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7日,“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贵文物160余件,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田家沟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为首次在辽宁省外展出。在展出文物中,有三件重要玉器最具代表性,分别为玉斜口筒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勾云形器。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了这样的消息: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找到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展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红山文化,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 - 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其中著名的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是一处红山文化晚期独立于居住区以外、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群,距今5500 - 5000年。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并对其后社会的建筑、宗教、美术、历史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览海报
10月17日,“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贵文物160余件,结合考古现场图片和建筑过程复原,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田家沟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为首次在辽宁省外展出。同时,展览还通过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出土文物等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西辽河流域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要冲地位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在展出文物中,有三件重要玉器最具代表性,分别为玉斜口筒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勾云形器。
玉玦形龙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高15.6、宽10.7、厚4.2厘米
牛河梁遗址采集(标本5)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斜口筒形器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高13.3、斜口端最宽8.3、平口端长径5.9-6.8、壁厚0.5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5号墓出土(N2Z1M25: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勾云形器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
高11.4、宽22.5、厚1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2号墓出土(N16-79M2:1)
辽宁省博物馆藏
礼重在祭
此次展览共分3个单元。第一单元为“礼重在祭”,重点展示了牛河梁遗址出土文物。
牛河梁遗址女神庙
红山文化发现有多处祭祀遗址,或仅由祭坛组成,或与墓地共存,其中牛河梁遗址内同时建有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墓群,是最高等级的祭祀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人物、动物塑像等与原始宗教崇拜有关的遗物,是红山先民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反映,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左图:泥塑人像耳朵残块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长12.2、宽6.4、厚4.6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北多室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图:小型陶塑女性立像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残高9.6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上层积石冢二号冢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小型陶塑女性立像:人像为泥质红陶,女性形象。头部与右腿缺失,双乳凸起,双臂收拢贴于腹前,腹部微隆,背部向内凹,两侧有弧形线条。人像通体压磨光滑,左足塑出一半高靴形,主体部分未见着有服饰。靴子与左脚的形象极为写实,反映了当时红山先民的生活风貌。
左图:彩陶盖瓮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通高49.2、腹径42.4、口径13.2厘米,盖高7.2、径18.9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四号冢6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图:石雕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
长24、宽9、高33厘米
半拉山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石雕人头像:此头像为黄褐色砂岩质,表面风化,有一层土沁。采用圆雕手法,面部轮廓清晰,风格写实。颧骨突出,柳叶形眼,鼻呈三角形,嘴角及下颌雕刻胡须数道,耳部为半圆形。头顶有冠带饰,垂向脑后。
唯玉为葬
第二单元为“唯玉为葬”,主要展现了以玉为葬的积石冢形制。
红山文化墓葬为积石冢形制,表现出等级分明、形制规范和内涵丰富的特征,是中国墓葬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实例。积石冢墓随葬品多为玉器,极少见石器和陶器。这种以玉为葬的习俗,与王国维先生阐释“礼”(禮)字初意为“以玉事神”极为吻合。
“礼”字的甲骨文与金文写法
左图:玉玦形龙(详见上文介绍)
中图:玉玦形龙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高10.3、宽7.8、厚3.3厘米
右图:碧玉C形龙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距今6500 - 5000年)
高26、通鬃长21厘米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碧玉C形龙:此件为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整器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吻部前伸上扬,梭形细目,鬣鬃飘举,卷尾有力,躯体卷曲若钩。虽无角、无肢、无爪,却极富动感。周身光洁,造型生动,雕琢精美。目前此类玉龙只见于红山文化分布北区的内蒙古赤峰地区,辽宁朝阳牛河梁地区尚未见到,可能与区域和文化间差别有关。
左图:玉凤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长21、宽12.7、厚1.24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图:玉勾云形器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高9.4、宽28.6、最厚0.5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7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图:玉龙凤佩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长10.3、宽7.8、厚0.9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3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图:玉兽首端饰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长6.1、宽4.5、厚2.4厘米
半拉山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图:玉人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 - 5000年)
高18.5、头宽4.42、最厚2.34厘米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图:玉双连璧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距今6500 - 5000年)
长6.5、宽4.1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为“文明曙光”。红山文化不仅传承了本地区前红山诸文化和相邻地区较早文化的因素,而且与同时期的其他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文明火花中耀眼的一束,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左图:类龙纹陶片(2件)
新石器时代 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 - 7200年)
长6.5、宽3.5厘米/长6.5、宽5厘米
阜新查海遗址出土F23:26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右图:石雕神人碑形器
新石器时代 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7200年)
高7.8、宽4.4、厚2.7厘米
阜蒙沙拉乡塔尺营子遗址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石雕神人碑形器:此碑为石质,呈长方体,各面有明显外弧,磨制光滑。器体正面上部中心有阴刻人面图案,下部刻有一道横线。人面为圆眼,长弯眉,山形鼻,窄平口,口的两侧有上下交错的獠牙,牙外侧以双弧线表现,并有向外的放射状长尖齿突。人面两侧各有三个近似蛇形的“S”纹,其下为八行排列整齐的三角纹。此碑形器以多种图案突出表现神化的人面,图案整体布局,虽然刻划较浅,但却具有立体感,是体现兴隆洼文化先民信仰观念的艺术杰作。
彩绘陶鬲
新石器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
口径16、高24.4厘米
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展览地点位于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