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杨波 | 克孜尔石窟“说法图”题材分类及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摘要:克孜尔石窟说法图大都位于中心柱窟主室侧壁和方形窟主室。其构图以说法佛为中心,周围绘相关的人物、道具。在综合前人研究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其题材类型可分为六类:度化众生、因果业报、比喻说法、其他佛传、诸神集会、发愿授记。克孜尔石窟的说法图在整体上反映了佛对众生的摄化、教导。通过对各题材的内容总结,并统计其出现的频次,我们还可以 ...



摘要:克孜尔石窟说法图大都位于中心柱窟主室侧壁和方形窟主室。其构图以说法佛为中心,周围绘相关的人物、道具。在综合前人研究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其题材类型可分为六类:度化众生、因果业报、比喻说法、其他佛传、诸神集会、发愿授记。克孜尔石窟的说法图在整体上反映了佛对众生的摄化、教导。通过对各题材的内容总结,并统计其出现的频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炼出其中的思想精华。

关键词:克孜尔石窟 说法图 分类

围绕释迦牟尼而展开的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传故事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最重要的主题。克孜尔石窟的佛传故事可分为三大系统。第一为传记式的佛传图,情节呈现连续性,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一生,仅见于克孜尔第76、110 窟。第110 窟的佛传图共计达61 铺,堪称一部歌颂释迦牟尼的叙事诗。第二为中心柱窟后部区域的涅槃题材,一般以后甬道或后室的涅槃像为中心展开佛祖灭度前后的情节,包括释迦的涅槃及焚棺、八王争分舍利,以及入灭前在毘舍离城留钵、拘尸那城举石的故事等。第三为佛说法图,大都位于中心柱窟主室两侧壁(图1、图2)及方形窟主室,有时还出现在中心柱窟甬道内和主室前壁门道两侧。德国学者最早将此类画面称作“说法图”(predigtbild),这是以图像特征来定名的,与敦煌壁画中常见的以佛像为中心、诸圣众围绕的说法图并不属同一系统。国内学者有时也称其为“因缘佛传”,此处的“因缘”特指释迦成道后说法教化之因缘[1]。但是,这类图像的具体内涵实际已超出了释迦“行化”事迹的范畴。因此,本文仍采用画面本身的特点—以说法佛为中心—来命名,称之为“说法图”或“佛说法图”。

图1 克孜尔第8 窟主室内景(左、右侧壁为说法图)
图2 佛说法图 克孜尔第8 窟主室左侧壁
一、说法图的构图特点
克孜尔石窟的说法图遵循一定的构图模式:画面以坐佛为中心,大都面向左或右,佛周围绘出相关的人物、道具。坐佛两侧的人物分为数排,上、下叠加。克孜尔第207 窟主室侧壁的说法图展现了早期风格,佛旁人物上、下排的间距稍宽,并画出山景、溪流、花鸟等。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人物叠加的手法运用得更充分,佛两侧人物排列得更加紧凑了。
每一铺说法图犹如一个戏剧舞台,由主要角色、次要角色构成。除中央的佛陀外,参与画面情境的人物大致有四类:一为与故事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二为主要人物的附属人物,多为国王或贵人的臣子、侍从,他们为贵人撑伞,或托盘供佛等;三为听法的比丘;四为天神和护法金刚。第一类人物所表现的动作、情节对判断故事题材很重要,他们是一幕剧的主角,而第二、三、四类人物则是配角,对题材推定的帮助很小。各类人物的分布位置也有一定的规律。第一类人物在前排必有其身影,且通常处在佛陀视线之下,佛的视线能引导观者将目光移到故事的主角上。第三类人物多位于说法图人群的中排,或绘在佛旁下方视线所及之处,表示佛正对比丘讲法。第四类人物中的诸天常处于上排,他们是天界之神,在上空礼敬、供养佛陀。侍卫佛陀的金刚则常坐在佛身后下方(即与佛视线所及位置相对的另一侧)。
另外,还有一些游离于主要情境之外的人物,对故事题材起到一种说明或补充作用,可视为对佛说法内容的“图现”。他们常被画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但却是解读题材的关键性线索。
二、说法图的主题分类
一般而言,我们只能通过佛周围人物所展现的情节及相关道具来判断题材,但由于部分说法图缺乏鲜明的情节特征,加之说法图常位于中心柱窟主室侧壁,容易遭到磨损、破坏,给题材判定带来了困难。尽管如此,对于克孜尔石窟说法图题材的考证,学术界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马世长、Monika Zin、井上豪、任平山、滨田瑞美、森美智代、桧山智美等学者都做了有益的探讨。在前人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笔者试将克孜尔石窟说法图的主题分为六类:
第一,度化众生。经梵天劝请后,世尊决定向世间弘法,开始了云游讲法、度化众生的事业。这类题材往往包含着信仰的转变,即从不信佛到信佛的转变,如佛陀征服外道、阿阇世王的忏悔和皈依等。
第二,因果业报。故事主题突出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教义。用通俗的故事来讲述罪行的恶报和敬佛闻法的善报。
第三,比喻说法。佛以某一事件为例,或以某一事物作比喻,为比丘讲述佛理。
第四,其他佛传。难以归类于度化事迹,亦非旨在宣扬因果业报的佛传图归入此类。
第五,诸神集会。画面中,佛周围出现众多护法诸神的形象,包括四天王、多臂天神、夜叉大将等。
第六,发愿授记。描绘释迦前世在过去佛前作功德的事迹,严格地说属于本生故事。
由表1 可知,“度化众生”故事在克孜尔石窟说法图中占据主流。正如滨田瑞美指出,克孜尔中心柱窟佛说法图展示了引导人们皈依、出家的佛祖的不灭法力[2]。画面中佛教育的对象包括比丘、比丘尼、国王、婆罗门、外道、非人(夜叉、龙王)、平民。众生都含摄在佛祖度化的力量之下。在现存可识别的故事画中,“国王皈依”主题的图像最为多见,包括“频毘娑罗王皈依”“波斯匿王礼佛”“阿阇世王皈依”等题材。身份尊贵如一国之君,仍对佛祖顶礼膜拜,态度谦卑至极,这无疑能突显佛的伟大。“梵天劝请”是佛陀弘法传道之因缘,因此我们也归入此类。
“因果业报”是佛教吸纳众生、调伏人心的重要方式。此类图像也占据相当的比重。其中还包括反映释迦过去罪业的故事,即“佛被木枪刺脚缘”,该图曾被解读为“富楼那出家”[3]。
“比喻说法”亦占据一定比重。其中任平山先生考证的“阿修罗王持儿浴海”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显示了佛法的深邃;“四种小喻”故事中,佛陀以“四种小”(小沙门、小刹帝利、小火和小蛇)为喻,教导胜军王不要轻视年轻的沙门[4]。
“其他佛传”中,“弥勒受金衣”出现次数最为频繁,体现了龟兹人对“释迦-弥勒”的谱系有着强烈的观念。“布施祇园精舍”故事也很常见,或反映出信众通过布施愿往生兜率天的信仰[5]。
“诸神集会”亦为说法图不可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作者:杨波

更多信息...

克孜尔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