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许宏:一部优秀的考古遗址研学教材——《考古队长现场说》读后

摘要:   第一时间从我的同事高江涛博士那儿,获赠了他领衔主编的这本《考古队长现场说·中华何以五千年》。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按说,这类考古人现身说法的集子已出版了好几本了。本人就曾拗不过邀约,参与了其中两本的“攒稿”。一是《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二是《文明探源:考古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


  第一时间从我的同事高江涛博士那儿,获赠了他领衔主编的这本《考古队长现场说·中华何以五千年》。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按说,这类考古人现身说法的集子已出版了好几本了。本人就曾拗不过邀约,参与了其中两本的“攒稿”。一是《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二是《文明探源:考古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但前一本是音频课程的合集,后一本则是讲座的合集,都是主办方张罗着出的。而江涛博士他们的这本,则真的是考古人在业余时间自编自撰的,这让我这位老考古人称道不已。江涛博士负责陶寺遗址的田野工作,光考古现场和考古队这块儿应该就够他忙活的了,居然还能张罗着编公众考古的书;居然能够把同样是在田野上“百忙”不已的诸位作者说动并凑齐了稿子,这项工作太不易了。主编的号召力和作者的付出,都是要首先点赞的。

  再看作者队伍,这是一批年轻的领队,以70后和80后为主,在我们这个以尊老敬老传统著称的学科里,70后就要往小字辈里归了。这批中青年作者,他们是典型的活跃于田野考古第一线的生力军,按俺们圈内的话就是——能够盯得住工地。他们更贴近以年轻人为主的公众,更知道公众想什么要什么。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书中每篇的文字都很活泼,小标题起的生动而带灵气。图配的好,每篇后面的“未解之谜”板块也颇具特色,是引导式的叙述而非给出标准答案。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这是一本朝气蓬勃、兴味盎然的大众考古书。

  作为一线考古人,我们会经常在发掘现场接待领导、同行、来参观的师生乃至普通公众。如果说此前的考古人只要能挖能写就可以了,那么现在还必须能说能侃。这就是考古人参与公众考古的最基础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位考古人,可以说都是公众考古的践行者。

  但我的大多数同行的实践一般是止于此的,而江涛博士的思考显然要更深。他在陶寺遗址热情地接待四方来客,组织遗址研学活动,也帮着地方张罗有关的公众考古讲座,这次又网罗了18处重要遗址的考古领队“攒”起了这么厚的一本书,其实背后有他关于公众考古与遗址研学的一系列思考。他在本书的序里说,“恰逢契机,国家层面‘文化’与‘旅游’融合,有了‘诗’与‘远方’,更有了‘研学’。”他说,“研学旅行与公共考古在内容与理念上是有相通之处的”,而“遗址是研学旅行的绝佳之地,是中华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这一认知框架下,他提出了“遗址研学”的理念。指出遗址研学在田野,更在心间、在秘境……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书的定位,江涛博士和出版方把它定位为“第一本考古遗址研学教材”,而书中各篇“亲自撰写遗址故事”的作者,就是“研学导师”了。考古人浓重的社会责任感,跃然纸上。我个人近年也参与了一些人文历史研学活动,把以往讲座、线上课的内容“落地”为实地踏查和现场授课交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因而,我对江涛博士的工作价值和意义有深切的理解。遗址研学需要这样的教材,读者朋友可“卧游”而徜徉流连于书中,可把它当作行前的导游手册,也可藉此深化对踏查过的遗址的认知。

  这18处遗址所涵盖的空间,及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几乎囊括东亚大陆史前文化的主要发生区域;时间则从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400年前后,纵跨四千余年。而绝大部分遗址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末期的仰韶时代至龙山时代,这是东亚大陆逐渐步入社会复杂化的时代,是早期中国文明圈的酝酿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国家和文明发生与初步发展的关键期,最后收束于中国青铜时代之初、中原中心的最终形成期。欲一览早期中国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风采,该从这十八处遗址读起。

  “研学在路上,永无止境!”让我们用江涛博士的这句话共勉。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责编:韩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许宏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