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对崤函古道的专题研究成果述略

摘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清俐/整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进行实地考察,推进了对历史上的崤函古道交通线路的研究。如1983年,复旦大学教授王文楚发表于《历史研究》的《唐代两京驿路考》一文将散见于史籍、地志及唐人诗文中的两京间馆驿予以辑集,详细考证了各个驿馆的地点,论述了驿路行经路线及其变迁,考述了崤山南路的变迁情况;1986年,王文楚另一篇论文《西安洛阳间陆路交通的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清俐/整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进行实地考察,推进了对历史上的崤函古道交通线路的研究。如1983年,复旦大学教授王文楚发表于《历史研究》的《唐代两京驿路考》一文将散见于史籍、地志及唐人诗文中的两京间馆驿予以辑集,详细考证了各个驿馆的地点,论述了驿路行经路线及其变迁,考述了崤山南路的变迁情况;1986年,王文楚另一篇论文《西安洛阳间陆路交通的历史发展》,对这一交通线路作了周密考证,两篇文章被看作研究长安、洛阳间道路交通的姊妹之作,对交通线路的复原具体清晰。1985年,台湾学者严耕望在其《唐代交通图考》的第一卷《京都关内区》中以篇一“两京馆驿”、篇二“长安洛阳驿道”,详细论证了唐代长安、洛阳间道路交通沿途所经州府军镇、馆驿津梁、山川形势等。此外,已故历史学家杨向奎、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洛阳当地学者胡德经等对崤函古道的具体线路也作了考察,虽然学者的考证研究结论迥异,但对于复原这条古道的历史面貌都提出了一些予人启发的观点。21世纪以来,西北大学教授李健超、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久昌等学者对崤函古道的历史与变迁展开了新一轮的专题研究。

  对崤函古道的研究,在古代交通体系、军事地理学等方面也有不少相关的研究著述。如已故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在《三门峡与古代漕运》《函谷关与新函谷关》《论我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的局面和南北对立的局面》等文章中对崤函古道的交通体系、所处的战略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老一辈学者蒋若是、杨向奎等曾就发生于崤函一带的著名战役崤之战的具体发生地撰文论辩。

  一些学者还对崤函古道上的关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如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艾冲对潼关的创建年代、城址变迁进行了考证;郑州大学教授陈隆文撰文分别从文献中考证了崤函古道上的秦函谷关、汉函谷关、雁翎关、潼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教授穆渭生对函谷关与潼关的兴替进行了考证。

  张清俐/整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