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秦人称霸西方后发生了什么?丨郭物

摘要: 秦人建国和扩张的过程中曾与西戎发生了包括战争在内的各种关系,考古工作者可以从双方城址、墓葬和出土器物中发现多种文化交融的现象。西戎在史书中多有记载,但考古学家对这些半牧半农的人群却知之甚少,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墓地的发掘逐步揭开了西戎一支的神秘面纱,自2006年开始发掘以来,马家塬墓地迄今已发现66座墓,2座祭祀坑,墓地中心是M6 ...
秦人建国和扩张的过程中曾与西戎发生了包括战争在内的各种关系,考古工作者可以从双方城址、墓葬和出土器物中发现多种文化交融的现象。西戎在史书中多有记载,但考古学家对这些半牧半农的人群却知之甚少,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墓地的发掘逐步揭开了西戎一支的神秘面纱,自2006年开始发掘以来,马家塬墓地迄今已发现66座墓,2座祭祀坑,墓地中心是M6,其余中小型墓葬在其北部和东西两侧呈半月形分布。马家塬墓地葬俗和随葬品包含了欧亚草原文化、西方文化、秦文化、西戎文化和楚文化等传统和因素。本文结合马家塬墓地的考古发现,从秦霸西戎的角度,探讨马家塬墓葬文化值得注意的几个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同周围文化的关系以及蕴含的历史意义。

  

  

秦霸西戎为长期过程

秦人最初可能来自东方,先后为商周两朝出力。1广义的秦人祖先,也就是戎胥轩和申侯之女带领的族群,在商周之际就投奔周人,定居西犬丘,和戎人生活在一起。大骆时,有二子:成与非子。非子庶出,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别封于秦,秦邑可能在今天陕西宝鸡陈仓一带,为秦人直接的祖先。在西周厉王末年,约公元前841年,西戎灭大骆。西周宣王时,秦庄公收复西犬丘,从此,以西垂为都,代替骆嬴一支,作西垂大夫。2

秦国统治的区域是一个多族群杂居的地区,自陇以西的土地和人民始终游离于商周的势力边缘或者范围之外,直到秦孝公时能号令的还有“戎狄九十二国”3。秦人长期与戎人杂居通婚,各个方面有很多互动,因此,被周人,特别是齐、鲁、晋等华夏诸国,看作是“戎狄”和“陋国”。4由于秦人和戎人既为邻居,又互动颇多,因此,不但在周秦边缘地区能发现大量的戎狄遗存,在周秦统治的核心区域也存在不少的戎狄文化因素。5秦国西部的西戎,既是可以良性互动,吸取骑射技术和人力资源,获得牧业产品和远方信息的朋友,也是威胁秦国生存,牵制秦国扩张的敌人。秦国主要通过长期多次军政途径整合这个地区的人群。6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霸西戎”是最为有名的一次,由于秦国整合西戎主要以冲突和战争为主,本文以“秦霸西戎”来概括秦国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过程。

秦霸西戎无论对于秦国本身,还是对于中国整个的历史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历经数百年的过程,其中以几次大的事件为代表。最著名者,如西周宣王时,秦庄公从西戎手中夺回西犬丘;7公元前750年秦文公伐西戎;8最著名是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霸西戎;秦孝公元年(前361年)“西斩戎之獂王”;9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5年)“伐取义渠二十五城”;10最彻底一次是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并在其地置陇西、北地及上郡。11

秦霸西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规模最大的是秦穆公霸西戎,《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12《史记·匈奴列传》记:“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西有緜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胊衍之戎。”13秦霸西戎巩固了西北大后方,从而能较为从容地东向与诸侯争霸,而且在周边地区导致了很多连锁的反应。14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一方面北方草原人群南下,一方面是秦国政治势力及文化的扩张,阻止了游牧势力的南扩,甚至用修长城的方式清空了适农区域的游牧人,“西戎”被秦国渐渐控制。15战国中晚期,义渠成为秦国大患,宣太后时,通过非常手段,终于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秦霸西戎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这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很多考古发现的现象和文物进行佐证和充实。战国中晚期的马家塬墓地的发现,为我们从考古视野了解这个过程晚期阶段的特点提供了生动的实物例证。

马家塬战国西戎墓地高等级墓缺乏整套显示威权和身份的游牧人武器

马家塬战国墓地属于西戎一支应当没有问题。16具体而言,有学者认为是緜戎。17也有学者推测,清水有邽戎,甘谷有冀戎,秦安、张家川估计也属于邽戎和冀戎的势力范围。18戎人一般认为属于牧业人群,至少也是半游牧半农耕的社会,观察墓葬迄今发现的迹象以及器物,本文发现这些本来应当尚武的戎人文化恰恰缺乏尚武的迹象。

在欧亚草原地区游牧人群的高等级墓葬中,一般都会有武器、马具和动物风格艺术三个要素。随着等级的提高,器物制作和装饰的材质中黄金、银、宝石的比重增加。从萨彦-阿尔泰地区王族墓地的发现看,游牧社会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的威权器物一般是以管銎战斧、短剑、弓及弓囊、箭及箭箙为代表的武器,以及各式腰带19、马具、马鞭和铜鍑,这些器物制作精美,甚至用黄金制作或者装饰,多以动物风格艺术装饰,礼仪的功用超过实用的目的。比如俄罗斯图瓦阿尔赞国王谷发现游牧首领墓葬。20

根据已经公布的马家塬战国墓地的资料,可以发现,这些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虽然有一些武器的发现,但和同时期草原地带首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相比,缺少短剑等武器为代表的威权物,特别是在整装成套、人群属性和材质贵重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

根据现在发表的资料,第一等级的M16墓主虽然有三条奢华的腰带、半圆大金项饰、臂钏等表示身份等级的威权物,但随身没有携带武器(图一)。墓中出土鋄金银铁矛却非常奢华,具有礼仪的功能。这个矛并未放置在墓主身边,贴竖穴墓坑壁放置,和同一竖坑埋葬的礼仪性车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个矛具有戎人矛的特点,不过戎人的矛可能也是源自秦国的矛。21第二等级的M15竖穴西北角立铁矛。M15墓主身体周围发现较多兵器:铜管銎啄戈、铜斧、铜戈、箭囊和数枚箭镞,但是没有短剑。M2墓主头骨顶部放置铜戈及铜镞。第三等级M12墓主身体周围发现铁戈和铜镞数枚。M8墓主身体周围发现铁戈和铁剑。22另外,M1出土箭箙饰和9枚铜镞,M1出土了中原式的戈和草原风格的管銎三棱镞。根据迄今公布的材料,可以发现,矛在马家塬墓地中显得比较突出,各类武器作为随葬品在马家塬高等级的墓葬中不太普遍和平衡,而且没有金银装饰的短剑和管銎武器,特别是没有极具身份象征意义的短剑。23大约同时代的西戎文化中,一般还能发现管銎啄戈、短剑和箭镞等武器,比如固原彭堡撒门墓地M3周围有4具马头骨,土坑墓,在墓主骨架腰部附近出土了戈、剑、矛。24这是为什么?这可能从一个侧面说明,战国晚期这个地区的西戎首领不是缺乏尚武精神,而可能是已经为秦国所羁縻,其军事装备和武装力量受到秦国的控制,甚至在首领下葬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图一 马家塬墓地M16墓主出土现场及随葬品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及忍子研立,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25既然能率戎狄九十二国朝觐周王,这说明秦国对这些戎狄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阐释了如何以秦律和文化管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这些竹简写成虽然较之马家塬墓地时代晚,但有些律法由来已久,可以看到秦国对于被征服地区严格的管理以及移风易俗的努力。从文献、封泥、铜器铭文看,秦国为了统治降服的西戎,很可能利用了“属邦”这个行政机构,设立“道”,负责处理包含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汉平帝时期的34个道中,至少有7个可能是沿用秦国以来的道,其中“緜诸道”管理的范围可能就包括了马家塬墓地所在的区域。26

北京市延庆县玉皇庙墓地M250、M18大墓的发现为了解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游牧社会精英的墓葬习俗提供了生动的资料。这些墓葬中都随葬了短剑、箭镞、戈(相当于啄戈),从箭镞的摆放情况分析,应当是一把整齐放置的箭,应当是放在箭箙中,只不过箭箙已腐朽(图二、三)。27

图二 北京市延庆县玉皇庙M250墓墓主随葬品分布平面图

图三 北京市延庆县玉皇庙M18墓墓主身体局部随葬品分布平面图

陕西宝鸡益门村春秋晚期偏早阶段的二号墓的发现为了解春秋中晚期秦戎关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墓中发现了3把金柄铁剑,另外还有大量金、玉、铜、铁器,但没有发现中原或中原式的铜礼器。虽然学者对宝鸡益门村二号春秋墓墓主的身份有不少争议,但金柄秦式铁剑28的出现应当是受到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29三翼有銎箭镞也是北方系器物,头箱主要随葬马具,有金环首铁刀、串饰等,显示了明显的草原文化特点,可以看作这个阶段秦戎关系的体现。30墓主可能是秦穆公霸西戎后,臣服于秦国,后来内迁至宝鸡地区的西戎某国戎人君长。31可以看出,秦国在早期对这些戎人首领的控制尚不严格,他们还是可以随葬象征他们身份的高规格短剑,甚至是为他们生产了这样融合秦文化因素的短剑。有学者认为在欧亚草原游牧人的墓葬中出土的铜剑等武器,是非常锋利的实用武器,而中原发现的短剑,刃口比较钝,可能武器在中原文化中,只是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实用性减弱了。32这的确说明,短剑在中原文化的背景中,礼仪的成分大一些。其实这可能只是反映了中下等级的游牧人武士的情况,在欧亚草原最高等级首领墓中出土的短剑等武器,比如前述图瓦阿尔赞王族墓地,武器往往装饰了黄金等贵金属,黄金、宝石以繁复的方式镶嵌在短剑、管銎戈等武器上,这样的兵器其实也是礼仪的功能较大,实用性值得怀疑。33马家塬墓地代表的战国中晚期一支西戎恰恰处于更远地区尚武游牧文化和中原礼仪为重的文化之间,比较生动地体现了这种中间地带人群的角色特点。

  有学者指出秦国本身在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商鞅变法之后,秦墓中也普遍缺少武器。34有学者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一些推测,认为可能为了节约资源,或是防止有人盗掘兵器,或是害怕亡灵携带武器归来。35这当然也许是马家塬墓地代表的西戎受秦国影响,与秦国同俗,缺少武器的原因之一。如果是这样,更可以说明秦国对西戎的广泛影响。《史记·秦本纪》记载:“(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36这说明,公元前688年,早在秦穆公霸西戎之前,秦国已经开始在马家塬墓地所在的区域设县统治。公元前471年之后,緜戎可能占据了这个地区。秦国对于周边相对定居于谿谷台塬之地、半农半牧的戎人采取的是占有其地、保留其部落首领,以戎治戎的方式。公元前395年,秦国伐緜戎,之后,緜戎可能就完全属秦,从“外臣邦”转化为“臣邦”,归属邦管理,这样首领不能称王,只能称为“君长”、“君公”,兵器的制造、发放、保存也将被纳入统一的管理。37《史记·货殖列传》曰:“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38正是这个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的写照。39

  有意思的是,张家川县南部的清水县刘坪遗址发现的文物中,却有草原风格的短剑和管銎啄戈。不过这些武器制作尚不奢华,没有黄金或者宝石的装饰,并不像是等级特别高的人使用的礼仪性的武器。由于是征集,因此,也无法知道原来的共存关系。说明低级别的戎人,在随葬品方面,可能没有受到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郭物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