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重点项目】 “1+3”之“1”: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策略探讨

摘要: 面对乐山大佛本身遗产构成之复杂,CHCC团队在2013年对乐山大佛遗产地保护展开规划之初,就确立了一套独特的“1+3”规划体系:“1”为《乐山大佛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3”指《乐山大佛(灵宝塔)保护规划》、《麻浩崖墓保护规划》和《离堆保护规划》。乐山大佛遗产地特殊性与规划体系的确立乐山大佛遗产地——1996年作为“峨眉山-乐山大佛”(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遗产地的组成 ...

面对乐山大佛本身遗产构成之复杂,CHCC团队在2013年对乐山大佛遗产地保护展开规划之初,就确立了一套独特的“1+3”规划体系:“1”为《乐山大佛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3”指《乐山大佛(灵宝塔)保护规划》、《麻浩崖墓保护规划》和《离堆保护规划》

乐山大佛遗产地特殊性与规划体系的确立

乐山大佛遗产地——1996年作为“峨眉山-乐山大佛”(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遗产地的组成部分,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城东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栖鸾峰陡崖上。它开凿于唐开元元年至唐贞元十九年(713-803),是一座依山凿成的坐佛造像。大佛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佛座周围及凌云山脚另有唐代石刻造像百余龛。大佛的周边区域拥有离堆、汉代崖墓、佛塔、寺庙、宋代抗元九顶城等古迹,人文景观密集,与凌云山、三江汇流、乌尤山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整个区域在1200余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乐山大佛为核心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图/乐山大佛区位

乐山大佛是中国52处世界遗产中特殊的一份子,但它又是特殊的。与其他联合申遗的遗产地相比,它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其与峨眉山地缘相近又有距离、文化主题统一又不同上,更表现在其本身遗产构成之的复杂上。

图/乐山大佛遗产地构成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与类似故宫、天坛这样一处世界遗产同时也是一处国保单位不同,乐山大佛遗产地包括了4处类型不同的国保单位——乐山大佛、灵宝塔、麻浩崖墓和离堆(后乐山大佛与灵宝塔合并为1处),1处四川省省保单位——柿子湾崖墓,2处乐山市市保单位——三龟九顶城与凌云寺,以及3处未定级的文物点——八仙洞崖墓、乌尤寺崖墓和大佛崖墓,加上以三江汇流为代表的核心山水环境,共同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乐山大佛世界遗产。

鉴于这种这样的独特性,在2013年展开规划之初,CHCC就确立了一套独特的“1+3”规划体系,“1”为依据《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而编制的《乐山大佛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其以OUV为基,为指导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总体规划;“3”指以依据《文物保护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办法》为依据而编制的3个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即《乐山大佛(灵宝塔)保护规划》、《麻浩崖墓保护规划》和《离堆保护规划》。

简单的说,“1”是总体,上承《操作指南》要求,中接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区总规和其他城市规划,下为三处国保规划和具体工程提供依据,明确规划衔接关系;“3”是具体,通过明确各自文物构成、详细勘察评估和具体措施指导下一步具体工程的进行。“1”是对外,是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方面对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和答复,其中规划条文在国内不具备法律依据,需要通过《风景区总规》、《文物保护规划》的强制内容来实现,“3”是对内,保护区划、本体保护措施、游客容量措施作为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律明确的效力地位。“1”重衔接,为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服务;“3”重操作,为管委会下设的文管所(博物馆)、研究院、凌云乌尤管理处服务。

在建立起这样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并明确其各自任务、对象及区别与联系之后,就如何解决乐山大佛面对的主要威胁这一问题目的,被有逻辑的拆分解答了。

乐山大佛遗产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那么,乐山大佛遗产地究竟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呢?概括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1)“只知有大佛”

——对价值认知的不足导致包括管理者、游客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大多单纯的理解“乐山大佛就只有大佛,而我们也只看、只关注大佛”。

图/人满为患的九曲栈道和人丁寥落的其他景区(乌尤寺、麻浩崖墓、碑亭等)

2)差异巨大的保存状况

——乐山有着丰富的遗产要素,但好的好,坏的坏,好的很好,坏的很差。这与文物类型有关,也与上述认知和关注度的差异有关。

图/保存状况好坏对比:保存较好的灵宝塔、凌云寺与保存较差的崖墓、摩崖石刻

3)规划很多但而衔接不畅

——作为乐山市重要的文化自然资源,乐山大佛得到了省、市、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其表现之一就是政府出钱出力做了无数规划,然而,这些规划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最终很多流于纸面而无法落实。

图/乐山大佛相关规划

乐山大佛遗产地保护管理基本策略

面对上述三个问题,《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也从三个方面给予了解答,并希望由此促进管委会的能力建设。

1) 认知:关于OUV、其他价值和遗产要素构成。在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中,梳理了乐山所有要素的历史沿革,并通过与世界遗产名录、预备名录及中国类似遗产地的比较研究,更新了乐山大佛的突出普遍价值表达,由此前仅在标准iv中的一句话(此前标准iv的其他内容、标准vi和标准x都是关于峨眉山的),梳理为符合标准iv、vi的具体三个要点。同时,乐山大佛的其他价值也被明确表达梳理。

由此,对原申报时互有交叉、混淆的佛教文物、寺庙建筑其他文化遗存书画碑刻陶瓷三大类遗产要素,基于各自对OUV和其他价值的相关度和支撑度,进行了完善而系统的重新梳理,增补遗漏、去除馆藏。同时明确了遗产要素和其他“3”个国保规划中文物构成的关系。

2) 保护:从保护程序、职责和保护策略措施三个方面入手。在总体保护程序上,通过研究机构、档案和监测机构的完善,规划建立完善的保护闭环。而关于具体的保护策略,则针对典型的自然和人为威胁,通过对病害类型、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在“1”的保护管理规划中明确了保护工程类型和基本策略,而在具体的“3”中,给出了详细的保护措施;最后确定了有可操作性的时间计划。

图/乐山大佛历史照片

图/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的保护工程图及“3”个国保规划中的具体保护措施图

3) 衔接:分析规划体系,意图落实“多规合一”。在乐山整个规划体系中,城市总规作为最上位规划,通过第60-62条内容明确了遗产地区域的发展目标、遗产地相关规划的意义。而作为片区最重要的两个规划——《风景名胜区总规》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两个工作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以确保各项措施的充分衔接。主要包括:区划与管理规定、本体保护措施、建成环境整治计划(拆迁与居民调控)、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规划、展示利用功能分期及整体游线、游客容量控制六大方面内容。而对“3”个的国保规划,则是通过遗产地总规协调了3处国保各自的区划衔接,使其能够完整的包含整个遗产地并便于管理。

图/以离堆区划为例的三处国保各自区划及其衔接总图

诚然,面对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这个宏大的课题,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究竟该不该做、该如何做、又与国保规划如何衔接等问题,业界一直争议颇多,限于知识和经验,乐山规划也仍然不少存在不少问题。,然而通过这4年的编制、沟通和完善,我们还是希望,这份答卷能够对相关问题有所借鉴、有所裨益。

项目名称:乐山大佛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

起止时间:2013-2017

项目委托方: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项目承担方:CHCC

进展程度:已完成国家局汇报

*文中图片均由吕宁提供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