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丝绸之路上的关隘与道路遗产

摘要:   距离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已过去3年。而作为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组长之一、如今年逾70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对当时亲历申遗考察过程仍历历在目,尤其是坐落于崤函古道上新安县汉函谷关、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这两处丝绸之路遗产点进入备选名录的过程,给安家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河南遗产点弥补了预备名录疏漏    2006年春天,中国与哈萨克 ...

张清俐 张杰 中国社会科学网


  距离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已过去3年。而作为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组长之一、如今年逾70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对当时亲历申遗考察过程仍历历在目,尤其是坐落于崤函古道上新安县汉函谷关、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这两处丝绸之路遗产点进入备选名录的过程,给安家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河南遗产点弥补了预备名录疏漏
  
  2006年春天,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拉开序幕。该项目被交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徐苹芳和安家瑶的手中。在此之前,安家瑶已与丝绸之路结缘。1990年,安家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沙漠段的考察,一路从西安到喀什,继而在乌鲁木齐结束考察后参加学术研讨会,对于丝绸之路涉及的重要遗产点了然于心。“最初专家组在讨论丝绸之路申遗备选名录时,并没有考虑将河南省纳入考察区域。”安家瑶告诉记者,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是因为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西汉都城长安被世界公认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2006年8月,国家文物局和世界遗产中心主办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然而,在这次会议上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影响了此后申遗备选名录的最终决定。“那是2006年8月,正是新疆吐鲁番最热的时候。”安家瑶回忆说,最初他们报的备选遗产点只涉及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因此,会议主要邀请了这些遗产点所在的省文物局负责人及一些考古专家。但意外的是,由时任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带队的河南省代表却“不请自来”。他们在会议上主动提出河南也应该参与申遗,并且提出位于河南省境内的崤函古道石壕段、汉函谷关等也应纳入备选遗产点。

  参会的河南省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受到了与会人士的关注。“丝绸之路作为新型文化线路遗产,需要我们选取能够体现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遗产点,然后将其串成一条线。”安家瑶告诉记者,经历几千年风雨侵蚀,丝绸之路的真实道路是何样貌,大多数已经无迹可寻。另外,作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隘性遗产也应该在丝绸之路申遗中有所体现。河南申报名录中的两个遗产点正好弥补了之前预备名录的缺陷,值得与会专家重视。

  此后,专家对河南省的提议进行了考虑。“当时中国从西周开始就有两京制传统,延续到隋唐。长安和洛阳是古代中国东西两个区域的中心,东西两都制体现了当时执政者对政治格局上东西平衡的考虑,洛阳作为陪都承担着国家经济方面的管理功能。”安家瑶解释道,从距离上来说,西安与洛阳直线距离为3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丝绸之路中占比不到1/10。由此可以将长安和洛阳作为汉唐时期整体政治经济核心圈来考虑。因此,决定以长安为代表,把洛阳也划入丝绸之路文化线路中一起申遗。

  入选遗迹充分体现本体真实性

  2007年,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开始对预备名录中的遗产点进行考察,进一步选点。安家瑶和时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赵福生负责考察陕西与河南两个省的遗产点。2007年8月20日,这个日期安家瑶记得很清楚。“因为这天恰巧是我的生日。我们刚结束对陕西境内遗产点的考察,就坐上了去河南的车。”考察组进入河南的第一站是考察位于三门峡市的崤函古道石壕段。周边自然地貌、眼前天然石灰岩质路面、因长期碾压而形成清晰的车辙痕迹,以及局部人工钢钎凿刻修筑的痕迹,这种真实的历史感让安家瑶震惊:“这是很难得的道路遗迹,也是最好的丝绸之路物证。如果换作在其他地方,这种土质道路是很难保存下来的。”对现场考察专家来说,石壕古道充分符合世界遗产组织对文物本体真实性的要求。

  事实上,那天考察组也去了灵宝县秦函谷关,但为何该地没有进入申遗名单?安家瑶告诉记者,考察组没有考虑秦函谷关,一是因为秦函谷关的主要使用时期是春秋战国,早于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二是秦函谷关保存的原始遗迹很少,更多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复建的人工痕迹。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工痕迹改变了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不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要求。

  2007年8月21日,考察组一行来到新安县汉函谷关。那时的汉函谷关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只剩一座矮小又‘破破烂烂’的关楼。”但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汉函谷关最终入选考察组拟定申报的遗产点。“我们当时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这座关楼初建于公元前114年,与张骞通西域年代接近,这一带考古出土了很多与这座关隘有关的遗存和遗物;其二,与这座关隘有关的历史记载很多,如大量的诗词歌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地老百姓对这个遗产点的深厚感情。”这次考察尤为让安家瑶感动之处是,一听说有专家来考察汉函谷关,很多附近村民自发组织向考察组介绍汉函谷关。

  在准备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家瑶翻阅起考察汉函谷关时拍的照片,照片里簇拥着很多当地老百姓,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申请世界遗产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从地方政府到民众对申遗工作都很配合与支持。因为申遗后期还涉及环境整治、考古发掘、整体保护等相关工作,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是无法开展的。”

  2007年,考察组结束所有遗产点的考察工作后,逐一进行筛选,并确定提交了48个国内遗产点。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丝绸之路五国跨国申遗改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中国国内的申遗点压缩至22个。其中河南段涵盖了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等遗产点。“河南省从最初没有申遗点被考虑,到后来一次入选4项,固然因为这些遗产点对丝绸之路来说意义非凡,同时,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河南省对申遗以及申遗之后所带动文化复兴的深刻认识。”安家瑶说,文化线路是随着世界遗产的保护,在1994年提出的新保护类型。世界遗产中的文化线路遗产类型内涵极为丰富,它为理解独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和框架。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表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融合、交流与对话的线路,并且在近两千年的时间中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共同繁荣。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13日第6版)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