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北庭龙兴寺营建相关问题新探
来源:《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唐代北庭龙兴寺营建相关问题新探——以旅顺博物馆藏北庭古城出土残碑为中心彭 杰内容提要旅顺博物馆现藏有上世纪初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北庭古城某佛寺遗址所发现的15件唐碑残块。虽然这些残碑破损严重,还无法缀合,但从碑文内容看,应为造寺功德碑。碑文中出现的“龙兴寺”应即唐中宗复位后敕令天下诸州营建的龙兴寺;而碑文中 ...
来源:《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唐代北庭龙兴寺营建相关问题新探——以旅顺博物馆藏北庭古城出土残碑为中心彭 杰内容提要旅顺博物馆现藏有上世纪初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北庭古城某佛寺遗址所发现的15件唐碑残块。虽然这些残碑破损严重,还无法缀合,但从碑文内容看,应为造寺功德碑。碑文中出现的“龙兴寺”应即唐中宗复位后敕令天下诸州营建的龙兴寺;而碑文中 ...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讲好北庭历史故事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2023年12月19日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强调,要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重大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 ...
702年,唐朝置北庭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统辖范围:天山以北自阿尔泰、准格尔盆地,经巴尔喀什湖以南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向西至里海。这一区域曾是世界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世界和中国古代乃至近代草原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地区。这里有唐代设置的北庭大都护府(在今新疆昌吉州吉木萨东县境内),有历史上著名的“北新道” ...
来源:《西域研究》2014年第2期回鹘时代的北庭城——德藏 Mainz 354 号文书所见北庭城重建年代考付马内容提要北庭是西州回鹘的都城之一,但有关回鹘时代北庭城的历史记载却鲜见于传世史料。德藏Mainz354号吐鲁番文书透露了北庭城曾被毁弃和重建的宝贵历史信息。笔者结合传世史料和出土文书,考证出西州回鹘的北庭城曾经在866~869年间的战事中被毁,而Main ...
唐代西州经交河县至庭州“他地道”,自西州依次经交河县交河馆、龙泉乡龙泉馆、柳谷镇柳谷馆、石舍镇石舍馆至庭州,沿途上述驿馆行政上均隶属交河县,交河馆、龙泉馆、柳谷馆位置均容易确定。交河馆位于交河县今交河故城(雅儿湖古城)。龙泉馆位置,郁越祖已言位于高昌国交河郡龙泉县、唐西州交河县龙泉乡。柳谷镇柳谷馆,公认即潘家地古城,其地图位置, ...
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坚持文化强国、兴国的思想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得以繁荣昌盛,只有坚持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为前提,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美丽中国梦。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更是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 ...
木构件是指建筑中以木材为主的结构,主要对建筑起支撑作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土遗址,土遗址中的木构件较为特殊,基本都包裹在墙体中,这种筑墙法称为“木骨泥墙”。“木骨泥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以仰韶文化晚期的郑州大河村遗址F1-F4中建筑的墙壁为例。当时木骨泥墙的做法就是将直径为0.10米左 ...
北庭学构成以北庭考古学为基础,北庭地区古代人们各种活动遗留的遗迹和遗物是北庭考古学的重要内涵,是北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北庭学赖以为骨架逐渐搭建起物化和形像化的北庭学内涵架构的基础。不断进行的北庭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的成果则可使其架构物化和形像化逐渐清晰起来。北庭学另一个构成要素,是涉及北庭地区古代人们各种活动所有的文献资料。这些 ...
天山恐龙的发现,对于门内门外的人来说,三言两语都能够说出它的显性价值,因此成为袁复礼甚至整个西北科考团考察成果的高光点。其实科学考察期间他们所做的所有工作,还远远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和继承。譬如说袁复礼的北庭考古。 北庭考古是一次意外。“5月25日,我们在水西沟西侧的大隆口遇见旧土尔扈特两位年轻王子。他们说:山中正患瘟疫,那里 ...
北庭故城城墙唐朝的北庭都护府位于天山北麓吉木萨尔县北,雄伟的城池迄今还有部分城墙耸立在那里。北庭地处北方突厥人的游牧范围内,原来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南北王庭之一,又叫“可汗浮图城”,城中有其最高首领可汗所立浮图(即佛塔),故称【1】。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国,在此地设庭州,与内地州县体制相同。太宗去世后,高宗永徽二年(651),西突厥酋长阿史那贺鲁举兵反叛,攻陷庭州。经过反复争夺,唐朝在
公元712年唐王朝设置北庭都护府,重兵驻守,以此地为治所,统辖北疆广大地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创作于此 北庭故城内城墙局部 瑟瑟秋风中,大片枯黄的芦苇仍倔强地挺立着。 一段段残破的敦实土墙、历经风雨剥蚀的佛寺、脱落褪色的壁画,无声诉说着千百年的沧桑。 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的北庭故城遗址是古代西域著名的城池之一,远在两汉时期,这里建有金满城,唐代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 ...
丝绸之路与北庭诗词 天宝八年( 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使参军,充节度使掌书记。第一次出使西域,岑参对西域的气候很不适应,写了不少描写这方面的诗句,有描写边地风沙频繁景象的诗句,如:“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有勾勒绝域天穷地尽地貌的诗句,如“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有刻画严寒而残酷天气的诗句,
摘要: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古代北庭,中央王朝在北庭地区的经营和統辖,以汉、唐、元、清四代最具代表性。古代北庭石窟寺,历经唐、宋、元等时期的繁荣兴盛,入明以后,该地佛教及寺庙逐渐湮没无闻。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当地百姓把唐代石窟寺遗存作为文化遗产加以利用,重构为吉木萨尔千佛寺,以六月六庙会为中心的民间宗教活动在乾隆晚期出现,嘉庆、道光年间初步形成。民国前期,吉木萨尔千佛寺的六月六庙会进入了极盛时期。吉木
2017年6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阿不力米提·阿不来提,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王卫东一行,在昌吉州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成小风,吉木萨尔县委书记郝拥军、县长吴峻的陪同下,调研北庭故城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工作。调研组先后视察了北庭故城、千佛洞民俗文化产业园、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保护建设情况。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专家咨询、会议座谈等方式,重点对北庭故城遗址 ...
来源: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张志学北庭古城在举世闻名的“丝绸新北道”上,曾经是一座具有战略地位的军事重镇,这座军事重镇,历经战火,虽已变成废墟,但至今仍为世人瞩目。为帮助大家对北庭历史的了解,我们将有关北庭的重大战役记载和传说,摘录如下以飧读者:早在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至西汉天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与匈奴五争车师,建立了金满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