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郭物:从法罗尔宝藏看阿姆河文明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自2019年4月18日-6月23日举办了作为“亚洲文明联展(文物展)”重要分展之一的“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受到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展览期间,清华艺博不仅举办了多场内容丰富的展览系列讲座和展览导赏活动,还于6月15日在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办了“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学术研讨会。十位来自考古、历史、艺术史、地质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张文玲研究员主持,“器服物佩好无疆”展览总策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开幕词,200余位观众现场聆听。
为了深入展览研究,以及更好的向社会传播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微信将陆续整理部分专家学者发言内容与观众分享。
◆ 从法罗尔宝藏看阿姆河文明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
郭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大家下午好。2017年3月起,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开始在中国巡展,现在已经在中国北京故宫、敦煌、成都、郑州、深圳、长沙巡展了两年多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这次展览以及图录现在算是集大成阶段的体现,将以前所有的研究都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这次我把大家不太注意的,展览里最早的一部分阐释一下。
法罗尔丘地发现的文物时代相当于我们的龙山时代到夏代,展览里有五个地点的文物,包括汉武帝时期张骞访问过的大夏首都蓝氏城,就是现在的巴尔赫出土的一件科林斯柱头。
法罗尔丘地在阿富汗的这个地方。从地理和文化交流的位置看,阿富汗是欧亚之心,是文明十字路口。
法罗尔丘地的这些金器大家在展厅里都能看到,这里就浏览一下。
公牛纹碗残件 法罗尔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高14.9cm
公猪纹碗残件6片 法罗尔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最大碎片高11.6cm
几何纹金杯 法罗尔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高8.40cm 直径9.94cm
这件牛纹银器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大家可以去看。
丝绸之路像刚才唐自华老师和贾研老师讲的,东西方很早就各自在建设了。人们都要寻找新的、好的、能用的资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就开始找了,一旦进入文明时代,国家的力量就不得了,它会大规模、持续组织人去找,就像你们现在每天使用淘宝、京东一样,古代也是一样,派人去搜,到处去找资源。网络很早就有了,比如说冶炼青铜最重要的锡,然后就是青金石,贾老师讲过了,我们略过。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河流域的早期交易是通过陆地,从公元前2500年前开辟了海路。
阿富汗有很多资源,有锡、黄金、红玉髓,最著名的就是青金石,它的质量最好,储藏量最大,别的地方没有它的优势。
这是两河流域乌尔王墓的墓葬复原,为什么说法罗尔和它有关系呢?就是金器上的大胡子牛的形象和乌尔乐器上牛的形象是一样的。两河流域的牛的大胡子一般是用青金石做的,青金石现在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如果大家去新疆买,我当时买是270块钱一公斤,特别好的会贵一点儿,其实现在青金石没那么贵,但古代是很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