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在山西省博首露真容

摘要:   虞弘墓,在山西乃至全国考古史上都颇具盛名。它的出现,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曾有“鱼国”的存在,也让我们知道,当时的山西,与国外交流频繁,太原曾是“国际化大都市”,辉煌一时。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虞弘墓汉白玉石椁自山西博物院2005年开馆以来,仅是喷绘而成的复制品。今年11月10日,虞弘墓汉白玉石椁正式组装完成,11月11日,它的“真身”在省博首次正式露面,广大游客可以感知北朝时期的历史文明和异域风情 ...
  虞弘墓,在山西乃至全国考古史上都颇具盛名。它的出现,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曾有“鱼国”的存在,也让我们知道,当时的山西,与国外交流频繁,太原曾是“国际化大都市”,辉煌一时。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虞弘墓汉白玉石椁自山西博物院2005年开馆以来,仅是喷绘而成的复制品。今年11月10日,虞弘墓汉白玉石椁正式组装完成,11月11日,它的“真身”在省博首次正式露面,广大游客可以感知北朝时期的历史文明和异域风情。


展出的虞弘墓汉白玉石椁。


汉白玉石椁上雕刻的人物图案。乔羽摄

  村民修路时发现虞弘墓

  1999年7月9日,虞弘墓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被发现,村民修整村南边的一条土路时,在距路面十几厘米深的地方,触到一块坚硬且巨大的石板,顺着石板四缘挖开,发现了用砖砌成的四道墙壁。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清理发现,这是一处单室砖石墓,墓顶已被破坏,墓葬内最重要的遗物是一套硕大精美的汉白玉石椁。这,就是著名的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它通高217厘米,通长295厘米,通宽220厘米。外观呈仿木构三开间、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长扁方体底座、椁身和歇山顶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由数块或十几块汉白玉石组成。按照隋唐时期的丧葬礼制而言,仿照建筑歇山顶的墓椁仅出现于皇室成员墓中,但通常用的是一般石材,而上等的汉白玉是产自河北,且不说价值连城,单说这十几吨重的材料运送到太原,就非常费事。

  那么墓主人是何人?

  最终,通过石椁底部的墓志,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9个篆字。原来墓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人,13岁起,便任柔然高官。曾奉茹茹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和安息、月支等国故地,后出使北齐、北周和隋。在出使北齐时,虞弘被留任,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代为官。在北周时,虞弘曾任“检校萨保府”(萨保府是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的机构)一职。隋开皇十三年,59岁的虞弘在并州去世。

  虞弘墓的发现,是中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百大考古重要发现”,而对于“鱼国”这个国家的存在,它还是个未解之谜,但是根据墓葬的人骨和石椁上面的图案内容分析,这个国家在中亚。

  石椁图案呈现浓厚的中亚文化

  或许你会好奇,虞弘墓棺椁出土以来都在哪里?其实,它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国外展出,迄今为止分别到过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国内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等地也分别展出过真品。所以,虞弘墓汉白玉石椁不是不在太原展示,而是它很“忙”。因为,它是中亚文化最有力的见证。

  虞弘墓石椁四周布满精美的浅浮雕,由50多幅单体图案组合而成,图案内容丰富,有宴饮图、乐舞图、射猎图、家居图、行旅图等。图案中的人物都是眼窝深陷、鼻梁高耸,有别于中国人的人种,而从图中人物的服饰、器皿、乐器上辨别,均来源于波斯与中亚诸国,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

  如果你之前去省博见过此款文物的喷绘复制品,那或许看得不是很真切,所以见到实物之后,一定要仔细辨别一下。石椁正面,描绘的是男女主人在帐中欢宴,欣赏歌舞的场面。男子戴冠,冠后有两条长达臂肘的飘带,深目高鼻,右手端着一只多曲碗,举于胸前,目光温和地平视着对面的女子。女子面对着他,曲腿坐于平台上,头戴花冠,身着半臂裙装,左手放于左膝,右手前伸,举一高足杯,陪男子饮酒。在二人后侧各有两名男女侍者,两两相对,前面一个大场地,有一男子脚踏圆形小地毯,飞快旋转,衣带飘飞,让人联想到粟特人的“胡腾舞”。

  石椁上雕刻的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北朝至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所以深受国外学者重视。

  (原文刊于:《山西晚报》2017年11月16日第03版)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虞弘墓

山西博物院

关键词:虞弘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