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历史变迁,从印度风到古朴的唐代楼阁式塔

摘要: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增高,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前后共改建了五次),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 ...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增高,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前后共改建了五次),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建塔时,作为慈恩寺主持,高僧玄奘曾经亲自设计、指导和督导施工,他还亲自担运砖石建塔。

两年后,一座高5层的土心砖塔建成了,这就是最早的大雁塔。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写的《述三藏圣教序记》。石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

大雁塔初建只有5层,当时由于是砖表土心的缘故,质量不好,四五十年后,便逐渐出现坍塌现象(手绘塔示意图来源百度古建图吧)。

到了唐代武则天年间,由武则天带头,各王公大臣共同响应,施舍了大量钱财,重新营建了大雁塔。此次修建后,把大雁塔建到了10层。(手绘塔示意图来源百度古建图吧)。

此后若干年,大雁塔又因经历兵火战乱的破坏,上面3层遭到毁坏。于是,后人在塔的7层收顶攒尖,在塔体外又包砌了一层砖。这就是后人所见大雁塔的形状。(手绘塔示意图来源百度古建图吧)。

重修后的大雁塔塔身是用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4面都砌有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大雁塔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从低到高,而后又变低的过程,最高的是武周时期,达到了罕见的十层,一般佛塔都是奇数层,只有这个曾经是偶数层。(手绘塔示意图来源网络)。

清朝1907年时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历史老照片

西安大雁塔历史老照片

上个世纪80年代大雁塔

大雁塔最初为五层历史信息,在宋张礼有游记记载:“永徽三年,沙门玄奘起塔,初惟五层,砖表土心,效西域窣堵波,即袁宏《汉纪》所谓浮图祠也。长安中摧倒,天后及王公施钱,重加营建,至十层。”应该是看了当时所记或者是寺内有知晓人交谈所得,比较可信的。


关于张礼文中所写“长安中摧倒,天后及王公施钱,重加营建,至十层。”,另有《长安志》有记载,“永徽三年,沙门玄奘所立,初为五层,崇一百九十尺,砖表土心,仿西域率堵坡制度,以置西域经像。后浮图心内卉木钻出,渐以颓毁。长安中,更折改造,依东夏刹表旧式,特崇于前。有辟支佛牙,大如升,光彩焕烂。东有翻经院。”《长安志》另有所记,则是“寺西院浮图六级,崇三百尺。”说明当时是因为浮图心内卉木钻出,渐以颓毁。才加以修缮的。关于五层还是六层应该是从基础往上计层数(和是不是计顶)的方式问题,因为在《两京新记》的记载也是“西院浮屠六级,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门玄奘所立。”这其实跟我们现在计算大楼的高度,是仅算到建筑楼板高度,还是要算上楼顶的天线构架或是避雷针发射器顶端呢?另外在《天竺记》中也记载“达嚫国有迦叶佛迦蓝,穿石山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盖此意也。”


我们再来看大雁塔之后的历史,据《登科记》载,塔自兵火之余,止存七层,长兴中,西京留守安重霸再修之,判官王仁裕为之记。长安士庶,每岁春时,游者道路相属。熙宁中,富民康生遗火,经宵不灭,而游人自此衰矣。塔既经焚,涂圬皆剥,而砖始露焉,唐人墨迹于是毕见,今孟郊、舒元舆之类尚存,至其它不闻于后世者,盖不可胜数也......正大迁徙,寺宇废毁殆尽,惟一塔俨然。说明大雁塔是遭受了兵火之灾,十层仅存七层。之后的塔型就延续七层了。(本部分参考佐证信息来源百度古建吧)。

文:来源网络/图:主体中式营造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大雁塔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