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荣新江:初访英伦的敦煌渊薮

摘要: 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曾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做过题为“满世界寻找敦煌”系列讲座,回溯其从1985年开始赴欧美、日本寻找敦煌宝藏的经历,除了学术内容亦不乏一路访问中的感受。该系列讲演后根据录音而成系列文稿,在《文史知识》上连载,澎湃新闻经授权节选其中数篇文章相继予以刊发。《初访英伦的敦煌渊薮》一文是作者基于对斯坦因所获敦煌西域文献的收集整理情 ...

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曾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做过题为“满世界寻找敦煌”系列讲座,回溯其从1985年开始赴欧美、日本寻找敦煌宝藏的经历,除了学术内容亦不乏一路访问中的感受。该系列讲演后根据录音而成系列文稿,在《文史知识》上连载,澎湃新闻经授权节选其中数篇文章相继予以刊发。

《初访英伦的敦煌渊薮》一文是作者基于对斯坦因所获敦煌西域文献的收集整理情况,叙述了1985年对英国国家图书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英国国家博物馆等地所藏敦煌文献的调查成果,以及剑桥之行的收获。

题记:本系列讲座总题目叫“满世界寻找敦煌”。我曾在1996年出过一本《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有一位香港学者写了一篇书评,在台湾《汉学研究》上发表。他说这本书里只有学术的内容,至于作者一路访问中的感受,我们是读不到的。那么,我今天想通过这一系列讲演,把我心中那些澎湃的心情,用我的记忆所及,给大家复述出来。     

大体上按照我到欧美、日本调查的过程讲。每一讲的结构,先介绍这个地方的收藏,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去找材料。然后介绍调查过程,不仅仅是学术的调查过程,也有当时的一些旅行见闻。最后再介绍我的调查对于当年的学术意义是什么,我的收获是什么。

一 为什么要去英伦

英国有关敦煌的收藏最为丰富,不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我们搞敦煌的人眼里,第一目标肯定要去英国。斯坦因1907年5月到敦煌,他是第一个进藏经洞的,带走了五大马车、二十九箱的东西。他拿的宝藏是最丰富的,数量也多,至少比伯希和多一倍。这里有唐朝皇帝写的敕书,有唐朝告身的正本,还有各种各样的文书(图1)。这里有迄今为止全世界最早的带有年款的印刷品咸通九年《金刚经》,还有各种绢画、拓本、刺孔、连环画、针灸图等等。

图1  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刚刚拿出来的经卷

斯坦因一共有四次中亚探险,他主要走丝绸之路南道,当时英国占据着整个印度,整个塔里木盆地的丝绸之路南道都是英国的势力,北道是沙皇俄国的势力。斯坦因对和田地区的古代遗址做了系统的发掘,收获极其丰富。他在丹丹乌里克揭开了很多寺庙的房间,拿走了大量的绘画品,其中有一幅是丝绸公主带蚕种到于阗的故事,旁边有丝绸之神,有个织机。另外,他还在尼雅发掘到大量的佉卢文木简,他也收集了大量的印章,这些大部分是希腊式的。

斯坦因第一次探险主要在丝绸之路南道,第二次探险去了敦煌、瓜州,第三次又去了敦煌,还有黑水城、吐鲁番。第三次在1913年至1915年,他知道辛亥革命以后不容易进来了,所以他能拿的就拿走。斯坦因第四次探险是受哈佛大学雇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已经有古物保护委员会,抗议南京的民国政府给斯坦因护照,最后把斯坦因护照吊销了,赶了出去。斯坦因前三次都有厚厚的考古报告,第一次两大卷,第二次四大卷,第三次的报告五大卷。

斯坦因的收获,吸引着我们这些研究西域、研究敦煌的人,所以我的第一目标就是奔向伦敦。

二 奔向伦敦 

1984年,我作为北大历史系、中文系跟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的交换生,到莱顿大学学习十个月,我当时是硕士研究生二年级。莱顿大学没有敦煌卷子,荷兰也没有敦煌卷子,但是荷兰位于西欧中心,到其他国家比较方便。我到荷兰后,1984年9月到1985年4月,一直在做各种准备。 

1985年4月21日晚上21:25,我从莱顿坐火车到英吉利海峡边的荷兰角(Hoek van Holland),登上可乘坐一千多人的圣尼古拉斯(St. Nicholas)邮轮前往英国。英吉利海峡风浪很大,我一下就晕船了。我买的是二等舱,所以赶紧睡了。

第二天六点起床,已经看见英国海岸。船上大部分是欧共体的人,他们拿着身份证入境很容易,听说对东方人入境检查很严。我后来走过几次英吉利海峡,被查过多遍,这一次却非常顺利,顺利过关,登上第一班去伦敦的火车。九点多到了利物浦街火车站(Liverpool Street Station),然后转地铁、汽车,走了几个街区,找中国使馆教育处。到了Drayton Green Road 51的地方,我一看是个卖菜的地方,有个老汉说你走错了,你找的是 Drayton Green 51,没有Road。到十一点,终于找到了位于West Ealing的教育处,我有荷兰教育处刘秋云老师的介绍信,教育处说可以住七天,每天3.5英镑。这太便宜了,伦敦任何一个地方也找不着这么便宜的住处,我当机立断买了饭票准备住七天。但是这个地方离英国图书馆太远了,大概要一个多小时路程,为了赶时间,我放弃在这儿吃早饭、中饭,整个白天在英国图书馆抄敦煌文书,图书馆五点关门之后我去旅游,晚饭也赶不回去。不过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收获很大。晚上,几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都是不同地方来的留学生、进修老师,大家在一起聊天。有一个人指点我去剑桥可以找剑桥学生会主席袁亚湘,他肯定给你找住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学生都是这样跑的,只要有人报出一个名字,你找到他,他马上帮你忙,甚至管吃住。 

4月22日是星期一,我办好入住以后,放下包,洗个澡,换个衣服。我平常是一身学生装,到教授家里和博物馆,换成西装革履。我下午两点出发,四点来到了英国图书馆的东方写本与印本部。我还保留着当年英国图书馆东方部的宣传册页(图2),封面用了敦煌印本新样文殊的图,后来我专门写过新样文殊的文章。东方部当时在Russell Square,距大英博物馆很近的地方,走过去大概五分钟。

图2 英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宣传册子

东方部有两个对我非常好的人,一个是马克乐(Mrs. Beth. Mckillop), 1975年到1977年曾在北大中文系留学;另一个是吴芳思(Frances Wood), 1974年北大历史系的“工农兵留学生”。我带着北大的导师张广达先生给吴芳思的介绍信去找她,她第一天不在,让马克乐帮我联络。马克乐当时快生小孩了,挺着个大肚子帮我跑各种手续。我四点到达,说要看敦煌卷子,她马上让馆员拿出了四个敦煌卷子给我看。五点关门,其实我只看了两个。第二天吴芳思回来了,带我进了地下书库,参观收藏敦煌卷子的地方,还有收藏甲骨文的柜子,里面的盒子把每片甲骨按照它的痕迹挖了槽镶在里头,保护得非常好。

后来的几天我只要在东方部,她们两个人就上上下下地帮我,比如说我要核对哪本书,她们就去书库里找书;我说这一页能不能复印一下,她们就去复印;最后我实在来不及看完要看的敦煌文书,问能不能拍几张照片?阅览室不能拍,吴芳思说到我办公室来,我就站在她的椅子上,自己拍了几张。还有我想找翟林奈(Lionel Giles)编的英国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目录,这本书在北京只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一本,连北大都没有。我说能不能在你这儿找一本,吴芳思顺手在办公室拿了一本,扣了一个注销印给我。

以后一周,我每天早出晚归。早晨坐地铁,到Russell Square站,买一个面包,一杯咖啡,赶紧吃喝了之后,就奔英国图书馆的东方部, 9:30一定坐在位置上,吴芳思她们就帮我把卷子递出来,我看完一批马上换一批。

三 初窥敦煌宝藏

我当时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归义军史,我的硕士论文叫《归义军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要把已知的重要文书校录出来;另一个是我跟张广达先生正在做于阗的系列研究,所以有关于阗的文书,我全部要过录到手。我在北京就看过斯坦因敦煌编号的所有缩微胶卷,在莱顿又精选了五十个左右的号。英国藏敦煌卷子的缩微胶卷是1953年至1954年日本学者樢恍墼诼锥卮笱Ы淌槭庇枚?笪目獾那?谱鞯模?罄刺ㄍ逍挛姆岢霭婀?揪菡馀?跷⒔壕碛〕伞抖鼗捅Σ亍贰K淙挥兴跷⒔壕砘颉侗Σ亍罚??芏嗫床磺宄?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荣新江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