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草原丝绸之路的贯通

摘要: 欧亚草原从大兴安岭一直延伸到黑海之滨。这里纬度相对较高,自然降水少,不适于发展种 植农业。虽有山岭,但不足以成为游牧民往来迁移的障碍。游牧民顺应环境,兼以狩猎、畜牧和采集,把捕获的野生食草动物驯化成家畜,逐水草而居,依四时转移草场。饲养的牲畜以牛、羊、马、驼为主。转场的牧民如同汉族与蒙古高原游牧民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对抗一样,欧亚草原的游牧民与相邻的沙漠绿 洲居民之间也有着天然的依存与对立关系。绿洲定居 ...

欧亚草原从大兴安岭一直延伸到黑海之滨。这里纬度相对较高,自然降水少,不适于发展种 植农业。虽有山岭,但不足以成为游牧民往来迁移的障碍。游牧民顺应环境,兼以狩猎、畜牧和采集,把捕获的野生食草动物驯化成家畜,逐水草而居,依四时转移草场。饲养的牲畜以牛、羊、马、驼为主。

转场的牧民

如同汉族与蒙古高原游牧民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对抗一样,欧亚草原的游牧民与相邻的沙漠绿 洲居民之间也有着天然的依存与对立关系。绿洲定居民族御冬需要毛皮和毛织品,饮食需要牛羊肉乳,军旅需要战马;而游牧民为稳定生计需要粮食、纺织品和其他手工业产品。绿洲居民和游牧民常常把取得的对方的货物通过自己的运销渠道交换给其他民族,他们都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中间人。

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传统上一直以牲畜、皮毛与中原人民交换农 产品和手工业品,其上层贵族对中原的奢侈品需求也很迫切。从战国 B寸期以来,匈奴人就重视与中原人民互通关市。即使在中原政权与匈奴失和、双方处于战争的情况下,匈奴人仍然愿意互通关市。

蒙古学者在对漠北的匈奴墓葬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中原器物, 有铁器、铜器、陶器、木器、漆器、石器、工具、马具、黄金、服饰 及丝织品等,既包括日常生活用器,也包括生产用具,说明汉朝与匈 奴的物质交换数量很大,极为频繁。匈奴人自己也有铸造铜器的能力,但需要从中原输入杂铜和矿石。

秦汉时代在西域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游牧人是月氏,又称为月 支或大月氏。这个民族在《史记》《汉书》中未专门立传。但《史记》的《乌孙传》《大宛传》《张骞传》等传中保存了月氏早期历史的一 些资料。月氏“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月氏西迁后在中亚建立贵霜王朝,但我国史籍有时仍按习惯称之为月氏。西汉初年中原有关月氏的消息来源于匈奴,武帝以后,有关这个民族的准确消息主要来自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的报告。

月氏是第一个见诸我国古代史乘,由我国向西迁出,建国于遥远西方的民族。月氏原居于河西,后为匈奴所败,种类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败了原居于当地的塞种人,迫使“塞王远盾”,留下的塞种部众成为月氏人的臣仆。公元前174至公元前161年间,匈奴协助乌孙西击月氏,杀其王。月氏只得循塞人足迹再度西迁,越天山和帕米尔西部,至妫水(Oxus,即阿姆河,今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界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人,最终定居下来。

约在公元前95年至公元前70年间,月氏分为五“部”,每部皆由一名“翕侯”(Yavugasa)率领。根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约在公元50年前后,五翕侯之一贵霜翁侯丘 就却的势力强大起来,并其他四部,自立为王。我国史籍中月氏/月支、贵霜两个名称并用。贵霜最盛时疆域北达咸海、康居,南抵恒河,东越葱岭,到达我国新疆南部,是当时的西域强国,后来在佛教东传我国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原先也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与月氏为邻,那时比较弱小,常受月氏的压迫,其首领被称为“昆莫”或“昆弥”。现在所知最早的乌孙王被称为“难兜靡”。据《汉书•张骞传》记载,约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乌孙败于月氏,难兜靡被杀。其子猎骄靡尚在幼年,傅父布就翎侯抱而出逃,为求食,将猎骄靡置于草中,归而见狼乳之,又见乌鸦衔肉于其侧,以为神异,携归匈奴,冒顿单于亦以为神异,收养之。据《汉书》记载,匈奴收乌孙事在文帝四年(前176年)。

猎骄靡长成后,单于归之于乌孙部民,使成为昆莫。为报父仇,猎骄靡与匈奴相约合攻西迁今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人不能敌,被迫继续西迁。乌孙迅速强大起来,有“控弦之士”数万,占据了原为月氏人所有的今伊犁河、楚河地区,其时约为公元前125年,实力大增,不再臣服于匈奴。据史料记载,乌孙有户口 12万、人口 63万、军队18万, 都城在赤谷,后来汉朝使臣与西域都护常至此地。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国后,向汉武帝介绍了乌孙。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与乌孙结盟,共同打击匈奴。乌孙知匈奴强大,但对汉朝实力不知底细,不敢贸然应允。汉元鼎元年(前 116年)乌孙的使臣与张骞一起来到汉地,看到汉朝国土辽阔,国力强盛,富庶无比,归国后报告给猎骄靡,使乌孙对汉朝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匈奴得知乌孙与汉相通,怒而发兵攻乌孙。猎骄靡以千匹骏马为聘礼,遣使要求与汉联姻。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左右(前108年)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又称江都公主),下嫁乌孙猎骄靡为右夫人,与昆莫约为兄弟。猎骄靡死后,其孙军须靡继立,与细君公主生下一女名少夫。细君死后,汉朝又以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为公主,再次下嫁给军须靡。军须靡死后,父翁归靡继位,号为肥王。解忧 公主按乌孙习俗,又嫁给肥王,生有三男二女,均成为乌孙国内有影 响的贵族。长子曰元贵靡。次子年,后任莎车王。第三子曰大乐, 后为左大将。长女弟史长成后为龟兹王绛宾之妻。次女素光嫁乌孙贵族若呼翕侯为妻。解忧公主带去的一名侍女名冯燎,后来嫁与乌孙右大将为妻,号为冯夫人。冯夫人曾受解忧公主派遣,代表解忧公主持节到西域各地行赏活动,受到人们的尊敬。

汉昭帝末年(前74年),匈奴发兵入侵乌孙。解忧公主与乌孙王翁归靡昆莫连续上书,向汉求援。汉宣帝出动15万军队,分兵5路进 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赴乌孙监领乌孙军,与汉军协同作战,获大胜。 战后,汉正式设立了管辖西北广大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一西域都护府。

乌孙后来发生内乱,汉政府委派冯夫人为使到赤谷城,分乌孙为大小两部。 汉立解忧公主与翁归靡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率众6万户,而小昆弥领户4万, 均接受汉朝统治。此后乌孙一直由大小两位昆弥统治。大昆弥之位在解忧公主的子孙中传袭。解忧公主和冯夫人在中亚草原上生根立业,为维护袓国内地人 民与西北边疆人民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们是草原丝绸之路历史上值 得人们怀念的杰出女性。

魏晋以后,先后统治蒙古高原与欧亚草原的是铁勒与突厥。突厥在隋代分 为东西二部。东突厥于贞观四年(630年)为唐所灭,漠北各族首领纷纷入朝, 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代东突厥而起的薛延陀汗国,于贞观二十年( 646年)为唐朝所灭,唐太宗在漠北铁勒各部设置羁縻府州,以各部首领领之,并设燕 然都护府总领。不久又根据各部的请求,开辟“参天可汗道”,设68所驿传, 使之成为漠北与中原往来的主要通道。

唐初西突厥射匮可汗及其弟统叶护可汗在位时期,征服了据有今准格尔盆 地的薛延陀,拓地东北至金山,东南抵玉门关,西南至兴都库什山,并越阿姆河,据有吐火罗之地。其可汗营帐常在今新疆天山以北伊犁河上游的裕勒都斯谷地,及其以西的碎叶、怛罗斯和千泉。

贞观二年( 628年)冬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在内 及中死去,西突厥再分裂为二,各择贵族立为可汗,互相攻伐。唐太宗利用西突厥衰落的时机向西域伸展势力,于贞观四年( 630年)占有西域的门户伊吾(今新疆哈密)。在30年中,西突厥全境为唐占领。

隋、唐时代中国的繁荣吸引了周边许多国家。隋唐帝国辽阔的疆域使中原与西戈边疆地区的联系变得空前密切。唐政府在漠北、西域设置州府后,开辟了漠北、天山以北诸地的交通线。草原丝路成 为连接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人民的纽带和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

当时西域诸国胡商多至张掖交易,隋场帝派黄门侍郎裴矩治理。裴矩是一位有心人,在河西“寻讨书传,访采胡人”,他把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书,题曰《西域图记》,进献给隋炀帝。当时经常前来“朝贡”的西域国家有30余个。在长安、洛阳等内地城市的西域胡人也越来越多。隋政府在长安设置“四方馆”,接待四夷商使,并负责贸易之事。

中世纪早期丝绸之路示意图

《西域图记•序文》记载了隋代东西交往的三 条主要交通线。第一条是“北道”,路线是:从伊吾启程,向西北过蒲类海(即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的铁勒部落,复西北行经突厥可汗牙帐,再向西行,经叶尼塞河、鄂毕河等“北流河”,至西海(即地中海)沿岸的拂林国(拜占庭帝国)。第二条是“中道”,从高昌启程,沿天山南麓的龟兹抵疏勒,越葱岭(今 帕米尔高原)进入钹汗(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西行进入粟特之地,越阿姆河进入波斯,最后到达西海(地中海)。第三条是“南道” 从敦煌西行,过阳关到鄯善,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西行至干阗,度葱岭复西行经吐火罗,进入波斯后再西行便至西海。

在上述三条交通线中,第一条“北道”,就是欧亚草原和北亚游牧民族世代利用马匹,穿越蒙古 草原、欧亚草原,沟通东西方的道路。而后两条即“中道”和“南道”,为传统的沙漠绿洲之路。

唐疆域的北境远逾蒙古高原,伸人北亚;向西 扩及咸海以北草原,是空前盛大的王朝。这个时期 出现了各种有关边疆民族与周边交通的著作,最重 要的作者是贾耽。《新唐书•地理志》中著录的7条“入四夷之路”就是根据贾耽的著述汇集而成的,主要有:1.营州入安东道;2.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3.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4.中受降城入回鹤道;5.安西人回鹘道; 6.安南入天竺道; 7.广州通海夷道。在上述7条路线中第四条“中受降城入回鹘道”应当就是唐太宗时代开辟的北方游牧诸部君长的“参天可汗道”。

唐代,伸向欧亚草原的道路更为通达。从安西(今新疆库车)出发,一路西行,翻越拔达岭(今天山支脉),经原乌孙居地顿多城、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越天山至碎叶川口,即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交界处楚河流域平原之东限,西行40公里至裴罗将军城,再西行10公里至大诗人李白的故乡碎叶城,再西行若干站至怛罗斯。

公元751年唐与大食在怛罗斯发生冲突,唐军战败。战后,大食人的势力逐渐深入中亚草原。大食地理学家们的著作中也记载了从大食经中亚草原前往东方的道路,这些穆斯林学者笔下的从西向东的路段,有些部分可与汉文史料所记逐站对应。

来源:《话说丝绸之路》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