ...
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坛异常活跃,渐江是当时画坛的佼佼者,与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合为“清初四僧”。渐江的绘画艺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对其后中国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2020年,恰逢渐江诞辰四百一十周年。澎湃新闻获悉,经过两年的精心策划,安徽博物院联合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藏有渐江作品的博物馆,于12月25日在安 ...
近日,在四川安岳县一处石窟寺内发现了清晰可辨的大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八日的造像题记和多龛造像,这是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唐代佛教造像题记,也是安岳石窟已知最早的造像题记,将安岳境内最早的卧佛院开元十一年(723年)的造像题记提前了103年,确证了安岳石窟至少开凿于唐初,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而在这处安岳最早石窟的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 ...
【专家访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面向青少年的考古科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早的。从2008年起,我们就开设了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最初目的是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中学生了解考古学,进而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到2019年,我们已累计带领近2500名学生,走过陕西、山西、河南、浙江、北京等地。 说实话,一开始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很多,但 ...
“考古学是什么?” “就是有一个东西很美,但是它被埋到了地下,别人看不到它的美。考古学家就先把它挖出来,让它变美,再让其他不知道这个东西美的人,都看到它的美,这就是考古学家在做的事情。” 很难想象,这样的回答竟出自于一名小学生之口。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教师申珅欣喜地告诉记者:“自从2017年学校开设博物馆课程以来, ...
“海南稽古 南海钩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300多件文物展品向观众呈现海南考古70年历程。展览展示了海南田野考古成果,图为三亚市落笔洞洞穴遗址出土文物。 王子谦 摄图为展览的南海岛礁出土文物。 王子谦 摄 本次展出采取线下展览和线上直播方式,分为三个部分:海南历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 海南省 ...
距今3000多年的陶钵形釜、纹饰精美的汉代四耳铜鼓、惟妙惟肖的明代侍女俑……展厅里一件件文物让海南的文明发展脉络活了起来,带领广大观众从遗址、文物背后的故事去解读海南历史。 12月22日,“海南稽古南海钩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通过海南历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三个部分共300余件文物,展示了海 ...
2020年10月,汉寿县核拓普二期项目施工时发现疑似古墓葬,项目相关负责人立即上报汉寿县文物局并暂停项目施工。汉寿县文物局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及时上报湖南省文物局,2020年10月10日—2020年10月29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湖南省文物局委托,组织汉寿县文物局业务人员组成了核拓普二期项目文物调查勘探队,对工程红线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土地进行了全面 ...
12月20日,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2020年的新疆拉甫却克墓地考古工作中,墓地西南部发掘出一座唐代窑址。▲ 发现的唐代窑址负责拉甫却克墓地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考古队队长王永强介绍,此次发现的唐代窑址,应该是火塘在下,在立柱以上使用一些土坯结构或者其他结构来进行棚架,上面放置陶器进行烧制。窑室的中部发现有这种生土立柱 ...
澎湃新闻获悉,“万里雪飘——吉林省博物院藏冰雪题材书画展”于12月22日在吉林省博物院开幕。本次书画展主要依托院藏文物,选取部分冰雪题材书画43件,从雪景、花鸟、人物三个角度展示南北冰雪的异同。其中有明代吴门领袖文征明的《早朝诗》行书卷,为文氏记录在北京任职时的所见所历,内有雪后早朝、元旦朝贺等诗作描写了北方冬季的景致;有明代谢时臣款 ...
2014年,一条消息受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关注:20世纪80年代,新疆地质工作者曾在新疆哈密市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交界处发现了古代绿松石矿遗迹。一场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由此开始,考古队员迅速赶赴线索提到的戈壁滩。偌大的戈壁滩上没有参照物,加之天气突变,第一次寻找以失败告终。重整旗鼓后,他们再次踏入荒漠戈壁。最终,在黑山岭散落一地 ...
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之一的沙埠青瓷窑址,经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系浙江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黄岩沙埠窑遗址位于沙埠、高桥之间,共有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下山头窑址等7处窑址。窑址群遗物堆积丰富,总面积约达7万平方米。竹家岭窑址和 ...
经过连续两年发掘,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工作队现已确认,吉仁台沟口遗址的高台遗存是一处距今约3500年的大型墓葬,而由高台中部中心墓室向四周辐射的密集石条带、广泛使用的红土等遗迹现象则表明,这处墓葬体现了强烈的太阳崇拜观念。 2018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高台遗存进行试发掘,发现高台本体120米见方,外周有约10米的坍塌堆积,从出土的陶、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王风竹“万里茶道”遗产项目线路长、规模大,干线总长1.4万余公里。从中国南方茶区启始,沿一系列山间盆地北上(左图)。其中中国国内相关文物资源点达1000多处,遗产点110多处。通过初步筛选,“万里茶道”(中国段)有99处被列入预备名单文本(重点推荐申遗点49处,一般推荐申遗点50处)。此次“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 ...
12月17日,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公布了江北区慈城镇东门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这是一处延续5000余年的聚落,从中发掘清理出各时期遗迹现象179处,出土完整或可修复文物标本近600件。出土的遗迹、遗物中,一件春秋战国时期鎏金铜带钩,在浙江地区较为罕见;一处汉晋水井群,系宁波地区首次发现。最为难得的是,该遗址遗存年代从史前至明清可划 ...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000年,旨在表彰个人及公私部门在保护或恢复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建筑、场所和不动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鼓励个人参与及公私合作,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造福于今世后代。 ...
2020年12月7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全球大会举行第二次线上会议。经过选举,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姜波成功当选副主席!会议听取了ICOMOS主席做的年度工作汇报,秘书长有关第19届全球大会决议执行情况的汇报以及财务总监工作汇报。ICOMOS主席河野俊行在工作报告中提及,ICOMOS总部与西安市人民政府于近日签署了有关国际古 ...
近日,由美洲考古学会(AIA)评出的近十年(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中国石峁遗址榜上有名。此次评选,为过去十年(2011-2020)世界范围内考古发现的集中评选,入选项目需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界共鸣。项目先期要览来自《考古》杂志网站(https://www.archaeology.org)。项目的详细介绍,将在美洲考古学会主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