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松山新城”之历史探究
万历时期,松山滩水草丰美,重冈连阜,松林广布,可耕可牧,宛如世外仙境。据《万历庄浪汇纪》记载:“宰僧、着力兔妻男、银定、歹成等枝部虏,离红水、三眼井边二百里,在黄沙券、水塘湖、水头居住,离松山三百二十里”。由此可见,明代的大、小松山地域非常广阔,涵盖今景泰、天祝、古浪、永登、阿拉善等地区。据《秦边纪略》载:“盖松山左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两河(黄河、庄浪河)则腹心,甘镇(今甘肃)则咽喉,山以西扒沙(今古浪县大靖)为凉屯地,山以东芦塘(今景泰县芦阳镇)为靖膏地,山以南隆答、石炭以至红井,皆庄浪屯收之地。”故历史上的松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松山新城局西北角 - 桑志青 摄
据《天祝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蒙古俺答汗羡慕青海草原的富饶,带领其弟宰僧、着力兔、丙兔,儿子阿赤兔、宾兔等数万军队,从阿拉善一带经天祝松山袭击青海并占据,一年后东还,后留其儿子丙兔据守青海,留阿赤兔、宾兔占据大小松山(包括天祝、永登、古浪、景泰等地)。至此,鞑靼势力从河套至松山、青海连成了一线,开大、小市于宁夏中卫和庄浪、凉州,日寻干戈,骚扰百姓,侵犯边关,盘踞时间长达30多年。
“虏恃地利,东寇延绥宁夏,南犯固靖兰州,西侵武威张掖,往往饮马黄河,为庄、凉、兰、靖诸边之患。”明万历兵备副使荆州俊在《三眼井堡记》中这样记叙鞑靼阿赤兔部落占据了大、小松山后的状况。可见,鞑靼寇掠甘肃、陕西、宁夏三地,已是无处不至,无时不犯,收复松山势在必行。
松山新城内城翁城鸟瞰 - 王智伟 摄
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甘肃总兵达云等奉旨收复松山。先克昌宁湖之青把都,后破青海之永邵卜。是年三月向松山进兵,阿赤兔率精锐在隆答、孤头迎战,击败庄浪兵。李汶、田乐等经周密计议,于三月二十日出奇兵分路进剿,一路从泗水出兵直捣扒沙(古浪大靖),一路从黄羊出兵直捣鱼沟,攻其腹背,一路直攻黑马圈河,共斩杀714人,俘获500余人,阿赤兔部溃败奔逃。据梁云龙《荡平松山碑记》载,阿赤兔等重整其部,联合青海鞑靼抵抗官兵,并于七月三日乘雨挖边,欲从镇羌、岔口(今金强驿和岔口驿一带)越长城入青海,被官兵击溃,打死卜打台吉等5名头目和50余名散众,其余败走,退入大小松山。
九月二十四日,各路官兵并进围剿,西宁兵备右布政使刘敏宽挥戈青海,庄浪兵备按察使梁云龙控弦乌鞘岭之北,甘州副使李景元率两河壮士出兵黄羊川,甘肃总兵达云提五郡官兵入黑马圈河,西宁同知龙应坚和凉州通判使王伦挽、刍粟整其军旅前后堵截。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两河五道官兵10万余人会攻大、小松山,斩杀4人,生擒2人,俘获880人,获牛、马、驼、羊1500多头(只),至此,松山收复,大小松山重新纳入明王朝的控制范围。松山战役的胜利,切断了青海蒙古和河套蒙古之间的联系,使明王朝在军事上占据了主动地位。
松山新城外城北墙 - 黄福成 摄
松山收复后,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给朝廷写了一篇《计处松山善后事宜疏》的奏章,奏章陈“查得历凉(武威)之泗水,以至靖(靖远)之索桥,横亘不过四百里许……乃旧自永安(今靖远小口),历皋兰,渡河逾庄浪(今永登)以至于凉,则一千五百里。舍此四百里不守,而欲守一千五百里之边,孰难而孰易?”。李汶站在军事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松山在西北边疆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宁夏中卫到甘肃古浪一线约400里,和兰州到民勤一线相比,路途更短,更容易加强防守。陈述了原来修筑的长城,经兰州、永登,乌鞘岭到古浪,既绕道耗资不说,又将景泰这片沃野置于城墙之外,从而引得鞑靼屡屡进犯。
这篇奏章很快被朝廷采纳,第二年,派甘肃总兵达云和兵备副使荆州俊负责修筑长城,为了有别于早期在河西修建的长城,将修筑的长城称“松山新边”,当地百姓又叫“新边墙”。
松山新城内城外城东墙 - 王智伟 摄
“松山新城”属“松山新边”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城分内外二城,平面呈“回”字形,城垣基本完整。外城东西宽350米,南北长320米;内城东西宽170米,南北长140米。距外城12米处,有宽约10米的护城壕。2006年,甘肃省文物局为了与城北1千米处的旧松山古城(建于宋代)遗址区别,将原名称“松山古城”更名为“松山新城”。
据《甘肃通志》载:“松山新边”起工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月,至六月事竣,凡筑边自乌兰哈思吉至大靖、泗水堡,延袤四百里。一段东起黄河索桥渡口,西至古浪土门的新长城,历时4月修筑完成,与原来兰州到武威的旧长城相比,这段新长城将防线从1500余里缩短到了不到400里,更将包括景泰川在内的大片土地收纳到长城之内。
松山城的修筑,确实大大增强了对外患的防御能力。但只得一城,还不足以稳定边塞,修筑新的城池、城墙成了边塞安宁最为重要的保证。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八月,巡抚顾其志向朝廷建议,在兰州与松山新边的红水堡之间增建三座城堡,以互为策应。其中的两座小堡,就是后来的镇虏(正路)堡、保定堡。最重要的一座大堡选址在汉代修建的老虎城旧址附近,为“一新耳目,永绝虏念”,取名“永泰城”。永泰便成为了松山新边中的又一座重要城池,与松山城互为照应,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松山新边建成后,蒙古势力再也没有越过新建的长城。
松山新城内城
作者简介:刘奎,男,汉族,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天祝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见于《星星﹒散文诗》《中国诗人》《绿风》《山东文学》《甘肃日报》《山东诗人》,曾参与编写了《天祝年鉴》(2007—2015)《中国共产党天祝藏族自治县大事记》《天祝文史》第十三辑、县庆70周年系列从书等。现就职于天祝县长城文化保护站 。
END
来源: 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院
编辑:蔡银花 审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