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出土龙柄石钺浅识(一)

摘要: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是内蒙古东南部与辽西地区,其起止年代与中原仰韶时代大体相当。继20 世纪80 年代考古发现的红山文化坛、庙、冢之后,近几年又见新的重要发现,辽西半拉山红山文化晚期墓地即是。在2017 年第2 期《考古》刊登的《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 一文(以下称《简报》)中,公 ...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是内蒙古东南部与辽西地区,其起止年代与中原仰韶时代大体相当。继20 世纪80 年代考古发现的红山文化坛、庙、冢之后,近几年又见新的重要发现,辽西半拉山红山文化晚期墓地即是。在2017 年第2 期《考古》刊登的《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1] 一文(以下称《简报》)中,公布了墓地的发掘资料,其中第12 号墓(M12)内出有“石钺”与“兽首形柄端饰”。这件带有柄端饰的石钺,本文称作“龙柄石钺”,其年代距今约5000 年,为红山文化遗存之首见,对讨论红山文化末期的社会组织与社会发展阶段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依据业已公布的半拉山红山文化晚期墓地资料,对这件龙柄石钺做以初步讨论。

一、半拉山墓地与M12

半拉山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约13 公里处的半拉山顶部,隶属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半拉山的山势低矮,平面近半圆形,似“半个山”。山岭两侧是由大凌河支流十家子河冲积而成的谷地。发掘区中心处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1°40′28.84″,东经120°23′34.15″,高程278 米(图一)。

  

墓地发现于2009 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因其多次被盗掘,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4 年至2016 年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三年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600 平方米,清理红山文化晚期墓葬78 座、祭坛1 座和祭坑29 座(图二),出土的遗物中仅玉器就达140 余件。

半拉山墓地的墓葬与祭祀遗迹均存在于一座人工堆积的土台上。这批墓葬的排列基本有序。死者头向多为头东足西,仅M58 和M78 为头南足北。一次葬均仰身直肢,二次葬为迁葬(捡骨葬);后者多于前者。从墓葬形制与结构区分,此78 座墓葬分作中心大墓、石棺墓、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积石墓,墓内只出土玉器、石器,器类多为玉璧和玉环。祭祀遗迹分为祭坛和祭坑,分布于墓地北部。

这次发掘在墓葬区划出了6 0 余个发掘单位(探方),由于是按单位按层位发掘,所以发掘者依据层位关系对墓地进行初步分期。据《简报》,发掘区的红山文化晚期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半拉山早期的墓葬有M49 等15 座,祭祀坑有K5 等15 座,墓葬与祭祀点未见明显分区;半拉山晚期的墓葬有M20 等63 座,祭祀坑有K4 等14 座,祭坛1 座,墓葬与祭祀场所已有明显分区。

M12 是半拉山晚期的一座墓葬。它位于发掘区南部的第0602 发掘单元(T0602)内,居于墓区南缘,北邻同期石棺墓M9、M10,其南部墓坑疏少且与M12 同期的墓葬只有1 座长方形土坑墓(M36)。

文章来源 《洛阳考古》2018年第4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