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观展|“吉祥圣域”——藏传佛教绘画与造像艺术展(一)
“吉祥圣域”——藏传佛教绘画与造像艺术展于今年4月26日开幕,将首都博物馆收藏的26件造像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38件唐卡并置展出,呈现唐卡与造像艺术之美。由于疫情的关系,起初展览不对外开放,只做线上展示,随着疫情的平稳好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目前开始对外开放,PITAKA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决定带领学员去看展,作为PITAKA唐卡艺术鉴赏课的一次课外活动。
“吉祥圣域”——藏传佛教绘画与造像艺术展海报
首先,PITAKA桑有几条参观展览的提示,供大家参考:第一,观展前尽量对展览的内容、规模、特色做一个了解。无论怎样的展览都会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就像我们去旅行,要知道目的地是哪里?有哪些可以游览的景点,这样可以提高观展的效率和观展的投入程度。以“吉祥圣域”展为例,这次展览的核心内容是唐卡和造像,唐卡包括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批17至20世纪的唐卡精品以及沈从文先生所捐赠的一批唐卡收藏,而造像主要来自首都博物馆,首博馆藏造像很丰富,常设佛教造像展,这次参展“吉祥圣域”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也都是配合展览的主题,展现了其中的精品。(内容值得期待~)
第二,观展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导览路线的安排,来了解策展思路。面对众多繁复而神秘的唐卡和造像作品,策展人将“吉祥圣域”展览安排了六个部分,依次分别是:唐卡的绘制、祖师与上师、秘密佛与般若佛、菩萨、女尊、护法。除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唐卡的制作工具、颜料、绘画过程外,其余部分都是以唐卡和造像结合的方式来展现。由此可见,策展主要以唐卡主尊和造像的内容来分类,并穿插了对各个单元内容的简介,符合大家观赏的思路,可以由浅及深地了解藏传佛教绘画和造像艺术。
下面PITAKA桑就按照展览的六个单元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展览的内容,也算是一次线上观展吧。
第一单元|唐卡的绘制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绘制过程复杂而精微,所用颜料均来自金、银、珊瑚、玛瑙、青金石、孔雀石、松石、朱砂等珍贵的金属或矿物材料。在绘制前,画师需完成问卜、择吉、焚香、沐浴、更衣、诵经等准备工序,之后在备好的画布上依次进行起稿、着色、勾线、开脸等步骤。熟练的画师绘制一幅精美的唐卡,也往往需费时数月乃至数年。因画材精良且完全使用矿物颜料,唐卡可保持数百年而不变色。
这部分在PITAKA唐卡艺术鉴赏课中都学习过,但见到展览的实物,无论是颜料还是工具,大家还是会增加很多直观的认知。
唐卡绘制颜料和工具
研磨颜料的工具
文殊菩萨唐卡的绘制过程(完成稿)
第二单元|祖师与上师
在藏传佛教体系中,祖师是某一教派的初创者,如格鲁派奉宗喀巴为祖师;宁玛派奉莲花生为祖师。上师是祖师佛法的传承者,是引导弟子和信众入佛门、修行佛法的导引者。很多历史上的上师都是在修行和弘法中具有杰出成就的大师。祖师与上师的地位尊贵而独特,描绘祖师、上师的唐卡也因此而尊贵。唐卡中出现的祖师形象,并不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往往还追溯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如历代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源流唐卡即追溯其始祖至古代印度某位大德。在这类唐卡或造像中,祖师通常居中心位置,形象高大,周围眷属的配置规格等同于佛陀,以彰显祖师地位之崇高。
PITAKA桑对于以上展览的单元介绍不置评论,但藏传佛教中对“上师”的理解更深广。上师与佛陀无二,是三宝的总集;上师是善知识,有内上师与外上师;弟子的修行和解脱唯一依靠依止上师,与上师相应。佛教非常重视传承,而上师是所有佛法传承的源头与连接。上师可以化现为某位教派的祖师,也可以是某位大成就者,大德、大师,甚至可以是默默无闻的终身闭关修行者。
班禅喇嘛源流——阿跋迦罗唐卡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7厘米 横42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此幅唐卡主尊是印度大成者之一的阿跋迦罗,头戴红色僧帽,身披袈裟,右手结说法印,为众人说法,其身有巨蟒缠绕。上界左边为那若空行母,右边为印度大成就者;主尊下方为大黑天化身的宝帐怙主,画面左下角绘制坠入地狱而受罚的罪者等。对这幅唐卡PITAKA桑也有新发现,会随后分享给大家。
班禅喇嘛像
清代 铜鎏金 通高13厘米
首都博物馆馆藏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唐卡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5厘米 横41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萨迦班智达(1182-1251 年)是萨迦派的第四代祖师,全名萨班·贡嘎坚赞,西藏著名学者,精通大五明学。曾经说服卫藏归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政权分裂的政治格局。图中的萨迦班智达为年轻相,头戴红色法帽,身着杏黄袈裟,做辩经状。画面上方有其修行的本尊文殊菩萨和上师扎巴坚赞,萨迦班智达身后的背景中有僧众朝拜供养弥勒佛的场景,左下方有与萨迦派修法关系非常密切的四面大黑天,右下方裸身跪坐在兽皮之上的听法人是被其降服的外道。
萨迦班智达像
清代 铜鎏金 通高26厘米
首都博物馆馆藏
PITAKA桑和大家一起学习萨迦班智达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云丹嘉措唐卡 清代
布面设色 纵70厘米 横44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1589-1616 年。其座下有金字藏文题记rgyal ba yon brtan rgyal mtsho la na mo),他是历代达赖喇嘛中唯一的一位蒙古族上师,被万历皇帝赐予“普持金刚佛”的封号。画面主尊头戴黄色僧帽,左手托摩尼宝珠,右手结触地印,座前有僧人供养。画面左上角为四世班禅(1567-1662 年)右上方为其修行的本尊独雄大威德金刚双身像,主尊下方为事业法王(一称外修阎摩)护法。五世达赖喇嘛像
清代 铜鎏金 通高14厘米
首都博物馆馆藏
宗喀巴大师传记唐卡之一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7厘米 横48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唐卡主尊宗喀巴大师身着格鲁派僧衣,头戴黄色僧帽,左手托经书,右手施拔济众生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主尊四周绘有叙事性的说法故事,描述了宗喀巴大师的生平传记,其中有说法、辩经、供养、灌顶等场景。画面上方、主尊左右分别有红色身护法及妙音菩萨,主尊下方有秘修阎摩法王。宗喀巴大师传记唐卡之二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7厘米 横49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唐卡主尊宗喀巴大师身着格鲁派僧衣,头戴黄色僧帽,双手结禅定印各持法器,左手为金刚铃,右手为金刚杵,双手各持一朵莲茎。花茎沿手臂升至双肩两侧,并分别承托宝剑和经书。双脚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座前有供案供养。主尊四周描绘其修行、传道、灌顶等场景,也描绘了众佛弟子、僧众的虔诚礼拜、供养等。下界为红色身六臂大黑天保护法(或称自在王红怙主)。
宗喀巴五示现唐卡之一 清代
布面设色 纵56厘米 横42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唐卡主尊宗喀巴大师头戴黄色法帽,身着杏黄色袈裟,双手在胸前结转法轮印,双脚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绚丽的背光以花果装饰,主尊手拈的两朵莲花中分别生出宝剑和经书,象征智慧和学识。主尊下方的莲池生出一株彩莲,之中有佛钵、香果、法轮等,岸边辅以各色摩尼宝珠为供养。主尊座两边有两位弟子,分别是克珠杰和贾曹杰,世称主尊为宗喀巴大师,左右分立两弟子的范式为“师徒三尊”。环绕其外的是模仿千佛结构且重复的宗喀巴小像,下方有六臂大黑天护法、财宝天王以及托着曼扎盘的供养人和托举各色供养的弟子等。宗喀巴五示现唐卡之二 清代
布面设色 纵55厘米 横42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唐卡主尊为宗喀巴大师五示现(五种变化身)之一的大成就瑜伽行者——骑虎宗喀巴,此为宗喀巴大师圆寂之后的第四次示现化身(又被称为金刚瑜伽师法相),这次化身宣示了授记和遗嘱。主尊通体棕红色,圆目阔口呈忿怒相,头戴五骷髅冠,发髻中有婆罗门胫骨,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持宝剑,身披嵌宝璎珞,腰系兽皮,跪坐于一猛虎之上。主尊周匝有千佛样的宗喀巴上师组像,下界有吉祥天母护法。宗喀巴大师像
清代 铜鎏金 通高30厘米
首都博物馆馆藏
米拉日巴尊者唐卡 清代
布面设色 纵29厘米 横20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米拉日巴尊者(1040-1123 年)为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的大成就者和第二代祖师,俗名“米拉日巴·脱巴噶”,法名“协巴多杰”。唐卡中的尊者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覆耳做“听道歌”状,主尊周边绘其修行的雪山,上方有三位上师像,中尊者为玛尔巴大师。主尊下方是猎户弟子及山中众生灵听法的场景。米拉日巴尊者像
清代 铜鎏金 通高20厘米
首都博物馆馆藏
第巴却吉·丹增洛桑嘉措唐卡 清代
布面设色 纵52厘米 横37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唐卡主尊的格鲁派上师头戴黄色僧帽,身着僧衣,左手握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身前三位弟子行合十礼。根据主尊左侧山石底部藏文题记:“顶礼丹增洛桑嘉措”可知其为广惠寺敏珠尔三世活佛,全名为:第巴却吉·丹增洛桑嘉措。上界从左至右为六臂大黑天、二臂大白伞盖佛母、大轮金刚手;主尊下方分别为龙树传宝帐怙主双身像(大黑天身形之一)、财宝天王和持胫筒红色护法双身像(大黑天身形之一)。格鲁派上师唐卡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7厘米 横49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唐卡主尊身着格鲁派僧衣,头戴黄色僧帽,双手结禅定印托颅钵,其内有一长寿宝瓶,中有一株绿色宝树。两手各拈一枝莲花,莲心分别托金刚铃和金刚杵。双脚结跏趺坐于华丽的三层卡垫之上,下承须弥狮子座,座前有供案供养。上界中尊为俱生上乐佛,周匝有一众大成就者和上师像。此种上师题材的画像,属13世纪之后的噶举派唐卡风格。
(未完待续)
文 | PITAKA艺术
图 | 岚 茗棫
编 | 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