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遗产地与人(1) | 石窟寺专题:麦积山石窟的游客承载量研究

摘要: 导语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



导语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麦积山石窟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游客管理压力,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参观游客数量进一步增加,“2014年麦积山石窟游客人数达到60多万,最多的一天人数达到2万。”游客人数太多一方面会对文物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游客的参观质量。因此,新晋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亟需尽快建立游客承载量研究和预警体系,合理限定旅游人数,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2017年10月1日-10月9日,针对麦积山石窟游客承载量问题,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和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对麦积山石窟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承载量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关于麦积山石窟



甘肃天水,古称上邦,属雍州之地,或曰秦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麦积山因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开凿和重修,遂成为一个大型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209个,泥塑及石雕1300件,包括大小造像7800余身,壁画1000余平方米。所有窟龛均开凿于东西长约120m,高80m的悬崖峭壁之上,整个东西崖面上,大小窟龛密如蜂房、形制各异,窟龛之间以交互错落、凌空飞架的栈道相连、上下多达14层,总长度约1305.2m,蔚为壮观。因其拥有众多栩栩如生的泥塑造像,故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图1 麦积山石窟全景


二、调研方法


根据麦积山石窟国庆游客的实际情况,结合基金会老师的欧美国家研究经验,我们采取了游客观察(Visitor Observations)和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s)两种方式对游客承载量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1. 游客观察(Visitor Observations)

我们试图通过观察游客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的行为,来帮助石窟合理制定参观路线,提高服务质量等,游客观察主要分为如何观察(Process)、观察什么 (Product)、预期的结果(Intended Outcomes)三个方面。


如何观察?

  • 确定观察地点:

大量人流通过的地方;

游客和工作人员接触的地方;

会发生堵塞的地方;

  • 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持续观察2-3天;

  • 把注意力集中在游客和他们的行为上,一定要保证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人;

  • 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记录;

  • 直接描述你所看到的行为而不要带上自己臆测的原因。


图2 工作人员引导疏散游客

图3 抱婴儿参观的游客

图4 拄双拐参观的老人


观察什么?

寻找和记录以下这些关键点:

  • 游客行为(例如在参观中快速移动;认真阅读标语;向洞窟内扔钱;用手触摸崖壁或雕塑;从商贩那里购买东西。)

  • 游客携带的物品(例如大型背包;自拍杆; 其他大型笨重的物品。)

  • 游客的互动(例如拥挤碰撞;和工作人员交流;和其他游客交流。)

  • 工作人员的互动(例如为游客进行讲解引导。)

  • 突发事件或事故(例如有人突发疾病。)

图5 游客在排队中阅读参观路线公告

图6 4号窟,向佛像跪拜投钱

图7 路上排队的游客和商贩


预期的结果?

  • 总结概述游客对遗址的使用以及与周边观景的关系;

  • 确认游客参观路线中的关键点与交通堵塞点;

  • 记录游客可以顺畅通过的区域以及此区域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

  • 关注可以改善管理的直接政策和实践方法。


经过集中讨论分析麦积山石窟游客参观路线,我们确定了几个有关观察点,进行了现场观察记录,发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Point。

  • 检票口;

  • 展示长廊/讲解中心/入口排队处;

  • “别有洞天”隧道(5号窟);

  • 天桥;

  • 1号、2号参观路线的汇合点;

  • 瑞英寺广场;

  • 路边的商贩;

  • 售票处。


2.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s)

麦积山石窟接待室在以前的工作中做过相关的游客调查,我们在参考其2015年8月的调查问卷之后,讨论设计了本次国庆期间的游客调研问卷。

在第一版的问卷中共有18个问题,于10月4日上午做了调查实验,共回收40份有效问卷。通过调查实验,我们发现了问卷中的部分问题,并对问卷进行了二次修改,形成最终版的问卷,于10月5日、6日两天完成240有效问卷。此次问卷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部分:

  • 游客基本信息及对石窟的熟悉程度;

  • 游客对石窟的整体印象及其他参观体验;

  • 游客对支付额外费用来提高参观体验的意愿程度。


图8 游客在填写问卷


图9 调查问卷


三、调研结果


1. 数据统计(部分)


如何购买门票


如何到达


参观用时


总体印象


2. 初步分析


根据国庆节期间调查结果显示,90%的游客为第一次参观麦积山石且大部分游客当天返回,游客来源以周边省份陕西省和甘肃省为主,占到了总人数的55%,另外山西省、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占到18%,其他省份和国外游客较少;自驾前来的游客占到67.1%,乘坐火车/高铁前来的游客占21.7%;现场购票的游客达到61.7%,36.3%的游客通过网络购票;而赞成预约购票游客达到46%; 66%的游客在参观麦积山石窟前做过背景信息的了解;80%的游客石窟参观用时1-2小时,而感觉参观时间合适的游客不足一半,40%的游客觉得时间太短。游客最喜欢的体验集中在石窟和栈道,占到71%;关于游客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体验,限制游客流量、增加石窟开放数量和展示设施是游客最希望提升的。通过现场观察和研究分析,游客对麦积山石窟的总体满意度较好,对麦积山石窟印象较好的游客达到67%,这在国庆期间游客量骤增的情况下并不容易。这样的结果应该归功于麦积山石窟的应急机制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


另外通过讨论,麦积山可在以下方面做出改善,调查结果显示想去仙人崖(麦积山周边景点)参观的游客超过40%,可见以后对麦积山石窟参观游客的调控方法可不仅仅局限于麦积山,可以将游客向其他石窟分流和引导,加强与其他相关相近景点在研究、讲解和管理等各方面的联系和合作,并且这也可以提高麦积山石窟在陇上石窟走廊甚至全国的地位,也是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应该担负的责任。


另外应该认识到讲解的重要性,很多游客对麦积山当前的管理会有一些误解,如对石窟开放较少、铁网过密等有负面评价,这些问题可以在讲解时对游客进行解释说明。李天铭所长认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管理思路也应由以前的看管模式转换为讲解模式、宣传模式,应该主动向游客输出信息,如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占比过低,在以后应该对此多加输出和宣传,提高游客对石窟本体、历史文化等知识的渴望,而非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


就全员预约制问题,李所长认为预约制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前公众已经初步具备了预约参观的意识,另外就文物保护而言预约制也是必须要实行的。此外,在中国面临着游客过于集中,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如“五一“”十一”假期期间是各大景点游客最多的时候,由此除了实行根据淡旺季浮动票价和在淡季提供优惠等活动外,兰德 · 艾匹克老师认为也许预约制能发挥作用,如可以制定两种策略,对预约与非预约游客进行分级管理,预约游客可以有多条线路选择权,而非预约游客只能选择指定路线,这种方法既没有完全将非预约游客拒之门外,也可以更好的将游客分流,并且也可培养游客的预约意识。总之,游客承载量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四、他山之石——其它世界遗产地游客管理方式


当前,很多世界遗产地都面临着同样的游客压力,国内外一些优秀的管理经验或许可以为麦积山石窟游客管理提供借鉴。


1. 蒙蒂塞洛,弗吉尼亚,美国


图10 蒙蒂塞洛平面图


蒙蒂塞洛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 · 杰弗逊的家乡,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同时还是一位天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设计师。1769年至1809年间,他亲自设计建造了自己的庄园——蒙蒂塞洛,在1817年至1826年间又设计建造了他的理想“学术村”,那里至今仍然是弗吉尼亚大学的中心。杰斐逊的设计在古典建筑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新元素,这也代表了当时美国想要作为欧洲传统继承者的同时成为一个能够对文化进行再创新的成熟国家的渴望。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蒙蒂塞洛的核心建筑面积较少,仅有1,021 m2,而每年游客接待量约为1,677,800人,平均约 6,000人/天。为了缓解严重的游客压力,杰弗逊基金会指导开展了游客承载量研究并建立了游客中心。


图11 蒙蒂塞洛游客中心


游客管理措施:

  • 游客参观须有导游引导,且 15人/组,同时严格限定时间参观,采取预约制,如果迟到于预约时间,则禁止入内,此措施可以使管理部门最大程度的掌控游客数量和参观时间;

  • 游客不允许背包进入,排成单列且不能触摸建筑,可以加速参观,减少滞留和节约空间;

  • 建造游客中心并设有电影院、商店、花园和地下室等,作为一个缓冲区域供游客在等待参观时使用,游客中心与核心区电影院距离有2km,可以减少在核心区的滞留人数,除此之外,在核心区外围还开放了奴隶住所、工作坊、菜园以及杰斐逊墓等其他景点可供参观,最大程度的分散游客;

  • 另外还有对票价进行分级,如学生可优惠等,另外针对特殊游客如会员,可以在非开放时间进行参观。


2.杜布罗夫尼克旧城,克罗地亚


图12 杜布罗夫尼克旧城平面图


被誉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的杜布罗夫尼克,古名“拉古萨”。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城市。城区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至今仍保存着14至16世纪建的古建筑和厚厚的古城墙,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不同建筑风格并存,杜布罗夫尼克已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游客向往的旅游和疗养胜地。城墙建造于11至16世纪,是联系欧洲和中东的贸易点,197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战争中部分遗址遭受毁坏,杜布罗夫尼克旧城当前仅有800居民,城墙面积3,021 m2,宽度为1-5 m,游客数量 1,100,000 人 / 年,杜布罗夫尼克没有开展过承载量调查研究,但也并没有排队现象,主要有以下措施:

  • 在一些特殊区域有导游,还会有不易行走的警示标志;

  • 当前尚无预约系统,但已经提高票价为12 欧元;

  • 将整个城区作为游客中心和缓冲区,游客可在此休息和等候;

  • 整个城墙有多个出入口以减少排队和阻塞。


图13 等候区(缓冲区)

图14 其它景点


五、总结

有限的世界遗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游客压力,如若改变这一状况就需遗产地扩大供给,抑制需求。面对年年攀升的文物旅游景区游客,国家文物局也要求制定各省文物旅游景区游客承载标准,科学评估文物资源可承受的游客压力保护文物,合理安排预约、错峰参观等应对措施,实行最大承载量控制。同时建立健全文物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游客及文物安全。


根据当前其他遗产地的经验及本次调研结果,麦积山石窟可从以下方面改变游客管理措施:

  1. 建立网络预约制度,以对每日参观人数进行更准确的掌控,另可根据季节(淡旺季)调节票价;

  2. 建立游客中心,可供游客在此集散、初步了解石窟背景和短暂休息等;

  3. 改变参观线路,目前麦积山石窟由景区入口进入后,沿马路便可直达麦积山脚下,高峰期会造成人员拥挤,可以通过更改路线拉长参观距离,并在途中建立博物馆,作为麦积山石窟的前置景点,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好了解麦积山石窟的机会;

  4. 目前参观方式较为单一,均需攀爬至栈道近距离观赏麦积山石窟,而麦积山周围景色秀美,可与周边文化景观结合设立其他观景平台,从不同角度远距离观赏麦积山石窟全貌,并结合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体验度;

  5. 与周边其他景点的协同,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天水,作为著名的陇上石窟走廊,天水市还有仙人崖、水帘洞石窟群、甘谷大象山大佛等石窟,麦积山石窟可与周边石窟协同合作,更加系统全面的展示陇上石窟走廊。


图15 麦积山石窟近景

图16 麦积山石窟高空栈道

图17 监测系统

图18 周边景点:仙人崖



致谢

“麦积山石窟游客承载量研究”内容部分摘自兰德 · 艾匹克老师和乔纳森 · 贝尔老师汇报内容,另外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李天铭所长、王万珍书记、接待室何洪岩主任、文物保护室马千主任、董广强老师和岳永强副主任等以及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李光涵老师对文中观点和结论均有贡献,特此说明并表示感谢。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供稿


撰文:周文钰 邓云

图片:图10-14由兰德 · 艾匹克老师提供,其余由调研组成员自摄

排版:张安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