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南佐遗址初识——黄土高原地区早期国家的出现

本文原载《文物》2024年第1期,作者是韩建业、张小宁和李小龙。注释省略。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郊的后官寨镇南佐村,坐落于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董志塬上。董志塬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塬地,董志塬所在的陇东地区是传说中黄帝部族的重要活动地域,也是以农业著称的周人祖先不窋、公刘等的老家。南佐遗址于1957年由甘肃省文管会调查发现,被认为是一 ...

• 彩陶之路-考古所见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亚欧世界体系

彩陶之路-考古所见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亚欧世界体系 作者:韩建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标题: 考古所见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亚欧世界体系装帧: 平装ISBN: 9787522726373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早期亚欧世界体系的论文20篇。提出全新世以来亚欧大陆存在东方、西方和北方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为东西方文明的形成和东西方文化交流 ...

• 韩建业:《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5讲丝路2023年11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322讲、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205期、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5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讲授《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讲座由中 ...

• 韩建业:公元前3至前1千纪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尖顶冠形符号

来源:《西域研究》2015年第4期公元前3至前1千纪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尖顶冠形符号韩建业内容提要公元前3千纪中叶至前1千纪初期,在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陶器上有一种尖顶冠形符号,这种符号在中亚出现较早且渊源有自,而在中国则是稍晚突然出现,故推测很可能存在从西而东的传播发展过程。公元前3千纪中叶至前1千纪初期,在中国和中亚地区存在一种尖顶冠形 ...

• 韩建业 陈晓露 | 新疆双河市泉水沟青铜时代遗存的发现及初步认识

来源:《西域研究》2017年第1期新疆双河市泉水沟青铜时代遗存的发现及初步认识韩建业 陈晓露2016年7月6日至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考古队,对新疆双河市泉水沟、博乐都木都厄布得格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附近地区的铜矿和其他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图1)。在泉水沟遗址发现具有特色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在都木都厄布得格遗址发现早 ...

• 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

来源:《西域研究》2022年第3期内容提要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广大地区,和亚欧大陆西部一样存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其中铜石并用时代大致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青铜时代大致在公元前2500~前1000年,青铜时代本身还有早、中、晚之分。中西方文化之间自公元前3000多年以来的互动交流,是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一铜石并用 ...

• 彩陶风格与聚落形态——以黄河流域和西亚史前几何纹彩陶为中心

一约公元前4000~前3100年之间庙底沟类型的几何纹彩陶,最主要的“圆点、勾叶、弧边三角”元素均为弧笔,直线等直笔元素已很少见,“除轴对称外,还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 ,互相勾连、彼此旋绕形成类似花朵等的单元母题,仍以二方连续为主,显得流畅活泼,旋转灵动,变幻多端,却又浑然天成(图一,10~22)。庙底沟类型的弧笔彩陶,在更早的东庄类型已开始 ...

• 南佐遗址: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

白陶、黑陶本来在黄土高原罕见,但在南佐宫城区却发现不少。制作和使用彩陶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有些出土的成套彩陶具有礼器性质。出土的涂抹朱砂的石、骨箭镞也都具有礼器性质,类似于周代天子赏赐诸侯的彤矢。在这些出土器物中,白泥堆纹陶罐同样罕见于这一时期的其他遗址,但在南佐,仅宫城东部祭祀区就出土了数百件大小不一的陶器,应为当时盛肉的成套祭 ...

•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 作者:韩建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03-09-01页数: 273定价: 100装帧: 简裝本丛书: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ISBN: 9787501014668内容简介本书从文化分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人地关系诸方面,分兴隆洼文化时期、龙山时代等四大阶段,对新石器时代文化做了综合性的深入研究。作者简介韩建业,甘肃通渭人 ...

• 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

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 作者:韩建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副标题: 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出版年: 2013-3页数: 308定价: 98.00元ISBN: 9787501036929内容简介《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是作者韩建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考古学文化谱系和文化交流研究的论文集,共收入19篇论文。《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主要对中国中原、北方和 ...

• 北京先秦考古

北京先秦考古 作者:韩建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1-1页数: 293定价: 9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01031078内容简介北京地区先秦时期多数时候都是农业和狩猎畜牧经济南北并存的局面,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文化发展有明显制约,人地关系总体比较和谐。《北京先秦考古》由韩建业编著。《北京先秦考古》在考古学分期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 ...

• 韩建业:石峁:文化坐标与文明维度

  石峁遗存主体属于龙山时代的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其文化植根于中原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又深受中原乃至于东方地区的影响,并与欧亚草原地带存在文化联系。石峁类型应当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或邦国文明阶段,属于中华文明主根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明特征和东方沿海、长江流域有一定区别,属于“北方模式”范畴。包括石峁类型在内的老虎山文化人群在龙山后期 ...

• 马家窑文化与史前“彩陶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距今1万年左右就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彩陶,距今8000年前后分成东西两个艺术传统,距今6000年以后彼此交融,蔚然大观,形成以彩陶为代表的最早的“早期中国文化圈,距今5000多年以后开始与中亚地区交流,出现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彩陶之路不仅是中西方文化在彩陶方面的交流,还包括顺此通道在金属器、农作物、家畜 ...

•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高度发达、长期延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人们自然会追问,如此伟大的中华文明,到底源于何时何地?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答案。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神农教民稼穑,黄帝一统天下,大禹划分九州,历代中华先祖的伟大功绩,彪炳史册,见诸传说,不绝如缕。中华文明当然 ...

• 韩建业:人类早期文化交流何时突破万里阻隔?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大迁徙开始到中国汉代丝绸之路之前,被广泛认为是人类文化交流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如何突破千山万水的阻隔实现交流互鉴?就交流影响而言,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成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学家韩建业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 ...

• 讲座纪要|韩建业: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谈起

  2022年4月18日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办的“东方考古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前,主持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首先对会议背景和主讲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向主 ...

• 世界|韩建业: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

世界是多元的,文明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再造。这一过程不仅发生在日益全球化的当下,也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了解、学习其他文明世界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审视自身。“世界”栏目,希望为读者呈现关于世界各个文明区域的完整图景,丰满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本期的“世界”栏目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的《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一文, ...

• 韩建业:全新世亚欧大陆的三大文化圈

摘要: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流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和长江“大两河流域”为中心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小两河流域”为中心的“早期西方文化圈”,以及东、西两大文化圈以北的“早期北方文化圈”。由于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三大文化圈之间 ...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祀天遗存和敬天观念——以高庙、牛河梁、凌家滩遗址为中心

摘要:中国从大约8000多年前开始,就在高庙、牛河梁和凌家滩等遗址,出现低地“天梯”类和山巅“圜丘”类祀天遗迹及其他祀天遗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长江、黄河和西辽河流域就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宇宙观、明确的敬天观念和祀天行为,并在此后传承、交融和发展,延续至夏商周三代,乃至于秦汉以后的整个古代中国。敬天观念还和古天文学同步发展,对中国古代的 ...

• 新发现 | 南佐遗址发现仰韶大型环壕聚落 出土遗物丰富显示较高社会发展水平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及附近区域。1958年调查发现,当时被称为南佐圪垯渠仰韶文化遗址。1981年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称南佐遗址。南佐遗址坐落于泾河一级支流蒲河左岸的董志塬西部。董志塬古称“大(太)原”“豳地”,位于马莲河和蒲河两大河流之间,塬面南北长约110公里,东 ...

• 韩建业:庙底沟期仰韶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摘要:关于庙底沟期仰韶文化的研究,目前至少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庙底沟期的新测年晚了三五百年之多,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对庙底沟期相对年代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偏差;二是已有的对于庙底沟类型渊源的意见都有正确的一面,也都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究;三是东庄—庙底沟期仰韶文化的整合过程非常复杂,不同方向不同区域可能存在不同方式,可能 ...

• 韩建业: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三个阶段

吉仁台沟口遗址全景(图源: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一 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部、南亚和欧洲南部在内的“早期西 ...

• 裴李岗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

摘要:在约距今8200至7000年之间的裴李岗时代,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聚落和人口增多,物质文化显著发展,已出现较为先进和复杂的的思想观念、知识系统和社会形态,迈开了中国文明起源的第一步。关键词:裴李岗时代;新石器时代中期;文明起源一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渐成热潮。80年代中期,夏鼐和苏秉琦同时将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目 ...

• 石峁人群族属探索

【摘 要】文章认为石峁人群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后裔北狄先民,理由有四:其一,通过老虎山文化的南下与“稷放丹朱”事件的对应,可证老虎山文化游邀类型可能属于后稷族系遗存,则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理当属于和后稷族系同源人群的文化;其二,通过石峁类型末期较多陶寺晚期文化因素的出现,可证石峁类型可能属于姬周先祖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之“戎狄”文化 ...

• 韩建业: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

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以考古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回望百年中国考古学史,虽然中国近现代考古学是从西方引入的,并且大部分时间内都和西方有着密切交流,但中国考古学确有一定的独特之处,并取得了举世瞩 ...

• 考古中国 趣在求是:韩建业教授访谈

问:韩老师您好,您上大学之前曾经在家乡的学校任教两年,那么您当时为什么要考大学并且选择了北大的考古专业呢?  上北大之前,我读的是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它的前身是南安书院,很有文化底蕴。1982年,我14岁初中毕业后考上陇西师范。师范在当时还是不错的,家庭比较困难的人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读师范以后,视野开阔不少,学习的课程跟高中接近,但 ...

• 仰韶文化零口类型的形成及东向扩张

【关键词】仰韶文化;零口类型;枣园类型;新石器时代晚期【摘 要】距今7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关中和汉中地区的白家文化发展为仰韶文化初期的零口类型,并迅即东向扩展至晋西南、豫西地区,形成与零口类型大同小异的仰韶文化枣园类型,其影响至少见于华北平原、内蒙古中南部和豫中等地区。这是黄河中游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整合,继裴李岗文化之 ...

• 吉仁台沟口遗址:3000多年前西天山草原的生活画卷

3600年至3000年前青铜时代的大型聚落  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的正方形墓冢  新疆史前时期最完整的冶铸青铜器的证据链  世界上最早大量使用燃煤的遗存  西天山地区的新疆伊犁,草肥水美,既是牛羊的天堂,也是农业的温床,素有“塞外江南”之称。2015—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伊犁河支流喀什河畔的吉仁台沟口遗址连续进行发掘,揭露出一处3600年至3000 ...

• 韩建业:裴李岗时代的“族葬”与祖先崇拜

   摘要:公元前6000年前后的裴李岗时代,在黄河、淮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白家文化和后李文化等当中,都开始出现有共同葬俗、排列有序的公共墓地——族葬墓地,这种葬俗罕见于同时期的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应当是当时黄河流域祖先崇拜观念加强的反映。族葬的出现和祖先崇拜的强化,成为“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萌芽的内在标志,对此后 ...

• 中华文明的起源

  基本信息:  编著:韩建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20379397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方面的考古学研究论文和普及性文章共28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 ...

• 韩建业:石峁与二里头

一、欧亚体系中的石峁与二里头  我曾经将全新世的欧亚大陆分为三个文化圈,分别是以早期中国文明为核心的早期东方文化圈,有着西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的早期西方文化圈,以及早期北方文化圈。这三个文化圈形成于一万多年以前,之后不断发展,具有各自的传统。早期东方文化圈具有超大规模的定居社会和农业经济,稳定内敛,遵循礼制,有着祖先崇拜、慎终追远和 ...

• 新疆古墓沟墓地人形雕像源于中亚

  古墓沟墓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新疆若羌县北部,在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北岸,1979年发掘,1983年发表发掘简报,2014年出版发掘报告。该墓地共发掘出42座墓葬,均为竖穴沙坑墓,有木棺,少数墓地地表见7圈列木,主要随葬木、皮、毛、草、骨、角类有机质器物,也有少量石(玉)、铜器,但不见陶器。与其南的小河墓地面貌近似。古墓沟墓地的发掘者王炳 ...

• 中国考古百年 | 韩建业:百年来关于史前中国彩陶的三次争论

      彩陶是中国史前考古遗存中最令人惊艳的部分,它源起万年上下,遍及大江南北,既是远古先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颇受考古学家关注的研究对象。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史前考古学肇始于对彩陶的发现,贯穿着对彩陶的思索和争论。     关于仰韶彩陶来源的争论  1921年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遗址,提出仰韶文化的名称,标志着中国近现 ...

• 学术研究|| 全新世黄土:早期中国文明的物质基础

全新世黄土:早期中国文明的物质基础韩建业作者前言:2008年元月春节前夕,周昆叔先生带领我考察河南邙山黄土剖面并加以讲解,使我对全新世黄土和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了解,从而萌发了写作该文的念头。论文初稿写成后,又经周先生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谨以此旧文表达对周昆叔先生的深深怀念!摘要:全新世黄土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主 ...

• 中国考古通识

  基本信息:  主编:韩建业 李梅田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2月  印次:1  ISBN: 9787040553635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考古学通识教材。中国考古学诞生已有百年,考古发现不计其数,揭示了数不尽的历史谜团和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本书选取其中最重要的十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包括 ...

• 韩建业:龙山时代的文化巨变和传说时代的部族战争

龙山时代的文化巨变和传说时代的部族战争韩建业摘要:公元前2千纪之末的龙山时代前后期之交,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巨变,也就是王湾三期文化对石家河文化、老虎山文化对陶寺文化的大规模代替,应该分别和传说中的禹征三苗、稷放丹朱事件相对应。据此就有可能切实建立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尧舜禹时期一些部族的对应关系框架,走出夏代之前古史探索的 ...

• 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和二里头古都的面积都在300万平方米左右,是目前发现的商代以前最为宏大的聚落遗址。本文结合早期中国历史文化格局的变迁,拟对这三处超大型中心聚落的结构功能、统治和影响范围、形成和衰亡背景等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藉此对理解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有所助益。 一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存在着一个庞大的良渚聚落群。虽然其中的某些遗 ...

• 新发现 | 新疆伊犁发现青铜时代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恰勒格尔村东,地处喀什河北岸吉仁台峡谷谷口二级台地上,是一处由居住区和高台遗存组成的大型聚落遗址。经过2015、2016、2018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成果,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6月至10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 ...

• 韩建业:最早中国——多元一体早期中国的形成

摘要:学术界对于“最早中国”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所谓“最早中国”,指最早的“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最早中国,不同于政治意义上或国家阶段的最早中国,不同于狭义“地中”意义上的最早中国。本文认为,最早中国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涵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具备有中心有主体的多元一体结构,是商周乃至于秦汉以后文化中国的 ...

• 走近五帝时代

基本信息:作者:韩建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0月印次:1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五帝时代古史和考古学对证研究的著作,共收录20篇文章,分概论、五帝时代的战争“三部曲”、五帝时代的族属与文化、五帝时代的交互关系、夏商周的起源、总论等六个部分。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文史考古爱好者阅读。目录自序概论 走近五帝时代 传说时代的古史 ...

• 齐家文化的发展演变:文化互动与欧亚背景

全文阅读齐家文化的发展演变:文化互动与欧亚背景(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文物》2019年第7期)

• 良渚:具有区域王权的早期国家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遗址,被视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世界遗产委员会称其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考古学家严文明和张忠培都认为良渚已进入国家阶段和文明社会。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等称之为“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 先秦时期阿尔泰及以西地区陶壶的来源 ——兼论公元前一千纪后半叶阿尔泰及以西地区和阴山-天山地区的文化交流

内容提要: 阿尔泰及以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陶器基本以饰压印、刻划纹的罐类器为主,但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公元前1千纪后半叶,却突然开始盛行束颈圆弧腹的壶类陶器。本文认为,阿尔泰及以西地区包含壶类陶器的遗存,具有大体一致的文化面貌,可以统称为巴泽雷克文化,并且可以划分为与 三群陶壶相对应的三个地方类型; 巴泽雷克文化中陶壶的出现,当与来自其 ...

• 韩建业|“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 彩陶之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北道,南道【摘要】“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

• 韩建业:略论新疆地区四千年前的萨满式人物形象——兼论康家石门子岩画的年代

  摘要:距今4000年前后的青铜时代,在新疆地区的切木尔切克文化、哈密天山北路文化、古墓沟—小河文化等当中,有一种头面装饰奇特的萨满式人物形象。这类形象在大体同时的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奥库涅夫文化和卡拉库尔文化等当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发现,类似形象还见于新疆康家石门子,以及阿尔泰山、天山、贺兰山、阴山等地区岩画。推测这些人物形象不但彼此时 ...

• 马家窑文化半山期锯齿纹彩陶溯源

————————————————————————————————————全文阅读马家窑文化半山期锯齿纹彩陶溯源(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18年第2期)

• 考古奥斯卡︱韩建业: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的四个亮点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7-04-11 14:23来源:澎湃新闻【编者按】始创于1990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被誉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奖”,会集中展示过去一年中国考古最新成果,也会呈现中国考古新理念、方法和技术。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4月12日在京揭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私家历史”栏目借此机会邀请文博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学生对一些项目稍作介绍, ...

•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9期)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