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赵声良:敦煌石窟何以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库

摘要: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103窟、148窟、172窟等窟都有不少青绿山水画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思训画风的特色。图为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山水,盛唐殿堂窟是敦煌石窟中为数最多的洞窟,通常平面为方形,在石窟正面开一大龛,洞窟的空间较大,如殿堂一样。图为殿堂窟型制的敦煌莫高窟第249窟,西魏初唐第220窟药师经变画中乐器的配置,与《旧唐书·音乐志》记 ...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103窟、148窟、172窟等窟都有不少青绿山水画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思训画风的特色。图为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山水,盛唐
殿堂窟是敦煌石窟中为数最多的洞窟,通常平面为方形,在石窟正面开一大龛,洞窟的空间较大,如殿堂一样。图为殿堂窟型制的敦煌莫高窟第249窟,西魏
初唐第220窟药师经变画中乐器的配置,与《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的西凉乐大体一致。可见,壁画中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音乐状况。图为莫高窟第220窟中的乐队图像,初唐
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最有意义的是中国的帝王、大臣与少数民族国王的形象。皇帝戴冕旒,着衮服,两手伸开,仪态雍容,大臣们前呼后拥,显出至尊气派。帝王图的出现,与当时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有密切关系。图为莫高窟第220窟东壁帝王及大臣图像,初唐
莫高窟第103窟盛唐时期的维摩诘像,以充沛有力而又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出人物雄辩滔滔的精神风貌,这样的人物画风,与吴道子的画风非常吻合 (本版图片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外来的石窟中国化
各种类型的石窟建筑,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石窟的型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为禅窟。这是僧人们用以坐禅修行的洞窟。它的形式是主室为一个大厅,大厅周壁开凿较小的洞窟,僧人们在这些仅能容身的小洞窟中修行。北凉时代第268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禅窟,此外,还有北魏第487窟、西魏第285窟也是类似的禅窟。二为中心柱窟。中心柱窟源于印度的支提窟(也称塔庙窟),在佛像产生之前,塔作为佛的象征物而被崇拜,所以在寺院和石窟中建塔,人们绕塔礼拜。这样的形式传入敦煌后,改造成了中心柱窟的形式:平面为长方形,在洞窟的后部有一个方形的柱子,直通窟顶,这个方柱就象征着佛塔,因为中国式的佛塔多为方形。中心柱窟窟顶后半部是平顶,前半部则为人字披顶。“人字披”是指中国传统建筑中人字形屋顶的形式,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以木构建筑为主,在顶上主梁的两侧形成斜坡,侧面看就象一个汉字的“人”字形,这就是中国典型的建筑形式。人字披的两端还仿照木构建筑的形式,浮塑出椽子和斗拱。这样,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与外来的石窟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为殿堂窟。这是敦煌石窟中为数最多的洞窟,通常平面为方形,在石窟正面开一大龛,洞窟的空间较大,如殿堂一样,所以称为殿堂窟。因窟顶为覆斗顶形,也叫覆斗顶窟。敦煌各个时代均有覆斗顶窟。唐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不开龛的殿堂窟,只在窟中央设佛坛,佛坛上有众多佛像。五代以后,有中心佛坛的殿堂窟更为流行,并增加了从佛坛延伸到窟顶的背屏,洞窟的规模更大了,如第61、98窟等,洞窟进深都在十几米以上。这样的形式,与当时寺院中佛殿的布局一致。各种类型的石窟建筑,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充满人间气息的佛教诸神
真实而生动且富于人情味的彩塑佛像,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唐代彩塑多以群像为主,并注重不同的人物个性特征。第45窟龛内保存着一组完整的七身彩塑。塑像以佛为中心,两侧分别是弟子、菩萨、天王。佛弟子阿难双手抱于腹前,身披红色袈裟,内着僧祗支(专指僧人所穿的类似于衬衣的一种内衣),衣纹的刻画简洁、单纯,胯部微微倾斜,神态安详,在恭谨中又透出青年的朝气。弟子迦叶则老成持重,颇具长者风范,他一手平伸,一手上举,慈祥的眼神中充满睿智的光彩。菩萨上身璎珞垂胸,披帛斜挎,下身着华丽的锦裙;头部微侧,眼睛半闭,身体微微弯曲作S形;一手下垂,一手平端,动作优美,神情娴雅;洁白莹润的肌肤下面,似乎能感觉出血液在里面流动。天王身披铠甲,一手叉腰,一手执兵刃,足踏恶鬼,英姿飒爽,神情激昂。象这样生动的形象,在洞窟中还有不少,从菩萨身上我们可感知那个时代的妇女的温婉、娴静的个性;而天王、力士,也都是唐朝现实生活中将军、士兵的写照。第158窟是一个大型涅槃窟,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长达15米的佛像静静地躺在佛床上,他头靠在枕头上,右手枕在头下,双目半闭,神态安详,仿佛一个假寐的少女,嘴角还留有含蓄的笑意。无论是五官、发髻和颈项,无不显示出明净的线条。身上的袈裟自然形成一条一条柔和的衣纹曲线,与身体起伏的曲线相配合,构成完美的韵律。
敦煌彩塑,虽然表现的是高高在上的佛像,但通过古代艺术家的塑造,把这些本来充满了神性的佛、菩萨、弟子等形象变得各有个性,真实而生动,而且非常富有人情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极乐世界的现实世相
经变画中的天宫建筑,实际上就是唐朝雄伟壮丽的宫殿

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盛唐

莫高窟第220窟乐队,初唐


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段文杰复原临摹),盛唐

唐朝名家的画风
敦煌壁画中有不少青绿山水画面,为人们了解李思训画风提供真实依据
莫高窟第220窟开凿于贞观十六年(642年),此窟东壁门两侧分别画出维摩诘与文殊菩萨。南侧是维摩诘坐在帐中,手持麈尾,双目炯炯有神,神情激昂,宛然是一位中国文人的形象。门北侧是文殊菩萨和弟子、菩萨以及帝王、大臣听法。画中最有意义的是中国的帝王、大臣与少数民族国王的形象。皇帝戴冕旒,着衮服,两手伸开,仪态雍容,大臣们前呼后拥,显出至尊气派。帝王图的出现,与当时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有密切关系。阎立本早年曾为唐太宗创作了《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等,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立德、立本兄弟均绘有《帝王图》与表现外国人物的《职贡图》,今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历代帝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传为阎立本所绘。通过比较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的帝王图,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历代帝王图》有诸多相似之处,可知敦煌所绘帝王图当传自中原,应受阎立本兄弟的影响。因为阎氏兄弟在朝廷做官,有机会经常与皇帝接触,并亲眼目睹外国使节来访的场面。所以他们画出帝王图和外国人物图便会成为当时画家们争相传模的样本。莫高窟第220窟营建之时,正是二阎在朝廷中做官之时,帝王图与外国人物图传到敦煌,正与这个时代相符。


来源丨文汇报(文/赵声良)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