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

摘要: ▲ 唐代宫殿遗址图  _唐代宫殿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亦即唐长安城的禁苑中,因位在太极宫的东北面,故亦称“东内”。此处曾是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名永安宫,以备太上皇李渊清暑。贞观九年改名大明宫。高宗李治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其后二年, 即龙朔二年 (662) ,命司农卿修建大明 ...

▲ 唐代宫殿遗址图

  _

唐代宫殿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亦即唐长安城的禁苑中,因位在太极宫的东北面,故亦称“东内”。此处曾是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名永安宫,以备太上皇李渊清暑。贞观九年改名大明宫。高宗李治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其后二年, 即龙朔二年 (662) ,命司农卿修建大明宫,改名蓬莱宫,次年迁进此宫听政。

咸亨元年(670)又改名含元宫,神龙元年(705)仍复名大明宫。至晚唐僖宗中和三年(883)遭兵火烧毁,乃以王徽为大明宫留守修复宫室。昭宗乾宁三年(896) 再次毁于兵火,遂成废墟。

1957~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大明宫遗址进行勘察和发掘。1980~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进行了重点发掘,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大明宫的形制、布局和建筑基址的结构等。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

▲ 含元殿复原图

  _

大明宫的形制和布局 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周围共7.6公里多,面积约3.2 平方公里。宫城除城门附近和拐角处内外表面砌砖外,其余皆版筑夯土墙。在东、西、北3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

宫城共有11个城门。南面5个门,以正中的丹凤门为正门,其南有丹凤门大街,宽一百二十步(约176米)。除丹凤门设3个门道外,其余各门都是1个门道。北面3个门,中间的玄武门与北面夹城上的重玄门对直。

东面1个门,称左银台门,门外驻左三军(左羽林军、左龙武军、左神策军)。西面2个门,南为右银台门,北为九仙门,门外驻右三军(右羽林、右龙武、右神策军),是警卫宫廷的所谓“六军”。在北面夹城重玄门之内有统领禁军的所谓“北衙”。

大明宫南部有3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北部有太液池。宫内殿亭等建筑遗址巳勘查到40余处,绝大部分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遗址和宴会群臣的麟德殿以及与道教有关的三清殿等遗址。

▲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_

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位于丹凤门正北龙首原的南沿上,殿址高出平地15米多,可以由此俯视长安城,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此举行。现存的殿址台基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殿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间广 5.3米。

殿东、西山墙和北面的后墙皆为版筑夯土墙,墙内外壁涂白灰,内侧底部并绘有朱红色边线。殿外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台基下周砌散水砖。殿的东南和西南分别建有翔鸾阁和栖凤阁,也都高出平地 15米多。

两阁都在其北侧设廊道与含元殿连接。殿前向南伸出3条阶梯和斜坡相间的砖石阶道,长78米,当时称为“龙尾道”。中间一道宽25.5米,两侧各宽4.5米。

殿址中出有大量表面呈黑色光亮的陶瓦,当是殿顶的屋面用瓦,还出有少量的绿琉璃瓦片,可能含元殿的檐口使用了琉璃剪边的作法。

在台基四周出土残石柱和螭首石刻残块多件,在翔鸾阁北廊道的西侧出土许多铁甲片及矛头10个,可能是在兵火战乱中被遗弃的。巍然耸立的大殿及其左右的高阁并在中间配以自高而下的 3 条龙尾道,其形势极为威严壮观。

  _

▲ 含耀门

  _

  _

麟德殿遗址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西部,为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之所。在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0余米的台基上,建立前、中、后毗连的3殿;中殿的左右又各建1亭,名东亭、西亭,后殿左右各建1楼,左名郁仪楼,右称结邻楼。周围绕以回廊,建筑面积达 12300 多平方米,规模十分宏伟。

遗址中出土大量黑色筒瓦和板瓦,还有少量的绿琉璃瓦片;台基周围出土很多螭首石刻和石望柱残块;阶道铺有莲花方砖,散水砌以黑色方砖,这是其他遗址所少见的。

从出土遗物可知屋面除用黑色陶瓦外,也使用了琉璃瓦,两层台基均安有望柱、构栏和螭首等装饰,螭首并绘有红、蓝、绿色,可见其豪华壮。

  观。

▲ 大明宫三清殿遗址

  _

三清殿遗址

三清殿位于大明宫西北隅青霄门内偏东,是一高台建筑,台基北高南低,现存高度北部为15米,南部 12.6米。台基平面呈凸字形,北宽南窄,南北长78.6米,东西宽北部为53.1米、南部为47.6米,面积为 4000多平方米。

高台全系版筑夯,土周围砌1.26米厚的砖壁,表面皆顺砌磨砖对缝的清水砖面,其底部铺磨制非常工整的基石两层,基石及砖壁向上均呈内收 11°角的斜面。从出土的大量朱绘白灰墙皮,可知上面有殿堂或楼阁等建筑。

台基周围出有石作残件,证明其上安石栏及排水石槽等设施。台基下周围铺宽1.5米的方砖散水。上殿的阶道有两条,一条设在南面正中,长15米,宽3.2米,当是踏步阶梯道;另一条设在台基北端的两侧,为一斜坡幔道,长43.25米,东宽西窄,平面呈梯形。从出土的石作残块可知,幔道上面两侧铺有压边条石并设石栏等。

遗址中出土很多绿琉璃瓦和黄、蓝、绿三彩瓦,青灰色陶瓦为数也很多,还有铜构件及镶嵌在木构上的鎏金铜饰残片等,此外还出土残铜佛像一件,以及红陶浮雕佛像等。唐代崇尚道教,供奉老子,三清殿是宫廷内奉祀道教的建筑之一。大明宫东北隅还有大角观、玄元皇帝(唐时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庙等遗址。

  _

▲ 延英殿

  _

  _

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遗址

在东城左银台门内以北发掘了23号殿址一座,从其所在位置看,可能是敬宗时所建的清思殿遗址。此殿台基为长方形,南北长228米,东西广33米,尚残存柱础石12个。遗址中出土铜鱼符一件,其上有“同均府左领军卫”7 字。

在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为宣政殿和紫宸殿遗址,它们和含元殿同在整个宫城的中轴线上。宣政殿是皇帝临朝听政之处,紫宸殿为内朝正衙,群臣入紫宸殿朝见,称之为“入阁”。在宣政殿以南的东侧有门下省、宏文馆、待诏院及史馆等;西侧有中书省、御史台及殿中外院、殿中内院等建筑。

在紫宸殿以东和以西有宫殿遗址10余处,多是寝殿所在。由紫宸殿向北200米,即达龙首原的北沿,其下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池近椭圆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 320米。池中偏东有一土丘,高5米多,即蓬莱山遗址。

沿太液池南岸有宽 5 米多的夯土建筑遗址,并有大量砖瓦堆积,这可能是元和十二年(817)五月,宪宗所建的“蓬莱池周廊四百间”的遗迹。太液池北有殿址数处,即是含凉殿、紫兰殿、长阁及玄武殿等遗址。玄武殿北即玄武门,再北为夹城之重玄门,门外即入禁苑。大明宫北部为宫廷园林区,其建筑布局比较疏朗,形式也多样化,尤其是太液池的水面,为园林增添了山水景色。


拨开层层泥土 重现璀璨的古代文明

跨越时空隧道 展露历史的真实面貌

往事娓娓道来

秘密层层剥开

零距离触摸古代文明

面对面感受历史故事

考古中国

网站:www.kgzg.cn

微信:kgzg_cn 微博:kgzg

邮箱:kaoguzhongguo@sina.com


  点击“阅读原文”

  

作者:kgzg

更多信息...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