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回顾丨郭物:最早的游牧王国与草原丝路的开启

摘要: 史地研究云讲堂 第四期2020年12月16日下午,本刊“史地研究云讲堂”第四期在线上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郭物研究员作为第四期主讲人,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最早的游牧王国与草原丝路的开启》的精彩讲座,本刊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伟兵教授担任主持。讲座伊始,杨伟兵教授对郭研究员进行了介绍 ...

史地研究云讲堂 第四期

2020年12月16日下午,本刊“史地研究云讲堂”第四期在线上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郭物研究员作为第四期主讲人,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最早的游牧王国与草原丝路的开启》的精彩讲座,本刊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伟兵教授担任主持。

讲座伊始,杨伟兵教授对郭研究员进行了介绍,然后引入本次讲座的主题——草原丝路。这一主题对我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之处在于我们对丝路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绿洲和沙漠区域的丝路,但是草原丝路开启时间更早,几乎没有文献记载,我们对其了解更少。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深入开展,草原丝路的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细微、精彩和丰富的草原丝路景象。

接下来,由郭研究员主讲。进入主题之前,郭研究员就“丝绸之路”一词作了详细介绍。丝绸之路是穿过大文明之间辽阔的边缘地区、连接欧亚大陆上各文明中心的交通道路,交流的内容除了丝绸、钱币、玻璃、金银器等形而下的物质产品,更多的是各种宗教、哲学、文学、音乐舞蹈、科学技术、民俗等形而上的思想意识。使节、宗教人士、军队和商团是丝绸之路上活跃的主角。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丝绸之路”一词,特指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的一条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路线。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拓展和泛化,用以指代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我们熟知的绿洲丝路和沙漠丝路产生之前,战国时期的草原地带就已存在一个相对完善的边地文化传播带,主要通过牧业人群、山地半牧半农人群传递信息和技术,因此称之为草原丝绸之路。

战国秦汉时期的边地文化传播带示意图

接下来,郭研究员讲解了2013年以后的四年内他们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三道海子的考古发现。三道海子位于阿尔泰山巅的U型谷中,海拔2400米左右,由花海子、中海子、边海子三个高山湖泊组成,水草丰美,地理位置优越。早期的游牧人在此留下了诸多遗迹,其中花海子就有三座大型十字轮辐石堆。最大的石堆内围直径为76米,周围有鹿石散布,外围石圈直径达210米,四个方向有四大放射状辐条,东南的辐条最宽。鹿石是武士的象征,典型的鹿石上刻有飞鹿、弓囊、耳饰等画像。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这些十字轮辐石堆实际上是公元前800年左右草原游牧人群祭天的地方。花海子的三号遗址除了鹿石之外,还发掘出不少盾牌石,盾牌的形象也存在于鹿石上。祭坛下方的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碎骨头,祭坛周围有很多祭祀圈。

三道海子

辐条

花海子是欧亚草原的十字路口,景观特殊,其遗址的布局符合古人的风水观念。通过天文观测发现,花海子1号遗址东南辐条所对应的正是冬至日太阳升起的东南方向,而中国人熟知的青龙、白虎等星座在遗址上也有一定的对应物,因此这里出土的文物可能与星座相关。

花海子遗址出土的与星座相关的文物

那么当时是谁在此祭天呢?郭研究员对俄罗斯图瓦阿尔赞山谷中墓地的介绍揭开了谜底。山谷中的2号墓地为国王和王后的埋葬地,以国王和王后为界形成一条轴线,周边墓地中男墓主位于东边,女墓主位于西边。国王身边出土了头饰、项饰、耳饰等黄金制品,其中头饰制成鹿、雪豹等动物形象,此外还有金柄铁剑、弓囊(附带弓箭)、做法事的铜镜、斧头、鞭子、腰带等随葬品。王后身边出土了耳坠、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以及带金制动物蹄柄的木碗等与祭祀相关的物品,此外还有项圈、短剑、铜镜、梳子等。

阿尔赞山谷2号墓地国王身边的出土文物

阿尔赞山谷2号墓地王后身边的出土文物

公元前800年左右,这里的游牧人群开始整合周边部落,打败伊赛顿人、斯基泰人等部落,介入农耕区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大王国,正式开启草原丝绸之路,将文化波及到整个欧亚草原,这些人可能就是“独目人”。“独目人”一词并非指当地人仅有一只眼睛,而是强调他们额头中间的虚拟的天眼。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处于西周时期,周围有半农半牧的戎、狄等民族,草原地区也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化。通过游牧人群,中原的铜鍑等传至西方,西方的琥珀等则传至东方。通过欧亚草原的东西文化交流最早为公元前3200年左右,小麦、驯化的牛羊、权杖等由西方传播到东方。西亚地区通过中亚和欧亚草原将重要的粮食作物、驯养牲畜、技术发明(包括冶金术、冶铁术、轮辐式战车)等传入中原。

巴泽雷克文化时期(相当于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新时代。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巴泽雷克谷地发现了一些格里芬人的墓葬,永冻土使得墓葬中的物品保存完好。墓主人身上有许多纹身,马匹装扮奇幻,墓葬中还有一些砸碎的“山”字纹铜镜、四轮木车、织锦、绣有凤鸟纹的绢、涂了红漆或贴上金箔的马具等物品。这里介于东西方之间,所以随葬品中既有波斯因素的狮子、牛头神兽,由象征天空的城垛装饰的帽子等物品,又有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绸、铜镜、漆料等奢侈品。

阿尔泰巴泽雷克谷地出土的凤鸟纹绢制品——马垫(左、中)和“山”字纹铜镜(右)

阿尔泰巴泽雷克谷地出土的涂有红漆的随葬品

波斯波利斯百柱大厅的格里芬形象

在巴泽雷克文化的基础上,以绿洲为基础的丝绸之路正式开启。西汉进入西域后,于公元前60年正式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之后,丝绸之路经过历朝历代的经营逐渐形成一个大的网络。

最后,郭研究员总结: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中国西北至中原腹地以草原丝路作为媒介,逐渐受到欧亚大陆西部文明中心以及欧亚草原文化的影响。战国晚期以前已经有三波大型的中西文化交流,有的文化交流例子比较明确,有的则还在研究中。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大陆间开展长距离转手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网络,它绵亘万里,延续数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在提问交流环节,郭研究员就听众的草原交流证据链、三道海子的建设过程、夏家店动物纹饰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草原祭坛传统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本文图片由主讲人郭研究员提供,谨此致谢!

(end)

本刊“史地研究云讲堂”受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项目、复旦大学“双一流”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资助。

供 稿:姚雪丽

编 辑:赵婷婷

审 核:杨伟兵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作者:郭物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