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讲座纪要||《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的考古发掘》

摘要: 讲座纪要||《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的考古发掘》  2020年8月10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孟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柴焕波老师带来了题为《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的考古发掘》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一讲,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柴老师介绍了佛教的发展历程 ...

讲座纪要||《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的考古发掘》

  2020年8月10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孟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柴焕波老师带来了题为《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的考古发掘》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一讲,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柴老师介绍了佛教的发展历程。佛教起源于印度北部的尼泊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中心。一个中心在印度河流域,它的形成与欧亚丝绸之路有直接的联系。从“瓜达尔港到印度河流域,再通过中亚进入中国新疆、河西走廊,最后抵达中原地区”的这条商道形成时间很早,沿途的经济非常发达。统治者在印度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佛塔寺院,佛教因此非常活跃。柴老师提到,中国的汉传佛教(北传佛教)主要来自印度河流域,这一带的佛像造像因受到希腊造像的影响而形成犍陀罗艺术风格,之后通过新疆进入中原地区,对中国的石窟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一个中心在印度东北部的恒河中下游,这一地区是佛教的传统发祥地,一直以来保存有大量的佛寺。众所周知,公元8至12世纪,佛教在印度及其他地方基本被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取代,但在印度东北部的波罗王朝继续流行并发扬光大。柴老师强调,在此期间,该地区的佛教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开始流行金刚乘(密宗)佛教,并影响了中国西藏及其周边地区。

  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寂护、莲花戒和阿底峡三位大师扮演了重要作用。公元779年寂护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佛法僧齐备的寺庙——桑耶寺。而莲花戒也于公元8世纪确定了西藏的宗教方向。吐蕃王朝兴起后开始大力发展佛教,接受了波罗王朝的密宗和大唐的禅宗,到底选择哪个?这两个教派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吐蕃国王请来了莲花戒大师,决定追随波罗王朝的密宗。与此同时莲花戒还和寂护一起创立了中观瑜伽派。阿底峡大师(公元982-1054年)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奠基人,对藏传佛教的复兴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藏文史料明确记载了阿底峡出生于“东方萨霍尔王朝的大城镇,名叫毗扎玛普热(Vikramapar)”,也就是毗诃罗普尔古城。正因为毗诃罗普尔古城与西藏的密切关系,孟加拉国政府首先想到了与中国合作发掘古城。这也是中国考古队第一次进入孟加拉国进行考古发掘,由此开启了中孟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接着,柴老师先介绍了毗诃罗普尔古城发掘的大致情况。在中世纪,孟加拉国经历了德瓦王朝(Devas)(公元750-800年),旃陀罗(Chandra)王朝(公元900-1050年),跋摩(Varmana)王朝(公元1080-1150年)和犀那(Sena)王朝(公元1100-1230年)。根据史书记载,后面三个王朝的都城均在毗诃罗普尔古城。经过几年的勘探,考古队确定了古城的西面和南面为人工开挖的运河,东面和北面为自然河道,且古城基本没有城墙。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Ballal Bari、Raghurampur和Nateshwar(纳提什瓦)三个重要遗址。其中Ballal Bari遗址的中文意思是“国王Bari居住的地方”,顾名思义,它是一处典型的王宫遗址,四周为护城河环绕。

毗诃罗普尔古城位置图

2014-2019年,中孟联合考古队重点发掘了Nateshwar(纳提什瓦)遗址。柴老师认为做城址考古的第一要务是弄清楚地层。毗诃罗普尔古城遗址的地层非常复杂,地层很深,里面夹杂有自然层和人工层。通过仔细观察,他们清楚地分出了两个时期的寺庙建筑。

  第一期寺庙由一道曲折的隔墙分成两个区域:一侧为神圣区,发现有巨大的佛塔和神殿,中间有道路和广场;另一侧为生活区,发现有僧人居住的僧舍、公共食堂、浴室和排水沟。这类布局在大乘佛教寺庙中比较普遍。神圣区的神殿是一座佛塔,外部用精美的砖块砌筑,装饰有镂空菱格纹图案。内部是一个方形空间,空心部分用于放置佛像,出口处有廊道相连。这是大乘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流行的建筑形式,类似的例子还有《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曲女城和菩提迦叶的正觉大塔,以及印度那烂陀寺和西藏大昭寺。

第一期寺庙遗迹鸟瞰图

第二期寺庙的主体是一座十字型建筑,布局与第一期佛寺迥然不同。这种体现了佛教金刚乘(密宗)教义。大乘佛教信徒的修行方式是冥思苦想,追求对佛教经典的通达,而金刚乘的特点是简约实用,信徒追求的是通过身语意的配合来成佛。这种教义实际上借用了古印度婆罗门教中梵我同一的理念,它的修行场所就是曼陀罗。曼陀罗的中心是八瓣莲花,整体体现了密宗经典《金刚顶经》的五佛观念。所以第二期的十字型建筑实际上是一个曼陀罗:中间的八边形象征八瓣莲花,而十字则象征东南西北中的五佛。类似的材料有西藏夏鲁寺的曼陀罗壁画、孟加拉巴哈布尔和西藏托林寺朗巴朗则拉康的十字型建筑。此外,第二期还发现有八边形佛塔,其北部是一座佛殿。柴老师指出,这种前殿后塔的形式在新疆地区也有发现。

  碳十四数据表明,遗址第一期年代约为公元780-950年,第二期年代约为公元950—1223年。

第二期十字型建筑遗迹鸟瞰图

西藏夏鲁寺曼陀罗

讲座最后,柴老师阐述了遗址发掘的社会影响和主要价值。毗诃罗普尔古城作为中孟友谊的象征,它的发掘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每年工作结束后,都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媒体公众宣传最新成果。历年的发掘也得到当地村民、孟加拉国政府高官和中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在最新出版的《孟加拉国史》中,毗诃罗普尔古城占据了26页,说明发掘成果得到了孟加拉国政府与人民的充分肯定。

  毗邻诃罗普尔古城发掘项目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纳提什瓦遗址的第一期遗迹是一组包含塔院与僧院的综合体,第二期遗迹的主体是一座十字形中心神殿建筑。两者保存完整,叠压关系清晰,提供了南亚次大陆大乘佛教寺院向金刚乘建筑演变的珍贵案例。

  其次,毗诃罗普尔古城是孟加拉国历史上旃陀罗、跋摩和犀那王朝的都城所在,该城址的考古工作对于孟加拉国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阿底峡尊者的出生地,毗诃罗普尔古城在藏文典籍中是一个神圣的名字。因此,这个遗址也被赋予了佛教文明传播和中孟友谊的伟大象征。

  最后,那提什瓦遗址的体量十分壮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旅游开发的区位优势。目前,中孟两国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增进当地的民生福祉。


欢迎继续关注『世界考古』

走进世界 走出自己认识世界 认识自己


审稿 | 李泽群 陈晓红

编辑|汪亦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文章已于修改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